1、构建和谐社会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三维透视2008 年第 4 期(总第 150 期)世纪桥ShiJiQiaoNo.4,2008(GeneralNo.150)构建和谐社会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三维透视何丹丹(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上海 200062)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党的执政能力的新体现;构建和谐社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新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新标准 .关键词: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20o4 年 9 月 1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
2、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联系起来加以论述.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都非常重大.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党的执政能力的新体现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所当然是实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
3、执政党,之所以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我们党今天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决定的.在成为执政党之前,我们党承担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党的工作主要是解决敌我矛盾,通过阶级斗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为创建和谐的新社会提供政治条件.在成为执政党以后,我们党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兑现向公众所做的承诺,担负起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为建设不断缩小阶级差别和其他社会差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因此,党要通过发展经济,健全民主法制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统筹兼顾,整合社会,努
4、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执政党的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无论在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上,还是在舆论引导上,都要有利于党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根本原则,而不能相反.胡锦涛总书记结合新时期的实践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切实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二,构建和谐社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新途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不仅第一
5、次将“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_2 提高到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高度,而且从“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要求来看 ,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新时期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就要求各级党组织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在经济领域,利益主体更为多元,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利益需求更为多样;在政治领域 ,新的社会阶层,社会集团,社会组织开始形成,不同政治阶层的政治要求更为多样;在思想文化领域,各种文化类型和信仰都有其追随者和信奉者,社会信仰日趋多样化,价值观的冲突更趋激烈.因而党的各级领导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重点要整合好社会阶层之间的
6、关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夯实基础,形成一种党与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努力形成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加强党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各级党组织提高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是党执政的物质基石,是解决一切社会矛盾的关键所在.当然,富裕不一定和谐,但贫困肯定会导致不和谐.马克思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夺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因此,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贫穷的基础上更不会建成社会主义
7、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要求各级党组织提高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领导能力.这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也是执政党执政领导能力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重要而艰巨的课题.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个部分构成的,人是人类世界的中心,人与其外部世界的关系包括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两个方面.马克思指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
8、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江泽民曾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人是自然的人,人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界息息相关.自然界是人的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和依赖对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逐渐从被动地收稿日期:20080114作者简介:何丹丹(1983 一),女,江苏徐州人,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研究.?32?依赖自然变为主动地利用,改造和开发自然.三,构建和谐社
9、会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新标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中央从世情,国情,党情的大背景出发,在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向全党提出的重大政治命题和时代命题.世界上任何一个执政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都会对其执政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执政能力标准都会因时而异,因时而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于 1949至 1976 年.同建国前相比,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必须尽快转变
10、角色,重点是提高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在此基础上,中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千疮百孔的局面得以扭转.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于 1978至 1989 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此条件下,党的历史方位也发生了变化,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党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把生
11、产力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人民收入水平大大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社会进步成效显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于 1989至 2002 年.这一阶段是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时期.其间,党注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和鼓励,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引进外资的力度也非常大.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12 多亿中国人在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中央领导集体自 2002 年执政以来,面 l 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前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因此检验党执
12、政能力建设优劣的主要标准就是生产力水平发展的高低.但目前,在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人们生活在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的情况下,党必须注重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保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优劣的重要标志.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如果能成功解决这一问题,说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确实卓有成效;如果不能,那就说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有很大缺失.参考文献:1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 ,20040405(1).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 一 O928(1)
1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3940.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95.5江泽民文选: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5.责任编辑: 李红(上接第 28 页)都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说其他权利了.同时,民本之“民“ 生来是处于血缘宗法关系中的人,他们不能自己作主,只能靠神(天)和官的庇佑 .“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7 在这种社会状况下,人们的权力主体意识是不可能形成的.“主权在民“ 不仅强调人民是国家之本,而且进而强调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4、,政治统治的主权在人民而不君王.由此可见君主民本思想的本质是主权在“君“, 与民主思想的主权在“民“ 是完全对立的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对此有深刻的阐述:“大西洋之民主主义(Democracy)乃以人民为主体.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J2.“三纲五常“思想与人权平等精神相冲突中国古代家国体,家国同构的集权政治结构,是中国人缺乏平等意识的根源.与这种体制相适应的是中国特有的礼制秩序一“ 三纲五常“, 它把宗法人伦等级制度以文
15、化的形式正式固定下来,其重心在于三纲,核心是提倡愚忠愚孝.“家长“ 有着独一无二的权威,尊卑有别,长幼有序成为政治生活的原则.服从现存统治秩序就是有“礼 “,违反既定的政治秩序就是 “无道“, 从而导致对上级,对长辈俯首贴耳的服从 .唯上,崇上意识突出,平等意识缺乏.对于后世的西方人来说,雅典提供了民主原则和激情的源泉,而罗马则提供了政治架构的范例,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和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对平等的追求有了更为现实的基础.“民主意味着平等“,J 人权平等 “思想不仅仅强调地位的平等,还意味着权力和义务的对等.然而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的序列中,由上而下拥有绝对权力而
16、无相应的义务,由下而上只有绝对的义务而无相应的权利.在这种家长本位的政治文化下,必然形成对下位要求绝对服从,对上位则具有依附性和有罪感,塑造出权力崇拜和人身依附观念.3.“内圣外王“思想与民主法治要求相抵牾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一种伦常的政治文化.与西方传统政治文化中抽象的道德范畴不同,中国的道德总是和人的行为联系起来.被封建统治者作为维护统治主要手段的“德政“, 其实质是修齐治平的“内圣外王“之道.政治家不是占据权力的主体,而是造福大众的天子,他们不是依据规章制度而是遵循伦理道德来统治国家.这是一种以修身养性和伦理感化代替政治治理的“自律本位的政治文化“.1 叫然而,儒家“ 圣人为王“ 的理想在
17、现实中不但不能制约权力,反而为其所用,成为以权代法,权大于法的逻辑前导,带来的后果是对于以理性为基础的法治和“他律“ 政治的疏离无知 .西方文化传统认为,人注定是有缺陷的,只要是人组成的政府,就不能给它完全的信赖,就应该对其实行监督和控制,这正是近代民主思想的基本前提和依据.正如哈耶克所说,基于对个人局限性的认识,需要对所有的强权或专制给以严格的限制.即使权力被思想高尚的,有理想的人掌握,也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祸害.理想的民主政治是离不开法治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土壤不能自然地产生出民主意识,反而在封建统治时期给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今天的中国早已走出了封建主义的历史阴影,而能否
18、正确对待历史文化的积淀,则直接关系到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民主政治的成败.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文化在支持政治体制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参考文献:1美劳伦斯?迈耶.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22.2亨廷顿.第三波 -20 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M. 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3潘一禾.观念与体制 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346348.4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 6 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5.5徐大同.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与特征c.马德普.中西政治文化论丛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2426.6俞可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论要c.马德普.中西政治文化论丛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107.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693.8独秀文存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11.9列宁选集: 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6.10马庆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发展逻辑J.政治学研究,1998,(2).【责任编辑:李伟 I?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