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盛区南桐等(2 个)镇石桥等(3 个)村采煤沉陷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评审意见修改回复编制单位:重庆 XX 工程勘 测设计院回复时间:2010 年 08 月 28 日2万盛区南桐等(2 个)镇石桥等(3 个)村采煤沉陷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专家审查意见及修改回复一、项目区概况审查二、项目分析审查1、建议水资源平衡分析可以 3.7 采煤影响预测分析更多的结合。 (邓炜)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对项目水资源平衡分析结合 3.7 节的采煤影响预测分析部分做了详细的核实并修改,通过对项目区可以利用的水资源结合采煤对项目区水资源的影响(部分山坪塘干涸,无法蓄水等)进行分析。具体修改情况详见文本 3.5 节
2、水资源平衡分析部分。2、表 2.6.1-2 各地类的小计表示方法有误。 (李伟)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对表 2.6.1-2 各地类的小计表示方法进行了修改,具体修改情况详见文本 2.6.1 节中的表 2.6.1-2。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P26)称拟开发的荒草地是“原有耕地摞荒形成” 。如果是耕地则不应当作为荒草地了,请核实项目区的土地利用台帐的地类。 (李伟)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P22)称拟开发的荒草地是“原有耕地 摞荒形成 ”进行了修改,对荒草地的形成和现状均做了详细的介绍,对 荒草地已经形成台地的原因作了介绍,具体修改情况详见文本 2.6.2 节土地利
3、用现状部分。4、加强针对性分析,项目分析要为工程的安排布局、设计提供依据,依据针对性分析进行项目规划布局和设计。如荒草地是该项目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应先较为详细地介绍荒草地的分布和现状,作为荒草地评价和开发的基础。 (刁承泰)3回复: 根据专家意见, 对项目区分析部分做了详细 的核实并修改,项目区分析部分结合后面的工程布局和设计进行,使得报告前后对应,对荒草地的介绍部分做了详细的修改,项目区共两片荒草地,在文本中分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项目区的水源分析也进行了核实并修改,详细介绍了项目区的水源分布和来源等基本情况,具体修改情况详见文本 2.6.2 节土地利用现状介绍部分中的草地的介绍以及
4、2.5.2 节中的灌溉水源的介绍部分。5、水源问题是采煤沉陷区土地利用的重要限制因素,需完整介绍、深化分析、妥善安排。30 页的水资源分析中,供水来源应该交代清楚。 (刁承泰)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结合项目现场踏勘情况,对项目区水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主要水源为 5 条灌溉渠和对应的几口山坪塘,在现状介绍部分分灌溉渠和山坪塘分别进行了介绍,布局修改情况详见文本 2.5.2 节项目区灌溉排水介绍部分,同时对水资源分析的水源做了详细的介绍,具体修改情况详见文本3.5 节水资源平衡分析部分。6、说明确定采煤影响区、未来影响区范 围的方法及必要的参数。 (孙京荣)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在 2.4.2
5、节项目区采煤沉陷范围部分增加南桐石桥项目区受采煤影响范围的方法,是采用中国矿业大学开采损害及防护研究所编制的矿区开采沉陷预测预报系统确定的,其参数为概率积分法选取的地表沉陷预测参数。南桐石桥项目受采煤影响分区为采煤影响稳定区、非稳定区、未来影响区和补充区,其划分方法在 3.7.3 节未来采煤沉陷预测分析部分。7、关于倾斜变形的影响表述有误, 应更正。 (孙京荣)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说明如下:倾斜变形反映的是地表不均匀沉降,其方向为垂直地表方向,在 4.4.2.1 节非稳定区与未来影响区工程设计分析部分,涉及到4地表最大倾斜值的分析,考虑其方向都是垂直地表的方向。8、建筑物荷载对沉陷区“活化”的
6、影响分析可不要,如果要写, 则应补充理论依据。 (孙 京荣)回复:为了保证本项目实施的地面工程设施不会引起老采空区的进一步“活化”,使其再次受到破坏,延长其使用寿命,应分析地面建筑物荷载的扰动是否会引起老采空区的进一步“ 活化 ”。根据 专家意见,已在 3.7.5 节建筑物荷载对沉陷区“活化”的影响分析部分 补充了理论依据。三、项目规划布局审查1、水源工程设计中提到部分蓄水池的水源是通过“ 管道蓄水”但不论在文本上还是布局图上都没有见到相应的水源说明或内容。应当交代清楚这部分内容。同时如果通过输水管道输送水到蓄水池,那还应当设计进水口的闸阀。 (李伟)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同时结合项目现场踏
7、勘情况,对项目区水源工程介绍做了详细核实和介绍, 对于管道来水的水池对其管道均做了详细的修交代,同时在设计的时候,如果通 过输水管道输送水到蓄水池的相应的增加进水口的闸阀的设计,具体修改情况 详见单体设计图册和文本中 2.5.2 节现状介绍部分。2、XGD11 南端 为现有水池 846,北端是新修水池,那里有水源?请交代清楚。 (李伟 )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同时结合项目区现场踏勘情况得知:项目区XGD11 是从已有的蓄水池中引水进入新修建的蓄水池中,原来的水池的水源也是通过管道来水,新修的 XGD11 即从现有的蓄水池中引水 进入新修的蓄水池中,本次修改已经在文本 4.3.2 节中对该处的
8、水源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具体修改情况详见文本 4.3.2 节中新修管道的介绍部分。53、XP14 建议改为直线布 设有利行洪。 XP16 布设在山脊 线上,不利排除地表径流。XP06 的上半段没有多少意 义。XP03、 XP04 排洪沟很长,其断面为0.3m0.4m 是否可行?同时在这么长的排水沟上布设的沉沙凼数量少了,增加一点有利于消力。 (李伟)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同时结合项目现场踏勘情况,将 XP14 修改为直线布设,XP16 布设的位置做了相 应的调整,从山脊上调整到西面的山窝处,同时对 XP06 的上半段进行了调整,有原来的沿山脊布设修改为布设在山腰上,一方面拦截水源进入蓄水池中
9、,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XP03 和 XP04 较长,但是由于该处即为婉婉土为主,加之受采煤影响,通过现场踏勘了解得知该处的水流量不大,修建排水沟的最用主要是将蓄水池中多余的水排出,所以设计规格为0.3*0.4,同 时在该排水沟上布 设几口积粪坑并增加沉沙池的布设,具体修改情况详见规划图。4、工程布局,要考虑坎、沟、路的合理配置。新建生产路尽可能采取沟带路的布局形式。规划图和单体 图的工程布局要结合当地地形,管道设计要细化。 (刁承泰)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对项目的工程布局做了详细的核实并做了相应的调整,对 路、沟、坎的配置 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同 时对于上坡路以及通行量较大的区域采用路代
10、沟的形式,方便村民耕作,具体修改情况详见规划图。四、工程设计审查1、项目有已成台的荒草地的开发,建 议增加对其翻耕设计要求。 (邓炜)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增加对草地的翻耕设计要求,具体修改情况详见文本 5.3.4 施工布置和方法部分。2、对爆破后建议有客土或者平整土方措施。 (邓炜)6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同时结合项目区现场踏勘:项目区实施爆破工程区域目前涂层较厚,只是里面存在部分岩石,所以本次设计 爆破将岩石去除用于砌筑石坎,所以爆破后不需要客土和平整土方。3、石坎设计中,建议提出石坎基础标准,同时, 请校核单位石坎量,与单体设计量有差异。 (邓炜)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对项目区石坎的设计做了
11、详细的核实,提出石坎基础标准,同 时对石坎单方量进 行了核实并做了修改,坎高 1.25 的石坎单方量为为0.6094 m3,坎高 1.55 的石坎 单方量为为 0.8254 m3。同时使得文本和单体图一致,具体修改情况详见文本 4.4.1 节土地平整设计部分中的石坎设计部分和单体图部分。4、蓄水池的地表最大倾斜情况下的设计分析中提到蓄水池池底进行了100mm(57.5mm)的粗沙 垫层,但在后面的设计中没有提到,应统一。 (邓炜)回复:已按专家意见在文本 4.4.2.2 节中的新修 50m3 蓄水池设计中进行了底部采用 100mm 厚粗砂垫层设计说明。5、蓄水池设计中,提到“ 蓄水池混凝土施工
12、时应按照混凝土施工要求而后具体情况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 缝隙处采用橡胶止水带进行填充,沥青砂浆嵌缝。 ”与现浇设计不符,应核实。同时,建议沉陷区主要是地 质条件不够稳定,因此,建议池底可以做双层布筋。 (邓炜 )回复:已按专家意见对蓄水池设计中提到的“蓄水池混凝土施工时应按照混凝土施工要求而后具体情况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缝隙处采用橡胶止水带进行填充,沥 青砂浆嵌缝。 ”内容 进行了核实与改正。在沉陷非稳定区由于存在地表最大倾斜变形和地表最大水平变形情况,对池底进行了垫层处理,蓄水池的尺寸不是很大,且池底要求位于基岩上面,对池底进行单筋布置满足抗变形要求,因此,7为节约资金可不必进行双层配筋。6
13、、稳定区与补充区的排水沟是否也有必要设计断层两侧各 15 米内渠底配筋?或在规划图上标示出来。 (邓炜)回复:地质断层在稳定区与补充区、非稳定区与未来影响区均有可能存在。在稳定区与补充区如存在断层,且沟渠斜跨断层时,在断层两侧各 15 米内渠底设计配筋,如过沟渠没有斜跨断层时, 则不进行断层 两侧各 15 米内渠底配筋设计。断层 将在采煤影响分析 图上标出。7、管网布置应该明确采用什么管,管网布置位置、型号、长度、多少接头、弯头、分支管等,可以列表说明。并提出相关施工要求。 (邓炜)回复:已按专家意见在文本 4.4.2.4 中进行了设计说明,详见文本和单体图册。8、对同一条道路有不同工程的,
14、应分段列表明确,比如是否有路肩、排水沟的。应该 把维修田间道旁排水沟长度也在表中列出。 (邓炜)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结合项目区现场踏勘情况,对项目区的田间道进行了详细的核实,对田间道的 边沟和路肩进行分段布设,同时把维修田间道旁排水沟长度在特性表中列出来。具体修改情况详见规划图和项目特性表。9、稳定区与补充区生产路是否有必要平路段路面下部铺设 100mm 的碎石垫层,梯步段下部铺筑干砌 块石?(邓炜)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对项目区稳定区与补充区的生产路取消平路段路面下部铺设 100mm 的碎石垫层和梯步段下部铺筑干砌块石,具体修改情况详见单体设计图册。10、增加错车位、倒车位的设计。 (
15、邓炜)8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增加项目田间道的错车位和倒车位的设计。具体修改情况详见文本 4.4.3 节田间道理的设计部分。11、蓄水池的设计,在文本上和单体图上都没有区分稳定区和非稳定区。从前面稳定性分析看,项目区的 稳定区地表工程的设计没有特殊要求。在稳定区布设的蓄水池 14 口,如果都按照非稳定区设计, 岂不是成本高了。 (李伟)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同时结合现场踏勘得知,因为项目区补充区和稳定区受部分小煤矿的影响,当地村民前几年自己修建的蓄水池(也是用块石或者砖修建的),目前均无法蓄水,造成土地的浪费同时当地村民怨声连连,所以本次 设计当地村民强烈要求采用混泥土现浇,通过二次征求意见得知
16、:若采用块石修建蓄水的话,当地村民则要求不修建,通过与万盛区整理中心商量,最后还是认可采用混泥土现浇蓄水池,所以本次 设计对蓄水池均采用现浇混泥土的形式。12、蓄水池的护栏设计了小柱,等间距排列,但是在单体图上没有见到这一内容?(李伟)回复:已按专家意见在蓄水池的单体图上增加了围墙小柱立面图设计。详见单体图册。13、整修排水沟 1.0m1.0m 设计浆砌石,砂浆抹面,这种设计不便于施工。建议改为原浆勾缝。 (李伟)回复:已按专家意见将整修排水沟 1.0m1.0m 设计浆砌石,采用 20mm1:2.5水泥砂浆抹面改为了整修排水沟 1.0m1.0m 设计浆砌石,进行原浆勾缝。14、管道灌溉工程缺少
17、具体的设计, 单体图也没有相关的内容。 (李伟)回复:已按专家意见在文本 4.4.2.4 中进行了设计说明,详见文本和单体图册。915、整修田间道规格在文本上是 3.5m 宽, 单体图上是 3m 宽。从 单体图上看,设计的边沟净深只有 300mm,而不是文本中所说 500mm。同时从单体图上看靠路一侧的侧墙厚度 300mm 薄了。建议改为 500mm。(李伟)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对项目区田间道的宽度进行了核实,使得文本和图件一致,并且将田间道旁排水沟双侧均采用 50cm 路肩,对田间道边沟的大小做了详细的核实和修改,使得文本和单体设计图册一致,具体修改情况详见单体设计图册。16、土地平整工
18、程中土方移动项目工程量计算是通过 CAD 作图量算得出结果的,其中计算过程及数据有部分错误, 请复核(特 别是针对 6-15 度降到 5 度的计算过程)。 (薛毅)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对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中土方移动工程量计算做了详细的核实并修改,具体修改情况详见文本 4.4.1 节土地平整工程设计部分。17、爆破设计应明确具体范围,清渣 处理,石材利用问题。建议补充。 (薛毅)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在爆破设计中增加爆破的具体范围,清渣处理,石材利用等具体情况,具体修改情况详见文本 4.4.1 节土地平整设计中的爆破设计部分。18、采动影响范围内的工程治理措施应有针对性,最好有典型设计。
19、(孙京荣)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有针对性的对项目区采动影响范围内的工程进行治理,分稳定区和非稳定区以及未来影响区等进行分区设计和分别采用对应的工程措施。具体修改情况详见 文本 4.4.2 和 4.4.3 节工程设计部分。五、组织实施方案审查六、图件审查1、建议在工程编号后列出主要参数和工程量。 (邓炜)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若在每条编号后军列出该工程的主要参数和工程量的10话,这样则显得图件较为凌乱,本次设计采用颜色或者线性来对工程类型进行区别,同时在途中列表显示单项工程工程量,具体修改情况详见规划图。2、管道建议标示出水流方向,同时注意,如果有串联多个蓄水池的,应该注意相关高程的位置关系,以
20、及是否必要设置阀门。 (邓炜 )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对管道标出其水流方向,对于蓄水池的设计,如果是需要从该蓄水池中引水进行灌溉或者需要从该蓄水池中引水进入下一个蓄水池的情况下设置阀门,具体修改情况详见单体设计图册。3、规划图上有山坪塘复垦区域,建 议在文本中增加相关设计内容。 (邓炜)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增加对项目区山坪塘需要复垦的区域进行描述,根据现场踏勘情况,项目区 约有 2.05hm2 因采煤影响干涸,这些坑塘面积、深度都较大,且在居民点附近,由于多年为蓄水,当地居民则自行将附近土源覆土至此,目前已经形成耕地,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土 层较 厚,可以直接复垦为耕地,不需覆土。具体修
21、改情况详见 文本 2.6.3 节关于山坪塘的介绍部分。4、注意在河流旁、原有蓄水设施旁边不要布设蓄水池。 (邓炜)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结合项目现场踏勘情况,对项目区蓄水池的布设做了详细的核实,项目区有一口蓄水池位于原来蓄水池的旁边,是因为原有的蓄水池已经废弃(因受采煤影响,原蓄水池是块石修建的,目前无法蓄水),当地村民要求在该处重新修建一口蓄水池,用于灌溉周边耕地。5、建议可以将沟盖板标示在图上。 (邓炜)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将沟盖板标示在图上,并且对不同的沟渠设计不同的沟盖板,并且对每个沟盖板均进行编号, 对应单 体进行相应的设计。具体修改情况详见规划图和单体设计图册。6、对蓄水池的
22、出水口(输水管的设计)做更详细设计,如何具体设计,需要 闸阀、放水井,与蓄水池相对位置关系等。 (邓炜)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对管道做了详细设计,增加了阀门、接 头等部件计量,具体修改情况详见单体 设计图册和文本 4.4.2.4 管道设计一节。7、积粪池池壁采用砖砌,建议称为 37 墙较妥。同时 ,建议对留口做更详细的设计说明。 (邓炜)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将积粪池池壁修改为采用 400mm 厚的浆砌块石,同时,对 留口做了相应的设计说明,具体修改情况 详见单体设计图册。8、田间道旁排水沟建议双侧均采用 50cm 路肩。 (邓炜 )11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将田间道旁排水沟双侧均采用
23、50cm 路肩,具体修改情况详见单体设计图册。9、堡坎建议标示出上下地面关系。同时,注意增加沉降缝和泄水孔的设计说明和相关要求。 (邓炜)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在堡坎设计中标示出上下地面关系,同时增加沉降缝和泄水孔的设计说明和相关要求,具体修改情况详见单体设计图册。10、稳定区域生产路可以不设计碎石垫层。 (邓炜)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取消稳定区域生产路的碎石垫层设计,具体修改情况详见单体设计图册。七、工程量及预算审查1、表 4.5 中整修排水沟的总长度与表 2.5.2-3 中的数字不一致,请核实。 (李伟)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对项目区整修排水沟的长度进行了详细的核实,表 4.5中的整修排
24、水沟的长度为需要整修的排水沟的长度,而表 2.5.2-3 中的数字为项目区全部排水沟的总长度,包括不整修的排水沟和需要整修的排水沟的总长,是现状排水沟的长度,所以两个数据是不一致的。2、现浇砼蓄水池池壁套用 40030 定额项目不合适,建议修改。 (薛毅)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对现浇砼蓄水池池壁套用 40030 定额修改为40045 定额,具体修改情况 详见预算部分。3、由于本项目为一次性设计,无可研 阶段,故不 应计 列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费用项目,建议修改。 (薛毅)回复:根据专家意见,由于本项目为一次性设计,无可研阶段,所以取消 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费用,具体修改情况详见预算部分。4、建议
25、按规定补充拆迁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并附相应证明材料。 (薛毅)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按规定补充拆迁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同时增加12相应证明材料,具体修改情况详见预算部分。5、沟渠工程伸缩缝设计为设置橡胶止水带, 标准过高,且 预算中采用的沥青油毡,建议优化。 (薛毅)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将伸缩缝设计全改为沥青油毡,具体修改情况详见单体图册。八、综合审查意见1、建议:具体说明该项目实施方案对于“万盛区国有煤 矿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方案” 中该项目各 项指标的落实情况。 (刁承泰)回复:已经根据专家意见,补充说明该项目实施方案对于“ 万盛区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方案”中该项目各项指 标的落实情况。具体修改情况详见文本 1.5 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