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厦门嘉庚风貌建筑研究厦门双十中学王希 高阳指导教师:连枫新闻背景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是 20 世纪上半叶的产物,是厦门大学最具魅力的特征之一,以其中西合璧、古朴大气、庄重恢弘和浓郁的闽南地域特点而深受建筑界同行和社会的普遍赞誉。近日厦门大学决定将为校园内的十五幢具有嘉庚风格的历史建筑申报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十五幢建筑分别是:群贤楼群 5 幢(包括囊萤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映雪楼) 、建南楼群(包括成义楼、南安楼、建南大会堂、南光楼、成智楼) 、芙蓉一、芙蓉二、芙蓉三、芙蓉四和人类学博物馆。序言建筑是人类不朽的骨架和灵魂,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建筑是必然而固有的文化,更是艺术的外延。嘉庚
2、建筑,作为厦门四大建筑之一,与它的创建者陈嘉庚先生一同在厦门的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页篇章。并且同陈嘉庚的人格精神一样,经过时光的润饰,越发显出它崇高的内涵。从它们身上,我们发掘着着过去,我们记录着现在,我们亦可以从这一砖一瓦中看到未来。时间终归是公正的,在陈嘉庚先生挚爱的这片土地上,建筑散发着它独有的光彩,人性的美与灵魂的崇高也将承载于建筑之中精深博大厦大嘉庚建筑群漫步厦大校园,沐浴在透过高大的凤凰木洒下的阳光中,穿梭于鳞次栉比的嘉庚建筑,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当年满怀憧憬求学于此的少年也已年过古稀,惟有别具一格的教学楼在经历了时间的摩挲后愈显它的光辉。厦门大学中的嘉庚建筑主要包括了群贤楼群
3、、芙蓉楼群以及建南楼群。三者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构成了具有整体美感的建筑组群。群贤楼群 寓意“群贤毕至” 的群贤楼群,是最早建设的嘉庚风格楼群建筑。 “一主四从”的五幢楼“ 一”字形坐北朝南排列在演武场上,具有巨大的张力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主楼群贤楼与左右两边的同安楼、集美楼是外廊式建筑,东端的映雪楼和西端的囊萤楼属内廊式结构。五幢楼的内廊形成一条几百米长的廊道。 中央主楼的屋顶采用闽南民居的大屋顶“三川脊”歇山顶建筑,高低错落,富有节奏感。集美楼、同安楼以中式风格为主,花格屋脊、石结构墙体,筑造典雅独特。出自勤奋读书的典故而命名的囊萤、映雪两座楼,其建2筑风格则趋于西洋式。整个群贤楼群的这种
4、中式占主导地位、西式为辅的建筑风格,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对民族精神的崇尚和强调。(注释:囊萤楼由于是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而被列为厦门历史文化名楼。集美楼是当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工作、生活过的住所,现辟为“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 芙蓉楼群 芙蓉楼群因陈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祖籍南安芙蓉村而得名,建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嘉庚风格建筑走向成熟的标志。芙蓉楼群共有四幢,以芙蓉湖为圆心形成半合围形,主体建筑高三层,局部加高为四至五层,都是中式屋顶、西式屋身的外廊建筑样式。现用作厦大学生宿舍。坐落在芙蓉湖畔、建南大会堂背面的是一座三层内廊式的洋楼,这座建于 1923 年的博学楼,是陈嘉庚先生早期建筑的
5、西式代表作之一。博学楼很早就辟为“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著名画家徐悲鸿亲笔题写馆名。馆内珍藏有大批人类学、考古学的重要文物文献资料。建南楼群 在厦门大学的嘉庚风格建筑中,以建南楼群最为宏伟壮观,它是陈嘉庚先生倾注心血最多的杰作。 建南楼群亦由“一从四主”的五幢楼组成,主楼为建南大礼堂,东侧为南光楼、成智楼,西侧为南安楼、成义楼。五幢楼排列成弧形,巍然矗立在山坡上,正面向南俯瞰大海,楼前辟为半椭圆形的大运动场,利用楼群与运动场之间的落差,因地制宜地砌成可容纳两万人的大看台。由于运动场与看台都呈弧形,恰似上弦月,故称之为“上弦场”。新操场落成后已逐渐减少了对建南运动场的使用,而建南大礼堂石柱构造和
6、周围的优良环境吸引了众多燕子来此筑巢,成为厦大一个温馨的看点。另外,为了秉承原有风格,继承嘉庚先生的办学精神,厦大在兴建新楼群和漳州校区时,就着原有基础对嘉庚风格进行了发展。 嘉庚楼群 在 2001 年落成的嘉庚楼群,是厦门大学嘉庚风格的新的标志性建筑。嘉庚楼群秉承嘉庚建筑的“一主四从”传统布局,在校园中心沿南北向成线性 展开。主、从楼高低错落,空间上以一高四低取得群体均衡。楼群东侧略呈弧形,面向中心广场,前方是开阔的芙蓉湖,从3规模及高度上成为校园的主体楼群。建筑特色嘉庚建筑产生于二十世纪 20 年代,至今仍在厦门、集美闪耀着不灭的光辉。这些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最初创建,融合了闽南民居特色及
7、西洋风格的的建筑,以斜屋面、红瓦、拱门、圆柱、连廊、大台阶为基本特征,凭借其独特的韵味享誉中国建筑史。在此,我们就嘉庚建筑的几大特色作简要介绍:穿西装,戴斗笠在陈嘉庚所兴建的众多教学楼中,欧式或殖民地式的敞廊、罗马柱、中世纪建筑,文艺复兴式、哥特式、巴洛克及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俯拾皆是。嘉庚建筑巧妙融合了中国古建筑、南洋建筑以及欧式建筑,将中国古典的“斗笠”歇山顶燕尾屋顶盖在西洋建筑上,以中华民族的传统“压制”欧洲建筑,塑造了强烈的闽南地域特色。这样一来符合陈嘉庚先生在南洋的生活经历和所受的西学熏陶,二来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衷,至尽仍为人所津津乐道。正如他本人所说:“每个民族都有它的历史
8、传统和民族性的建筑艺术,强同于异族而抹杀自己民族的建筑文化艺术,是没有国性的。”这种“穿西装、戴斗笠”的建筑,不土不洋,既土又洋,风格独特,气势灵动,大方秀美,被中国建筑界所认同。(道南楼、黎明楼、延平楼以及南薰楼等)曲燕尾脊作为闽南红砖民居局部的一大典型,燕尾或双曲燕尾脊因为出众的曲线美充分展示了闽南地域建筑的灵气。而陈嘉庚更是将这一特色发扬光大,创建出了三曲燕尾,在红瓦双坡大楼的屋顶上,高高扬起相向的六个燕尾,均匀又不失活泼,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讲究“以偶为佳”的对称审美观念,这在闽南乃至整个福建都是独一无二的。(映雪楼)嘉庚瓦 在闽南的红砖民居中,传统使用的瓦片是薄而易脆的仰合平板瓦,这
9、显然不适合嘉庚建筑的欧式大楼。为此,陈嘉庚先生对这种传统的瓦片进行了改进,将小片的平板瓦改成可以搭挂的大片“改良瓦”,工艺简单且又牢固,很快被建筑界所接受并广泛应用,称其为“嘉庚瓦”。后来,嘉庚瓦还从红土烧制发展到用水泥制作,这种水泥改良瓦风行了几十年,如今厦门地区许多建筑上还可见到。现在只要说起“嘉庚瓦”,设计师们就知道那是用红土烧制成的改良瓦。这种改良方式对于后来人们开发出诸多色彩强度更大的 S 瓦功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4梁檩桁柱不油漆不同于大多数木质房屋,集美和厦大的教学楼、宿舍的梁檩桁柱都是没有油漆的,匠人的手印、泥水痕迹等都原封保存,清晰再现着当年修建时的一点一滴。人们通常认为,用油
10、漆将木头表面封死易于保护木材能延长房屋的使用期限。但针对厦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长期温湿的天气最易白蚁生长。建筑,尤其是梁檩桁柱部分易遭白蚁侵蚀一直是困扰了闽南建筑师和居民们多年的麻烦。而陈嘉庚先生匠心独运,采取梁檩桁柱不油漆的方法保障了木料的透气性,虽然原始,却对预防白蚁颇有成效。(厦大囊萤楼、敬贤楼、道南楼和黎明楼)彩色出砖入石陈嘉庚先生在西欧的临面上又去创造,把闽南和欧洲古老的出砖入石建筑方法优化美化。表面上类似庞贝壁画的镶拼式,利用厦门盛产的多色花岗石,在主体、立柱的正面使用花岗石镶成图案并在教学楼的墙角上使用花窗石做出砖入石,色彩质朴本原,如花似锦,简明和谐,使大楼的整体美感得到升华。
11、陈嘉庚先生亦成为了中国彩色出砖入石建筑工艺创新的第一人。 (道南楼、黎明楼和延平楼等)陈嘉庚与嘉庚建筑针对嘉庚建筑穿西装 戴斗笠的特色,美国人毕腓力在inandaboutAmoy一书中直言:“这是由于华侨在海外遭受欺凌,因而在建造房子时产生了一种极为奇怪的念头,将中国的屋顶盖在西洋建筑上以此来舒畅他们饱受压抑的心情。”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陈嘉庚先生的人生经历以及人格魅力在建筑中的体现。提到嘉庚建筑,就不能不提陈嘉庚嘉庚建筑是陈嘉庚对于厦门和祖国一片赤诚的载体,也正是由于有了陈嘉庚的精神作为灵魂,嘉庚建筑才得以成为久久萦绕在厦门人心中的情结,芳醇永故。1874 年 10 月 21 日,在福建泉
12、州同安县仁德里集美社,今属厦门集美区的“颖川世泽堂”这座闽南民居的厢房里,陈嘉庚呱呱落地。九岁入私塾,十七岁辍学,并应父函前往新加坡,开始经营渔业。同时一边从师,一边关注家乡祠堂、私塾及社会公益事业。1894 年冬,出资 2000 大洋于集美创办“惕斋学塾”,由此作为其捐资办学的开端。18951903 年间,陈嘉庚两度往返于厦门和新加坡,经商、葬母。紧接着,父亲陈杞柏的事业遭受重大打击:姨娘苏氏舞弊 10 坡的陈余万元,加上多借重利债及房产跌价,总亏 25 万元。家族的危机对刚返新加嘉庚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当时,依据英属新加坡法律,父亲负债子女可不予偿还。换句话说,陈嘉庚完全可以一走了之。然
13、而,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具有诚毅精神的陈嘉庚,决定还清 25 万元父债,挽回父亲的信誉与声望。陈嘉庚用5手头仅有的 7000 余元开办了一所菠萝罐头厂,取名“新利川”。凭借聪颖的经营头脑和诚信美德,生意蒸蒸日上。后又进军橡胶业、创立米行等等。短短 6 年,到了 1910 年,陈嘉庚已从替父还债跻身百万富翁之林。赤手空拳在东南亚创建大企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南洋橡胶大王,一时间传为美谈。陈嘉庚认为,“公益事业,不待富而后为”。经济稍见宽余的陈嘉庚积极投身家乡公益事业,自 1906 年起热心支持福建道南学堂、新加坡爱同学校、崇福女校等学校的创办。之后又和女婿李光前、族亲陈文确等先后在新加坡创建南洋大
14、学等一批华文学校,对宏扬中华文化、推动东南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1909 年,陈嘉庚先生在孙中山思想的影响下参加了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曾募款支持福建光复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1912 年秋,陈嘉庚满怀辛亥革命胜利的喜悦,在新加坡购置了全套制罐机器、空罐、火炉等设备,聘请日本技师,携带家眷回国。身居英属新加坡的陈嘉庚,久久探索西方富强的原因,对西方与我国教育做了比较:“英美德法男女不识字者百人中不满十人,日本新进百人中不满三十人,我中国百人中则占九十六人。呜呼,此人格欲立国于世界而求免天演淘汰,其可得乎?”基于此,陈嘉庚坚定了兴学立国的意志,选择集美为兴学试点,从小学办起,变集美教育
15、荒漠为绿洲。陈嘉庚曾说:“教育之必需经济,经济之必赖实业。实业也,教育也。”1912 年带回设备办海蛎罐头厂失败后,陈嘉庚将经营重心重新转移到新加坡,与兄弟陈敬贤协作,经商办学齐头并进。1918 年,陈嘉庚与陈敬贤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从多年社会实践体验里提炼出“诚毅”为集美学校校训。诚者,以诚待人,要求师生对中华民族忠诚不二;毅者,以毅处事,要求师生对爱国主义事业百折不挠这也正是陈嘉庚做人的准则。1919 年,随着五四运动的兴起,陈嘉庚决定倡办厦门大学。他多次阐述了科学建国的思想,提出“科学之发展,乃在专门大学,有了专门大学之设立,则实业、教育、政治三者人才乃能辈出。”著名的南普陀寺的东侧
16、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建军的演武场,经历了由演武场到阅兵场、洋人的跑马场最后到高尔夫球场的转变,恰如一部中国近代屈辱史。因而陈嘉庚选择这片值得后人思考的土地作为厦门大学校址。1915 年 5 月 9 日,北洋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陈嘉庚定这“国耻纪念日”为厦门大学奠基日。1921 年 4 月 6 日,中国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厦门大学在多方努力下正式开学。然而日有升沉,潮有涨落,创业兴学,一波三折。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新加坡,自 1926 年起,陈嘉庚公司每况愈下,资产损失过半,总资产仅存五六百万。英国汇丰银行找到陈嘉庚,提出可以为其企业提供帮助,条件是必须停办集美、厦门大学。被陈
17、嘉庚断然拒绝。为了维持两校生存,陈嘉庚不惜卖掉了公司的三座大厦,还向各方募捐,自己每月4000 的工资更是除了 100 元作生活费外,其余 3900 元全部汇给了学校。如此“身先作则”被陈嘉庚自嘲成“为爱国愚诚所迫”。诚且愚,诚之至也。正如鲁迅于 1926 年在厦门大学的演讲所言:世界是靠傻子来支持,是靠傻子去推动,终究是属于傻子的 严于律己,以国为先,是陈嘉庚的一贯作风。他平时身上所带现款不超过 5 元,一个月花费不超过 20 元。他于新加坡的住地怡和轩附近餐厅、咖啡店应有尽有,陈嘉庚却从未光顾。为了抗日筹赈,他毅然认捐 10 万元,另长年月捐 2000 元,直到国难结束。1940 年,陈嘉
18、庚与毛泽东识于延安,被毛泽东的革命抱负与爱国热忱所打动,意识到中国的希望就在共产党。不仅公开表示对共产党的肯定,还提供物资。由于组织华侨进行抗日活动,日方气急败坏悬赏百万捉拿陈嘉庚。而陈嘉庚早已置生死于度外,无畏无惧,6随身携带一包氰化钾,随时准备以身殉国,赤诚之心由此可见一斑。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陈嘉庚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告别第二故乡新加坡,离开满堂儿孙只身一人回国定居,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是年 77岁。他婉言谢绝了中央留京的美意,执意回到集美,继续兑现他 32 年前“教育立国”“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终有贯彻之日”的诺言。陈嘉庚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融合中外建筑精
19、华,亲自主持设计、塑造了时代化、民族化的大型建筑群嘉庚建筑,深受建筑界好评。被美国著名建筑大师格雷夫斯誉为“最具世界经典的建筑之一”。其中选用闽南本地特产石材、梁檩桁柱不油漆等特色充分体现了陈嘉庚勤俭节约的品质和实用精神。陈嘉庚先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共和国华侨事物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他本着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公忠尽职。在 82 岁高龄时开始了第二次祖国万里行,沿途对黄帝陵的保护等提出 15 项提案,8 次给周恩来写信。84 岁时,一贯重视技术开发的陈嘉庚接受了于杏林湾水库兴建潮
20、汐发电站的提议。历时 3 年,斥资 91 万兴建了世界第一座海潮发电站中华人民共和国集美太古海潮发电站,然而却失败了。尽管如此,这仍为世界海潮发电的成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陈嘉庚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坚毅精神更是为后人留下了思想上的瑰宝。在同癌症抗争了 3 年,后转脑溢血病变导致全身衰竭。1961 年 8 月 12 日,陈嘉庚在北京与世长辞。弥留时他仍殷切盼望台湾回归祖国,并嘱咐“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遗产三百万元人民币全部献给国家。国家给予其国葬的哀荣,灵枢运回集美,安葬于“鳌园”。陈嘉庚倾资办学,历时 69 年,倡办和资助学校 118 所。有人作了个统计,以 1981 年人民币和黄金比价计
21、算,陈嘉庚一生用来办学的捐款就在一亿美元以上。伟大的民族孕育了这样伟大的儿子陈嘉庚,以其朴实而传奇人生经历的给历史留下了感动后人的理由。综观其一生,千言万语,用毛泽东的题词来涵盖:“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嘉庚建筑的保护意义独特的历史价值嘉庚建筑广泛兴建的时期也是爱国华侨积极投身祖国振兴的时期。以陈嘉庚、李光前为典型的诸多海外华侨纷纷回国,捐资助学,为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厦大、集大两所高等院校于厦门今日的发展更是功不可没。如果说苏杭园林是中国人闲逸7的写照,圆明园是近代史屈辱的代表,那么嘉庚建筑则可看作有识之士兴国意识觉醒并付诸实践的体现之一。它象征了一个时代,至今仍在华侨史和厦
22、门建设进程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辉。在民族文化资源对城市化进程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将嘉庚建筑作为厦门地方历史人文宝贵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基因好好保护。不朽的精神价值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倾注了大量的财力、智力和心力用于建校。他的办学态度、人格魅力、爱国赤诚无一不浓缩在嘉庚建筑中沉淀为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不朽的精神瑰宝。嘉庚建筑能有今天的规模,与多年来无数侨胞、校友不懈的努力密不可分,这让学校师生们每每想起,仍震撼激动不已。嘉庚建筑对置身于它的人而言,已超越了建筑物的具体形态,不朽的精神价值对后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宝贵的独创价值嘉庚建筑中西合璧的风格在中国并不少见,例如北京师范大
23、学和南京金陵女大都曾出现过类似的建筑。不同的是,嘉庚建筑的设计来源于陈嘉庚先生的个人创意,多处体现出了南洋、东亚、闽南等地域特色和实用、人性等构想,糅合厦门的人文特色,成为中国校园建筑的典范,在校园建筑领域占有不可替代的突出地位。不斐的艺术价值嘉庚风格在中国建筑史上可谓独树一帜。美国著名的建筑大师格雷夫斯在参观了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嘉庚建筑楼群后,惊叹其为“最具世界经典的建筑之一”;访问过厦门大学的郭沫若先生曾动情地赞誉“厦大之美,全国之最”;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著名建筑大师陈从周教授著文也盛称嘉庚建筑“在近代建筑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后要定为宝贵文物来保护”。专家的高度评价,足
24、以证明在特定历史时代建造起来的嘉庚建筑具有重要的艺术与科学价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保护嘉庚建筑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巨大的旅游价值厦门作为全国有名的旅游城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自然成为必到的参观地之一。保护好嘉庚建筑,使其历史、艺术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不仅对当地人有深刻的纪念与教育意义,还能让参观者充分领略华侨文化、厦门文化,推动本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保护措施8梁思成早在他的著作中国建筑史中剖析道,中国古建筑之所以难以存留,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建筑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很容易烧毁、破坏,与西方的石结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加上中国人喜欢
25、将前人的旧宅彻底毁掉重建,使古建筑存留下来的几率大大降低。这就是古罗马建筑历经千年仍然屹立,而中国百年前的建筑都已寥寥无几的原因。老建筑是先人留下的文化遗存,对于我们认识历史、认识前人轨迹的价值毋庸置疑。但现阶段对老建筑的保护并不是尽善尽美。我们不禁要问,保护古建筑的困难具体在哪里?放眼国内各省市,除了那些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由国家严密保护的建筑之外,大多数老建筑均被居民占用。受文化及经济水平限制,居民极少对老建筑进行甚至是最简单的修复保护。从已采用的措施来看,将古建筑内的居民迁出似乎是一个解决办法,其实不然。不但从经济角度看这样做很不现实,而且也被一些专家诟病为失去生活气息,使活的文物变成死的
26、摆设。杭州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八千多古建筑内住着近 10 万居民,如果将居民都搬空,古城怕也失去了它的意韵和生气。这些都还只是表面的困难,更深层的现实是:经济肯定要发展,生活质量肯定要改善,经济利益一定不放过,这些社会与人的本性都往往与古建筑的存在产生矛盾。这是古建筑保护难的最深层原因。所幸的是,嘉庚建筑从兴建之日起一直作为教学用楼,加之厦门政府及有关文化部门、学校的投入,做到了早关注,早保护,这对于维持嘉庚风貌建筑的多方价值有巨大的积极作用。因此,经过长时间的调查与研究,我们认为,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利用服从保护应是嘉庚建筑保护工作所遵循的原则。联系实际情况,我们着重从意识、政策、资金等方面提
27、出以下几点建议:1、从建筑自身的维护看,我们认为要本着“修旧如旧”的精神对某些年代较为久远的建筑进行定期修护、加固,尤其应注意木制梁柱的防蛀防火工作;保护时注重维持建筑的立面,即使进行装修,立面外表也不得破坏,厅堂、楼梯都原貌保持,留给后人一个原汁原味的嘉庚建筑。2、嘉庚建筑的保护不能只追求自身建筑的完好如初,周边的环境作为嘉庚建筑的一个整体,规划修缮也必不可少。首先,实行整体保护(例如以整个厦大园区为单位),保护范围内与历史风貌建筑不协调、影响和破坏其景观的建筑应当有计划拆除,以达到完整和谐的美感,提升其文化观赏价值;其次,在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的,在建筑群和单体建筑的层
28、数、体量、造型、色彩、艺术风格上必须与周围的历史风貌建筑相协调,与环境空间相和谐;再次,应搞好建筑物周边绿化管理,养护好校内树木,不要擅自砍伐、移植树木,营造一个美丽的嘉庚建筑群。3、政府在嘉庚建筑中要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保护工作:市规划部门应根椐嘉庚建筑保护规划的要求,严格控制建筑总量,做好厦大校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保护嘉庚建筑整体环境风貌。厦门大学及其学生应该保护嘉庚建筑从身边做起,不破坏建筑的一砖一瓦,不破坏周边的一草一木,身体力行为保护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4、嘉庚建筑的保护工作的资金应该主要靠市、区财政专项拨款及学校拨款;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及其他依法可以筹集的资金也应悉数用于保护工作。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项资金,由政府设立专门账户管理,专款专用。95、在发展中保护。由于嘉庚建筑优良的耐用性,至今仍发挥着建筑的基本作用,而这点是文物保护单位中较为少见的。因此在保护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确保其实用性,让嘉庚建筑“永葆青春”。6、制定古典建筑保护法律,划定保护区,加大宣传力度。综上所述,嘉庚建筑的保护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它不仅仅是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和行动。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这是我们体现在嘉庚建筑保护措施上的宗旨,也是我们希望传达给公众的文物保护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