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历史风貌保护规划一、风貌环境构成要素九江名城历史环境构成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组成。自然环境:包括江湖水系、山川形胜、古树名木等。 “众水一山围江城” ,古城地处大江(长江) 、大湖(鄱阳湖) 、大山(庐山)的包围之中,它们构成了九江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它们对城市的选址、城市特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仅提供了优美的自然背景,而且也因九江先民的生活、生产、休憩等活动,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成为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人文环境:指人们建城活动产生的物质环境以及反映居民社会生产、生活习俗、民情、文化艺术、礼仪风俗等构成的人文内涵。九江古城历史悠久,早在 5000 年前的新石器晚期,便有
2、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后因其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军事优势,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重要水运商埠;同时,倚靠长江、鄱阳湖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兵家必争的军事战略城市;九江还是半殖民地经济最早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口岸城市之一。此外,九江秀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名贤硕儒,他们为古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九江城就是在这种特定条件下形成了以滨水历史街区、传统街巷为骨架,以大量古建筑群、古码头及文物点为节点,以古树、古迹等历史遗构为点缀,以水网纵横的河道为脉络的人文环境特征。各环境要素构成如下:山 脉:庐山自然环境 江 湖:长江、鄱阳湖、八里湖、甘棠湖、白水湖琵琶湖气 候:亚热带东亚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
3、气候温暖文物古迹:锁江楼塔、能仁寺、烟水亭、寻阳城遗址、浪井、岳母墓、陶渊明墓、石门涧摩崖石刻等民居街巷:湓蒲路人文环境 商业街区:大中路、庾亮南路历史人物:大禹、秦始皇、汉武帝、灌婴、司马迁、孙权、周瑜、李白、白居易、周敦颐、徐霞客等民间工艺:剪纸、浔阳纸扎、星子金星宋砚、修水石楠木梳等风俗节庆:春节、元宵、花朝、寒食、清明、端午、六月六、七夕、中元、中秋、腊八、除夕土特产品:九江桂花酥糖、陈年封缸酒、羽绒制品等民俗文化:九江方言、客到筛茶、庙会、九江春阳腔、九江采茶戏、黄梅戏、九江民歌、民舞、曲艺等二、历史风貌特征分析优越的区位条件使九江融名山、名江、名湖、名城于一体。庐山:是九江古城重要
4、的环境载体,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江: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河流,史称浔阳江,是九江古城重要的发源地,历史上灌婴筑城凿浪井,公瑾甘棠点水军,董奉杏林救黎民,乐天江头感琵琶,东坡月夜探石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城与江”有关的故事。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它北萦长江,西屏庐山,碧波万顷,水天相连,渺无际涯,其优美的湖泊环境为古城创造了无限的生机和灵气。唐代王勃在滕王阁诗序中所写“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名城:九江是一个有着 2200 多年悠久历
5、史文化的古城,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北宋“苏门四学士”之首黄庭坚,就是这片美丽山水哺育出来的杰出人物;九江地处交通要道,襟江带湖,背倚庐山,又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九江亦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口岸城市之一,孙中山先生曾经指出:九江“将成为江西富省之唯一商埠,中国南北铁路之一中心” 。因此九江形成了因水而生、因港而起、因埠而兴、因商而盛的古城历史格局。因水而生襟江带湖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水运条件、长江航运的开发促进了九江港口的形成。因港而起随着九江港口的发展,长江流域的开发与农业的发展,农副产品贸易逐渐兴起,九江日趋成为农副产品集散地,九江港口的集散功能日益凸现。因埠而兴开埠通商是九江在
6、近代迅速崛起的关键因素,九江是当时第二批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有限开埠使九江较早接受了西方工业文明和资本,发展航运和商贸金融业,有力地带动了城市发展。因商而盛开埠后,九江成为江西省唯一进出口港城,九江与上海、南京、武汉等沿长江主要城市的航线开通,农副产品集散及进出口转运迅速发展,有力带动了九江城市的繁荣与发展。九江一度成为与芜湖、镇江、无锡齐名的长江“四大米市”之一和与汉口、福州齐名的全国“三大茶市”之一。综上所述,九江名城整体风貌特征概括为:城座水中,水映城垣;山水相依,湖城共融,山、江、湖、城与历史人文内涵共构的城市风貌格局。三、风貌保护原则1、维护城市基本历史格局原则。九江城市是源于依托长
7、江倚水形成发展起来的滨江城市,形成了沿江布局发展的带状空间形态和总体城市历史格局。为此必须保护名城传统城市肌理,保护传统城市空间和自然环境,尊重城市结构的历史性和传承性。2、突现城、水交融特色原则。九江城市不久外部环境倚江畔湖,而且城区内湖众多,具有极好城、水环境,构成了突出的城、水交融的城市风貌特色。规划应充分考虑风貌环境保护与自然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城市文化景观特色的创造相结合,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和山水景观相融共存的城市风貌。3、风貌视廊控制原则。九江城市由于历史遗存较少,且呈点状分布,缺乏有规模、集中布局的老城区(片) 。因此,充分利用江、湖、山体和古建筑(塔、楼)制高点,控制好城市重要的
8、视线走廊,使之形成视觉感官的有机脉络,同时切实保障主要城市视廊的通透,使之达到显现古城历史风貌的效果。四、城市整体风貌保护根据九江城市用地布局和空间环境特色,规划重点在中心城区确定五大风貌保护区:城市滨江风貌带保护、城市滨湖环境整体风貌保护、古寻阳城遗址环境风貌保护、八里湖周边区域规划建设控制、沿庐山山麓风貌带保护和历史风貌视廊保护。1、城市滨江风貌带保护滨江风貌带西起货运码头,东至美孚油库,东西长约 20 公里,北以长江为界,南以内四湖(八里湖、南湖、白水湖、琵琶湖)北岸线为界,纵深约300500 米不等。该区是展示九江军事要塞之城和商埠重港之城的主要场所,也是古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分布
9、主要文物古迹现仍有九江标志性古塔锁江楼塔,还有美孚洋行、美孚油库、浪井以及近年重建的著名历史名胜浔阳楼、琵琶亭等。目前沿江建筑自西向东依次为码头(货运) 、商业、旅游、办公、住宅、行业管理、厂房,层高分别为 12 层,818 层,23 层,47层。滨江风貌带既是九江的“门廊” ,也是面向域外的“城市界面” ,其空间形态和建筑结构集中体现了九江市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脉,规划按四个区段进行风貌控制:滨江西路(货运码头交通路段)此地段有美孚洋行文物点,以多层建筑为主。整体风貌应结合八里湖的开发,龙开河的疏通,严格控制建设,随着新区建设,形成山、水、城为特色的城市空间风貌区,层高控制在 1824 米。滨
10、江中路龙开河口庾亮北路该区段为九江古城区范围,应结合交通路环境改造,对大中路传统历史地段进行保护性改造,形成反映九江传统商贸的风貌景观。此区段新建建筑层高应控制在 9 层(28 米)以内,对已建超过此高度的建筑可以适当保留,但应对其外立面进行改造,以使其与传统建筑相协调。庾亮北路塔岭北路该区段是九江市的城市中心区,现状多以十二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为主,规划除流出必要的通江视廊外,基本保留现有的高层建筑,并将其改造成欧陆风情的现代建筑,形成反映九江港口城市特色的历史风貌景观区。塔岭北路长虹北路该区段是体现九江历史文化集中的地段,沿线有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等历史建筑,规划改造原旧电厂,可将其改造为商
11、业、健身、娱乐中心,形成反映九江城市悠久历史的风貌景观区。长虹北路东工业区该区段是江西省的北大门,也是九江市的城市窗口,规划以长江大桥为中心,以白水湖公园为基础,以琵琶亭、岳王祠为点缀,沿长江岸线大片绿林为背景,形成自然生态风貌景观区。建筑层高不宜超过 24 米,对已建的高层建筑采取改造或降低层高方式。 滨江东路(东工业区美孚油库段)该区段现多为厂房和住宅建筑为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形成具有现代化工业气息的城市空间风貌。建筑层高不超过 6 层、总高 18 米以内。2、城市滨湖整体风貌保护水是城市能活跃起来的重要元素,九江市内的南湖(含甘棠湖) 、白水湖、琵琶湖是城市的“
12、血液” ,也是古城得以延续的生命源泉,规划除了应加强对湖体自身的净化保护外,对湖区周边的建筑风貌应进行有序控制,沿湖区 50 米范围内原则上以绿化为主,50100 米建筑控高不应超过 18 米,100300 米之间建筑控高不超过 30 米,形成由低到高的梯度空间形态,300 米以外的建筑应考虑留出通湖视廊和观湖视线。3、古寻阳城遗址环境风貌保护遗址范围内(3 平方公里)禁止建任何人工建(构)筑物,加强对遗址水下文物的发掘和保护,所有水下文物都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发掘,严格保护遗址环境原貌。保护范围外 50-100 米陆地范围只做滨湖绿化,1003 范围限建 23 层低密度建筑,30050
13、0 米之间建筑控高不超过 18 米。在规划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严禁进行商业性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亦不得安排大型文体娱乐设施。仅考虑遗址博物馆的合理选址建设。该地段建筑风格应以古朴、淡雅为主,应与遗址历史环境风貌相协调。4、八里湖周边区域规划建设控制八里湖是连接九江市区与沙河镇的重要纽带,湖区控制范围包括七里湖、八里湖和赛湖周边地段,湖中有古寻阳城遗址,目前整个环湖地区基本为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为使整个湖区环境与九江古城风貌相协调,并结合九江城市总体规划对八里湖地区基本发展思路,对湖区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规划提出如下建设控制建议: 整体风貌控制沿湖岸 100 米范围内均应以绿化为主,保持湖岸自然
14、曲折式线型,禁止对湖岸做人工式砌筑。湖区内现有湿地应划为湿地公园,并按湿地公园要求进行规划建设。 湖北部区该区为货运码头区,直通长江。用地性质以仓储、对外交通和居住为主,建筑控高不超过 6 层,并要留出南北向通江、通湖视廊。 湖东北部区该区为九江老城区外延的主要发展用地区。以居住、商业、行政办公为主,在主要节点处可适当安排 812 层的中高层标志性建筑,其它均不应超过 8 层。 湖东及东南部区该区以居住和旅游休闲设施用地为主,沿湖地段以低密度度假型建筑为主,控高不超过 3 层;远离湖区以居住用地为主,建筑控高不超过 6 层。 湖西南部区该区是九江市区与沙河镇之间的联系纽带,以居住、旅游用地为主
15、。建筑控高在 8 层以内;沿湖地段以低密度度假型建筑为主,控高不超过 3 层。 湖中部区该区域主要为古寻阳城遗址所在地,按古城遗址保护要求管理。5、沿庐山山麓风貌带保护庐山风景名胜区是九江古城的“靠山” ,也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沿庐山脚下分布大量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这些文物是九江古城历史演变的重要见证,随着九江城区的不断向南扩张和侵蚀,已对庐山整体环境风貌造成严重威胁。规划除了要求对文物本体进行保护外,更应对山体风貌进行全面保护,风景区外围 1000 米范围内禁止新建任何建(构)筑物,保护自然山体轮廓,规划要求留出三条主要观山视廊。6、历史风貌视廊保护视线走廊组织的目的,是为建立文
16、物景观点和自然景观点之间以及自然景观点和自然景观点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呼应关系,使分布较为散乱的文物点之间与自然环境互相协调,融为彼此呼应连接的有机整体,并使标志性景观点的地位得到突出和强化,构建方向指认系统,增强地标识别性。视廊选择主要依据为:地标性自然环境:长江、鄱阳湖、庐山。长江、鄱阳湖是古城赖以生存的根本,庐山是古城外部空间环境的制高点,也是古城具有标志性的外部空间环境和背景轮廓线。主要视廊控制点:锁江楼塔、大胜塔、烟水亭、美孚洋行旧址、九江天主堂、东林寺等,它们是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综合上述各点的具体情况,分别选择和确定各视廊的视点、视高、视线、视域和被视区域,最终确定视线通廊如下
17、:滨江历史文化景观通廊美孚油库锁江楼塔揖庐亭美孚洋行八里湖通内四“湖”视廊白水湖南湖八里湖通鄱阳湖视廊美孚别墅旧址琵琶湖鄱阳湖 观庐山山体视廊a、通“江” 贯“湖”望“ 庐”视廊九江长江大桥白水湖庐山b、老龙开河通“庐”视廊美孚洋行老龙开河烟水亭俞氏山庄庐山c、通“城” 贯“湖”望“ 庐”视廊长江浔阳城遗址八里湖东林寺广济桥庐山五、历史城区保护框架1、历史城区范围界定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相关内容,历史城区是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九江历史城区范围的划定以清末九江府城和近代租界为主,适当延伸至南湖周边,
18、总面积为 5.2 平方公里。2、保护框架的主题九江古城保护框架主题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主题之一:军事要塞之城长江、烟水亭主题之二:文化昌盛之城浪井、揖庐亭主题之三:商埠重港之城美孚洋行、台湾银行、索江楼塔主题之四:佛道宗教之城能仁寺、天花宫3、保护框架的结构名城历史风貌保护框架强调的是城市空间的保护,它是由点(节点) (古建筑和标志性构筑物) 、线(城市主要通道或视线重要观赏轴线如传统街道、河流等) 、面(由古建筑群、园林环境、传统居民群落及历史地段和街区)三种因素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按照节点、轴线和区域三部分内容,确定九江古城保护框架为“一面二带三区九点” 。一面为九江历史城区。二带沿长江南岸
19、的滨江历史风貌带和沿南湖周边的滨湖自然风光带。三区古城的三个历史地段保护区:大中路西段、滨江路原租界区历史地段、庾亮南路历史地段。九点历史城区内位于历史地段之外的九个文物古迹点:邓如琢花园旧址、忠烈亭、天花宫、烟水亭、揖庐亭、浪井、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东作门、寻阳楼。4、保护框架保护(1) 外部空间轮廓控制历史上的九江古城与其外部环境相互统一、协调,构成了山、江、湖、城、塔五个层次的空间轮廓,在视觉上形成三条特色空间轮廓:依托长江与南湖构成的水轮廓;依托以庐山为主体连绵群山构成的山轮廓;以历史地段和文物古迹构成的城轮廓。古城轮廓线的保护重点是要保护九江山水城市特色,保证庐山的制高点地位,以及周
20、围山形和江势的优美城市轮廓线,避免新建建筑对山川形胜特征和重要地形地貌造成破坏。通过控制建筑高度,利用绿化等措施展示城址环境,保护和展示九江古城的格局,通过采取“显山露水”、绿化遮挡等方式整治环境,强化山水城市的结构关系。沿长江南岸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界面,应重点保护和恢复沿江传统历史建筑和街区,结合古城要求改造现有建筑,体现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发展。(2) 内部空间保护要求九江古城内部空间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历史地段和一些标志性景观节点(大胜塔、烟水亭等) ,对这些构成内部空间的重要元素,规划要求对现状中有特色的城市空间进行保护,对历史上曾经具有鲜明特色而目前已经失去的城市空间酌情恢复,在尊重历史
21、和现实的前提下,对城市空间进一步整理和塑造,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空间结构体系。(3) 建筑高度控制 建筑高度现状分析九江历史城区内新、旧建筑混杂,建筑高度参差不齐,从 130 层均有分布,高层建筑主要沿江、湖分布,这些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严重破坏了古城的整体外部轮廓,历史地段和主要文物点周边亦被一些新建高层建筑包围,文物点之间的视线通廊被隔断,历史上的标志性景观(如大胜塔、烟水亭等)失去了最佳观景视廊。现状建筑分析如下:13 层:主要分布于大中路、湓浦路、庾亮北路、塔岭北路及能仁寺周边,呈片状分布,多为坡顶,五、六十年代建造,以私房为主,占地面积为 75.3 万平方米。46 层:主要分布于庾亮南路、
22、甘棠南路及浔阳东路两侧,基本上是成片分布,多为七、八十年代建造的,以单位住宅为主,占地面积为 40.5 万平方米。712 层:主要分布于浔阳路、浔阳西路及环城路两侧,呈线型分布,多为九十年代所建,以商品房开发和单位集资建房为主,占地面积为 27.2 万平方米。12 层以上:超过 12 层的建筑在历史城区内大约有 30 栋左右,沿南湖东岸和长江南岸一带,点状分布,主要为本上世纪末和本世纪所建,其性质主要是宾馆、高档住宅、写字楼等,占地面积为 5.5 万平方米。 高度控制原则a. 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现状,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b. 保护古城整体风貌,结合现代生活,突出传统特色。c. 协调古城保护、
23、开发和利用的关系,既保护好古城的传统风貌,又为合理开发创造必要的条件。 高度控制规划高度控制规划是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历史城区传统特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建筑情况和用地规划,确定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点以及各古城内外部空间视线通廊的高度控制要求,假定文物建筑的底层标高为0.00 米。a. 保护范围的高度控制文物古迹本身及其附属建筑的建筑高度控制为原高。b. 建设控制地带的高度控制建设控制高度为 6 层,总高度控制为 18米。c. 风貌协调区的高度控制规划视其保护性质和内容以及周围具体现实情况,建筑控制高度为 9 层,总高度控制为 28 米。在上述控制范围内,对于已经建成的妨碍视廊景观的建筑如农工商
24、超市、九江港务局等,规划建议采取搬迁和降层等方式进行改造;对已建超过控制高度的建筑,如果对文物古迹影响不大的,原则上予以保留。考虑历史城区内历史建筑所形成的整体风貌,是城市重要的景观特色,新建或改建的建筑风格在体量、色彩上与邻近的历史建筑应相协调。(4) 视线通廊控制根据九江历史城区内各文物景观点的具体情况,以大胜塔为中心,在历史城区内确定八条视线通廊:大胜塔烟水亭:空间控制视廊(虚廊);大胜塔天花宫:大胜塔甘棠南路天花宫(实廊);大胜塔揖庐亭:大胜塔庾亮北路揖庐亭(实廊);大胜塔锁江楼塔:大胜塔塔岭南路塔岭北路滨江路浔阳楼锁江楼塔(实廊);大胜塔东作门:空间控制视廊(虚廊);烟水亭天花宫:可
25、视视廊(实廊);烟水亭长江:可视视廊(实廊);天花宫忠烈亭:可视视廊(实廊);六、历史城区基础工程环境整治(一)道路交通整治1、道路交通现状(1)城市道路交通概况对外交通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门,地处京九铁路和长江交汇的十字交叉点,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十分便捷。a、水运九江市处长江微弯凹岸段,深泓靠九江一侧,常年航道水深均超过 4M,具有良好的建港条件。全市总通航里程 970KM,黄金水道长江流经市内 152KM;内河、内湖通航里程 818KM,其中鄱阳湖区通航里程 289KM;修河水系 484KM。目前,九江市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 112 个,年核定通过能力为 2221 万吨和 43
26、0 万人次。b、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有京九、合九、武九线 3 条线路,铁路专用线拥有股道条数 53 条。全市境内铁路总里程 389KM,营运里程 159KM,江西最早的铁路南浔铁路纵贯市境南北。城市现有铁路车站五座,分设于南浔、京九和专用线上。c、公路运输全市拥有 105、316 国道 2 条、省道 16 条、县道 28 条,另有昌九高速、九景高速在市区相连,规划中的武吉高速也即将兴建。全市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已形成以城市为节点,各级公路相连,城乡相通的公路网。全市公路通车里程 11728.312KM,其中高速公路境内长 178.712KM,国道境内长 216.8KM,省道境内长 897.9K
27、M,县道总长 518.67KM。d、航空运输庐山机场位于黄老门至马回岭铁路西侧约 1KM 处,系军民两用机场,距市中心 32KM,能适应波音 737 型飞机起降。城市道路市区共有主干道 22 条、次干道 29 条。道路网结构老城区以甘棠湖、南门湖为中心,略成放射状,新城区基本为方格网状。城区主次干道总长83.5KM,以沥青路面为主,主干道宽 2040m,次干道宽 826m。城市交通九江长途汽车站位于浔阳路中段,靠近市区中心,地处九江客运港和九江火车站之间。市区机动车辆保有量 51376 辆,其中二轮摩托 30524 辆,三轮摩托或微型汽车 3323 辆,小客车或小于 3T 的货车 13380
28、辆,大客车或小于 9T 的货车3064 辆,915T 的货车 974 辆,铰接式客车或大平板车 11 辆。城市公共交通九江市目前有 33 条公交线路,其中郊区线路 5 条,跨省公交线路 1 条,公交线路总长 392KM,线路网长度 156.1KM。全市共有公交营运车辆 321 辆,其中空调车 128 辆,主要线路班次密度达 30 趟/小时,平均班次密度 12 趟/ 小时。(2)历史城区道路交通九江历史城区道路呈网状分布,有滨江路、浔阳路、浔阳东路、庐山北路、庐山路、庐山南路 6 条主干道,环城路、环城东路、甘棠北路、甘棠南路等 9条次干道,另外有滨江路(西段) 、湓浦路、大中路西段、庚亮北路、
29、庚亮南路、塔岭南路 6 条传统街道,两侧文物建筑或保护古建筑分布较密集。九江长途汽车站位于浔阳东路中段,九江港位于滨江路北侧。(3)存在的问题城市主干道分布不均匀,导致主次干道与支路秩序混乱,交通不畅。历史城区道路分布较为散乱,次干道、支路弯曲、狭窄,不能有效组织交通,道路使用效率低。历史城区缺少社会公共停车场。长途汽车站、港运码头位于历史城区主干道边,引起交通阻塞。传统街道商业金融业、教育科研设计和医疗卫生等公共建筑密集,人流、车流拥挤。2、道路交通规划(1)规划原则主要通过完善历史城区交通组织和交通设施疏解交通,保持历史城区的原有空间尺度。交通设施与环境协调,满足历史风貌的保护要求;区内不
30、宜设置汽车站、公交客运枢纽等大型转换交通设施。加强历史传统街道的保护,严禁擅自改变街道尺度,保持或延续原有道路格局。(2)道路规划拓宽或延伸环城东路、庐峰路等部分道路,修建文物景点游览步行道,完善区内道路网络结构和组织,形成以滨江路、浔阳路、浔阳东路、庐山北路、庐山路、庐山南路为骨架的网状道路布局形式。规划九江历史城区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步行道四级和有历史保护价值的传统街道进行规划。主干道:是组织历史城区交通和疏导穿越交通由城区边缘或外围通过的骨架道路。主干道有滨江路、浔阳路、浔阳东路、庐山北路、庐山路、庐山南路 6 条,区内总长 8803 米、宽 2036 米、路网密度 1.69 公
31、里/平方公里。通过历史城区外围龙开河路、长虹大道、长虹北路城市主干道与区内主干道形成二个环形路网,有利于区内和穿越交通的组织。次干道:是历史城区交通性干道。有环城路、环城东路、甘棠北路、甘棠南路等 9 条,区内总长 6990 米、宽 1224 米、路网密度 1.34 公里/平方公里。支路:是历史城区生活性道路。规划修建由庐峰东路经东作门至东门口路道路,支路区内总长 4623 米、宽 820 米、路网密度 0.89 公里/平方公里。步行道:规划修建或改造浪井、揖庐亭、忠烈亭、邓如琢花园旧址等文物景点的游览步行道,路宽 26 米。传统街道:是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道路,两侧分布较多文物建筑或保护建筑。
32、规划保护或延续街道原有格局和空间尺度,保护街道两侧建筑界面的特征。传统街道有滨江路西段(同时具有主干道功能) 、湓浦路、大中路西段、庚亮北路、庚亮南路、塔岭南路 6 条,总长 5281 米、宽 820 米、路网密度 1.02公里/ 平方公里。九江历史城区道路总长(除步行道外)24431 米、路网密度 4.70 公里/平方公里。(3)交通设施规划规划将位于浔阳东路的长途汽车站搬迁至历史城区外的火车站旁,避免长途客运转换对区内交通的干扰。在区内历史地段主要出入口或文物古迹集中地段设置公共停车场,便于文物古迹展示利用交通组织,规划共设 4 个公共停车场:将原长途汽车站改建为公共停车场;在滨江路、龙开
33、河路、南湖路旁各建一个地下公共停车场。在详细规划阶段,根据用地布局和历史风貌保护及交通组织需要,分散布置小型停车场。(4)交通组织由滨江路、龙开河路、长虹大道、长虹北路环形主干道路网组织穿越车辆由历史城区边缘或外围行驶,减轻区内交通量;由浔阳路、浔阳东路、庐山北路、庐山路、庐山南路环形主干道路网进行区内交通组织。规划建立以公共汽车为主,出租车、自行车为辅的公共交通方式,公交线路沿区内主、次干道布置,站点间距 400800 米。加强历史城区与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港口码头和机场的交通联系,并开通公交专线。加强道路及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管理,疏解区内交通。对传统街道交通实行严格控制管理;a、禁止机
34、动车辆由大中路西段行驶。b、定时限制机动车辆由湓浦路、庚亮北路、庚亮南路、塔岭南路行驶或单向行驶。c、由公交客车组织九江港乘客的交通转换,禁止私人车辆和其它社会车辆在九江港停放,减轻滨江路西段交通量和保证交通顺畅。(二)市政工程整治1、市政工程现状(1)给水排水城市供水九江市有河东、河西、第三和沙河县城四座市政供水水厂,总设计供水能力 25.8 万 m3/d;有啤酒厂、国棉三厂、供电局三座企业单位自备水厂,总设计供水能力 197 万 m3/d;供水机井 84 眼,水厂以长江等地表水为水源,机井以地下潜水为水源。河东水厂位于浔阳区甘棠北路江边的历史城区内,1951 年建成,占地面积15.6 公顷
35、,以长江水作为水源,取水口位于九华门,供水能力 12 万 m3/d,设清水池三座,总容积 0.3 万 m3,出厂水压 3.03.6kg/cm2。浔阳区、开发区、庐山区由三座水厂联网供水,沙河区由县自来水厂供水,浔阳区通过长虹北路、长虹大道、十里大道给水主干管形成环状。城区输配水管线路总长 241.2km,管径多在 150800 之间,管材主要采用灰口、球墨铸铁管,管线覆土厚度 0.61.2 米。城市排水九江市污水处理尚属起步阶段,老鹳塘污水处理厂工程现正在建设之中,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计划 2006 年初投产。老鹳塘污水处理厂位于滨江路南侧,西与九江历史城区紧邻,用地面积 4.0 公顷,设计处
36、理规模 6 万 m3/d,主要处理浔阳区东片老城区污水。现状城区排水管网分浔阳区、开发区、庐山区、沙河区四个区域,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浔阳区排水以浔阳路为界,南北分流,浔阳路以北地区雨污水排至长江闸口或泵站,浔阳路以南地区雨污水就近排至南门湖、甘棠湖或两湖截污管。现有市政排水管道长度 287.3km,其中污水管道长 14.8km,排水管网密度7.11km/km2。排水管渠主要为水泥圆管和部分砖砌明沟砼盖板,管渠坡度一般为 0.51.5%,埋深最深达 3.54.5m。2004 年城区污水排放量 8434 万 m3,污水处理量 5700 万 m3,污水处理率67.5%。(2)电力电信城市供电九江
37、电网属南昌电网之一,并入华中电网。九江电网拥有局统调电厂二座,即九江电厂(2200MW+2125MW+2350MW)和拓林水电厂(448MW+212MW ) ,总装机容量为 1566MW。九江城市电网现有 220KV 变电站 4 座,变电容量 450MVA;110KV 公用变电站 10 座,变电容量 630MVA。其中沿江 110KV 变电站位于九江历史城区的滨江路南侧,主变容量 231.5MVA。九江城市电网现有 220KV 线路 4 条(不含过境部分) ,累计49.7KM,110KV 线路 19 条,累计 134.7KM。其中市中 220KV 变电站至沿江110KV 变电站 110KV 线
38、路 2 回,沿滨江路架设。电信设施目前,九江市已基本建成了以光纤通信为地面骨干传输网络,卫星通信为空间通信主体,数字微波为有限补充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形成了光缆、电缆、微波等多种手段配套的广播电视网络体系。2004 年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 242.99万门,全市电话用户达到 85.21 万户,其中市内电话 49.72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3 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 12.5 万户。一个宽带化、广覆盖、地空一体的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已基本形成。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等公司积极发展网络业务,网络建设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九江市区现有 6 个电信分局,浔阳电信分局位于历史城区的庐山北路和湓蒲路交
39、叉处,九江传输局设在浔阳电信分局内,长途传输有光缆传输和微波传输两种。目前区内有长途光缆 11 条,长途光缆以地埋方式为主,少部分为架空,长途传输网络覆盖全市范围。(3)燃气设施2004 年城市燃气供气气源有人工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其中人工煤气供气量 400 万 M3,供气管道长 28.00KM,用气人口 2.61 万人;天然气供气量 272 万 M3,供气管道长 55KM,用气人口 4.8 万人;液化石油气供气量21562 万吨,用气人口 50.30 万人,储气能力 660 吨。目前九江市燃气供气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为主,有部分小区实现天然气、人工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管道集中供气。九江市中
40、心城区天然气利用工程 2003 年 5 月顺利通气点火成功,气源由新疆广汇汽车运输的液化天然气,LNG 气化站位于九江市东郊九湖路牯牛岭,占地面积达 1.5 公顷,存储规模为 24 万标准 M3,日供气量 4 万 M3,液化石油气混空站小时流量 500 M3,设 LNG 瓶组供气站两座,供气方式主要是中低压两级供气,加臭送入城区中压管网,目前出站压力为 0.20.3Mpa。完成城区主干管敷设 55KM,居民小区 40 多个,公建和商业用户 15 户,工业用户 4 户,置换液化石油气小区 6 个,水煤气小区 1 个。(4)历史城区工程管线布置九江历史城区内给水管、排水管和燃气管均为埋地敷设。由沿
41、江 110KV 变电站沿滨江路架空敷设 110KV 电力线至市中 220KV 变电站。滨江路、浔阳东路等道路 10KV、380KV/220KV 电力线和通信电缆埋地敷设,其它大部分道路 10KV、380KV/220KV 电力线和通信电缆为架空敷设,其中庚亮南路、湓蒲路、甘棠南路等道路电力、电信架空线路密集,呈蜘蛛网状分布。(5)存在的主要问题河西水厂取水头距下游龙开河排污口仅百米,污水对水源有潜在威胁;给水管网老化严重,部分管段口径偏小,输水损失大,不能满足城区用水量和水压要求。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雨污水主要依靠自然管沟就近排放,长江、甘棠湖、南湖等水体污染严重;现有管道排水能力过小,每逢暴雨
42、季节,市内不少地段出现积水。电力设施不能满足九江市用电增长需求,其用电可靠性差。通信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和经济损失,限制了通信业务的发展。九江市天然气管道普及率低,城区中压天然气管网未成环,直接影响供气的稳定性。河东水厂、沿江 110KV 变电站和在建老鹳塘污水处理厂对历史城区环境干扰严重,影响历史城区风貌。文物单位集中的传统街道电力、电信等架空线路密布,破坏历史城区环境景观和风貌。电力线、电信线依附部分文物建筑(儒励女中教学楼、但福德医院院长公寓)外墙敷设,不利于文物保护和影响环境景观。2、市政工程控制规划(1)规划原则根据历史城区历史风貌、环境景观和文物单位保护要求,对区内市政设施
43、、工程管线进行调整控制规划,同时为区内提供充足、完善、可靠和先进的用水、排水、供电、通信和燃气等市政设施。(2)给水排水加强给水资源的保护及统一调配管理,逐步取消中、小型自备水源,由市政管网统一供水,以节约水资源。对区内老化严重、管径偏小的给水管网进行改造,保证供水的用水量和水压要求。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区内近期保留雨污合流直排式排水体制,远期逐步改造为雨污分流式排水体制,雨水就近排入区内水体,污水由污水管排至污水处理厂集中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统一排出,避免区内长江、甘棠湖、南湖等水体受到污染。加强区内河东水厂、排水泵站及周边老鹳塘污水处理厂等给排水设施的防护绿化隔离带建设,并满足规
44、范要求,避免历史城区环境受到污染,有利于历史风貌的保护。(3)电力电信完善九江市电力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置 220KV、110KV 变电站,保证城市用电的可靠性;改善城区 10KV 电力线路走向,并深入负荷中心,满足城市用电负荷增长需要。规划远期搬迁历史城区内沿江 110KV 变电站,区内 10KV 配电所均采用户内型。加强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邮政和有线电视的统一规划建设,合理共享资源,避免通信设施重复建设,节约资金,促进通信事业发展。(4)燃气完善城区天然气管道建设,中压天然气管网成环状布置,提高管道用气普及率和居民气化率,保证全市供气稳定可靠。历史城区内不应保留或新设燃气输气、输
45、油管线和贮气、贮油设施,不宜设置高压燃气管线和配气站。中低压燃气调压设施宜采用箱式等小体量调压装置。(5)工程管线布置对历史城区 10KV、380/220V 电力、电信、广播、有线电视等架空线路进行改造,远期一律采用埋地敷设,保护历史风貌和环境景观。当多种市政管线采取下地敷设时,因地下空间狭小导致管线间、管线与建(构)筑物间净距不能满足常规要求时,应采取工程处理措施以满足管线的安全、检修等条件。拆除文物及周边建筑外墙的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热水等工程管线,满足文物保护和景观要求。(三)防灾工程整治1、防灾现状(1)防洪排涝水文及洪水位概况九江市城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临鄱阳湖,西靠赛城湖,
46、南倚庐山,整个城市沿长江南岸一字展开,仅在中间呈带状向南延伸,沙河县城位于八里湖南侧,使城市呈丁字型布局,地势南高北低,以 I 级阶地堆积地貌为主。城区赛城湖、八里湖、甘棠湖、南门湖、老鸛塘、白水湖和琵琶湖沿长江从西至东一字排列,赛城湖是九江城区最大的湖泊,东与八里湖仅一堤之隔,流域991KM2,水面 54.9 KM2(常水位,下同) ;八里湖流域 273 KM2,水面 22.3 KM2,相应库容 1.04 M3。甘棠湖及南门湖位于城市中心,两湖相连,流域15.35 KM2,水面 1.22 KM2;白水湖流域 15.63 KM2,水面 1.86 KM2;琵琶湖流域 11.3 KM2,水面 0.
47、57 KM2,老鸛塘现已大部分填塞。区内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 1430mm,最大达 2165.7mm,实测最大一日降雨 298.6mm,1954 年特大洪水,长江九江水位为 21.37m(黄海高程,下同) ,城市具有东、北、西三面环水、内湖众多、地势低洼的特点,大多低于21.37m,城市防洪排涝任务十分严峻。防洪排涝设施a、长江防洪堤城区长江防洪堤从赛城湖闸至乌石矶长 17.46km, 1966 年开始建设,逐年延长,不断加高,特别是 1998 年以后,国家在九江加大了水利投入,长江堤防已达到 100 至 20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已建成钢筋混凝土堤 8427m、土石混合堤 6678m、土堤
48、328m、尚无堤段 2057m,堤顶高程已基本达到 23.37m 的设计要求。b、内湖堤防八里湖区及赛城湖区有大小堤防数十座,主要堤防有八里湖堤、向阳堤、花园畈堤、赛城湖堤、棉科所堤、姣滩堤,总长 20.12km,堤顶高程18.1420.95m,堤顶宽 34m。c、排涝工程九江市排涝主要有八里湖、龙开河、死水港排涝工程。八里湖排涝工程:由八里湖泄洪道(即新开河) 、八里湖泄洪闸和八里湖泵站组成。当长江水位低于 16.00m 时,利用新开河自流排泄八里湖洪水;当长江水位高于八里湖水位时,关闭排涝闸,用排涝泵站排八里湖洪水入长江。龙开河排涝工程:原龙开河填平,改成地下管道排水,使城区东西两部分连成
49、整片,工程包括地下管道 3.86km 及河口泵站。死水港排涝工程:位于城区龙开河以西向阳堤内,原为赛城湖、八里湖入长江的老河道北港区,区域汇水面积 1.28km2,将死水港北片的臭水沟填平。主要工程由排水管道长 1.75km、铁路箱涵、河西泵站及自排闸组成。现状有河口、水泥船厂、河西等 15 座排涝泵站,总装机容量 8334KW。(2)消防九江市区消防力量有九江消防支队机关、浔阳区大队(辖一、二中队) 、庐山区大队(辖一个中队) 、开发区大队(辖一个中队) 、特勤中队及大桥、水上消防科。市区共有消防队员 257 人,各类消防执勤车 23 辆,拥有一大批常规器材、个人防护装具以及特勤器材等。消防指挥中心目前软硬件设施较齐全,基本实现火灾报警、火警受理、消防通信、火场指挥、消防信息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