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版)-第九章-施工质量-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83365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版)-第九章-施工质量-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3年版)-第九章-施工质量-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3年版)-第九章-施工质量-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3年版)-第九章-施工质量-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13年版)-第九章-施工质量-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THE COMPULSORYPROVISIONS OF ENGI NEER ING CONSTR UCT ION STANDARDS房屋建筑部分Building2013 年版ED I T I O N 2 013中华人民共和国T he Peo ples Republic o f C hina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The Compulsory Provisions of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房屋建筑部分B ui ld ing(2013年版)第九篇施工质量1 总

2、 则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2001 3.0.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2 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3 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4 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5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6 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7 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8 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9 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

3、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10 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5.0.4 单位(子单位) 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位(子单位) 工程所含分部(子分部) 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3 单位(子单位) 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4 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5 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5.0.7 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严禁验收。6.0.3 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6.0.4

4、 建设单位收到工程验收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6.0.7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文件,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 - 2007 3.0.1 下列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2 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3 加层、扩建建筑;4 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5 需要积累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建筑。3.0.11 当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

5、之一时,必须立即报告委托方,同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调整变形测量方案:1 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2 变形量达到或超出预警值;3 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4 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5 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 50618 - 2011 3.0.3 检测机构必须在技术能力和资质规定范围内开展检测工作。3.0.4 检测机构应对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3.0.10 检测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留置已检试件。有关标准留置时间无明确要求的,留置时间不应少于 72h 。3.0.13 检测试件的提供方

6、应对试件取样的规范性、真实性负责。4.1.1 检测机构应配备能满足所开展检测项目要求的检测人员。4.2.1 检测机构应配备能满足所开展检测项目要求的检测设备。4.4.10 检测机构严禁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虚假检测报告:1 不按规定的检测程序及方法进行检测出具的检测报告;2 检测报告中数据、结论等实质性内容被更改的检测报告;3 未经检测就出具的检测报告;4 超出技术能力和资质规定范围出具的检测报告。5.4.1 检测应严格按照经确认的检测方法标准和现场工程实体检测方案进行。2 地 基 基 础 工 程2.1 基本规定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 20

7、02 4.1.5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 3 点,1000m 2以上工程,每100m2应至少有 1 点, 3000m 2以上工程,每 300m2至少有 1 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 1 点,基槽每 20 延米应有 1 点。4.1.6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士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穷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 0.5%1% ,但不应少于 3 处。有单

8、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 0.5%1% ,但不应少于 3 根。2.2 特殊性土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 - 2004 8.1.1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对建筑物及其附属工程进行施工,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施工用水和场地雨水流入建筑物地基(或基坑内)引起湿陷。8.1.5 在建筑物邻近修建地下工程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原有建筑物和管道系统的安全使用,并应保持场地排水畅通。8.2.1 建筑场地的防洪工程应提前施工,并应在汛期前完成。8.3.1 浅基坑或基槽的开挖与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基坑或基槽挖至设计深度或标高时,应进行验槽;8.3.2 深基坑的开挖与

9、支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必须进行勘察与设计;8.4.5 当发现地基浸水湿陷和建筑物产生裂缝时,应暂时停止施工,切断有关水源,查明浸水的原因和范围,对建筑物的沉降和裂缝加强观测,并绘图记录,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8.5.5 管道和水池等施工完毕,必须进行水压试验。不合格的应返修或加固,重做试验,直至合格为止。清洗管道用水、水池用水和试验用水,应将其引至排水系统,不得任意排放。9.1.1 在使用期前,对建筑物和管道应经常进行维护和检修,并应确保所有防水措施发挥有效作用,防止建筑物和管道的地基浸水湿陷。2.3 桩基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2002

10、5.1.3 打(压) 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 5.1.3 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 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表 5.1.3 预制桩( 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1盖有基础梁的桩:(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100+0.01H150+0.01H2 桩数为 13 根桩基中的桩 1003 桩数为 416 根桩基中的桩 1/2 桩径或边长4桩数大于 16 根桩基中的桩:(1)最外边的桩(2)中间桩1/3 桩径或边长1/2 桩径或边长注 :H 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

11、标高的距离。5.1.4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 5.1.4 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 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每浇注 50m 3 必须有 1 组试件,小于 50m 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 1 组试件。表 5. 1. 4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mm)序号 成孔方法桩径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 (%)13 根、单排桩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D 1000mm 50D/6,且不大于 100D/4,且不大于 1501 泥浆护壁 钻孔桩D 1000mm 50110

12、0+0.01H 150+0.01HD500mm 70 1502 套管成孔 灌注桩D500mm-20 1100 1503 千成孔灌注桩 -20 1 70 150混凝土护壁 +50 0.5 50 1504 人工挖孔 桩钢套管护壁 +50 1 100 200注:1 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2 采用复打、反插法施工的桩,其桩径允许偏差不受上表限制。3 H 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D 为设计桩径。5.1.5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 1% ,且不应少于 3

13、根,当总桩数少于 50 根时,不应少于 2根。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 - 2003 3.1.1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 4.3.5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4.4.4 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R a 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 6.4.6 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水平承载力按桩身强度控制时,取水平临界荷载统计值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2 当桩受长期水平荷载作用且桩不允许开裂时,取水平临界荷载统计值的 0.8 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8.4.

14、7 低应变检测报告应给出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实测信号曲线。9.2.3 高应变检测用重锤应材质均匀、形状对称、锤底平整,高径(宽)比不得小于 1 ,并采用铸铁或铸钢制作。当采取自由落锤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的方式实测锤击力时,重锤应整体铸造,且高径(宽)比应 在 1.01.5 范围内。9.2.4 进行高应变承载力检测时,锤的重量应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0%1.5% ,混凝土桩的桩径大于 600mm 或桩长大于 30m 时取高值。 9.4.2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高应变锤击信号不得作为承载力分析计算的依据:1 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开裂或出现严重塑性变形使力曲线最终未归零; 2 严重锤击偏心,两侧力信号

15、幅值相差超过 1 倍; 3 触变效应的影响,预制桩在多次锤击下承载力下降; 4 四通道测试数据不全。 9.4.5 高应变实测的力和速度信号第一峰起始比例失调时,不得进行比例调整。9.4.15 高应变检测报告应给出实测的力与速度信号曲线。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 - 2008 8.1.5 挖土应均衡分层进行,对流塑状软土的基坑开挖,高差不应超过 1m 。8.1.9 在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回填土前,应排除积水, 清除虚土和建筑垃圾,填土应按设计要求选料,分层穷实,对称进行。 9.4.2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质量检验。2.4 边坡、基坑支护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

16、0202 - 2002 7.1.3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7.1.7 基坑(槽) 、管沟土方工程验收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 境安全为前提。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时应按表 7.1.7 的规定执行。表 7.1.7基坑变形的监控值(cm)基坑类别 围护结构墙顶位移 监控值 围护结构墙体最大 位移监控值 地面最大沉降 监控值一级基坑 3 5 3二级基坑 6 8 6三级基坑 8 10 10注:1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一级基坑:(1)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2) 开挖深度大于 10

17、m;(3) 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 (4) 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 2 三级基坑为开挖深度小于 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时的基坑。 3 除一级和三级外的基坑属二级基坑。 4 当周围己有的设施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这些要求。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1 -2012 4.5.4 土方回填应填筑压实,且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当采用分层回填时,应在下层的压实系数经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上层施工。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GB 50739 - 2011 6.1.3 土方开挖应与土钉、锚杆及降水施工密切结合,开挖顺序

18、、方法应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复合土钉墙施工必须符合“超前支护,分层分段,逐层施作,限时封闭,严禁超挖“的要求。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 - 2012 8.1.3 当基坑开挖面上方的锚杆、土钉、支撑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严禁向下超挖土方。8.1.4 采用锚杆或支撑的支护结构,在未达到设计规定的拆除条件时,严禁拆除锚杆或支撑。8.1.5 基坑周边施工材料、设施或车辆荷载严禁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荷载限值。8.2.2 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与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必须进行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和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建(构) 筑物、地面的沉降监测。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

19、30 - 2002 15.1.2 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发生的破坏等情况,采取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施工。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15.1.6 一级边坡工程施工应采用信息施工法。15.4.1 岩石边坡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爆破对边坡和坡顶建(构)筑物的震害。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 167 - 2009 13.2.4 基坑的上、下部和四周必须设置排水系统,流水坡向应明显,不得积水。基坑上部排水沟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应大于 2m ,沟底和两侧必须作防渗处理。基坑底部四周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建

20、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497 - 2009 3.0.1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 5m 或开挖深度小于 5m 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7.0.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1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 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 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4 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5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6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7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8 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9 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

21、裂。10 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8.0.1 基坑工程监测必须确定监测报警值,监测报警值应满足基坑工程设计、地下结构设计以及周边环境中被保护对象的控制要求。监测报警值应由基坑工程设计方确定。8.0.7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 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 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3 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4

22、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5 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 165 - 2010 3.0.4 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施工必须设围护结构,其主体结构的水平 构件应作为围护结构的水平支撑;当围护结构为永久性承重外墙时,应选择与主体结构沉降相适应的岩土层作为排桩或地下连续墙的持力层。 3.0.5 逆作法施工应全过程监测。 5.1.3 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结构设计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 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及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施工期间临时结构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应符合表 5.1.3的规定。表 5. 1.

23、 3 临时结构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0一级 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严重 1.1二级 支护结构破坏、士体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一般 1.0三级 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 0.92 当支撑结构作为永久结构时,其结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不得小于地下结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3 支撑结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应按施工与使用两个阶段选用较高的结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4 当地下逆作结构的部分构件只作为临时结构构件的一部分时,应按临时结构的安全等级及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取用。当形成最终永久结构的构件时,应按永久

24、结构的安全等级及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取用。6.6.3 当水平结构作为周边围护结构的水平支枣时,其后浇带处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传力构件。2.5 地基处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 - 2012 4.4.2 换填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并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5.4.2 预压地基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完成的竖向变形和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 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6.2.5 压实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每完成一道工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时,不得进行下一道工

25、序施工。6.3.10 当强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邻近建构筑物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6.3.13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根据静载荷试验、其他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除应采用单墩静载荷试验进行承载力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7.1.2 对散体材料复合地基增强体应进行密实度检验;对有粘结强度复合地基增强体应进行强度及桩身完整性检验。7.1.3 复合地基承载力的验收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对有粘结强度的复合地基增强体尚应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7.3.6

26、水泥土搅拌桩干法施工机械必须配置经国家计量部门确认的具有能瞬时检测并记录出粉体计量装置及搅拌深度自动记录仪。8.4.4 注浆加固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应进行静载荷试验检验。10.2.7 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标准为止。3 混 凝 土 结 构 工 程3.1 模板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2002 (2010 年版)4.1.1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混凝土异形柱结

27、构技术规程 JGJ 149 - 2006 中第 7.0.2 条与本条等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 - 2009 5.3.2 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必须采取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4.1.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 2011 4.1.2 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应保证其整体稳固性。钢筋混凝土筒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69 - 2011 5.4.3 滑模工艺施工,应在现场操作面随机抽取试样检查混凝土出模强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一次;气温

28、有骤变或混凝土配合比有调整时,应相应增加检查次数。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 - 2006 7.0.2 异形柱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专门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和施工荷载。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 50113 - 2005 5.1.3 滑模装置设计计算必须包括下列荷载:1 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的自重(按实际重量计算 ) ; 2 操作平台上的施工荷载,包括操作平台上的机械设备及特殊设施等的自重(按实际重量计算) ,操作平台上施工人员、工具和堆放材料等

29、;3 操作平台上设置的垂直运输设备运转时的额定附加荷载,包括垂直运输设备的起重量及柔性滑道的张紧力等(按实际荷载计算) ;垂直运输设备刹车时的制动力;4 卸料对操作平台的冲击力,以及向模板内倾倒混凝土时混凝土对模板的冲击力;5 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6 模板滑动时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阻力,当采用滑框倒模施工时,为滑轨与模板之间的摩阻力;7 风荷载。5.1.3 滑模装置设计计算必须包括下列荷载:1 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的自重;2 操作平台上的施工荷载,包括操作平台上的机械设备及特殊设施等的自重,操作平台上施工人员、工具和堆放材料等的重量;3 操作平台上设置的垂直运输设备运转时的额定附加荷载,包

30、括垂直运输设备的起重量及柔性滑道的张紧力、垂直运输设备刹车时的制动力;4 卸料对操作平台的冲击力,倾倒混凝土时混凝土对模板的冲击力;5 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6 模板滑动时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阻力,当采用滑框倒模施工时,为滑轨与模板之间的摩阻力;7 风荷载。6.3.1 支承杆的直径、规格应与所使用的千斤顶相适应,第一批插入千斤顶的支承杆其长度不得少于 4 种,两相邻接头高差不应小于 1m ,同一高度上支承杆接头数不应大于总量的 1/4 。当采用钢管支承杆且设置在混凝土体外时,对支承杆的调直、接长、加固应作专项设计,确保支承体系的稳定。6.6.9 在滑升过程中,应检查操作平台结构、支承杆的工作状

31、态及混凝土的凝结状态,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6.6.14 模板滑空时,应事先验算支承杆在操作平台自重、施工荷载、风荷载等共同作用下的稳定性,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应对支承杆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6.7.1 按整体结构设计的横向结构,当采用后期施工时,应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并满足设计要求。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 74 - 2003 3.0.2 组成大模板各系统之间的连接必须安全可靠。3.0.4 大模板的支撑系统应能保持大模板竖向放置的安全可靠和在风荷载作用下的自身稳定性。地脚调整螺栓长度应满足调节模板安装垂直度和调整自稳角的需要,地脚调整装置应便于调整,转动灵活。

32、3.0.5 大模板钢吊环应采用 Q235A 材料制作并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焊接式钢吊环应合理选择焊条型号,焊缝长度和焊缝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装配式吊环与大模板采用螺栓连接时必须采用双螺母。4.2.1 配板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3 大模板的重量必须满足现场起重设备能力的要求。6.1.6 吊装大模板时应设专人指挥,模板起吊应平稳,不得偏斜和大幅度摆动。操作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可靠处,严禁人员随同大模板一同起吊。6.1.7 吊装大模板必须采用带卡环吊钩。当风力超过 5 级时应停止吊装作业。6.5.1 大模板的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6 起吊大模板前应先检查模板与混凝土结构之间所有对拉螺栓

33、、连接件是否全部拆除,必须在确认模板和混凝土结构之间无任何连接后方可起吊大模板,移动模板时不得碰撞墙体;6.5.2 大模板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1 大模板现场堆放区应在起重机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堆放场地必须坚实平整,不得堆放在松土、冻土或凹凸不平的场地上。2 大模板堆放时,有支撑架的大模板必须满足自稳角要求;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另外采取措施,确保模板放量的稳定。没有支撑架的大模板应存放在专用的插放支架上,不得倚靠在其他物体上,防止模板下脚滑移倾倒。3 大模板在地面堆放时,应采取两块大模板板面对板面相对放置的方法,且应在模板中间留置不小于 600mm 的操作间距;当长时期堆放时,应将模板连接成

34、整体。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JGJ 96 - 2011 3.3.1 吊环应采用 HPB235 钢筋制作,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4.1.2 模板及支撑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6.4.7 在起吊模板前,应拆除模板与混凝土结构之间所有对拉螺栓、连接件。3.2 钢筋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 2011 5.1.3 当需要进行钢筋代换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5.2.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 HRB335E、HRB400E、HRB500E 、

35、HRBF335E、HRBF400E 或 HRBF500E 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 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30; 3 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 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 2002 (2010 年版)5.1.1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 - 2006 中第 7.0.4 条与本条等效。5.2.1 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

36、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5.2.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 25; 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 3 。5.5.1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628

37、- 2010 3.0.4 钢管、钢板、钢筋、连接材料、焊接材料及钢管混凝土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0.6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合格证规定的范围内施焊。3.0.7 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焊缝内部缺陷检查,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检验。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于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 3323 的有关规定。一、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应符合表 3.0.7 的规定。表 3.0.7 一、二级焊缝质量等级

38、及缺陆分级焊缝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评定等级 2 3检验等级 B级 B级内部缺陷超声波探伤探伤比例 100% 20%评定等级 2 3检验等级 AB级 AB级内部缺陷射线探伤探伤比例 100% 20%注:探伤比例的计数方法应按以下原则: (1)对工厂制作焊缝,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且探伤长度不应小于 200mm ,当焊缝长度不足 200mm 时,应对整条焊缝进行探伤; (2) 对现场安装焊缝,应按同一类型、同一施焊条件的焊缝条数计算百分比,探伤长度不应小于 200mm,并不应少于 1 条焊缝。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 2012 3.0.6 施焊的各种钢筋、钢板均应有质量证明书;焊条、焊

39、丝、氧气、溶解乙快、液化石油气、二氧化碳气体、焊剂应有产品合格证。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1.3 在钢筋工程焊接开工之前,参与该项工程施焊的焊工必须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应经试验合格后,方准于焊接生产。5.1.7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电弧焊接头、电渣压力焊接头、气压焊接头、箍筋闪光对焊接头、预埋件钢筋 T 形接头的拉伸试验,应从每一检验批接头中随机切取三个接头进行试验并应按下列规定对试验结果进行评定: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评定该检验批接头拉伸试验合格:1) 3 个试件均断于钢筋母材,呈延性断裂

40、,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2) 2 个试件断于钢筋母材,呈延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另一试件断于焊缝,呈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 1. 0 倍。注:试件断于热影响区,呈延性断裂,应视作与断于钢筋母材等同;试件断于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应视作与断于焊缝等同。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进行复验:1) 2 个试件断于钢筋母材,呈延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另一试件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小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 1. 0 倍。2) 1 个试件断于钢筋母材,呈延性断裂,其抗拉强度

41、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另 2 个试件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3 3 个试件均断于焊缝,呈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均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 1.0 倍,应进行复验。当 3 个试件中有 1 个试件抗拉强度小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 1.0 倍,应评定该检验批接头拉伸试验不合格。4 复验时,应切取 6 个试件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若有 4 个或 4 个以上试件断于钢筋母材,呈延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另 2 个或 2 个以下试件断于焊缝,呈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 1. 0 倍,应评定该检验批接头拉伸试验复验合格。

42、5 可焊接余热处理钢筋 RRB400W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结果,其抗拉强度应符合同级别热轧带肋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540MPa 的规定。6 预埋件钢筋 T 形接头拉伸试验结果, 3 个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大于或等于表 5. 1. 7 的规定值时,应评定该检验批接头试验合格。若有 1 个接头试件抗拉强度小于表 5. 1. 7 的规定值时,应进行复验。复验时,应切取 6 个试件进行试验。复验结果,其抗拉强度均大于或等于表 5. 1. 7 的规定值时,应评定该检验批接头拉伸试验复验合格。5.1.8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气压焊接头进行弯曲试验时,应从每一个检验批接头中随机切取 3 个接头,焊缝应处于弯曲中

43、心点,弯心直径和弯曲角度应符合表 5.1.8 的规定。弯曲试验结果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评定:1 当试验结果,弯曲至 90 ,有 2 个或 3 个试件外侧(含焊缝和热影响区)未发生宽度达到 0.5mm 的裂纹,应评定该检验批接头弯曲试验合格。2 当有 2 个试件发生宽度达到 0.5mm 的裂纹,应进行复验。3 当有 3 个试件发生宽度达到 0.5mm 的裂纹时,应评定该检验批接头弯曲试验不合格。4 复验时,应切取 6 个试件进行试验。复验结果,当不超过 2 个试件发生宽度达到 0.5mm 的裂纹时,应评定该检验批接头弯曲试验复验合格。6.0.1 从事钢筋焊接施工的焊工必须持有钢筋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应

44、按照合格证规定的范围上岗操作。7.0.4 焊接作业区防火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1 焊接作业区和焊机周围 6m 以内,严禁堆放装饰材料、油料、木材、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液化石油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2 除必须在施工工作面焊接外,钢筋应在专门搭设的防雨、防潮、防晒的工房内焊接;工房的屋顶应有安全防护和排水设施,地面应干燥,应有防止飞溅的金属火花伤人的设施;3 高空作业的下方和焊接火星所及范围内,必须彻底清除易燃、易爆物品;4 焊接作业区应配置足够的灭火设备,如水池、沙箱、水龙带、消火栓、手提灭火器。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07 - 2010 3.0.5 级、级、级接头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表 3

45、.0.5 的规定。7.0.7 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 3 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等级进行评定。当 3 个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符合本规程表 3.0.5 中相应等级的强度要求时,该验收批应评为合格。如有 1 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 6 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如仍有 1 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应评为不合格。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 JGJ 256 - 2011 3.2.3 钢筋锚固板试件的极限拉力不应小于钢筋达到极限强度标准值时的拉力fstkAs。6.0.7 对螺纹连接钢筋锚固板的每一验收批,应在加工现场随机抽取 3 个试件作抗拉强

46、度试验,并应按本规程第 3.2.3 条的抗拉强度要求进行评定。3 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应符合强度要求,该验收批评为合格。如有 1 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 6 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如仍有 1 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应评为不合格。6.0.8 对焊接连接钢筋锚固板的每一验收批,应随机抽取 3 个试件,并按本规程第 3.2.3 条的抗拉强度要求进行评定。3 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应符合强度要求,该验收批评为合格。如有 1 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 6 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如仍有 1 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应评为不合格。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47、149-2006 7.0.3 异形柱结构的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 2002 第 4.2.2 条的要求,对二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结构,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 25; 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 3 。3.3 预应力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 6.2.2 当预应力筋需要代换时,应进行专门计算,并应经原设计单位确认。6.4.10 预应力筋张拉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

48、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 3% ,且每束钢丝或钢绞线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2 对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 - 2002 (2010 年版)6.2.1 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 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6.3.1 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

49、符合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6.4.4 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 3% ,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2 对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6.4.4 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 3% ,且每束钢丝或钢绞线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2 对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9.1.1 预制构件应进行结构性能检验。结构性能检验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不得用于混凝土结构。钢筋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