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润沈阳浑南热电厂 2350MW 机组新建工程厂址变更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简本)辽 宁 省 环 境 规 划 院 有 限 公 司二一五年三月2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沈阳市是辽宁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也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在东北亚经济协作区内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等利好政策的深入落实,沈阳市乃至辽宁省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用电负荷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沈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全面开发建设浑南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浑南新区正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
2、区域的迅速发展,使城市供热面积迅速扩大,供热负荷快速增长,热、电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尽管沈阳市集中供热起步较早,形成了多家热电厂和集中供热热源厂,但分散小型燃煤锅炉仍大量存在。这些小锅炉煤耗高、供热效果差、大气污染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影响了城市的对外形象。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热电供需矛盾、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率、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建设大型热电联产项目迫在眉睫。2010 年 5 月 20 日,辽宁省发改委以关于华润盘锦热电厂“上大压小”新建工程和华润沈阳浑南热电厂“上大压小”新建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请示(辽发改能源2010481 号)文将项目上报国家
3、能源局。2010 年 8 月 21 日,国家能源局以国家能源局关于同意辽宁华润盘锦和沈阳浑南热电厂“上大压小” 新建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 (国能电力2010264 号文)同意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新建 2 台 35 万千瓦国产燃煤发电机组,并拆除供热区内 244 台分散采暖小锅炉。此工程环评报告书于 2012 年 11 月 15 日以环审2012299 号文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的审批。近年来,随着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国发201337 号) 、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大气污染防治3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政发20148 号)等政策的出台,考虑到沈
4、阳市浑南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压力日益趋重,且原厂址周边敏感点逐年增多,沈阳市政府建议华润沈阳浑南热电厂重新选址。为此沈阳市浑南热电厂筹建处组织专家对沈阳市浑南周边地区可能利用的建设场地进行了现场踏勘,选择了沈阳市苏家屯区姚千户街道老虎冲地区作为新建厂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因此,沈阳市浑南热电厂筹建处重新委托辽宁省环境规划院有限公司开展本期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华润沈阳浑南热电厂 2350MW 机组新建工程原选址在浑南新区金家湾地区,建
5、设 2 台 350MW 超临界国产湿冷燃煤机组,配备 2 台 1110t/h 超临界锅炉,配套建设铁路专用线、供水管线、事故贮灰场等工程。与原批复浑南热电项目相比,工程主体内容未变,电厂厂址、生产用水源、贮运煤系统发生变化、事故储灰场改在新选厂址内建设封闭事故灰渣库,并在烟气治理方面优于原批复浑南热电项目:除尘设施由原来的电袋复合除尘器改为(干式静电除尘器+石灰石湿法脱硫除尘+ 湿式静电除尘器)复合除尘,总除尘总效率由原来的 99.95%提高到 99.982%;脱硫措施由单塔单循环技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方式改为单塔双循环技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方式,脱硫效率由原来的 95%提高到 98.
6、2%;脱硝措施仍为(低 NOx 燃 烧技 术 SCR 脱硝工艺) ,但采用“3+1”布置方式,提高脱硝效率,由原来的 80%提高到 85%。 烟囱高度由 180m 提高为 210m。华润沈阳浑南热电厂 2350MW 机组新建工程的建设,将对沈阳市的供电、供热起到重要的作用,提高辽宁省大型热电机组的比重、节能减排、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沈阳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1.2 工程基本组成华润沈阳浑南热电厂 2350MW 机组新建工程,建设 2 台 350MW 超临界、4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双缸、双排汽、抽汽式湿冷汽轮机组,配备 2 台 1110t/h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
7、直流炉,配套建设铁路专用线、供水管线、事故贮灰库等工程。本期工程总投资万元,建设期 18 个月;劳动定员 203 人,其中生产人员137 人;采用连续工作制,锅炉年运转时数 6157h。本期工程基本构成见表 1-1。表 1-1 本期工程基本构成项目名称 华润沈阳浑南热电厂 2350MW 机组新建工程建设单位 沈阳市浑南热电厂筹建处项目性质 新建工程建设地点 沈阳市苏家屯区姚千户街道老虎冲地区项目投资 万元项目 单机容量(MW) 台数(台) 总容量(MW)本期 350 2 700规模规划 350 4 1400主体工程2350MW 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双缸、双排汽、抽汽式湿冷汽轮机组211
8、10t/h 超临界、单炉膛、一次再热、平衡通风、紧身封闭、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 型锅炉给排水系统水源:生产用水源为沈阳南部污水处理厂中水,管线长约 36km;生活水源接自市政管线。中水深度处理系统:采用石灰凝聚澄清过滤系统,处理能力 1800t/h,作为循环冷水处理系统补水和其它工业用水。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以循环系统排污水为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水源,采用超滤+反渗透+ 离子交换器+ 除盐装置处理工艺。循环冷水处理系统:采用带逆流式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面积4250m2)的扩大单元制循环供水系统,利用深度处理后的中水作循环冷却补充水。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系统燃料及贮运系统煤源:采
9、用内蒙古霍林河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褐煤。运输:采用铁路运输方式,通霍线南大郑高新线沈山线沈阳枢纽沈丹线,运输里程约 742km。在沈丹线陈相屯站接轨,经电厂铁路专用线(2.505km)到电厂。贮存:设置 1 个封闭圆形煤场;总贮量 13.67 万吨,可供 2350MW 机组燃用 15 天。辅助工程除灰渣系统除灰渣防方式及运输:采用灰渣分除,干式排灰,机械除渣的方式。干灰采用气力输送的方式输送至灰库,采用封闭罐车运至综合利用厂或事故贮灰库。灰库:3 座库容均为 2000m3 的灰库,可储本期设计煤种 30h 产灰量;渣仓:每台炉设有一座渣仓,可储本期设计煤种 30h 的渣量.环保工程 脱硫系统采用
10、单塔双循环技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不设 GGH 和烟气旁路) ,脱硫效率 98.2%。 石灰石购于本溪市明山区恒源石灰石矿二分矿,利用现有公路运输。5除尘系统采用干式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不低于 99.88%)+ 石灰石湿法脱硫除尘(效率按 50%计)+湿式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不低于 70%)复合除尘,总除尘效率不低于 99.982%;脱硝系统采用低 NOx 燃 烧 技 术 SCR 脱硝工艺,每台锅炉配置 2 台 SCR 脱硝反应器,催化剂层数为 3+1 层,脱硝率大于 85%。脱硝剂尿素购于凤城市化肥总厂(位于丹东市) ,由厂家利用现有公路负责运至厂内。脱汞措施采用烟气脱硝+(干湿静电
11、复合除尘)+湿法烟气脱硫的组合技术进行协同控制,脱除效率不低于 70%。排烟方式 两炉合用一座 210m 高、8m 内径烟囱。贮煤场圆形煤封闭场 1 个,直径 120 米,挡墙高度 11 米。挡煤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侧 0.7m 以上衬阻燃板,上设球形网架,金属板封闭。事故贮灰库 新建封闭事故贮灰库,满足六个月灰渣和脱硫石膏的贮存量需求。铁路专用线 铁路专用线长 2.505km。事故贮灰库新建封闭事故贮灰库,满足六个月灰渣和脱硫石膏的贮存量需求。包括在本环评内供水管线 生产用水管线长 36km。配套工程供热管网建设热力站,敷设一级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线,一座中继泵站。环评另行开展,目前已批
12、复。备 注 年发电量 3.85109kWh,年供热量 9.418106 GJ/a ,年均热效率 59%,采暖期热电比 118.2%。1.3 供热方案本期工程供热范围为:东起万柳塘路及机场高速公路,西到胜利大街;南起沈城高速公路,北至砂阳路、宁波路及文艺路,包括以下几个地区:和平区南部、沈河区南部、东陵区的部分地区、长白新区及浑南新区的机场高速路以西区域,约 50km2,供热面积 2400 万 m2,其中本期工程供热 1300 万 m2。1.4 与法律、法规、规划相符性分析本期工程建设 2 台 350MW 热电联产机组,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中第一类(鼓励类)中第四条(电力
13、)中第 3 条:“采用 30 万千瓦及以上集中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以及热、电、冷多联产” 。6根据市规划国土局关于华润沈阳浑南热电项目厂址及铁路专用线选址问题的函 (沈规国土函2014205 号文) ,本项目选址地块在沈阳市总体规划确定中心城区以外。该项目已列入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重点项目一览表,属于国家级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原则同意项目选址方案。根据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浑南热电项目重新选址符合沈阳市城市热电发展总体规划的确认函 (沈发改能源发2014144号) ,正在修编的沈阳市城市热电发展总体规划 ,浑南热电厂项目规划厂址位于苏家屯区姚千户街道老虑冲地区,规划的供热区域原则不变。72 建设
14、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TSP 在陨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点位最大日均浓度为 0.118m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一级标准要求,其它各监测点位最大日均浓度波动范围为 0.221mg/m30.281mg/m 3,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最大值出现在 3 月 5 日兴隆台点位,占环境标准值的93.67%。PM10 在陨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点位最大日均浓度为 0.047 m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一级标准要求,其它各监测点位最大日
15、均浓度波动范围为 0.127mg/m30.141mg/m 3,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最大值出现在 3 月 4 日上地村点位,占环境标准值 94.00%。PM2.5 在陨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点位最大日均浓度为 0.023m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一级标准要求,其它各监测点位最大日均浓度波动范围为 0.057mg/m30.073mg/m 3,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最大值出现在 3 月 10 日姚千户屯镇点位,占环境标准值 97.33%。SO2 在陨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点位最大小时浓度为 0.0
16、43 m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一级标准要求,各监测点位最大小时平均浓度波动范围为 0.064mg/m30.103mg/m 3,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最大值出现在 3 月 4 日南塔街道办事处点位,占环境标准值的 20.60%。SO2 在陨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点位最大日均浓度为 0.037 m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一级标准要求,各监测点位最大日平均浓度波8动范围为 0.045mg/m30.095mg/m 3,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最大值出现在 3
17、 月 7 日南塔街道办事处点位,占环境标准值的 63.33%。NO2 在陨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点位最大小时浓度为 0.054m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一级标准要求,各监测点位最大小时平均浓度波动范围为 0.046mg/m30.066mg/m 3,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最大值出现在 3 月 5 日沙河点位,占环境标准值的33.00%。NO2 在陨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点位最大日均浓度为 0.039 m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一级标准要求,各监测点位最大日平均浓度波动范围为 0.035mg/m30.
18、047mg/m 3,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最大值出现在 3 月 10 日长白岛格林生活坊一期点位,占环境标准值的 58.70%。NH3 在各监测点位最大小时均浓度波动范围为 0.025mg/m30.119mg/m 3,均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一次值,最大值出现在 9 月 21 日上地村点位,占环境标准值的 59.50%。(2)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评价区地下水枯水期、丰水期的超标因子包括亚硝酸盐氮、氨氮、氟化物、锰、高锰酸盐指数等,超标率最大的项目为锰,其次为亚硝酸盐。其中,亚硝酸盐氮、氨氮等因子超标可
19、能与村民生活污染及农业活动影响有关,锰、氟化物等因子超标可能与土壤原生地质环境及垃圾填埋场有关。由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评价区地下水中除亚硝酸盐氮、氨氮、氟化物、锰、高锰酸盐指数等因子外,其它监测因子基本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3)噪声环境质量评价连续两天监测的厂界及铁路沿线居民区昼、夜间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要求。厂界周边居民区昼、夜间噪声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1 类标准要求。9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大气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大气环
20、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 D10%为半径的圆。本期工程设计煤质和校核煤质 NO2 的 D10%分别为 1.7km 和 1.8km,同时考虑到周边环境情况,确定评价范围为以本期工程烟囱为中心,半径为 5km 的圆形区域。(2)地表水环境本期工程正常工况下无废水外排。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3-93)中有关规定,本期工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低于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因此本期工程仅作简单的水环境现状及影响分析。(3)地下水环境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1)的要求,结合华润沈阳浑南热电厂 2350MW 机组新建工程的项目特
21、征,为了充分反映地下水环境的基本状况,考虑项目区的周边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和地下水保护目标,确定评价区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上游背景区、下游地下水可能影响区。评价区范围确定为:北部以北沙河为界,东部以北沙河次级支流为界,南部、西部以地表分水岭为界,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4)声环境本期工程拟建厂址所在功能区为 GB3096 规定的 2 类地区,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根据 HJ2.4-2009 的规定,本期工程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电厂厂址厂界外 200m 范围内。铁路专用线中心线外两侧200m 范围内。(5)生态环境本期工程建设区内无自然保护区、风
22、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水和土地未出现荒漠化,理性性质虽稍有改变,绿地数量有所减少,但影响范围不足 20km2(长度不足 100km) ;且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为一般区域。根据10HJ19-2011 的规定,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2.3 环境敏感区和保护目标本期工程评价范围内除陨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外无其它风景旅游区、森林及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属于各类保护区。因此,本评价主要保护目标为电厂厂址周围居民区及附近水域,目的是使其周围环境空气、噪声、水满足相应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生活供水水源地准保护区,不属于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源保护区,本项目地下水主要
23、环境保护目标为下田水的集中式开采井和分散式开采井、河南村的集中式开采井和分散式开采井、上田水的分散式开采井。环境空气、声环境敏感点1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1)废气本期工程设计煤质和校核煤质排烟状况见表 3-1。表 3-1 设计煤质和校核煤质排烟状况一览表项目 符号 单位 数值烟囱方式 两炉合用一座 设计煤质 校核煤质几何高度 Hs m 210 210烟囱出口内径 D m 8.0 8.0干烟气量 Vg Nm3/h空气过剩系数 1.4 1.4总除尘效率 % 99.982 99.982脱硫效率 % 98.2 98.2脱硝效率 % 85 85烟气
24、排放状况脱汞效率 % 70 70烟气温度 ts 47.5 47.5烟囱出口参数排烟速度 Vs m/s 14.1 14.6蒸发量 t/h 21110 21110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 qA % 0.5 0.5排烟带出烟尘的份额 fh % 90 90锅炉参数SO2 排放系数 k % 90 90排放浓度 CSO2 mg/m3 34.6 32.6t/h 0.07780 0.07561SO2 排 放 量 MSO2 t/a 479 465.5排放浓度 CNO2 mg/m3 48 48t/h 0.10779 0.11131NOx 排 放 量 MNOX t/a 663.7 685.3排放浓度 CA mg/m3 8
25、.2 9.6t/h 0.01845 0.02222烟尘 排 放 量 MA t/a 113.6 136.8污染物排放情况汞及其化排放浓度 CA mg/m3 0.0062 0.004712kg/h 0.01400 0.01100合物 排 放 量 MA t/a 0.086 0.068由表 3-1 可知:由表 3-14 可知:本期工程烟尘、SO 2、 NOx 和汞排放浓度均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11 )和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 年 (发改能源20142093 号)中排放限值。(2)废水电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大部分,其
26、中生产废水主要包括反渗透排浓水、冷却塔排污水、脱硫废水等。主要废水产生和治理措施情况见表 3-2。表 3-2 本期工程废水产生与治理方案序号 废水名称 产生量(m 3/h) 主要污染因子 治理措施 去向1 循环水排 污水 365/365 CODCr、SS、盐类 超滤反渗透一部分作为锅炉补给水,其余部分冬季作为热网补充水,夏季作为循环水补充水。2 反渗透排 浓水 56/101 CODCr、SS、盐类 - 灰渣加湿、脱硫补冲水、 煤场、输煤系统3 酸碱废水 2/2 pH 中和 煤场、输煤系统4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12/12 SS、COD Cr混凝气浮过滤煤场、输煤系统5 脱硫废水 10/10 pH
27、、SS、Cl-、F -、重金属中和絮凝沉淀灰渣加湿6 输煤废水 14/14 SS 沉淀 煤场、输煤系统7 生活污水 3.5/3.5 CODCr、SS、氨氮 二级生化 煤场、输煤系统合计 462.5/507.5 全部回用,不外排注: /前为夏季,/后为冬季。由此可见,采取上述治理措施后,本期工程正常工况下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3)固废本期工程灰渣产生及综合利用情况见表 3-3。13表 3-3 本期工程灰渣产生及利用情况名称 小时产生量(t/h) 日产生量(t/d) 年产生量(万 t/a)灰量 102.46 2049.2 63.08渣量 11.39 227.80 7.01石
28、子煤量 2.29 45.8 1.41脱硫石膏 14.94 298.8 9.20设计煤质总量 131.08 2621.6 80.70灰量 123.46 2469.2 76.01渣量 13.72 274.40 8.45石子煤量 2.62 52.4 1.61脱硫石膏 14.52 290.4 8.94校核煤质总量 154.32 3086.4 95.01灰渣输送方式(1)灰由气力输送至灰库内,根据综合利用要求取干灰用罐车送至综合利用厂或加湿送至事故贮灰库贮存;(2)渣排出后进入渣仓,根据综合利用要求取干灰用罐车送至综合利用厂或加湿送至事故贮灰库贮存;(3)石子煤采用自卸汽车送至事故贮灰库贮存。粉煤灰综合
29、利用方式建设单位已与综合利用企业签订了灰渣综合利用协议,使本期工程产生的灰渣全部得到综合利用。在不能及时利用时,送至事故贮灰库。石膏综合利用方式建设单位已与综合利用企业签订了石膏销售协议,使本期工程产生的脱硫石膏全部得到综合利用。如发生事故状况脱硫石膏无法及时综合利用。在不能及时利用时,送至事故贮灰库。注:(1)日运行小时数按 20h 计,锅炉年运行小时数按 6157h 计;(2)灰渣分配比例为:90%:10% 。(4)噪声电厂噪声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交通噪声和其它噪声等五类。电厂生产过程中主要设备噪声源有汽轮机、发电机、送风机、引风机、各种水泵以及锅炉排汽装置等;铁
30、路专用线主要噪声源为火车运行时的车体噪声和鸣笛噪声。根据同类型机组类比调查,确定本期工程各噪声源强,见表 3-4、表 3-5。14表 3-4 主要设备噪声源强 单位:dB(A)序号 噪声源位置 主要设备 数量(台) 单台设备噪 声级 测量位置汽轮机 2 90 距声源 1m 处1 汽机房发电机 2 90 距声源 1m 处2 煤仓间 磨煤机 10 90 距声源 1m 处3 锅炉房 锅炉 2 90 距声源 1m 处4 引风机室 引风机 4 85 进风口前 3m 处5 送风机室 送风机 4 85 吸风口前 3m 处循环水泵 4 85 距声源 1m 处疏水泵 2 80 距声源 1m 处6 热网首站补水泵
31、 2 80 距声源 1m 处7 碎煤机室 碎煤机 2 90 距声源 1m 处8 翻车机室 翻车机 2 85 距声源 1m 处循环浆液泵 10 80 距声源 1m 处9 循环浆液泵房氧化风机 4 80 距声源 1m 处10 循环水泵房 循环水泵 4 85 距声源 1m 处工业水泵 3 80 距声源 1m 处11 综合水泵房循环水泵 2 85 距声源 1m 处12 空压机室 空压机 5 85 距声源 1m 处13 气化风机房 灰库气化风机 3 80 距声源 1m 处14 贮煤场 堆取料机 2 85 距声源 1m 处15 屋外配电装置区 变压器 2 80 距声源 1m 处16 锅炉炉顶 锅炉排汽 1
32、 130 距声源 1m 处循环水泵 2 80 距声源 1m 处补水泵 2 80 距声源 1m 处17 湿式静电除尘器排水泵 2 80 距声源 1m 处15表 3-5 冷却塔噪声源强 单位:dB(A)距离 20m 50m 60m 100m噪声值 75.2 61.8 61.7 58.0注:冷却塔源强类比同规模机组实测值。(5)污染物排放汇总本期工程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 3-6。表 3-6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项目 单位 本期工程 区域替代源削减量 区域总量变化废气量 万 Nm3/aSO2 t/a 479 9996.7 -9517.7烟尘 t/a 113.6 9507.7 -9394.1NO2 t/
33、a 663.7 4489.3 -3825.6废气汞及其化合物 t/a 0.086 - -废水量 万 t/a 0 34.6146 -34.6146CODCr t/a 0 13.729 -13.729废水SS t/a 0 15.373 -15.373灰渣 万 t/a 70.81 25.5603 44.5297固废脱硫石膏 万 t/a 9.20 0 7.25注:表中灰渣和脱硫石膏均为产生量,正常工况下均综合利用,排放量为零。3.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2.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根据本期工程所在区域的污染气象条件的调查和分析,对其投产后可能产生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结论如下:(1)在100%保证率
34、时,由本期工程污染源排放产生的地面SO 2和NO 2小时最大浓度分别为38.90g/m 3和54.40g/m 3,分别占相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的7.78%和 27.20%,最大值均位于项目厂址西北3.46km 附近。(2)在100%保证率时,由本项目污染源排放产生的地面SO 2、NO 2、PM 10 PM2.5日均最大浓度值分别为 3.87、5.36、0.92和0.51ug/m 3,分别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2.58、6.70、0.62和0.68%,污染物浓度最大值均位于项目厂址以东.1.82km附近。16(3)由本期工程污染源排放产生的地面SO 2、NO 2、PM 10和PM 2.5年均
35、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360、0.497、0.086和0.048g/m 3,分别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0.599、1.243、0.122和0.136%,污染物浓度最大值位于电厂厂址以东1.10km附近。 (4)本期工程SO 2、NO 2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小时最大浓度叠加值均达标,SO 2、NO 2、PM 10、PM 2.5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日均最大浓度叠加值均达标,SO 2、NO 2、PM 10、PM 2.5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年均最大浓度叠加值均达标。综上:由本期工程污染源排放产生的地面SO 2、NO 2、PM 10、PM 2.5小时、日均、年均浓度较小,本期工程实施后将拆除供热区域内小
36、锅炉,实现区域集中供热,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3.2.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通过提高循环冷却水循环倍率,减少废水产生量;通过新建各种废水处理设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采取上述治理措施后,本期工程正常工况下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全部回用,实现全厂废水“零”排放。因此,正常工况下本期工程对区域地表水环境无影响。3.2.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施工期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在采取处理措施的基础上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由于本工程将采取分区防渗措施,运营期正常工况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很小;事故工况下,生活污水池、工业废水池、事故油池底部出现破损等情景下,根据模型预测结果,对区域地下
37、水环境影响较小。事故发生后将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不会对该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本工程不外设事故灰场,采用厂内封闭灰库贮存,彻底消除了贮灰场对地下水影响的隐患。电厂服务期满后采取相应的闭场措施,一般不会对地下水产生明显影响。173.2.4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首先从设备选型入手,从声源上控制噪声;其次对高噪声设备,根据各自声源特点相应地采取消音、隔音、减震等措施;最后,对靠近厂界的冷却塔采取设置声屏障的针对性治理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昼间和夜间各厂界噪声贡献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 标准要求。铁路沿线居民区昼、夜间噪声预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
38、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要求。3.2.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本期工程灰渣产生量 71.5 万 t/a、脱硫石膏产生量 9.20 万 t/a,建设单位已分别与综合利用企业签订了综合利用协议,使本期工程产生的灰渣和脱硫石膏可以全部得到综合利用。得到综合利用。当灰渣和脱硫石膏不能及时利用时,送至事故贮灰库。本 工 程 事 故 贮 灰 库 的 灰 、 渣 及 石 膏 分 贮 , 灰 贮 存 在 6 座 大 型 钢 板 库 内 ,渣 及 石 膏 贮 存 在 封 闭 的 事 故 备 用 贮 渣 、 石 膏 库 内 。本 期 拟 建 6 座 贮 灰 大 型 钢 板 库 , 其 中 5
39、座 单 库 容 积 为 5104 m3, 1 座单 库 容 积 为 7104 m3, 6 座 钢 板 库 总 贮 灰 量 为 32104 m3, 可 贮 灰 6 个 月 。本期拟建设一座事故备用贮渣、石膏库,贮渣、石膏库有效容积为8.78104 m3,可贮渣、石子煤、石膏 6 个月。贮渣、石膏库轴线占地面积2.08hm2,轴线尺寸为长 160m、宽 130m。贮灰库结构为单拱封闭网架结构,跨度 130m,采用轻钢檩条及非保温压型钢板维护封闭。3.2.6 铁路专用线环境影响分析新建铁路沿线地形平坦开阔, 浑南电厂铁路专用线在陈相屯站引出后与沈丹线并行约 700m 后自沈本开发大道北沙河大桥下穿过
40、后折向东南方向进入设计电厂站,线路全长约 2.505km。铁路沿线居民区昼、夜间噪声预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182008)2 类标准要求。根据铁路专用线扬尘的类比分析:运煤列车扬尘产生的地面浓度一般出现在线路外 75m 左右,TSP 最大落地浓度不超过 1.0mg/m3,远小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二级标准,粉尘界外浓度最高点 1.0 mg/m3,可见铁路运行煤车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较轻。3.3 污染防治措施与效果3.3.1 废气防治措施(1)SO 2 治理措施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不设烟气旁路,脱硫效率不小于 98.2%,
41、SO 2 排放浓度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11)表 2 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中 50mg/Nm3 的标准要求,该措施可行的。(2)烟尘烟尘采用干式静电除尘器+湿法脱硫除尘+ 湿式静电除尘器进行协同除尘,总除尘效率不低于 99.982%,烟尘排放浓度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表 2 中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中 20mg/Nm3 的标准要求,该措施可行。(3)N Ox采用 SCR 脱硝工艺,脱硝效率为 85%,N Ox 排放浓度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11)表 2 中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
42、值100mg/Nm3 的标准要求,该措施可行。(4)汞及其化合物采用烟气脱硝+干湿式静电复合除尘+ 湿法烟气脱硫的组合技术进行汞及其化合物的协同控制,脱除效率为 70%,汞及其化合物排放浓度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11)表 2 中汞及其化合物排放浓度 0.03mg/m3的标准要求,该措施可行。19(5)其它两炉合用一座高 210m、8m 内径钢筋混凝土烟囱,不设 GGH;设置烟气污染源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对污染物排放实施监控;贮煤场为全封闭结构并设有喷淋装置。3.3.2 水污染防治措施(1)废水治理措施本期工程在厂区内新建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循环排污水本期工程
43、循环水补充水水源为经再生水深度处理后的中水,经过冷却塔后进一步浓缩,循环排污水中含盐量成倍增加。为满足回用要求,拟采用超滤、反渗透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处理能力 408t/h,处理后一部分作为锅炉补给水,其余部分冬季作为热网补充水,夏季作为循环水补充水,反渗透排浓水用于灰渣加湿、脱硫补冲水、煤场、输煤系统。 酸碱废水新建酸碱中和池 1 座,处理能力 2t/h,池内有压缩空气管、循环泵及加药装置,化学车间酸碱废水通过中和池处理用于煤场、输煤系统。废水事故池,即酸洗水池,容积 21500m3,采用混凝土结构,内壁采用防腐材料。 脱硫废水本期工程拟建设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系统运行时,在石灰石制浆
44、过程及石膏脱水等过程中,产生少量的脱硫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pH、SS 、盐类及金属类。本期工程在脱硫系统中设置一套脱硫废水处理设施,考虑到容纳二期脱硫废水,设计处理能力 25t/h,处理后的脱硫废水达标后用于灰渣加湿。 输煤废水输煤废水主要是输煤栈桥、煤仓间的除尘、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 SS。本期工程新建一座含煤废水处理站,处理能力 15t/h,室内设有沉淀池、水泵、加药装置、净水器、刮泥机、抓斗起重机等。输煤废水经回收至煤尘水处理室,20处理后用于煤场及输煤系统。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本期工程新建一座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 5t/h,采用地埋式一体化二级生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灰场、
45、煤场、输煤系统。本期工程主厂房地面冲洗水、化学水处理系统澄清池排水通过排水管线排入厂区内新建的工业废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后回用于煤场、输煤系统。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期工程采取的废水治理措施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2)节水措施根据各用水点不同水质要求,在保证电厂正常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采取了一定的节水措施,主要措施如下:优化水源配置本期工程工业水系统采用城市再生水供水系统,除少量生活用水采用城市自来水外,全厂正常不使用新鲜淡水资源,本期工程全厂年耗再生水758104m3。采用用水量少、耗水量低的工艺系统。辅机采用闭式冷却水系统,减少水量损失。冷却塔装设除水器,减少漂滴损失。汽水取样装置的样品冷却水采
46、用闭式除盐冷却水,冷却完后回到闭式除盐水箱,此过程没有水的消耗。除灰渣采用干式系统,与水力除灰相比可节省大量用水。电厂用水的循环使用主冷却水采用城市再生水循环冷却系统,减少了水量消耗;输煤系统冲洗水经含煤废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该系统。废水处理后再使用各种废水污均排入相应处理系统,经处理后再供其它用户使用。如反渗透浓排水、化学酸碱废水、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水均回用用于输煤系统冲洗、除尘21和灰渣加湿、脱硫系统等。设有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站,对循环水排污水全部进行再处理,处理后作为锅炉补给水、热网补充水、循环水补充水等。加强流量监测为了加强电厂的水务管理,设计中考虑了对用水量加以控制和计量的措施。在输水主
47、干管上装设有超声波流量计,进入各建筑物的工业用水管上装设了控制阀门、流量计或水表。(3)地下水防治措施根据项目和环境特征,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进行全面控制,将厂区各生产、生活功能单元可能产生污染的地区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对厂区可能泄漏污染物的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同时,本项目将建立地下水长期监控系统,制定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状况并进行控制。 重点污染防治区重点污染防治区是指位于地下或者半地下的生产功能单元,污染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物泄漏后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或部位,且
48、建(构)筑物基础之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差。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区、污水处理站、事故污水池等。重点污染防治区采取的防渗措施其防渗性能需达到等效于厚度 6m渗透系数 10-7cm/s 粘土层。 一般污染防治区根据本项目特点,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对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但建(构)筑物基础之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工艺区域或部位,划为一般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采取的防渗措施其防渗性能需达到等效于厚度 1.5m 渗透系数 10-7cm/s 粘土层。3.3.3 噪声防治措施(1)首先从设备选型入手,从声源上控制噪声。设备选型是噪声控制的重要环节,在设备招标中向设备制造厂家提出噪声限值要求,要求供货厂商对
49、高22噪声设备采取减噪措施,如对高噪声设备采取必要的消音、隔音措施,以达到降低设备噪声水平的目的。(2)对运行噪声较大且无法控制产生噪声的设备,将其安放在封闭厂房或室内,对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在锅炉对空排汽口、锅炉房送引风机进出口、氧化风机等处加装消声器,以降低引风机出口的气流噪声,排汽口朝向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方向。(3)锅炉房内的碎煤机设置减振底座,以降低碎煤机运行噪声的外辐射。各种泵的进、出口均采用减振软接头,以减少泵的振动和噪声的影响。(4)合理布置烟风管道,使介质流动畅通,减少空气动力噪声。汽水管道设计做到合理布置,流道顺畅,并考虑防振措施。合理选择各支吊架型式并合理布置,降低气流和振动噪声。(5)在厂区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