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临汾尧王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77402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DOC 页数:130 大小: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临汾尧王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山西临汾尧王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山西临汾尧王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山西临汾尧王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山西临汾尧王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西临汾尧王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 2010-2020 年)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政府中 国 农 业 大 学2010 年 7 月项目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政府项目名称:山西临汾尧王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项目总负责人:张天柱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博 士 教 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所 长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技术总负责人:李国新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副所长 区域规划王 柟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总 工 农业规划主要专家:张德纯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 研究员张希三 水利部

2、规划设计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尹泽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蒋伟忠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副教授王顺清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员尧都区主要参与人员:薛愿兵 尧都区区委书记陈怀生 尧都区委副书记、区长任招振 尧都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闫根 尧都区副区长李永平 尧都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闫垣生 尧都区农林局局长乔飞鸿 尧庙镇党委书记梁秉坤 尧都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书记马春管 尧都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项目负责人:李伟平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硕 士 园艺种植主要编制人员:王 博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林业规划马永勇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

3、学研究所 旅游管理邓晓旸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艺术设计田晓珍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农业经济陈德亮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水利水电杨明亮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区域规划前 言中共中央 2010 年 1 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提高三农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2009 年,山西省确立了“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 的转型思路,2010 年山西省省长王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4、 。这为临汾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有利契机。2010 年 1 月,临汾市尧都区政府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在实地调研、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研究制定临汾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区的总体规划。规划编制组对园区所在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在与临汾市尧都区农业部门相关领导以及园区所在地乡镇领导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经过专家研讨,对园区建设的基础条件、背景依据与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临汾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区的发展方向,同时指出园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明确了临汾尧王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发展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管

5、理运营模式、保障体系及实施策略等。规划编制工作得到了临汾市尧都区农业部门相关领导及园区所在乡镇领导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本次规划的顺利完成得到了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多位专家、教授的悉心指导与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山西临汾尧王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项目组2010 年 7 月总 目 录Part one 规划说明Part two 规划图纸Part one 规划说明目 录前 言 III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1 项目背景 11.2 现状分析 21.3 规划范围 91.4 规划期限 9第二章 前期研究与分析 112.1 规划依据 112.2 相关规划及政策解析

6、122.3 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典型案例与分析 162.4 背景分析 192.5 项目 SWOT 分析 24第三章 规划思想与布局 263.1 规划原则 263.2 指导思想及目标 263.3 功能定位 273.4 功能分区 283.5 总体布局 28第四章 功能区建设内容 304.1 核心区 304.2 示范区 38第五章 基础设施工程 445.1 道路交通系统 445.2 景观绿化工程 465.3 农田水利工程 505.4 给排水工程 535.5 电力电讯工程 555.6 供暖系统规划 575.7 环卫标识系统 595.8 消防工程规划 595.9 防旱防灾规划 60第六章 组织管理与运营模

7、式 616.1 组织机构 616.2 运营模式 626.3 管理机制 656.4 体系建设 66第七章 投资效益分析 787.1 建设时序 787.2 投资估算 797.3 效益分析 807.4 风险分析 83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858.1 政策保障 858.2 人才保障 858.3 资金保障 858.4 技术保障 86第一章 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近年来国家对农业高度重视,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城乡统筹发展”的发展思路为解决“ 三农”问题指出了方向。2007 年中央 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特别重视发展

8、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2008 年中央 1 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动蔬菜等园艺产品的规模化种植;2009 年中央 1 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2010 年中央 1 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不断增加“三农” 投入,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区域布局,推动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山

9、西省 2009 年年初提出要在农业优势明显的大同、晋中和运城三市建设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区在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比较效益、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2009 年,山西省确立了“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 的转型思路,加快了非煤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山西省省长王君在 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将有关节能减排的任务在各项工作中排位靠前。临汾市作为山西省第三大城市,地处中原城市群,是区域性交通枢纽之一,具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作用,区位条件优越、农业基

10、础较好。随着近年来临汾市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原城市群的崛起,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由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临汾市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求高效,突出重点树品牌,从单纯追求数量的传统农业向追求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转型,同时发展都市农业也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需要;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拓展旅游空间的需要;增加就业机会的需要。2009 年尧都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园区,按照“发展规模经营、建设精品园区” 的思路,重点抓好尧庙镇汾河滩涂生态经济园区建设。基于尧都

11、区目前农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为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有机融合,促进尧都区生态休闲型现代农业进一步科学发展,区委区政府确定了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来带动尧都全区农业发展的决策,并委托中国农业大学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园区现代农业规划,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区。1.2 现状分析1.2.1 区位交通项目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南郊,地处汾河之滨,平阳大桥南至襄汾交界处,尧庙华门景区西南部。距离临汾市中心直线距离仅4 公里,车程只需 5-10 分钟。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捷。1.2.2 自然条件1、气候特征项目区隶属温带季风型气候,土地下湿,水资源充沛,年降雨量500-600 毫米以上,年平

12、均气温在 11.2,年日照数 2400-2600 小时,年平均蒸发量 1149 毫米,无霜期 180-220 天,最大风速为 19m/s,最大冻土层为 62 厘米,10以上积温超过 4600。项目区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辅以蔬菜、果蔬等,作物单产在 300-400 公斤/亩之间。2、地形土壤项目区为汾河一、二级阶地,海拔高度在 450-468 米之间,地势东高西低,自然坡度在 5%以内。项目区为平川灌溉型农业区,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熟化耕作层大于 30 厘米,多为壤土,土壤容重 1.2-1.4 克/立方厘米,PH 值 7.0-7.8,田间最大持水率 65-80%,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 1.2

13、%,全氮含量平均 0.17%,全磷含量平均 0.06%,速效磷含量平均 15.9ppm,速效钾含量平均 151.35 ppm,碳酸钙含量一般在 10-13%之间,适宜耕种。3、水资源项目区滨临汾河,得天独厚,水资源较富有。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全长 710 公里,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项目区范围内汾河水质较差,为超类水,水质污染严重,已失去水的使用功能。现项目核心区和示范区内建有 5 座机电灌站。1.2.3 项目区现状1、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面积 1 万亩,属于滩涂和一级台地,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约占耕地面积的 70%,部分地块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无大中型厂矿等基建项目,为项目区的建设和发

14、展特色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2、村庄现状两个功能区涉及杜村、伊村、神刘村、下靳村 4 个行政村,人口 1.4万人,农业人口 11330 人,涉及农户 2256 户,农业劳动力 6750 人。农村空房率较低,农户除进行耕作外,还圈地挖沙出售,部分外出打工。由于地下水比较浅,挖沙后易形成坑塘,农户利用坑塘养鱼。四个行政村基本布局是村东至霍侯路发展工业、商品贸易业为主,村西项目区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3、基础设施现状1)水利工程现状三个功能区隶属伊村、神刘电灌站提水灌溉,现有 5 座电灌站,有相对充足的水资源可以利用,但是由于电灌站设备老化,提水能力降低,现正对 5 座旧电灌站进行修整更新。干支渠

15、 5.3 公里,大部分为土渠,现于道路两侧新建混凝土沟各一米,基本完成建设。项目区内生活污水即其他废水均直接排入汾河。2)道路交通功能区内大部分为土路,道路坑凹不平,下雨时道路泥泞不能通行,已建成 12 千米主干路和田间道路。主干路为沥青柏油路,宽 8 米,路两旁边沟各 1 米;田间路为混凝土路,宽 6 米,路两旁边沟各 0.5米。3)林业、电力现状功能区内林地框架初具规模,但树木老化,缺株断带,大小参杂不齐。田间树木“多、乱、杂 ”,需要采伐更新。功能区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完成,供电基本稳定。辐射区内有 10KV电力线路 5 条,变压器 3028 台,年供电量 3600 万 kwh,基本满足辐射

16、区内生产生活需要。4)砂坑、渔池、湿地及其他现状功能区内现有正在打砂的砂场 7 处,废弃砂坑 5 处,闲置渔池 10 余处,不宜耕种的湿地、荒地 200 余亩。项目区现有临汾市多年来城市垃圾堆放场一个,占地 250 余亩,垃圾种类混杂,污染严重。4、农业技术应用现状功能区是农业生产的重点地区,科技网络健全,群众科技种田的意识强。功能区内现行的耕作制度为两茬平作,以栽培小麦,复播玉米、大豆、油料为主,并有蔬菜、果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种植结构趋于合理。由于耕作粗放,施肥量少,用养失调,地力衰退而形成农田生态环境条件严重恶化,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5、农业机械化现状随着农村

17、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日益提高,功能区内基本做到了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机耕占总面积 98%,机收占总面积的 90%以上,功能区内现有的各种农机具基本满足耕作的需要。1.2.4 社会经济概况1、社会经济背景1)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09 年,山西省国民生产总值为 736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5.5%,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山西省近年国民生产总值见图 1-1。亿元 % 图 1-1 2005-2009 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3996.55 元,比上年增长 6.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9355.1 元,增长 6.2%。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18、入 4244.10 元,比上年增长 3.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3304.76元,增长 6.7%。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32.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1%。2)临汾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09 年,临汾全市生产总值完成 763.1 亿元,增长 4.2(见图 1-2) ,人均 1.8 万元;财政总收入跨越百亿,达到 137.7 亿元,减少.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247 元,增长 9.3(见图 1-3)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8436 元,增长 6.2%。农民人均纯收入 4749 元,增长 8.1(见图 1-4) ;农村居民人

19、均生活消费支出 3083 元,增长7.7%。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2.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8%。图 1-2 2005-2009 年临汾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图 1-3 2005-2009 年临汾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图 1-4 2005-2009 年临汾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3)尧都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09 年,尧都区生产总值完成 176 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 22.6 亿元。尧都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120 元,比上年增长 9.2%;农民人均纯收入 5915 元,比上年增长 8.9%。农村占人口 20%的低收入者收入 3602 元,比上年增加

20、344 元,增长 10.56%。低收入家庭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其它职业并且从业时间在 3 个月以上的人口比重为 27%。2008 年,园区涉及到的四个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50 元,比 2008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 4761 元少 511 元。2、人口概况据 2008 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尧都区总人口为人,比上年末增加4365 人。全年尧都区出生人口 9306 人,人口出生率 12.2;死亡人口 4929 人,死亡率 6.49,自然增长率为 5.74。表 1-1 2008 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指标 年末数(人) 比重(%)尧都区总人口 100.0其中:城镇 57.87乡村 42.13其中:

21、男性 51.39女性 48.613、三次产业概况三次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由上年的 3.0%:47.9% :49.1%调整为 2.9%:47.7%:49.4%。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尧都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 1.87%。从消费价格调查的八大类别来看,2006 年与 2005年相比上升最明显的类别依次是:居住类上升 5.02%、食品类上长2.87%、家庭设备类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 2.02%、烟酒及用品类上升 1.7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升 1.3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 0.91%、衣着类上升 0.02%、交通和通讯下降 0.39%。2008 年临汾市固定

22、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比重(%)见表 1-2:表 1-2 临汾市固定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比重(% )指标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第一产业 5.70 5.30 5.11第二产业 64.20 65.20 65.33第三产业 30.10 29.50 29.561.2.5 农业产业概况1、山西省农业产业概况目前,山西省正在着力培育杂粮、畜禽、干鲜果、蔬菜等主导产业,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中南部无公害果菜经济区、东西两山干果及优质杂粮经济区建设初见成效。(1)由于种植比较效益高,近年山西省设施蔬菜面积发展迅速。2007 年,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 385.1 万公顷,其中蔬菜种植面积24.0 万

23、公顷,蔬菜大棚发展到个,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面积达到 0.7万公顷,蔬菜总产量 909.4 万吨。其中,大棚蔬菜总产量 127.1 万吨,比 2006 年增产 29.4%,占蔬菜总产量的比重由 2006 年的 11.2%提高到 2007 年的 14.0%。(2)通过控制面积,增加发展内涵,实现山西蔬菜产业新的发展。目前,山西省发展蔬菜生产主要靠扩大面积增加总产,来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但是,由于山西省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菜田的产出率比较低,增产增效潜力较大。目前蔬菜的产需总量已基本平衡,大宗蔬菜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过剩,价位下跌,效益下降;仅冬春蔬菜和某些稀有品种和小品种尚供不应求,价位较高,

24、效益较好。因此,山西省的蔬菜播种面积应稳定在 40 万 hm2 左右,不宜盲目扩大,主要应增加冬春设施蔬菜面积,依靠增加科技含量、优化生产布局和茬口布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扩大加工增值,稳定提高蔬菜产业效益,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蔬菜不断增长的需求,从而实现高层次的发展。2、临汾市农业产业概况2009 年临汾市粮食播种面积 756.5 万亩,比上年增加 27.3 万亩,增长 3.74%;全年粮食总产量 166.7 万吨,比上年减产 2.3%。其中,玉米 73.3 万吨,增产 13%;小麦 81 万吨,减产 14.3%。全年蔬菜总产量 79.69 万吨,比上年增长 1.6%。水果

25、总产量 29.42 万吨,比上年增长 13.3%。临汾市先后实施了平川“121” 、山区“331” 、畜牧业 “356”和农业产业化“161”等农业调整产业工程,建成 400 万亩干鲜果基地,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 100 多万亩,草食畜达到 300 万头(只) ,优质生猪无公害养殖基地 2 个、优质肉牛基地 3 个、特色养殖基地(厂)6 个。3、尧都区农业产业概况尧都区素称“棉麦之乡 ”,是山西省粮、果、菜的主产区,被定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区,优质强筋小麦优势区域,山西中南部无公害优质果菜生产优势区域。全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谷子、薯类、豆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

26、向日葵、花生、芝麻) 、药材(生地、甘草、枸杞、黄芪、党参)和各种蔬菜,经济林木有苹果、桃、梨、核桃、葡萄、杨树、刺槐等,畜牧业以鸡、猪、羊、牛为主,近年奶牛、梅花鹿、渔业发展较快。2009 年, 尧都区粮食总产 20.3 万吨, ,比上年减少 0.2 万吨。其中,夏粮总产 11.5 万吨,比上年减产 9.62%;秋粮总产 8.8 万吨,比上年增加 13.6%。2009 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 13 万亩,比上年增加 8.5%,总产量35.8 万吨,比上年增加 9%,其中设施蔬菜发展势头良好,新增大棚3000 亩,达到 0.9 万亩。2009 年,全区优质蔬菜播种面积达到 3.5万亩,优质水果面

27、积达到 3.8 万亩,土窑洞双孢菇基地达到 1100 余个,双孢菇栽培面积达 22 万平方米,鲜菇总产 220 万公斤,总纯收入 642 万元。在农业产业结构上,传统产业项目苹果、芦笋、韭菜、冬枣、辣椒等有发展、有提高;新兴产业双孢菇、杏鲍菇、鲜桃、樱桃、红提及无核克瑞森葡萄、日光温室大棚蔬菜,肉鸡、肉牛、野猪养殖等有特色、有突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2009 年预计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 6195 元。4、项目区农业产业概况项目区中的功能区以种植小麦、玉米、油料为主,土地利用率为 88%。虽然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因为农民群众不注重培肥地力,缺乏节水灌溉设施,加之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的

28、影响,其结果是投资大,产出率低,水资源利用率低,因而造成农业发展落后。2008 年核心区小麦播种面积 0.65 万亩,玉米播种面积 0.6 万亩,粮食总产量418 万公斤。1.3 规划范围项目区位于汾河之滨,北接华门西路,南至襄汾县,东以防护林为界,西靠汾河,规划总面积为 10000 亩。本规划主要包括项目的总体布局、分区布局及具体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营管理等内容。本规划为项目总体规划,需根据本规划合理安排分期建设时序并进行施工图设计。1.4 规划期限为了使本规划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综合考虑项目区现状以及建设单位条件和意向,并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确定项目区的规划期限为 10 年,即 2

29、010-2020 年。分为 3 个阶段:1、近期:2010-2011 年,基础建设阶段;2、中期:2012-2014 年,重点发展阶段;3、远期:2015-2020 年,全面实现阶段。第二章 前期研究与分析2.1 规划依据2.1.1 相关法律法规与规范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2007.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 (GB50188-93)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5、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18972-2003)6、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1-200

30、3)7、 农业旅游服务规范 (DB32/T940-2006)2.1.2 相关政策文件与规划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09 年 12 月 31 日)2、 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 (农机发20083 号)3、 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农计发200933号)4、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 (农经发200911 号)5、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200941 号)6、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2010)7、 山西省农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 (200

31、6-2010)8、 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一五” 规划 (2006-2010)9、 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2008 年 12 月 9 日)10、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1 年)11、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 (2008 年 6 月 25日)12、 2010 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13、 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2010)14、 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汇编 (2006-2010)15、 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工程的决定 (临政发20075 号)16、 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深入推进蓝

32、天碧水工程的决定 (临政发200926 号)17、 临汾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1-2020)说明书及文本18、 尧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讨论稿)19、 尧都区“十一五”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目标与任务规划 20、 2009 年尧都区政府工作报告2.1.3 项目资料图纸类:1、 临汾市尧都区尧庙段汾河滩涂生态修复治理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总平面图2、 临汾市尧都区尧庙段汾河滩涂生态修复治理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总效果图3、 山西华尧大型水上乐园平面规划效果图4、 怡乎贝尔草原牧场效果图图书文字类:1、 2009 年临汾市统计年鉴2、 2008 年临汾市尧都区统计资料提要3

33、、 尧都专刊4、 临汾市尧都区尧庙汾河滩涂农业高效生态园区规划5、 尧都区汾河滩尧庙段生态恢复治理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道路绿化设计说明6、 临汾市汾河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2 相关规划及政策解析项目区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以国家、地方政策和规划为依据,结合所属区域的整体发展规划来定位自身的指导原则、发展思路、总体布局、保障体系及重点建设项目,做到与政策规划良好的承接与融合,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规划体系。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2010 年,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把“

34、三农 ”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坚定决心。2010 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谋划 “十二五 ”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当前农业农村好形势的关键一年。今年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力度,明确指出要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文件共五大类 27 条,五大类中有两条涉及城乡问题。另外,文件指出: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 投入,这也是整个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2、 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 (农机发20083 号)意见认为,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同时提出了

35、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发展设施农业的基本原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导。3、 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农计发200933号)意见认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指导,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规范农业示范区发展,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意见指出,从 2010 年开始,用五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

36、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加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200941 号)意见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到 2015 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 33 亿人次,年均增长 10%,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 GDP 的比重提高到 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2%。同时指出,力争到 2020 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5、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2010)文件指

37、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方针,稳步推进和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在保证主要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6、 山西省农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 (2006-2010)规划指出,全省要紧紧抓住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期,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快速的发展。同时指出,针对资源约束日益增强,社会发展对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现状,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应用“节约型” 技术,合理集约地利用耕地、水、有机废弃物、气

38、候及农业投入品、人力等资源,促进全省农业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7、 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一五” 规划 (2006-2010)规划围绕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新山西的战略目标,通过合理优化布局,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排污总量削减、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保障环境安全的目标,其中以实施“蓝天碧水” 工程为重点,改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质量。规划园区位于“蓝天碧水” 工程范围的重点城市,又处于大运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尤显重要。8、 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2008 年 12 月 9 日)规划结合山西省的自

39、然地理特点,以及大的地貌单元格局、高级植被类型单位、热量条件和典型的生态,将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系统分为三个等级,即: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规划园区划为汾河流域农业生态亚区临汾城镇发展与盆地粮棉农产品和林果业生态功能区,属于城市发展与城郊、盆地农业类型生态功能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为:农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立优质粮生产基地、菜篮子基地、优质果品基地和优质苗木花卉基地,发展城郊型生态农业;旅游建设城郊乡村生态旅游区,发展生态旅游。9、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1 年)规划提出,到 2011 年,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山西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旅游总收入达到 1

40、200 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达 18。其中,将重点建设、完善 6 条代表山西旅游形象的精品线路,包括佛教古建旅游精品线路、晋商民俗旅游精品线路、华夏文明探源旅游精品线路、太行风情旅游精品线路、黄河风情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提升完善以文物观光游为主的传统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加快自然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同时要求在各地级市城市周边积极开发农家乐、城郊游、生态游等旅游项目,建设环城休闲度假带。10、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 (2008 年 6 月 25日)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是目前山西省跨越区域最大、实施内容最多、受益面积最广的综合性工程,是实现山西经济社会与自然

41、和谐发展,实施蓝天碧水战略的重点示范性工程,同时也是国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在山西境内的重要标志性工程。此工程围绕全面建设和再现汾河流域自然生态和秀丽景色的总体目标,针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存在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的理念,坚持治理修复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在汾河上游侧重水源涵养及保护,上中游侧重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合理利用,中下游侧重于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相结合,统一规划,整体推进,与“蓝天碧水” 、 “兴水战略”、 “造林绿化”等重要工程相衔接。11、 2010 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报告指出, “三农”工作始终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42、中提出了一项解决 “三农” 问题的新举措,即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扎实做好“三农” 工作,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新思路和新方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低碳经济 ”被首次列入山西两会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更加突出了节能减排。在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鼓励民间资本转产转型。鼓励民间资本特别是从煤、焦等行业资源整合重组中退出的民间资本投向公路、铁路、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用事业、社会事业薄弱领域以及战略性新型产业。12、 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2010)规划纲要围绕“中部

43、领先、进军百强 ”的总目标,突出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和谐共进四大主题,紧扣“做大、做强、做优、做新、做活、做实”六大环节,最终推进临汾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中,农业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引路、重点突破、协调推进”的作法,稳步推进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干鲜果、蔬菜、小杂粮、草食畜四大特色产业。13、 山西省临汾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1-2020)规划结合临汾市实际情况,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评价临汾市旅游业的资源状况,分析旅游业发展现状,确定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制定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主要发展思路,描绘出临汾市规划期内旅游业发展的光明前景。规划对临汾市旅游

44、业发展进行准确战略定位,将全市共划分为两个旅游区、一个旅游中心城市,即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区、黄河峡谷旅游区和临汾市区,其中临汾市区的发展以“尧文化 ”、 “花果城”、 “滨水城市” 为主导性特征。规划园区位于尧庙和华门景点周边,可充分与市区旅游系列结合起来,形成园区旅游特色。14、 2009 年尧都区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报告指出,2009 年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调产实现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全面构筑优势产业体系,同时按照“发展规模经营,建设精品园区”的思路,重点抓好尧庙镇汾河滩涂生态经济园区等 10 个农业规模园区建设。15、 尧都区“十一五”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目标与任务规划 规划提出了

45、“十一五” 期间,尧都区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等,进一步明确了重点项目建设的“五大基地” 和“三大产业”建设,为尧都区农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地引导作用。2.3 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典型案例与分析临汾尧王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紧邻临汾市区,高效现代农业是临汾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因而园区的规划发展要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发展高效现代农业的经验,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把园区农业发展成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国内外目前的现代农业发展对打造园区的现代农业有良好的借鉴意义。2.3.1 国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1、美国在美国,他们没有建设专门的农业科技园,而是建设各种农业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