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下),第一部分 古诗文教材 知识梳理,二、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及训练,基础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 余幼时即嗜学。 (1)嗜学:_ (2)译文:_,第二篇 送东阳马生序,爱好学习,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2.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无从: _致: _假借: _ (2)以: _之: _ (3)手:原意为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活用意思为_。 (4)倒装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提示:“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没有办法,取得,这里指买到,借,连词,表目的,来,助词,的,动手,3.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1)弗
2、:_(2)之:_(3)倒装句: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提示:宾语前置,“之”是“怠”的宾语,“弗”表示否定,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不,代词,指代抄书,4.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逾:_以是: _ (2)走:古义: _,今义:行走。假:古义: _,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3)译文(画线句):_ _,超过,因此,跑,借,因此人们多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读到很多书。,5.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患:_硕: _游: _尝: _叩: _ (2)趋:古义: _,今义:趋向。,担心,忧虑,大,交往,外出求学
3、,曾经,请教,快步走,(3)译文(画线句):_ _ (4)省略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提示:省略主语。,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6.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填:_ 降: _辞色: _援: _ 质: _请: _ 叱咄:_至: _ 复: _,塞满,充满,减,减退,言辞和神色,这里指温和的言语、态度,引述,询问,询问,请教,大声斥责,周到,回答,(2)其: _ (3)立:原意为站,活用意思为_ 。 (4)译文(画线句):_ _,他,代指老师,站着,弯下身
4、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箧:_屣: _穷冬: _皲裂: _ (2)译文(画线句):_ _,小箱子,鞋,隆冬,深冬,皮肤因寒冷干燥而裂开,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行走在深山大谷里。,8.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舍:_衾:_ (2)_通_,意思是_。 (3)以:_ (4)汤:古义:_,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居室,被子,肢体,支,肢,介词,用,热水,9. 寓逆旅,主人日再
5、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逆旅:_ 再: _食: _ (2)之: _ (3)日:原意为名词,太阳,活用意思为_。鲜:原意为形容词,鲜美的,活用意思为_。,旅馆,两次,提供伙食,助词,的,每天,鲜美的鱼,肥:原意为形容词,肥美的,活用意思为_。 (4)省略句:寓逆旅。提示:“寓”后省略了介词“于”。,肥美的肉,10.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1)缨:_烨然:_ (2)_通_,意思是_。 (3)臭:古义:_,今义:臭,与“香”相对。 (4)腰:原意为腰部,活用意思为_,系在脖子上的帽带,光彩鲜明的样子,穿,被,披,本意是气味,这里指香料,腰上
6、系着,11.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略无:_慕艳: _奉: _ (2)以:_ (3)译文:_ _,毫无,一点没有,艳羡,十分羡慕,供养,连词,因为,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12.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之:_ (2)译文:_ 13.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1)太学:_廪稍: _遗: _ (2)译文:_ _,助词,主谓间,不译,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公家按时供给的
7、粮食,赠送,接济,现在这些学生在太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了。,14.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 (1)司业:_ (2)译文:_ 15.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天质:_卑:_ (2)译文:_ _,古代学官名,国子监中的副长官,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天然资质,低下,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没有养成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16.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1)谒:_书: _贽: _夷: _
8、 (2)译文(画线句):_,拜见,信,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平和,写一封长信作为见面礼,(信中)言辞十分顺畅透彻。,17.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亲:_ (2)译文:_ _,父母,他将要回家乡探视他的父母,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二、文意理解 1. 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否赞同这种从师态度,为什么?(13丽水)示例:赞同。学生应该虚心学习,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这既是对老师的尊敬,也是自己虚心求教的表现。不赞同。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疑问或想法,与老师平等地交流、沟通,这样有利于求得真知。,2. 选文多次提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其用意是什么?
9、(12娄底)说明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关键在于用心专一,而不在于学习条件是否优越。(用原文“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回答亦可。),3. 你认为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12张家界、11长沙)示例:不畏家贫借书学习;想尽办法千方 百计向老师请教。 4.学完本文,在学习上你有哪些启示(写两点)。(14岳阳)示例:(1)学习要努力刻苦,克服恶劣的环境,想方设法地汲取知识。(2)要向学识渊博的老师请教,虚心学习。,三、文章中心概括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要珍惜良好的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