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碗花糕课时训练 4 碗花糕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流淌/徜徉 匹敌/否极泰来 积累/果实累累B.沉疴/百舸 星宿/乳臭未干 纤绳/纤尘不染C.阻挠/侥幸 咋舌/啧啧有声 横祸/横生枝节D.粗犷/旷达 伺候/恃才傲物 登载/载歌载舞答案 D解析 A 项,tn/chn,p,li/li;B 项,k/,xi,qin/xin;C 项,no/jio,z,hn/hn;D 项,gung/kung,c/sh,zi/zi。2.(2016 全国乙)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
2、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A. B. C. D.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错。改换门庭:改变门第
3、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根据句意,应为“改弦更张” 。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根据句意,应为“并驾齐驱” 。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3.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在香港表示,是否降息要根据 CPI 的快速下降来确定,直到明年年中都有降息的可能。B.据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看来,“高投入、高风险、低利润、回
4、报慢”的特点,决定了民营资本进入航空领域后将面临市场的残酷。C.10 多年来,宝马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提高发动机效率和降低排放的研发,这种战略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已经收到了实效。D.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疑是一种保障。答案 C解析 A 项,“是否降息要根据 CPI 的快速下降来确定”错误,两面对一面。B 项,“据看来”句式杂糅,应为“据分析”或“在看来”;“面临市场的残酷”搭配不当,应为“面临市场的残酷挑战” 。D 项,缺少主语中心语,应在“加以明确”后加“的做法”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辣,我们都不陌
5、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 ,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答案 C解析“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这些都是辣椒刺激后产生的兴奋感觉,所以下一句应承接这些内容
6、,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来概括;横线后面以“内啡肽”作主语,承接上文的宾语,所以上一句的宾语应该是“内啡肽” 。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58 题。(导学号)归于泥土耿 立泥土是乡村的娘家,乡村是泥土做的。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麦收时看父母,回到城里,胳膊、肩肘、脚踝都有红红的隆起的斑点,一如乡村泥土堆起的岗子。也许这就是警示,把故乡记在皮肤上,这是泥土给的。即使皮肤过敏也是乡村的徽章,让我对故乡充满眷顾。你离家久了,对故乡生分了,故乡就成了一种疼痛。正如我们的身体,某个部位不疼不痒,我们就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哪个部位不适,哪个部位就有了问题。故乡给你皮肤的
7、红点和瘙痒亦是如此,疼痛使你知觉故乡的存在。故乡以另一种方式呼唤你。农民和庄稼都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庄稼是泥土给农民的礼物,农民是泥土给庄稼的礼物,他们是默契的厮守者。有时一茬庄稼熟了,与泥土厮守的人也熟了;有时庄稼不熟,与泥土厮守的人也会熟。几千年几万年了,有谁知道有多少茬庄稼熟透了?又有谁知道有多少人熟透了?应该说泥土是沉默的,总不会絮絮叨叨说三道四,熟了就熟了,没有那么多的文人的牵扯。惊蛰了,那么一个响雷陡然在泥土上喊话,泥土经不住这样大的诱惑,于是不管黑土黄土,都不再矜持,先把自己的身子软下来,让一切生灵在自己的怀里蠕动。惊蛰了,枯了一年的野草又重返人间,那天羊的嘴突然感到了草的多汁,
8、羊的蹄子突然感到了泥土的粘脚。连囤里的粮食种子也知道了泥土的喊话,于是一垄一垄的种子开始告别储藏,到泥土里,像褪掉衣服洗澡。节气到了,该释放的就释放。我曾看到父亲用手扒开泥土,看泥土的成色,有时他竟然把泥土放在嘴里尝尝咸淡。故乡的泥土不能说每一寸都有父亲的脚印,但每一寸土地都有他注视的目光。对泥土和节气,父亲一直敬畏,即使他老年病了。有一次在田野里,我看到父亲用抓钩在地里敲砸土坷垃,一下一下那么专注,有时砸不开,他就蹲下,用手把那土块攥在掌心,一下一下揉搓。太阳就在头顶,泥土被晒得白花花。我不理解父亲,就埋怨说把最后的这地给人算了。但他固执地说:“没有了土地,那怎算农民。到泥土里转一转,薅一把
9、草,捉一下棉花和芝麻上的虫子,也比闲着强。 ”不能亏待土地,你亏待了它,它就报应你,收成不好,炊烟不起。与土地厮守的人,彼此都清楚对方的脾气秉性。哪块泥土性硬,你就多掺和点肥料,多给些水;哪块泥土面软,你就让它歇一茬歇一季。泥土也是有灵魂有记忆的。你伤了它,它就给你脸子看。父亲用抓钩敲砸土块,说:“到挪不动了,再说不种庄稼的事,能种一茬是一茬。 ”是的,故乡是用一茬一茬的庄稼来计量生命的长度。有了一茬庄稼,就多了一茬念想;送走了一茬庄稼,就多了一次沉稳的收获。庄稼的茬子是无穷尽的,人的一生是有尽头的,而在泥土上劳作的人是无穷尽的。即使乡村都起了高楼,即使乡村的路面都铺成了柏油,农民也还是和土地
10、亲近。那时,庄稼还是一茬一茬,还有播种还有收获。真的没有了播种没有了收获,大地上没有了农民,没有了庄稼,那大地还会留存什么呢?霜降了,庄稼叶子颜色慢慢发暗,没了精神,树的枝条开始删繁就简。 “删繁就简三秋树”,那删繁就简的手,是霜降,是节气。霜降过后,父亲说:“泥土也该躺倒睡一会儿,谁不累呢?泥土也要歇息一下筋骨。与泥土厮守的人要讲良心,让泥土安静地睡一觉,不要打搅。 ”泥土睡觉的时候,连故乡的狗也会噤声。有时土地有了鼾声,那雪就会覆盖下来,鼾声就成了白色。(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段中画线句子用身体的部位不适引发疼痛类比,说明故乡在人心灵上打下
11、的烙印,通俗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第段中“报应” “它就给你脸子看”等词语,表明泥土是有灵魂有记忆的,也有着极强的报复心理,人不能亏待土地。C.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懂得感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土地观。D.这篇散文以泥土为中心,托物寄情,抒写了泥土、庄稼、人三者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抒发了作者对泥土的热爱,表达了在经济大潮下土地逐渐萎缩的伤感,呼吁人们要呵护土地。E.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自身经历和审美形态等层面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对泥土进行了叙写和认识,情感真挚,富有哲理。答案 B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项,
12、“泥土有着极强的报复心理”说法不当,“报应” “它就给你脸子看”意在强调人如果亏待了土地,土地就不会给人带来沉稳的收获;D 项,“表达了在经济大潮下土地逐渐萎缩的伤感”,文中无此意。6.简要分析作者用大量篇幅叙写父亲“敲砸土块”一事的作用。参考答案父亲敲砸土块时的言行,传达出了他对泥土的敬畏与依恋,形象地表现了在泥土中劳作已成为父亲这一代农民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他们已离不开土地,这样写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变得具体可感,同时增添了泥土对乡村、对生命的美好意义。“敲砸土块”的故事,为下文阐发文章主旨作铺垫。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以
13、从对内容主旨的表达、对结构层次的推进或转折、运用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等方面来思考。本题中句段的作用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时可以借鉴以下模式:(1)概括内容+对内容主旨的表达的作用;(2)结构上的作用,一方面是丰富了文章内容,具体阐释了文章开头的“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另一方面为下文作铺垫。7.联系全文,从表达技巧的角度整体赏析第段和第段中画线的句子。参考答案(1)第段画线部分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泥土禁不住诱惑时单纯可爱的动态美;第段画线句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写出泥土睡觉时成熟安详的静态美。(2)一动一静,通过对两个节气的描绘,写出了泥土让人热爱与依恋的特性,使文章节奏张弛有度。解
14、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句子的表达技巧,首先要考虑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第段中赋予响雷和泥土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显然是运用了拟人手法;第段除了运用拟人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然后分析这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此外,还要注意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动态的泥土和静态的泥土。8.庄子在宥中有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意思是,而今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归于泥土”内涵的理解。参考答案我回故乡,泥土把故乡记在皮肤上,在我的皮肤上刻上乡村的徽章,故乡的泥土、故乡的一切永远让人眷顾;惊蛰回归,泥土释放生命;
15、来了霜降,泥土回归宁静,人对土地应心存感激,亲近和敬重生长收获、养育生命的泥土;生命归于泥土,人与土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农民以在泥土中的收获来计量生命的长度,启示人生应辛勤耕耘,不懈努力,才能收获如泥土般的沉稳、宁静与满足。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作答此题,应注意审题,“归于泥土”是文题,理解应从全篇入手,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同时又要联系生活体验作适当阐述;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格式,讲究层次,观点突出。三、语言运用9.下面是某省高考学生作文卷中 5 份抽样试卷的分值统计表。请将该表所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情况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内
16、容试卷 基础等级(符合题意)发展等级(深刻创新)满分 50 分 10 分A 卷 40 分 3 分B 卷 42 分 6 分C 卷 45 分 8 分D 卷 38 分 2 分E 卷 44 分 7 分从表中可以看出:(1) ; (2) 。 参考答案(1)基础等级分多数在 40 分以上,发展等级分多数在 7 分以下。说明基础等级得分率高。(2)基础等级分高的,发展等级分也高,说明深刻创新能力是在基本功过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析注意找出基础等级、发展等级两栏数字的规律,纵向、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10.下面是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的结尾段。此段文字意蕴丰厚,读后请根据要求答题。有一年,十月
17、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文段中史铁生说自己“头一次意识到”,表明他突然读懂了母亲。他读懂了什么呢?文中语言深沉含蓄,如果现在母亲就站在他面前,请你替史铁生写几句对母亲直抒胸臆的话。(不超过 50 字)答案示例您为我受尽煎熬,我现在才明白您无私的付出,您倾注的爱震撼着我的心!为了您,我一定要活出尊严。解析这是一道开放题目,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注意抓住文段的主旨(即歌颂母亲,赞美生命)。11.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个与之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的句子。示例:把厚书读薄的人是智慧的,他找到了方法;把薄书读厚的人是明达的,他多出了几分创见。答案示例(1)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他多看了几道风景。(2)把高山当成平地的人是勇毅的,他提升了境界;把平地当成高山的人是睿智的,他多拥有了几分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