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鹏之徙于南冥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夭阏(yo ) 抢(qi n)榆枋而止B蓬蒿(pn o) 藐姑射 (sh)之山C形骸(i ) 以盛( shn)水浆D舂(ch n)粮越有难(nn ),吴王使之将 (jin)解析:选 D A 项, “抢”应读 qin;B 项, “蒿”应读 ho, “射”应读 y;C 项,“骸”应读 hi, “盛”应读 ch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选 D A 项,到;适合。B 项,副词,就;代词,这。C 项,什么;厌恶。
2、D项,均为连词,表选择,还是。3下列各句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三飡而反 将旁礴万物以为一 世世以洴澼 为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而征一国者 藐姑射之山 辩乎荣辱之境A BC D解析:选 C “飡”通“餐 ”, “反”通“返” 。“ ”通“纩” 。“而”通“能” 。“藐”通“邈” 。“辩”通“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B三飡而反,腹犹果然C则其负大舟也无力D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解析:选 C A 项, “不过” ,不超过。B 项, “果然” ,吃饱的样子。C 项, “无力” ,没有力量。与现代汉语相同。D 项, “文章” ,错杂的
3、花纹。5下列各句句式和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B彼且奚适也C物莫之伤 D归休乎君解析:选 D A、B、C 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D 项为主谓倒装句。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4、,圣人无名。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夫知效一官(授予)B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努力)C犹有所待者也(等待)D乘天地之正(趁着,利用)解析:选 C C 项“待”意为“凭借”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解析:选 B A 项,因果连词,因而;转折连词,却。B 项,均为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C 项,副词,将要;递进连词,并且。 D 项,介词,在;介词,对于。8对本段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仍然嗤笑他们,并没有向他们学习,庄子认为这是不对的。B世人都称
5、赞宋荣子,他并没有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解析:选 D A 项,庄子认为这是可取的。B 项, “懈怠”表述不当,应是表明他的修养到了一种境界。C 项, “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不当,宋荣子并未达到这种境界。9你认为庄子所说的“逍遥游”指的是什么?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答:_答案:逍遥游指的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达到这种境界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
6、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周善为剑。 ”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请治剑服。 ”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
7、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 ”庄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 ”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8、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选自庄子说剑 ,有删节)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9、B请治剑服 治:备办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 较量解析:选 A A 项, “谋”的意思应为“图谋(进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选 C C 项,两个“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 A 项,两个“于”为介词,意思分别是“在”和“到” 。B 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代赵王喜欢让剑客日夜相击一事;第二个“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 项,两个“与”分别是介词“和”和动词“亲附”的意思。12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
10、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A BC D解析:选 D 抓住题干中“直接 ”和“言行机智”的要求。句不属于直接描写,而是间接描写;句表现的不是机智,而是处事的冷静,看问题的透彻、长远;句表现的是他的自信和沉着。1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
11、庶人之剑。D 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解析:选 B A 项,错在庄子并非真的剑术如此高明,是庄子为了劝谏赵文王而夸张的,以引起赵文王的谈话兴趣。C 项,正确的说法应是庄子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的是庶人之剑而非天子之剑。D 项,从原文中可看出庄子劝谏赵文王要有天子气魄,使天下臣服,而非无为思想。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译文:_(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译文:_(3)夫子休,就舍待命。译文:_答案:(1)听说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断绝赵王对剑术的爱好。(2)在赵国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3)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