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走出了逆反的怪圈真光中学 黄平生一、引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实行年,造就了一代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不统一、不协调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独生子女行为习惯偏差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本案的问题学生是由爷爷奶奶、叔叔等监护,其父母因为工作原因转移了教育、监护权,造成孩子在接受家长教育监护过程中钻空子而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揭示出类似家庭原因产生的学生行为偏差的问题症结,并探讨与家长配合,矫治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对普通学校的教育工作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心理咨询的认知治疗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情绪障碍或行为偏差“不一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产生的,相反的,它可以从平常的事
2、件中产生“。每个人的情感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外部世界、处世的方式和方法决定的。即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于其内心的体验和反应。行为治疗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无论是适应行为还是不适应行为,都是通过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过程而习得。本案中涛涛(笔者已隐去其真实姓名),正处于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其思维中要求独立、不要他人管束的不正确理念处于较为强烈的阶段。由于其“认知扭曲“原因而形成并得到发展的不良行为习惯,显然是典型的后天习得性行为偏差,也就是不适应反应。为达到强化适应反应,弱化不适应反应,笔者拟采用认知治疗理论的认知疗法,操作行为治疗理论的负强化法以及环境厌恶条件反射治疗法,社会学习理论的模仿治
3、疗法,尝试对涛涛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二、来访者情况本案研究对象涛涛为某中学初一年级某班学生,男孩,岁,独生子。身体较好,胆子却比较小,喜欢体育活动,尤其是足球,但成绩偏差。涛涛在上课时,对老师讲课存有习惯性小声嘟哝式的说反话、唱反调的不良行为。与涛涛私下交谈,了解到此行为习惯已存在年。一般情况下的唱反调仅仅是小声嘟哝,仅影响周围少数同学,有时声音稍大,则会引起全班师生的注意而干扰、破坏课堂秩序。周围同学对他的存在感到很讨厌。就其自身而言,由于此不良行为习惯的存在,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因而成绩很差。而且在上课时接着老师的话说反话,又常被老师批评、指责,造成与老师关系紧张。涛涛由于成绩偏差,初一年级
4、已经留了一级。重读初一后,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三门主课仍然红灯高照。涛涛有进步的愿望,但缺乏毅力,学习习惯不佳,有怕苦怕累的现象。其个性特点是活泼好动,任性而顽皮,但是胆子却很小,脾气又比较倔,似乎没有比较亲密的小伙伴。三、问题分析与诊断涛涛下课时活泼好动,而在上课时存在以下的不良行为习惯:对老师的上课语言有习惯性小声嘟哝式的说反话、唱反调的不良行为。如语文老师说,著名的情景散文绿的作者是朱自清,涛涛会小声地说:“不是“,数学老师说和是一样的,涛涛会小声嘟哝:“不一样“。同时还伴有嘟嘟哝哝小声地说下流话的习惯。涛涛的上述行为特点是:并不针对特别的哪个老师,即对上课老师没有选择性,任何老师的任何课时
5、,老师的任何课堂语言,只要存在判别式(条件合适),就可以引起涛涛出现唱反调、说反话的不良行为。而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则不存在上述现象,上体育课也不存在上述现象。显然,涛涛对老师、长辈存在逆反心理。据其自己回忆,小学四年级以前并无此习惯,也就是说,存在时间仅三、四年。由于涛涛的家庭为三代同堂,其父母由于工作关系很少回家,涛涛平时的教育与监护,由其祖父母、叔叔、舅舅等承担。其叔叔、舅舅等对涛涛的教育与管束因非己出而不可能达到%的效果,而且又由于祖父母对其溺爱而常受到阻拦,因而涛涛对其叔叔、舅舅等的教育,经常就是阳奉阴违,说反话、唱反调,或者干脆公然抵制。可以看出,涛涛这一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由于涛涛
6、正处于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他有较为强烈的要求独立、不要他人管束的不正确理念。是由于家庭与其之间的教育与被教育的一种特殊关系下的刺激与反应的负强化,形成了偏离正常行为的不适应反应。也就是涛涛通过平时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说反话、唱反调的不良行为在不断地学习、强化而获得的一种习得性不良行为偏差。四、辅导过.方案设计:目标:根据涛涛的状况,希望辅导后,达到以下目标:)改变涛涛对家长、老师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纠正涛涛目前存在的小声说反话,唱反调的不良行为习惯;)试图将涛涛塑造成是非分明,基本具备自觉遵守纪律良好习惯的学生,进而试图改变涛涛的学习习惯。步骤:()与涛涛建立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使其能够接受
7、老师;()帮助涛涛了解并分析自己不良行为习惯的存在现状,以及可能的不良后果;()激发涛涛的自尊与自信心,帮助其制定纠正自己不良行为习惯的行为改变计划;()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及教育习惯;()为涛涛创建良好的学校-家庭辅导教育环境;()指导涛涛进行自我评价,并与其讨论合格中学生的行为标准,在对自己有初步认识的前提下,促其自我检验自己的行为改变计划的实施情况;()实施计划的过程允许涛涛有反复,但每次的反复都使其明白不良习惯可能发展产生更大不良影响的后果;()笔者作为一个咨询者和协调者,帮助涛涛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获得一个稳定的辅导环境,帮助涛涛解决辅导过程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使其按预定目标纠正自己
8、的不良行为习惯。技术技巧:共情:积极关注;尊重;面质。认知治疗。操作条件反射-环境厌恶刺激法、负强化法。模仿学习。治疗时间:整个矫治过程大约十周,分三阶段进行。.实施过程:第一阶段,创设条件,渗透矫治理念(二周):()唤起涛涛麻木的精神状态:首先有意识地多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 时多次重复向其声明:“老师对你没有看法,老师认为你也是可以成为一个好学生的。“以初步消除涛涛对老 师的抵触情绪。其次,通过与涛涛几次谈心了解涛涛的理想,激发其成就欲,并设法将其转化成学习动机。第三,与涛涛一起分析成绩偏差的原因,向其指出上述不良行为习惯所起的明显负作用-不仅影响了他人,更主要的是影
9、响了自己。笔者问:“你感到自己的学习怎样?“涛涛答:“很吃力。“问:“为什么会吃力呢?“答:“不知道。“同样年龄的人,为什么别人学习不吃力,你会感到吃力呢?“大概我上课思想不集中吧。“看来,你对自己还是有认识的。那什么原因、什么习惯导致你上课思想不集中呢?“我上课喜欢讲话,喜欢插嘴,跟老师顶嘴、说反话,影响人家。“老师听得见吗?“我声音很轻的,老师听不见。“这就是问题的症结,你上课的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找老师的话,来说反话,这直接导致你上课听不明白。你也注意到了影响别人,但受影响最大的是谁呢?“自己。“在善意的劝说中使其形成内疚感,让其充分认识到说反话、唱反调的不良行为对自己的不良影响。()激发涛
10、涛的自尊与自信心:笔者问:“你说你是个好学生还是坏学生?“涛涛答:“不知道,大概是个坏学生吧。“不见得,你很有礼貌,尊重老师,这是做一个好学生的基础。老师很注意你,你踢足球很会动脑子;老师发现你拼装车模的速度很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喜欢呀。“这就对了,这说明你也很聪明,老师还发现,逼着你背一篇课文,你还是背得很快的。主要是你身上的惰性,导致你不愿学习。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你又不愿叔叔、舅舅来管你,所以你就跟他们顶嘴,是吗?“好像是的。“所以你养成了现在的坏习惯,是不是?“想改掉它,轻松地读书吗?“想的。“好,老师一定帮你。“随即帮助其制定纠正上课小声乱插嘴,说反话、唱反调不良行为习惯的行为改
11、变计划。()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校-家庭教育环境:首先与有关任课老师交流,让任课老师了解涛涛说反话、唱反调现象是一种不良的习惯性行为,并不针对哪个老师。同时将辅导意图告诉任课老师,征得任课老师的配合与帮助。其次,通过家访,与家长交流情况,指出涛涛学习不良与其不良的行为习惯之间的关系,此时,家长似有所悟,反映这种行为在家里也存在,说明通过笔者的讲解与说明,家长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肯定家庭教育有行动、有效果(涛涛能遵从家长意愿在晚上外出玩时,准时回来)的前提下,进一步说明涛涛的不良行为习惯与家庭教育的偏差有一定关系,家庭教育的结果不彻底,教育效果会不良,甚至根本就起反作用。第三,向家长介绍笔者对
12、其实施教育、矫治的方法与措施,要求并指导家长注意家庭教育的方法,特别是祖父母,对儿辈教育涛涛的行动,不要去干涉。让家长知道并运用条件反射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简单道理,同时注意尊重与理解孩子,注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同步。以使涛涛获得一个适于矫治其说反话而影响学习的不良习惯的综合家-校环境。第四,为涛涛安排一个品学兼优的男生中队长作为同桌,嘱其帮助涛涛,在涛涛上课说反话重犯时斥之并施以白眼,在涛涛的周围,基本都安排品学表现良好的学生,以为示范。第二阶段,家校合作,实施行为矫治措施(四至六周):本阶段为整个辅导过程的关键阶段。()学校:笔者每天提醒涛涛注意减少自己的不良行为。当涛涛上课出现说反话、
13、唱反调行为时,周围同学均对其施以白眼,任课老师即使听到也不作任何反应与处置,只是下课后个别对其批评指出,对涛涛的不良行为均作冷处理。()涛涛:嘱其为了自己,自觉执行自己的行为改变计划:心中时刻有一个意念:改变乱插嘴、说反话的坏习惯;增强毅力,模仿周围好的同学的上课学习方式;在左腕缚一根粗橡皮筋,每次出现说反话、唱反调后,弹一次橡皮筋,要让自己感到疼痛。如果自己意识到了,就在专门的本子上添一笔“正“字以作记录(但不刻意要求其记录,以避免形成新的不适应反应);每天晚上作业后,对自己一天的行为作一整理,今天有几次顶嘴说反话行为。第一周笔者每天检查记录,第二、三周两天检查一次记录,第四周开始,每周检查
14、一次记录,但如果有反复,或者忘记整理,则一周仍检查二、三次记录,以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周后提醒涛涛注意自己说反话的次数是否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减少。()家庭:涛涛的叔叔或舅舅检查其作业、或对涛涛进行教育时,尽量避开涛涛的祖父母,而涛涛的祖父母则控制自己对孩子的溺爱情感。笔者同时与身处外地的涛涛的父母电话联系,请他们也多关心自己的儿子。为达到预定效果,笔者每二至三天或家访或电话与涛涛的家长联系交流。第三阶段,行为巩固,涛涛自我塑造(二至三周):一段时间辅导后已临近期末复习临考阶段。在辅导第七周后,笔者约涛涛谈心:“现在还有专想说反话的意念吗?“涛涛答:“有时候还会有。“这说明一个人的习惯
15、不会一下子改掉、消失,但与期中考试前比较,你感觉如何?“这好多了,我自己也感到讲反话的次数少多了。“按你自己的感觉,想说反话、唱反调的习惯你能改掉吗?“我想能的。“那你是否明白,老师帮助你改掉不良习惯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知道,让我上课专心点。“将来想没想过以怎样的形式离开中学?“那总想毕业出去了。“怎么实现呢?“照老师讲的办法作,把坏习惯改掉,上课好好较(沪语)。“老师交待的纠正措施你能坚持下去吗?“能的,老师你说的办法行的,我已经好多了,改掉不少了。“你以后的目标是什么呢?“向旁边的人(指同桌)看齐,作个好学生,把成绩搞上去。“还有呢?“学会尊重老师,尊重大人,不随便插嘴、顶嘴。“好,老师期
16、待着你的转变、期待着你的成功。“五、辅导结果与讨论(一)学期结束时,涛涛的辅导矫治过程已满十周,经向有关任课老师以及班级同学调查,均反映涛涛的说反话、唱反调不良行为习惯已基本消失。班级男女同学都反映涛涛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比以前融洽了许多。涛涛自己的感觉是基本已没有想说反话的念头,好像上课也听得入门了。家长反映涛涛比以前懂事得多,学会尊重人了,对其长辈的抵触情绪大为降低。其祖母反映:“他叔叔、舅舅现在说他几句,除非错怪了他,他还会顶嘴。是他的错,他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听不进去了。“由此可见,本例的辅导矫治过程对涛涛是有效的。(二)在辅导矫治过程的十周中,涛涛对其每周的不良行为次数都作了记录,尽管涛涛可
17、能有讨好老师的一面,其数据的可信度可能不高。但此数据仍能说明一些问题,至少涛涛主观上有企图减少自己不良行为习惯的意识。其数据见下表:涛涛上课时说反话、唱反调行为发生次数表(次)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一周发生 128 120 106 89 64 38 34 17 14 6平均一天 256 24 212 178 128 76 68 34 28 12平均一节课365 343 303 254 183 109 097 049 04 017(注:一周以五天计、一天平均以节课计。本表数据由涛涛提供。)(三)对涛涛的行为辅导矫治开始于重读初一的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持续十周直至期末考试。
18、一般的重读者第一学期成绩好于第二学期,这似乎成为一种现象。而涛涛第二学期成绩却好于第一学期(见下表),尽管提高的幅度不大,而且英语的平时成绩还略低于第一学期,但大多数成绩都有所提高,英语补考合格后,涛涛顺利地升入初二。可能的解释是:第一学期后期对涛涛的行为辅导矫治在第二学期起了作用,涛涛的成绩提高与其行为改变有一定相关。涛涛重读初一的主课成绩汇总表语文 数学 英语平时 期中 期末 平时 期中 期末 平时 期中 期末第一学期 51 53 56 55 52 51 44 27 32第二学期 56 67 66 55 56 60 40 43 44通过多方汇总的结果显示,认知治疗理论、行为治疗理论以及社会学习理论等,对涛涛的小声说反话、唱反调的不良行为习惯的辅导矫治,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本例研究仅仅是一种尝试,笔者的看法可能有失偏颇,处理也可能不尽合理,或者可能有技术问题,这些都有待于在继续探讨中改正、完善与提高,有待于专家与读者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