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学目标1 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来源:学|科|网 (1)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并能知道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与所对应的微观物理量间的相关联系。 (2)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三个气体实验定律。2 通过让学生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宏观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微观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渗透“统计物理”的思维方法。来源:Z_xx_k.Com3 通过对宏观物理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分析,对学生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维方法。重点、难点分析1 用气体分子动理论来解释气体实验定律是重点,它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2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2、,因为它需要学生对微观粒子复杂的运动状态有丰富的想像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先设问: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特点是:(1)气体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认为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 及与器壁碰撞外不受力作用,每个分子都可以在空间自由移动,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分子可以充满整个容器空间。 (2)分子间的碰撞频繁,这些碰撞及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 都可看成是完全弹性碰撞。气体通过这种碰撞可传递能量,其中任何一个分子运动方向和速率大小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是杂乱无章的气体分子热运动。 (3)从总体上 看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因此对大量分子而言,在任一时刻向容器各个方向运动的分
3、子数是均等的。来源:Z.xx.k.Com (4)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是按一定规律分布,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且这个分布状态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平均速率会增大。 今天我们就是要从气体分子运动的这些特点和规律来解释气体实验定律。教 学过程一关于气体压强微观解释的教学 首先通过设问和讨论建立反映气体宏观物理状态的温度(T)、体积(V)与反映气体分子运动的微观状态物理量间的联系: 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对确定的气体而言,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有关,温度越高,反映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 体积影响到分子密度(即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对确定的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而言,分子总数 N 是
4、一 定的,当体积为 V 时,单位体积内n 越小。 然后再设问:气体压强大小反映了气体分子运动的哪些特征呢? 这应从气体对容器器壁压强产生的机制来分析。 看用计算机模拟气体分子运动撞击器壁产生压强的机制: 显示出如图 1 所示的图形: 介绍:如图所示是一个一端用活塞(此时表示活塞部分的线条闪烁 35 次)封闭的气缸,活塞用一弹簧与一固定物相连,活塞与气缸壁摩擦不计,当气缸内为真空时,弹簧长为原长。如果在气缸内密封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于在任一时刻气体分子向各方向上运动的分子数相等,为简化问题,我们仅讨论向活塞方向运动的分子。大屏幕上显示图 2,即图中显示的仅为总分子数的合,(图中显示的“分子”
5、暂呈静态)先看其中一个(图 2 中涂黑的“分子”闪烁 23 次)分子与活塞碰撞情况,(图 2 中涂黑的“分子”与活塞碰撞且以原速率反弹回来,活塞也随之颤抖一下,这样反复演示 35 次)再看大量分子运动时与活塞的碰撞情况:来源:学科网 ZXXK 大屏幕显示“分子”都向活塞方向运动,对活塞连续不断地碰撞,碰后的“分子”反弹回来,有的返回途中与别的“分子”相撞后改变方向,有的与活塞对面器壁相碰改变方向,但都只显示垂直于活塞表面的运动状态,而活塞被挤后有一个小的位移,且相对稳定,如图 3 所示的一个动态画面。时间上要显示 1530 秒定格一次 ,再动态显示 1530 秒,再定格。 结论:由此可见气体对
6、容器壁的压强是大量分子对器壁连续不断地碰撞所产生的。 进一步分析:若每个分子的质量为 m,平均速率为 v,分子与活塞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则在这一分子与活 塞碰撞中,该分子的动量变化为 2mv,即受的冲量为2mv,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该分子对活塞的冲量也是 2mv,那么在一段时间内大量分子与活塞碰撞多少次,活塞受到的总冲量就是 2mv 的多少倍,单位时间内受到 的总冲量就是压力,而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就是压强。由此可推出:气体压强一方面与每次碰撞的平均冲量 2mv 有关,另一方面与单位 时间内单位面积受到的 碰撞次数有关。对确定的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而言,每次碰撞的平均冲量,2mv 由平均速率 v
7、 有关,v越大则平均冲量就越大,而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既与分子密度 n 有关,又与分子的平均速率有关,分子密度 n 越大,v 也越大,则碰撞次数就越多,因此从气体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气体压强的大小由分子的平均速率 v 和分子密度 n 共同决定,n 越大,v 也越大,则压强就越大。二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实验三定律 (1)引导、示范,以解释玻意耳定律为例教会学生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实验定律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简易符号表述形式。 范例: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m)的理想气体,其分子总数(N)是一个定值,当温度(T)保持不变时,则分子的平均速率(v)也保持不变,当其 体积(V)
8、增大几倍时,则单位 体积内的分子数(n)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因此气体的压强也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之若体积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则压强增大几倍,即压强与体积成反比。这就是玻意耳定律。 书面符号简易表述方式: 小结:基本思维方法(详细文字表述格式)是:依据描述气体状态的宏观物理量(m、p、V、T)与表示气体分子运动状态的微观物理量(N、n、v)间的相关关系,从气体实验定律成立的条件所述的宏观物理量(如 m 一定和 T 不变)推出相关不变的微观物理量(如 N 一定和 v 不变),再根据宏观自变量来源: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如 V)的变化推出有关的微观量(如 n)的变化,再依据推出的有关 微观量
9、(如 v和 n)的变与不变的情况推出宏观因变量(如 p)的变化情况,结论是否与实验定律的结论相吻合。若吻合则实验定律得到了微观解释。 (2)叙述:一定质量(m)的气体的总分子数(N)是一定的,体积(V)保持不变时, 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n)也保持不变,当温度(T)升高时,其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v)也增大,则气体压强(p)也增大;反之当温度(T)降低时,气体压强(p)也减小。这与查理定律的结论一致。 用符号简易表示为: (3)再次练习,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盖吕萨克定律。再用更短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详细表述和符号表示,然后让物理成绩为中等的或较差的学生口述自己的练习,与下面标准答案核对。一定质量(m)的理想气体的总分子数(N)是一定的,要保持压强(p)不变,当温度(T)升高时,全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 v 会增加,那么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n)一定要减小(否则压强不可能不变),因此气体体积(V)一定增大;反之当温度降低时,同理可推出气体体积一定减 小。这与盖吕萨克定律的结论是一致的。 用符号简易表示为:来源:Zxx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