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7课 汉魏晋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62770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7课 汉魏晋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7课 汉魏晋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7课 汉魏晋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7课 汉魏晋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7课 汉魏晋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迢迢( ) (2)皎皎( )(3)擢( ) (4)札札( )(5)机杼( ) (6)子衿( )(7)呦呦( ) (8)越陌度阡( )(9)契阔谈宴( ) (10)三匝( )(11)吐哺( ) (12)羁鸟( )(13)暧暧( ) (14)墟里(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迢迢牵牛星:_(2)皎皎河汉女:_(3)纤纤擢素手:_(4)脉脉不得语:_(5)契阔谈宴:_(6)少无适俗韵:_(7)守拙归园田:_(8)暧暧远人村:_(9)依依墟里烟:_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何时可掇:_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泣涕零如雨古义:_今义:零碎,小数目的(

2、跟“ 整”相对) ;零头,零数;数的空位;表示没有数量。(2)人生几何古义:_今义:几何学。(3)山不厌高古义:_今义:憎恶。(4)榆柳荫后檐古义:_今义:没有阳光,又凉又潮;荫庇。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去Error!(2)间Error!(3)里Error!(4)适Error!(5)存Error!(6)但Error!(7)且Error!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泣涕零如雨:_(2)脉脉不得语:_(3)乌鹊南飞:_(4)天下归心:_(5)去日苦多:_(6)暧暧远人村:_6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何枝可依:_(2)何以解忧:_(3)暧暧远人村:_(4)依依墟里烟:_

3、(5)开荒南野际:_(6)狗吠深巷中:_(7)鸡鸣桑树颠:_7翻译下列句子(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译文:_(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译文:_(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译文:_三、名言警句曹操名句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陶渊明名句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2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杂诗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一、作者简介(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南朝梁代的萧统把风格相近的十九首诗编在一起,收入其文选中,题为古诗十九首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

4、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现实,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2)曹操(155 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 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风格慷慨悲凉,开创了建安文学的一代诗风,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3)陶渊明(365 427),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5、。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的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 、 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 、 归去来兮辞 、 五柳先生传等。二、背景展示(1)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无着,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作为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迢迢牵牛星以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为喻,抒发了思妇期望丈夫回归,希望夫妻团聚,怨恨青春虚度的愁苦心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现实。(2)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夜半,

6、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作短歌行 。(3)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建立了东晋王朝,偏安于江南。东晋末年时局动荡: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感。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主动辞去了彭泽县令的官职,决意退隐田园,从此不再出仕。次年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风光。本诗是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三、文体知识歌行体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行”是乐曲的意思。因汉魏以前的乐

7、府诗题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章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亦称古诗、古风。田园诗田园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一支,由陶渊明开创,他也是田园诗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的感受。下列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A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作品,多表现离别相思之情、失意飘零之感以及人生短促的悲叹和世事不公的怨嗟,带有较浓厚的感伤色彩。B 古诗十九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刘勰誉之为 “五言之冠冕” ,钟嵘赞它“天衣无缝,一字千

8、金” 。C曹操是汉魏时杰出的诗人, 短歌行一诗主要抒写诗人对岁月流逝而功业未就的消极心情,吐露了诗人为实现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而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宽广胸怀。D 短歌行中两次写到明月,既以景物渲染了环境气氛,又点明了时间的变化和人物感情的变化,这就将情、景、事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了。E陶渊明是晋末的伟大诗人,其诗作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因此,历史上称他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 。 归园田居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一)迢迢牵牛星1分析诗中叠音词的使用效果。答:_2该诗是如何体现情景交融的?答:_(二)短歌行3诗歌开头作者为什么发愁?有人说这是一种感叹人生苦短的

9、悲观行为,你的看法呢?答:_4诗中作者是如何曲折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的?答:_(三)归园田居5 “尘网” 、 “羁鸟” 、 “池鱼” 、 “樊笼”分别比喻什么?作者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6 “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_争论话题 三国演义是把曹操作为奸雄来描写的。由于作者罗贯中受“拥刘反曹”的传统思想的支配,曹操成为一个受人指责的奸贼形象。请结合历史上的相关资料,谈谈你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我的观点:_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运用示例 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10、去日苦多。 ”世事浮现,人生有限,人啊,怎能不守护自己心灵的航道,像一朵花,走过一季,芳香一生?守护心灵的航道是孔子的“不饮盗泉,不受嗟食” ,是孟子的“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是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是李太白的“放鹿青崖” ,是焦裕禄的只身奔赴贫瘠土地,把骨灰也撒在那片盐碱地。守护自己心灵的航道,如冰上芭蕾,寒冷一生而美丽永恒。2课外素材忙碌的习总书记近日,网络上一则题为“习大大的一天”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在晚秋的黎明中吃过早饭,习总书记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阅读一下中办递来的“每日简报” ,获取了国内的信息,习总书记便又开始会见出席筹建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签署仪式的各国代

11、表。一大早,习总书记就开始为“内政外交”忙碌着,而这个时候绝大多数年轻人或许还在睡觉,直到起床时,才发现重大时事新闻已经出炉,顿然大悟原来习总书记已工作好久了。其实,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就惜时如金。据乡亲们回忆,当年,习近平随身军包内装的全是书和厚厚的笔记,利用晚上和午休间隙看书,当时,村民大部分是文盲,只知道“他看的书很深” 。书是他下乡的时候带的,满满一箱。夜里在窑洞里看书,照明用的是墨水瓶做的煤油灯,经常会一直点到晚上 12 点。40 年后,当地乡亲用“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来评价当年的习近平选材感言 习总书记一直在与时间赛跑,这应该引发我们尤其是青年人对人生的深度思考:我们还有理

12、由懈怠吗?我们的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惜时如金,把时间用在学习和工作上,正如总书记曾勉励青年学子那样: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材、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_核 心 亮 点 :写 法 、语 言 四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历史上对曹操的负面评价极多,尤其三国演义出现后,更是加深了人们对曹操“白面奸雄”这一形象的印象。请就你所掌握的资料,写一篇文章阐述一下你对曹操的评价。要求:有理有据,思路清晰,

13、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先读佳作论曹操从古至今,曹操在万人的心中褒贬不一。易中天评价他说:“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曾经我学过很多关于曹操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梦中杀人”了。曹操生性多疑,生怕遭人暗算,扬言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卧榻,即使在梦中也能被发现。一日,曹操假装睡觉,故意没盖被子,一个侍奉他的人好心去给他盖被子,结果被一跃而起的曹操杀害。此后,再也没人敢靠近曹操的卧榻了。(3)曹操的多疑是众所周知的, 三国演义把他的这点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有人说曹操善于玩弄权术,狡诈奸猾,这不无根据。他年少的时候, “游荡无度”招致他叔叔的不满,便向曹

14、操的父亲反映了这个问题,曹操担心自己会受到父亲的惩罚,便心生一计。一日曹操远远看见叔叔迎面而来,便装出一副眼歪嘴斜之相。叔叔见了大吃一惊,忙上前问他怎么回事,曹操说自己是中风了。于是叔叔赶忙去告诉曹操的父亲,待他父亲见到曹操,曹操也恢复了常态。曹操说:“我并没有中风,是叔叔不喜欢我,就污蔑我。 ”从此叔叔再向曹操的父亲告状,曹操的父亲也不相信了。曹操的奸诈自少时就可见一斑。“一瓜杀三妾” “代人捉刀”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是反映曹操性格中暴虐残忍的一面。戏曲中的曹操也是一个被反面化了的形象,在戏曲中完全否定了曹操的才华和贡献,使他的形象如此不堪。我倒要为曹操鸣一声冤了!(1)史书评论他:“

15、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虽说他曾经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的话,但这句话中又带了多少无奈呢?(2) 曹操 34 岁起家,那时唯一的理想便是匡复汉室。时代并没有能让曹操完成理想,反而促使他走上了“乱世之奸雄”的道路。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可磨灭。他不仅是一个军事家,更是一个文学家。(1)“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是他对平民百姓命运多舛的感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他对功业未成的慨叹;“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他广揽天下贤才、虚怀若谷的胸襟;“驾六龙,乘风而行”是他的豪迈雄壮之气。(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曹操被指控作为奸猾小人,背上了一生的

16、骂名,他作恶多端,是有该谴责的地方。在当时那个年代,人都有正反两面,如今也一样。我们不该以如今的观念去苛求一千八百年前的曹操。(2)在东汉乱世中,他霸权一方实属不易,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豪杰!(1)英雄,曹操也。(1)思悟亮点1写法灵活(1)本文作者运用了逆向思维,用“翻案法”进行了文章的构思。请对这一方面进行说明。提示 逆向思维是从反面、对立面对一些常识乃至真理进行审视,从而得出新的结论。本文在段中明确为曹操正名,力证其是一个英雄,这正是运用了“翻案法”进行写作。(2)作者是如何证明曹操是一个英雄的?提示 在第段中写曹操有自己的无奈;第段写曹操对百姓、事业、人才等的态度;第段从理论角度说明人都

17、有过错,我们不能苛求曹操。2语言优美(3)文章第段描写非常生动,因为作者在描写中恰当地选择了一些表现力强的词语,请分析这些词语的好处。提示 这一段写曹操生性多疑,说他怕遭人暗算, “怕”字前加了一个“生”字,强调了怕的程度;“扬言”一词含有贬义,似让人看到了曹操的不可一世。睡觉是“假装”的,没盖被子是“故意”的,让人想见其奸诈之处。 “一跃而起”写曹操动作何其迅捷,似乎就等待机会将前来好心盖被子的人杀死,以吓阻人们在他睡觉时靠近。总之,这些词语运用得恰到好处,使得描写生动,让人印象深刻。答案精析语言知识积累一、(1)tio (2)jio (3)zhu (4)zh (5)zh (6)jn (7)

18、yu (8)qin (9)q (10)z (11)b (12)j (13)i (14)x二、 1(1)遥远的样子 (2) 明亮的样子 (3) 举起,摆动(4)含情相视的样子 (5) 聚散,诗中是久别重逢的意思(6)气质,性格 (7) 安守本分 (8) 昏暗,模糊不清的样子 (9) 依稀可辨的样子。一说是轻柔的样子2通“辍” ,停止3(1)落下。(2)多少。(3) 满足。(4)遮蔽,遮盖。4(1)动词,距离/ 动词,离开 (2)动词,间隔/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 (3) 名词,里面/ 与“墟”组成双音词“ 墟里”,村落 (4)动词,适应、迎合/动词,到/ 动词,适应、凑合 (5) 问候,探望/存在

19、/活着/保留/居 (6)只/不过/ 尽管/只要 (7)又/尚且/ 将近5(1)名词作动词,下雨 (2)名词作动词,说话 (3) 名词作状语,向南 (4)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 (5)形容词作动词,患,苦于 (6)形容词作动词,远离6(1)宾语前置句,正常为“可依何枝” 。(2)宾语前置句,正常为“以何解忧” 。(3)主谓倒装,正常为“远人村暧暧” 。(4)主谓倒装,正常为“墟里烟依依 ”。(5)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6)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7)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7(1)用什么东西可以排解忧愁?只有美酒。(2)昏暗的村庄依稀可见,村落的炊烟隐约可辨。(3)狗在深巷中狂叫

20、,鸡飞到桑树上啼叫。整体感知CE C 项“消极心情 ”错。E 项归园田居是写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后的生活情景,并非从“进入官场” 到“ 退出官场 ”的全过程。课堂互动1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用了叠音词,即“迢迢” 、 “皎皎” 、 “纤纤” 、 “札札” 、 “盈盈”、 “脉脉” ,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迢迢”写距离之远, “皎皎”写星光之亮,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感受。 “纤纤”形容双手洁白、美丽而纤细,写出了织女的柔美。 “札札”是拟声词,状织机之声,写出了织女织布的辛劳。 “盈盈” ,清澈的样子,但这里也可形容女子仪态的美好。叠字的使用,使诗歌具有浓厚

21、的民歌风味和婉转流利的音乐美,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2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通过对假想的牛郎、织女形象的描绘,抒写了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通篇全是写景,而情就蕴含在景中。秋夜的星空最容易触动思妇的离情别绪,而星空中的牛郎星、织女星及故事传说,更使眼前的景物和离人的心情自然结合起来,情景交融。3诗的开头作者就点明了自己的忧愁,但最终以周公握发吐哺作结,可谓哀而不伤,读后并不觉得悲观消沉,这是因抱负不得施展而发出的政治感慨。他发愁并不是因为流年易逝而产生的贪生怕死之念,而是因为结束战乱、统一中原的大业未能实现。可见,曹操在这里抒发的忧思,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忧世”情怀。4由人

22、生短暂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而产生渴求贤才的忧思。全诗本是由眼前的歌舞酒宴生发开来,却又抛开对空间和场面的具体描绘,转为对时间的悠长思索,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由此而引出对贤才的渴慕之情。作者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抒写心忧天下之情。引用诗经成句:先引子衿 ,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后引鹿鸣 ,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比喻:用明月“何时可掇” ,写求贤不得的忧虑;“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四句又写出得贤才的欢乐;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者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深深焦虑。用典:以周公

23、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附。5 “尘网” 、 “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示诗人已看透官场的污秽黑暗,对官场充满了厌恶。 “羁鸟” 、 “池鱼”是作者自比,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自然的心志。6前四句写近景,描写自己的宅院,体现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之情。后四句写远景,描写了一幅更为广阔的田园画面。这几句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宁静、淡泊、幽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问题争鸣(观点一) 现在看来,曹操的历史功绩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他扫平北方军阀,统一中国北方,恢复发展生产,使北方人民安居乐业,过上太平生活。早年,他不畏豪强,执法严明,将辖区治理得井井有条;领兵打黄巾军,对汉王朝有保全之功;兴兵讨董卓,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是堂堂正义之师。后来迎献帝,迁都许昌,恢复礼乐,使奄奄一息的汉王朝又多活了许多年。如果曹操真心想做周公那样的人物,那他可真称得上是一个完人了。(观点二) 对于异己,曹操排挤、罢免、屠杀,甚至牵连皇后、皇子。献帝眼睁睁地看着曹操派人抓伏皇后, “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 遂将后杀之,累及宗族死者数百人” 。由此证明,人说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是公允之论。 7C学 科 网 , 最 大 最 全 的 中 小 学 教 育 资 源 网 站 , 教 学 资 料 详 细 分 类 下 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