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湖南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作品阅读文体知识梳理素材北师大版.doc.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61741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湖南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作品阅读文体知识梳理素材北师大版.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湖南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作品阅读文体知识梳理素材北师大版.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湖南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作品阅读文体知识梳理素材北师大版.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湖南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作品阅读文体知识梳理素材北师大版.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体知识梳理 记叙文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背影一文:时间推算为六年前,即 1919 年;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和“我” ;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父亲车站送别;结果怀念父亲。2.常见修辞手法作用 将物人格化,描写 形象,表意丰富,生动有趣。辨析 把物当人来写。举例天鹅的故事一文中说“老天鹅”是“破冰勇士” ,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将“老天鹅”人格化,赞扬了它勇敢无畏的奉献精神。拟人2013 年 25题、2012 年24 题、2010 年 23题 答题格式 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作用 内容

2、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更有气魄。举例长江中“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的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的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抒情更加感人。排比2012 年 25题答题格式 运用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有力地写出了的特点。作用 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辨析 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等)乙(喻体)。举例谈生命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 ,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过程,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蕴藉含蓄,给人以美的

3、享受。比喻答题 格式 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作铺垫)。作用 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辨析 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多次出现。举例我的叔叔于勒中“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于勒与“我” 、于勒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我”对父母这种自私冷酷态度的不满,深刻地揭示了文章 的主题。反复答题格式 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的心情。作用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辨析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举例皇帝的新装中“他每一天每 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

4、服” “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了皇帝换衣服的频率,生动有力地突出了皇帝爱穿新衣的特点,突出表现了皇帝骄奢淫逸的本性,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虚伪、腐朽本质的揭露。夸张答题格式 运用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了的情感/强调了的特点。作用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辨析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举例日历中“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而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反问答题格式 运用反问的修辞,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3.常见描写手法分类 定义 作用 答题格式神态描写 对

5、人的 面部表情进行刻画语言描写 人物之间的对话动作描写 对人物个性化动作、行为的描写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感受、意象、愿望、内心思想斗争等)的描写人物描写肖像描写 对容貌、姿态、身形、服饰等的描写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画了(人物形象),表 达了对(人物)的情感。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烘托人物形象;结构上,为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社会环境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作

6、铺垫。4.常见表现手法特点 横向对比;纵向对比。作用 通过比较,与某事物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答题格式运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对比2015年 24题2012年 22题 举例 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特点 铺垫是“显性”的。它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不见;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作用 通过铺垫 ,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

7、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增强作品的吸引力。铺垫举例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原因,为故事的发生作了铺垫。特点伏笔是“隐性”的。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 ;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伏笔作用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进行隐性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前有伏笔,后有应笔。举例我的叔叔于勒中,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尚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为下文吃牡蛎,遇 于勒埋下伏笔,推 动了故事情节的发

8、展。特点 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的。作用 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 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答题格式 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作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前后照应举例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 ,四次写“流泪” ,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比一次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特点 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作用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 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答题格式使抽象事物具体化/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主要方面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之意

9、, 表达了的情感。象征举例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西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特点 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作用 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答题格式 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衬托举例阿长与山海经 中“我”渴慕得到绘图的山海经 ,用远房叔祖的疏懒,别人“不肯真实的回答我”衬托了长妈妈主动来问并神奇地买到了,突出了长妈妈的善良和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之情。特点 通过对

10、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 ,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作用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去 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答题格式 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情感,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借景抒情举例 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特点 设置疑团,不作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答题格式 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以达到更好地表达主题的目的。设置悬念举例我的叔叔于勒中开

11、始就写到菲利普一家每到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去海边散步,并且总是希望于勒出现在远方回来的大船上,这样写就使读者产生了阅读下文的兴趣,也为后文的叙述作了铺垫。小说小说特征以叙述和描写手法为主,采用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细腻完整的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允许进行艺术虚构。第一要素:人物在三要素中居于第一的重要地位,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格。如: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 我的叔叔于勒中自私冷漠的菲利普夫妇等。第二要素:情节情节是小说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如:

12、最后一课中第 16 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闻所感;第 723 段是故事的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第 2429 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1)社会环境定义: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描写范围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特征等。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举例:最后一课 “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交代了普法战争这个时代背景,同时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法国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的社会现象。小说三要素第三要素: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2)自然环境定义: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还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举例:最后一课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 ”衬托人物心情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