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单元主题悦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59506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单元主题悦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单元主题悦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单元主题悦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单元主题悦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单元主题悦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话题三 含英咀华咬文嚼字,令文化之花更灿烂近年来, 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在我看来,这一举措会促使文学再次成为一方净土,还传统文化与正统文化一份本真与圣洁。因此,咬文嚼字,必然会令文化之花更加绚烂。所谓咬文嚼字,便是认真推敲语言文字,乃至文史知识方面的运用。试想,倘若连被尊为经典的书籍当中也有小儿科的知识性错误,那么谁还会保持对文化原有的那份敬畏,又有多少人会被误导?由是观之,咬文嚼字亦是必须。再看当下,书刊界、影视界,颠覆、戏说之风方兴未艾。诸葛亮成了营销高手,潘金莲成了形象大使,孙悟空成了好员工,而各种切割、拼凑的另类图书也总能在畅销热卖区找到一席之位。然而其背后

2、却是传统文化精神的缺失,人们在娱乐中贱卖着自己的灵魂。可见,咬文嚼字乃大势所趋,它不仅应当消除名家作品中的错误,更应当祛除用以掩饰内心浮躁的荒诞颠覆,还文学作品一份可信度,令文化之树常青。若想将“咬文嚼字”这一行动进行到底,只靠一份杂志的力量远远不够。正如卢梭所说:“我们必须学会再次醒来,并让自己保持清醒,不是靠机械的帮助,而是靠对黎明的无限期望。 ”而我要说:消除文化领域的谬误,不是要靠读者的督导,而是要靠作者内心对文化的敬畏,自己改错,咬文嚼字。当代网络写手层出不穷,但最终如烟火般灿烂一时之后又归于沉寂,为何?人们也许短时间内会青睐那些无厘头的作品,但无法长久忍受文字背后的浮华与短视。这一

3、现象应该使写手们惊醒,领悟到对自己的作品“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唯其如此,作品方可受到一致好评,流传千古而不衰。可曾想过,司马迁三十年著史记 ,曹雪芹十年语红楼 ,这为何?正是他们“咬文嚼字” ,对自己的作品反复琢磨,才耗时如此之长,也因此为我们呈现了一份文学大餐,涵养了我们的心灵。荣格说:“一切文化最终都沉淀为人格。 ”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实则出于一份对国家、社会、人才培养的责任,出于一份对文化的敬畏,从而使人们寻找到人格坐标的原点,令文化的百花园纷繁却不杂乱。咬文嚼字,令文化之花更绚烂,令精神之原春暖花开,令世界万物灵动自然。(2013 年山东高考作文)点评:作者有着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强烈的

4、社会责任心,对改革发展和转型期的中国文化现象体察极深,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依赖于每一个普通民众的觉醒,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拥有的文化自觉。本文作者选取了当下的一些社会文化热点,让人备感亲切,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文章开篇旗帜鲜明地提出论点,直击现实,从反面现象入手,反衬自己的观点。然后举出司马迁、曹雪芹的事例,形成鲜明的对照,材料与论点相得益彰。同时,作者精妙的引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第一处引用卢梭的名言, “我们必须学会再次醒来,并让自己保持清醒,不是靠机械的帮助,而是靠对黎明的无限期望” ,并顺水推舟,引出了自己的观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处引用荣格的名言收

5、束结尾,有画龙点睛之效。“悦”读心得:_林庚先生的“做人”余 杰常言说“做人” ,而高境界的人不是“做”出来的。年逾九旬的林庚先生是北大中文系年纪最大的老教授。老人平时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我在中文系待了整整六年,也不过见了先生三五次面而已。据说,80 年代初,林庚先生给那时的师兄师姐上了一堂“告别课” 。那天,林先生穿着一身笔挺的新衣服,满头的白发也梳得“一丝不苟” 。他讲红楼梦 ,讲古典诗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那风度,那气派,学长们回忆起来至今依然为之神往。为了这一堂课,林先生整整准备了一两个月。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本来已经不用备课,可是先生说要讲出最高的水准来,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教

6、案。讲完这节课,先生回家后大病一场。我曾经跟先生有过一次直接的来往。中文系要办一份学生刊物,我是编委之一。大家建议去找林庚先生题字。我说:“先生高龄了,不好去打扰吧?”其实,背后还没有说出来的话是,我担心老先生脾气大,去了有可能自讨没趣。一位老师猜出了我的想法,告诉我说, “林先生没有架子,平易近人,放心去找林先生吧” 。于是,我壮着胆子拨通了林先生家的电话。从电话的那头传来沉稳有力的声音:“您是哪位?”我简要介绍了我的请求,忐忑不安地等待先生的答复。先生很爽快地答应了。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欢喜,小心翼翼地问:“那么,您看我什么时候来取呢?”先生说:“看您什么时候方便。下午行吗?”我万万没有想到,

7、先生会用这样的口气跟一个 20 出头的后辈学子说话。先生不是着眼于自己什么时候有空,而是问对方什么时候有空。按照约定的时间,我赶到了先生的寓所。更没有想到的是,先生早早地就在门外等着。那时还是初春时节,先生站立在料峭的风中,胸前围巾飘飘,依然具有当年神采飞扬的诗人气质。先生一见面就跟我握手,然后对我说:“我担心您找不到地方,便出来看看。 ”先生的手干瘦而温暖。把我接进屋子,拿出一张精美的写好题词的卡片,先生带着歉意的微笑对我说:“年纪大了,不能写毛笔大字了,只能写几个钢笔小字。不知道适不适合刊物用?”我接过先生写的字,仔细一看,发现有一处刮过的痕迹。原来,有一个笔画大概是写的时候手抖了一下,先

8、生便小心地刮去,再精心添补上。我顿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几个小小的题字,先生也如此认真。我想象着先生趴在桌子上一点一点地刮去墨迹的情景,眼睛湿润了。心里有些责怪自己,真不该打扰先生的。先生和蔼微笑着送我出门。我已经走出很远了,一回头,看见先生还在门口目送我。林庚先生是一位国宝级的学者,而我仅仅是一个大学二年级的普通学生,先生却以完全平等的方式来对待我,这是一个没有任何附加价值的人对另一个人的尊重。这种尊重在今天已经“多乎哉?不多矣” 。一位学贯中西的世纪老人,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待人接物的。我想,俗话说“做人” ,其实,高境界的人都不是“做”出来的。比如林庚先生,他的一切言行都是自然而然的,在他看

9、来理应如此。真个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而在我们看来,却是出乎常理的,所以感到惊讶。这就是我们与老一辈学人之间的差别。学问的差别是看得见的,而在人格上的差别却是看不见的。我们没有那份“平常心” 。我们会压抑不住自己的傲慢、轻狂,即使是谦虚,也是有意做出来的,显得很勉强。与林庚先生相比,真是汗颜啊!“高山仰止”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一流的学问背后,是一流的人品;没有一流的人品,做不出一流的学问来。不少年轻的学者,沉湎于沽名钓誉,对学生敷衍了事,早忘了什么叫作“为人师表” 。想想林庚先生吧。想想那位衣着朴素的老人,那位认认真真备课的老人,那位认认真真题字的老人。这是一位真正的长者。点评:

10、这是一篇优美的记叙文,文章记叙了林庚先生的两件事:一是为北大学生讲“告别课” ,二是为学生刊物题字。两件事一虚一实,一略一详,生动地表现了林庚先生一流的学问、一流的人品。详写题字,略写讲课,意在照应“没有一流的人品,做不出一流的学问来” 。文中细节描写细腻逼真、人物刻画生动形象,值得我们模仿学习。“悦”读心得:_千锤百炼写文章林 非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了,当我首次读到杜甫的诗篇偶题时,开头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两句诗,给自己留下了多么强烈的印象,始终都牢牢地铭记在脑海中间。 他把文学创作的影响力,看得多么重大,竟会穿越辽阔的空间和恒久的时间,绵延不绝地密布在历史的顶空,永远叩击着人们的

11、心灵。正因为如此,就得非常认真和刻苦地去从事,让自己在坚持不懈的思虑中间,完完全全地从心里弄明白,究竟是何处获得了成功,哪里又存在着缺失?如果不是像这样地用心揣摩,反复推敲,做到栩栩如生,情动于中和哲思深邃的话,哪里又能够产生出一股奇妙和磅礴的力量来? 进行构思与挥洒的整个撰述的过程,确乎是一桩异常艰巨的劳动。谁都想追求着去达到最美满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却由于自己修养和资质方面的种种原因,往往很难以达到这一点。这就得要像杜甫那样,毕生都严肃地对待治学与写作的事业,经过持久和苦心的琢磨,以便使自己获得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卓越的篇章。 面对着杜甫兢兢业业的精神,真值得喜爱写作的人们好好

12、思索,怎样去努力地从事?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优秀的作品总是比较少见的。面对着这样无法更移的事实,南北朝时期的文人颜之推,就曾在自己的颜氏家训文章中论述过, “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 。他估计的这个数字,比起实际的情况来,似乎是过于缩小了,过于苛刻了?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整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如此漫长和浩瀚的历史中间,令人击节赞叹的篇章,肯定是远远超越这个数目的。然而像他这样运用夸张的说法,坚持一种分外拔高了的标准,却也可以提醒和促使多少的有心人,努力地去进行奋斗,以便产生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来。 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更是掌握了从事著述的内在规律,在日知录著书

13、之难中,论及这一点时说道, “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庶乎其传也与?”必须阐述出前人未能很好涉及和发挥的思理,具有明显的独创个性,才足以启迪后世的许多人们。只有像这样刻苦地思考和撰述,才有可能使自己的著作长久地流传下去。如果“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 ,像这样写出的书籍,就“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写得太轻松和快速了,自然很容易产生许多差错与谬误,无法让后人从中得到教益,哪里还有可能传诸于后世呢? 可是历来都有不少轻薄和放纵的文人,跟此种严肃认真的态度迥然不同,总喜爱随便和胡乱地涂抹,因此就写出了好多低俗与丑陋的东西,其中有谄媚皇上和权贵的,有宣扬声色犬马的,戕害着

14、多少人们的精神世界。像这样的行径,只能说是丧失了灵魂的洁净,远离开社会的良知。当今也有一些喜欢起哄的文人,卖力地吹捧帝王,讴歌色情、淫逸以及种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匆匆忙忙地撰写、发表和出书,看起来是风风火火,把名气炒作得相当响亮,却不能给以读者正面的影响,只会在阵阵的误导之中,滋生着消极和有害的作用。在此之际,冷静地想一想顾炎武这个“著书之难”的见解,不乱写,不图快,不贪多,而致力于追求思想与艺术的质量,必须在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时候,做到像晋代诗人陆机于文赋里所说的那样,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时刻关心天下的大事、众生的疾苦和人们对于未来的追求

15、,才有可能写出激荡心灵的篇章。这样无论对于自己来说,抑或对于广大的读者而言,肯定都是善莫大焉的事情。每当提笔写作的时候,确实应该尽量思考得深邃一些,尽量挥洒得优美一些。千锤百炼,精益求精,这样才有可能闪烁出哲思和审美的光芒,足以恒久地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真正做到为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来。点评:本文与咬文嚼字一样,都是主张为文要谨严,写作要慎思。不同之处是,本文从语言与思想方面告诫人们写文章要千锤百炼,不要急功近利,侧重于构思和挥洒的整个撰述过程,追求的是达到最完美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在安排材料上,本文侧重于引用名家的做法和说法,以事实为依托,旁征博引,委婉说理。“悦”读心

16、得:_走近钱钟书一次偶然,让我发现了躺在无人关注角落的它,尘世的稀稀密密散在暗红的书架上,孤独却不寂寞,清高却不孤傲。随手一触,白净的手指沾上几缕灰尘,封面也隐约留下深浅的指纹。但依然不影响翻开那个名字钱钟书三个字的吸引,拿下经一擦拭,深红的书名我的欲望,只因听钱钟书讲文学潇洒屹立,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扉页暗香墨迹,似乎还残留着钱先生的文人才气,耐不住内心的激情澎湃,翻阅着一页又一页,他的才情,他的洒脱,他的深邃,仿佛让我梦回他的时代,见证了他的一切。书的前部细写钱先生的小传,从求学旅程到社会上的颠荡起伏。惊涛骇浪已不能形容。更让我惊讶的是一代文豪,竟也是童稚未泯,书中描绘这样一个场景:钱先生素

17、爱猫,有次他家心爱小猫与邻居小猫一起搏斗时,好正义感的钱先生披上大衣沿着窗口,手持长竹竿,与心爱小猫一起奋战,看到这里,我不禁为钱先生苦中作乐折服,生活压迫下的苦难不可怕,可怕的是走在旅途中的我们丢失了一颗享受生活的童心。在清华求学期间,钱先生的渊博学识,幽默睿智的谈吐,装扮了多姿多彩的校园里,让钱先生邂逅了聪慧的才女杨绛。也是这位奇女子陪伴着钱先生穿梭于复杂动乱的社会大动荡,遨游于炮火烈枪之中。犹记书中这样一段温馨:敏感“文革”时,钱夫妇被“纠”下放农村劳动,夕阳余晖,阡陌小道,吟诵落日美景,已成为他们的默契,让黑色泛滥的文革抹上一丝斑斓。他们在简陋的房屋,昏黄孤灯下,依然让他们对文学创作如

18、似饥渴,他们互相交流,更改, 围城 称心如意华丽诞生。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于当时不安定的社会中,依然坚守着不随波逐流,面对向官迎合,名利追逐,依旧表现才子的高傲,避身于情高纯净之所,一笔一划地抒写着他的人生篇章。合上扉页,回想着钱先生的小传,暗香袭来,他,傲然独立,如莲之君子出淤泥不染,满腹诗书,如梅兰之友,高耸于清洁傲立。轻轻将书放回书架,依然是那个孤独的角落,清晨的阳光丝丝缕缕斜照,闪烁着“钱钟书”三个字。 点评:本文亮点有二:一是结构严谨,首尾相合。作者善于采用小切口入文,从一本书写一代大家钱钟书,可谓入手高妙。书之开启,读文述人;书之闭合,自然截止,开合自如,妙在自然。二是选例典型,用书前小传,概写钱先生的一生,然后选取两例,分别写其未泯的童心和渊博的学识,角度新颖,层次鲜明。“悦”读心得: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