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过关检测(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鱼凫( f) 猿猱(ru )巉岩(chn) 啮噬( ni)B.玉露(lu) 朔漠( shu)省识(xng) 霜鬓( bn)C.恬然(tin) 媲美( b)霓裳(chng) 间关( jin)D.惘然(wng) 宵柝( tu)马嵬(wi) 未卜( b)解析 A 项, “猱”应读“no”;B 项,“露”应读“l”;C 项,“媲”应读“p”。答案 D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B.C.D.解析 B 项,暗:这里是悄悄的意思。答案 B3.下列句
2、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B.环珮空归夜月魂C.玉露凋伤枫树林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解析 D 项,“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其他三项是使动用法。答案 D4.从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转徙于江湖间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问其人,本长安倡女D.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解析 C 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答案 C二、阅读理解(31 分)(一) 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57 题。(9 分,每小题 3 分)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要素。节奏不仅见于艺术作品,也见于
3、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愉快,否则就感到“拗”或“失调”,就不愉快。例如听京戏或鼓书,如果演奏艺术高超,像过去的杨小楼和刘宝全那样,我们便觉得每个字音和每一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有“流转如弹丸”之妙。如果某句落掉一拍,或某板偏高或偏低,我们全身筋肉就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这就叫作节奏感。为了跟上节奏,我们常用手脚去“打板”, 其实全身筋肉都在“ 打板”。这里还有心理上的“ 预期”作用。节奏总有一种习惯的模式。听到上一板,我们就
4、“预期”下一板的长短高低快慢如何,如果下一板果然符合预期,美感便加强,否则美感就遭到破坏。在这种美或不美的节奏感里,你能说它是纯粹主观的或纯粹客观的吗?或者说它纯粹是心理的或纯粹是生理的吗?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和情趣) 的传达媒介。艺术家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听众就从这音调节奏中体验或感染到那种思想和情趣,从而引起同情和共鸣。举具体事例来说,试比较分析一下这两段诗: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李白蜀道难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跻攀分
5、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诗突兀沉雄,使人得到崇高风格中的惊惧感觉,节奏比较慢,起伏不平。韩诗变化多姿,妙肖琴音由缠绵细腻,突然转到高昂开阔,反复荡漾,紧接的两句就上升的艰险和下降的突兀作了强烈的对比。音调节奏恰恰传出琴音本身的变化。正确的朗诵须使音调节奏暗示出意象和情趣的变化发展,这就必然要引起呼吸、循环、发音等器官乃至全身筋肉的活动。你能离开这些复杂的生理活动而谈欣赏音调节奏的美感吗?你能离开这种具体的美感而抽象地谈美的本质吗?节奏主要见于声音,但也不限于声音,形体长短、大小、粗细相错综,颜色深浅、浓淡和不同调质相错综,也都可以见出规律和节奏。建筑也有它所特有的节奏,所以过
6、去美学家们把建筑比作“冻结的或凝固的音乐”。一部文艺作品在布局上要有“起承转合”的节奏。我读姚雪垠的李自成,特别欣赏他在戎马仓皇的紧张局面之中穿插些明末宫廷生活之类安逸闲散的配搭,既见出反衬,也见出起伏的节奏,否则便会平板单调。我们有些音乐和文学方面的作品往往一味高昂紧张,就有缺乏节奏感的毛病。 “张而不弛,吾不为也!”(节选自朱光潜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有改动)5.下列关于“节奏” 的表述,不符合题意的一项是( )A.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不能缺少的一个要素是节奏。B.节奏可以是呼吸、循环、运动等人体器官符合生理自然规律的起伏流转。C.当我们面对审美对象时,
7、审美对象表现的节奏必须符合我们的生理自然节奏。D.引起听众同情共鸣的艺术, 艺术家一定会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解析 C 项,“必须符合我们的生理自然节奏”错。答案 C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欣赏高超的艺术表演,当觉得每个字音和每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时,这说明我们进入到一种美的节奏感里。B.欣赏艺术表演,当全身筋肉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时,这说明我们的筋肉打板时没有跟上节奏。C.蜀道难的节奏较慢且起伏不平 ,李白在突兀沉雄的气象中让人得到崇高风格中的惊惧感觉。D.听颖师弹琴变化多姿, 琴音妙肖,是因为诗的音调节奏传达了琴音本身的变化。解析 B
8、项,“这说明我们的筋肉打板时没有跟上节奏”错。让我们感到“不愉快的震撼”的原因是审美对象所表现的节奏不符合我们生理的自然节奏,以及不高明的表演的节奏同我们的心理“预期”之间产生了偏差。答案 B7.根据原文内容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正确的音调、节奏传达出作品的意象情趣及变化发展,这样的朗读一定很有美感。B.节奏见于多种艺术形式中,因为无论是声音、形状、色彩抑或语言文字,都有自己的起伏流转。C.“张而不弛,吾不为也!”作者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特别高昂、紧张的音乐、文学作品 ,我们一般人是完成不了的。D.节奏感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 ,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第一段结尾的两
9、个反问,说明了节奏美感的特性。解析 C 项,“特别高昂、紧张的音乐文学作品,我们一般人是完成不了的”错,引用这句话是为了强调高明的艺术家是不会创造缺乏节奏感的作品的。答案 C(二) 导学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 89 题。(7 分)杨柳枝词 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勤政楼西老柳白居易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长庆 二年春。注 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 ,后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庆:唐穆宗年号,公元 822 年,距开元时期已近百年。8.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3 分)解析 第一首中,作者
10、将一株美好的垂柳,置于荒凉冷落的处境。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之情。第二首诗的开始两句,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树就是诗人,诗人就是树,“半朽” 和“ 多情”,归根到底都是诗人的自画像,“树”和“人”都是诗人自指。这两句情景交融,彼此补充,相互渗透。寥寥十字,韵味悠长。参考答案 前者表现对柳的痛惜和对人才埋没的感慨。通过描写柳的风姿可爱和无人可属(无人赏识),尽显凄凉之情。后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的感慨。诗人以牵马临风立于老树之旁的凄清图景表现了这一情感。9.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解析 第一首诗第三句写柳树的孤寂落寞,同前两
11、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第二首前两句用优美的画笔,后两句则是用纯粹的史笔,作为前两句的补笔,把百年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隐含在内,这是诗人的大手笔。参考答案 不同:前者主要是咏物抒怀 ,通过写柳的繁茂、生机盎然、轻盈袅娜等特点,以物喻人,表达了无人赏识的感伤之情。后者主要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以半朽老柳历经沧桑之态表现感伤之情。(三) 导学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 1011 题。(7 分)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二)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
12、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10.请分析颔联描写牡丹的角度。(3 分)解析 李商隐借牡丹感慨身世,物我一体。颔联进一步描绘赏花人与落花的情牵意连:点点水珠滴满花冠,如同泪洒玉盘,令人伤感;萧萧风雨阵阵袭来,好似锦瑟哀弦,惊人睡梦。参考答案 上句从视觉角度描写牡丹:那点点水珠滴满花冠,如同泪洒玉盘,令人伤感; 下句从听觉角度描写牡丹:那萧萧风雨阵阵袭来 ,好似锦瑟哀弦,惊人睡梦。11.这首诗中的“牡丹” 有什么象征意义? 请结合李商隐的生平进行简要分析。 (4 分)解析 颈联转成无限怜惜:重重阴霾笼罩着衰红满地的园圃 ,蓬勃生机化为尘
13、埃,万事皆空。尾联表现赏花人对残红的留恋;当风雨和落红都不复存在的时候,回想起粉蕊曾经的娇态,便觉得它竟是那么可爱!整首诗寄情于物 ,含蓄蕴藉。参考答案 牡丹象征遭受打击和排挤的诗人。李商隐有才华,有理想追求,但屡遭打击,有志难酬,就像诗中的牡丹,为雨所败。诗中的牡丹正处于万里阴霾的环境中,生气荡涤殆尽。想必日后遭受的摧残将远甚于今日。作者悲叹牡丹,实际上是悲叹自己。(四) 导学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213 题。(8 分,每小题 4 分)听 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12.这
14、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解析 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逼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参考答案 作者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美,将抽象的筝乐具体化;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追逐乐声的过程比作“逐春风知柳态”“随啼鸟识花情 ”的过程,形象生动,使读者切身感受到音乐的悲切和变化莫测的情思伤感;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13.有人说,颈联中的“独” 与“
15、空 ”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解析 这一联则写人世的悲欢,更加真切感人。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似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因游子不归而对影啜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因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参考答案 “独”字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 空”字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 ;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三、名句默写(5 分)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其中五句)(1)西当太白有鸟道, 。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3)画图省识春风面, 。 (4)千呼万唤始出来, 。 (5) ,望帝春心托杜鹃。 (6) ,此时
16、无声胜有声。 (7) ,心有灵犀一点通。 答案 (1)可以横绝峨眉巅 (2)万里悲秋常作客(3)环珮空归夜月魂 (4) 犹抱琵琶半遮面 (5) 庄生晓梦迷蝴蝶 (6) 别有幽愁暗恨生 (7)身无彩凤双飞翼四、语言运用(12 分,每小题 4 分)15.请根据唐人张敬忠边词中的诗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做到情景交融。80 字左右。解析 扩写要求跟原语段在意义、风格、意境上相一致,这两句诗“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衬托出战士戍边的辛苦。参考答案 荒寒的边地,河冰刚解冻,春天的脚步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色彩却仍然未
17、见;而此时的长安早已春意阑珊。边地的春天来得好迟呀,引起了守边将士对长安深深的怀念。16. 导学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字。在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的束缚之下,中国人勇于言义,羞于言财。但是,这种情形并不是 。在传统社会生活中,中国人对财的追求可谓始终如一。自从个人财产出现以后, ,民间对财神的崇拜就是追求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供奉财神之时,人们把对财富的渴望 ,几炷香火,一片痴情。 解析 解答此题,先要大致把握文段意思,然后根据具体语境补写。第处要注意前文的“但是”一词,注意与“ 勇于言义 ,羞于言财”的不同;第处
18、注意横线后面的文字的提示作用;第处要结合“供奉财神”“几炷香火”等词的提示作用。参考答案 人们心态的真实写照 追求财富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宗教仪式化17.下面是某机构调查得出的“春节不同年龄段网购人数比例对照表”。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横线上,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春节不同年龄段网购人数比例2030岁 85%3140岁 76%4150岁 58%总计 73%从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A 。但即便是 4150 岁的被访者,考虑网购的比例也达到了近六成。这表明:B 。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先了解表格中各栏目的名称,再从不同角度比较各栏目中的数字,尤其要注意数字变化所传达的信
19、息。答案示例 A.随着年龄段的增高 ,选择网购的人的比例不断降低( 或呈下降趋势)。(或“随着年龄段的降低,选择网购的人的比例不断增加”)B.网购也成为了中年人重要(或主要)的购物方式。五、作文(4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的希望,是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每个人的心里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正确使用这种能量,足以成就丰功伟业。相反,如果正能量不足,就会产生巨大的负能量,足以让你一事无成。每个人都应积极积蓄正能量,疏导负能量。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20、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 “正能量” 是人生话题,也是社会话题和时代话题。强调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必须重视并发挥正能量的作用。最近,“最美”一词广为传播,从“最美妈妈”到“ 最美司机”,从“最美教师”到“最美青年” 这些 “最美”中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追求与期盼,实际上就是“正能量”效应,国家和社会需要正能量。要写好这篇文章,关键要整体把握材料,明确主旨,选好角度。题目提供的材料由 4 句话组成,每句话中都有“正能量”,所以,写作的“ 落脚点”应该放在 “正能量”上,同时兼顾“负能量”。围绕“正能量”,可以作如下思考 :拥有正能量的人,能乐观地生活,他们相信人生路上的坎坷
21、也是一种风景,值得留恋和珍惜。拥有正能量的人,人生目标明确,能坚定信念,为之不懈努力;心灵疲倦时,他们知道如何调整,让心灵重获能量。拥有正能量的人,拥有大智慧,他们分得清黑白曲直,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跑偏,也不会随波逐流。他们不会扭曲事物的本质,不会夸大事情的阴暗面。他们明白人人都有弱点,也知道如何去克服人性的弱点和发挥人性的优点。写作时,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充分表达真知灼见。同时,发表议论时,看问题要辩证,要客观公正,多层次挖掘,写出深度和广度来。立意角度:(1)自我成长需要正能量。可以从自我角度落笔,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在正能量的支配下奋发努力的故事,或如何在前进路上将负能量转化
22、为正能量。也可以写议论文,阐述正能量对自己的促进作用,负能量对自己的阻碍作用。(2)社会进步需要正能量。可以从社会角度落笔,重点阐明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一个良性的社会需要开掘正能量,减少负能量。(3)人生发展需要正能量。在一个人的生命长河中,要积极寻找和积蓄正能量,唯有如此,才能鼓舞自己发挥潜能,不断朝着人生目标奋进。同时,要自觉抵制负能量,不断校正人生航向。(4)漫谈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不同作用。阐明什么是正能量和负能量,两者有何不同作用;如何培养正能量,有效发挥正能量的作用;如何克服负能量,变负能量为正能量 ,塑造美好心灵,促进民族进步,推动历史发展。例文寻找正能量米兰昆德拉曾说:“ 每个人心
23、中都有一粒希望的种子,种子会发芽、成长,最后成为参天大树。 ”而正能量 ,就是种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养料。寻找正能量,哪怕有再多困难。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从 21 岁起就只能在轮椅上生活,全身上下只有两只眼睛和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但他从未放弃过对宇宙、对科学的探索,如他自己所说:“ 我还有会思考的大脑。 ”霍金并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而自暴自弃,反而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外星文明的探索、对黑洞的解释中。心中的正能量,帮他摆脱了囚禁身躯的“果壳”,探寻“宇宙”,身虽有疾,然而思想无疆。寻找正能量,并发挥其作用,终有一天,你会成功。当然,如果没有正确使用正能量,就会产生巨大的负能量,让你一事无成。最近有一则
24、新闻,山东某学校成绩全年级第一的同学,因为班里没有人愿意与其同桌,一怒之下跳楼。这位同学没有寻找到心中的正能量,他的心是灰暗的,充斥着巨大的负能量;他只追求成绩,而忽略了人际交往,如果他能寻找到心中的正能量,与人为善,多与同学沟通,或许就不会有这般荒唐而可悲的结局。克服心中的负能量,才能有更好的进步与发展。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其实正能量无处不在。学习中,正能量也许就在你努力钻研出一道数学题的喜悦里;生活中,正能量也许就在你帮助父母做家务时父母欣慰的眼神里。正能量是在热情似火的足球赛场上感受到的生命律动,是从扣人心弦的经典名著中汲取的精神营养,是见义勇为的举动,是助人为乐的背影,也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正能量无处不在,只等你去开掘。寻找正能量,用正能量浇灌希望的种子,就会收获精彩的人生,就会拥有怒放的生命。点评 文章用名言开篇,形象生动地阐明正能量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正能量的重要作用,进而转入论述正能量在学习、生活,社会、历史等各方面的表现;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