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何/为欢几何 禀赋/秉烛夜游 假日/ 久假不归B.俊秀/ 崇山峻岭 天伦/沦肌浃髓 羽觞/ 无服之殇C.乐章/ 赏心乐事 盘桓/横亘连绵 追溯/ 横槊赋诗D.娟秀/狷介耿直 奢靡/风靡一时 饮马/ 饮水思源解析: A 项,wi/wi ,bng,ji/ji;B 项,jn,ln,shng;C 项,yu/l,hun/gn ,s/shu;D 项,jun/jun,m/m,yn/yn。答案: 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 :大自然。B.序天伦之乐事 天伦:伦理、道德。C.
2、开琼筵以坐花 琼筵:美玉。D.飞羽觞而醉月 羽觞:如羽毛般的酒器。解析: B 项,“天伦 ”意为“天然的伦次”,此指兄弟;C 项,“琼筵”意为“美好的筵席”;D 项,“羽觞”意为“酒器,形如雀鸟”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忠言逆耳利于行 B.浮生若梦 ,为欢 几何徐公不若君之美 C.不有佳咏 ,何伸雅 怀手指不可屈伸 D.群季俊秀 ,皆 为 惠 连如今人方 为 刀俎 ,我 为鱼 肉 解析: A 项,动词,迎/动词,违背、不顺从。B 项,动词,如同、好像/ 动词,比得上。C 项,动词,陈述、表白/动词,舒展,伸展。D 项,均为动词
3、,表判断。答案: 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C.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D.不有佳咏,何伸雅怀解析: B 项,“夜 ”,名词作状语,在夜晚。C 项,“ 诗”,名词用作动词,作诗。D 项,“咏”,动词用作名词,诗歌。答案: A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B.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C.大块假我以文章D.群季俊秀,皆为惠连解析: C 项,介词结构后置。 A、B、D 三项均为判断句。答案: 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69 题。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唐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4、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 ,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欢几何 几何 :多少。B.大块假我以文章 假:给予。C.幽赏未已 幽:幽雅景致。D.序天伦之乐事 序:序列。解析: D 项,序:通“叙”, 叙说。答案: D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开琼筵以坐花险以远,则至者少 良有以也A.句
5、和句相同,句和 句相同。B.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不同。C.句和句不同,句和句相同。D.句和句不同,句和 句不同。解析: 介词,用;连词,而,表承接 ;连词,表并列;“ 有以”,固定词语,有原因,有道理。答案: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一语借用庄子刻意中的典故,表明人生欢乐无限,今晚要尽情欢乐。B.从“浮生若梦”到“秉烛夜游”,表达的是及时行乐、在宴会上尽情欢乐的思想感情。C.全文虽然写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也畅叙了天伦之乐,但读起来感到低沉,充满消极的思想。D.“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句话一方面体现了春景的特色,另一方面将审美
6、的主体拟人化,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解析: A 项,“无限”应为“有限”。C 项,不感到低沉,也没有消极的思想。D 项,“主体”应为“客体”。答案: B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参考答案: (1)天地,是万物的旅舍;光阴,是百代的过客。(2)摆开美好的筵席,坐于花丛之间;飞快地斟满雀鸟状的酒杯,陶醉于月下。(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013 题。(导学号)江夏 送倩公归汉东序唐李白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 ,为苍生而一起 。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
7、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 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 。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良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 先生六十而隐化 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辞曰: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 ,更有一珠归。(选自李太白全集)注 江夏:今武昌一带。倩公 :随州名僧贞倩。汉东:今随州。此序中李白高度赞美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
8、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 ,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起:(谢安)应( 桓公)征召出山。忝:辱没。 痗(mi):忧病,忧伤。紫阳先生: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 隐化: 委婉语,指死。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 /若继迹而起者 /惟倩公焉/B.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 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C.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 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 /惟倩公焉/D.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 /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 /惟倩公焉/答案: A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9、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忝,常见字义为“辱,有愧于”,常用作敬辞。如“忝在知交”“忝属知己”“ 忝列门墙(愧在师门)”“忝为人师”等。B.神农,炎帝,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 ,号神农氏。有神农寻药尝百草的故事。与黄帝同为华夏始祖。C.贾生,即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世称贾生。少有才名,后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 33 岁。D.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解析: A 项,忝:常用作谦辞。答案: 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和倩公相见,自以为没有辱没古
10、人。而倩公回到汉东,作者很是伤心。B.汉东这个地方,出了很多贤士。后来 ,最有成就听就是倩公了。C.倩公胸怀壮志却没有成功,因此期望有一天能成功。D.倩公曾经与鲍照、江淹及名僧惠休交往 ,名噪一时。解析: 倩公并没有与他们交往,作者只是作类比。答案: D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2)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参考答案: (1)我和倩公相见,不辱没古人。(2)我生平写作文章,把自己的所作全部送与你。三、语言运用14.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 后人尊称李白为“ 诗仙”,
11、这构成了一种错觉, 李白之所以伟大,只是因为他的人和诗具有他人所无的超现实性。这是可悲的误会。 ,没有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者是超现实的,李白何能例外?开元、天宝时代的其他诗人往往在高蹈和进取之间徘徊,李白 既毫不掩饰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那些取得富贵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屣。 解析: 处应填入一个表示推测的词语,所以此处可填“好像”;处后面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否定了上文,所以此处可填“其实”;处后面的文字和上文构成转折关系,所以此处可填“却”;处后面的文字和上文构成并列关系,所以此处可填“同时”。答案示例: 好像 其实 却 同时1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
12、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字)“自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信息量多、反应速度快、来源繁杂,但 ,这就造成公众在快速浏览信息的同时又怀疑信息的真实性的局面。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中,有关机构在信息透明度方面的一些缺失,又给媒体的准确报道,增加了难度。在这种“复杂电磁环境”下,就要求正规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的权威性,把握好 之间的平衡,须知此时此刻,跟“ 自媒体” 比快 ,是断乎比不过的。而公众在信息满天飞的当下,恰需要 哪怕稍稍慢半拍也无所谓,毕竟正规媒体的信度还是最重要的。 解析: 此段文字陈述的内容是信息的“快速”和“ 精确”的关系,强调的是媒体的“ 精确性”。“自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信息量多、反应速度快、来源繁杂”,后面“但”表示转折,结合下文“又怀疑信息的真实性”, 句应为“ 自媒体的缺陷 ”之类的内容;句注意上文讲的是“正规媒体”,再联系下文“ 跟自媒体比快 ”“信度”等,应该是“快捷性和准确性”等;句前面有“跟自媒体比快”, 后面有“哪怕稍稍慢半拍”“信度还是最重要的”,强调的是“精确性”。参考答案: 真伪难辨(或“可信度差”) 快捷性和准确性(或“速度和信度”) 精确的信息(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