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三 连贯( 句子衔接)掌握方法,排好句序考点要求 表达应用 E语言表达连贯1.(2014新课标全国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 , , , , 。2013 年 12 月 4 日, “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 B.C. D.答案 D解析
2、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要着眼于话题“中国珠算” ,围绕“中国珠算”的特点及优点分别从不同方面来解说,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第句承接上句,总说算盘的结构;第句紧接第句,介绍算盘蕴含的原理;第句承接上文,介绍珠算口诀;第句紧接第句说明口诀的作用;第句进一步描述“中国珠算”的优点;第句描述珠算可以与电子计算器相媲美。试题评点 该题是一道有语境客观排序题。所给六个句子以“中国珠算”为中心,分别介绍了珠算算盘结构、珠算口诀和珠算数学三方面内容。2.(2014新课标全国)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
3、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 , , , , , ,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行的代表。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作为六畜之首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A. B.C. D.答案 D解析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第句是总说句,排除 A、B 两项。在 C、D两项之间选,第句放在最后明显没有着落,应放在第句前,构成又一个总说句领起其他,故确定 D 项合理。试题评点 该题与同年新课标全国卷 命题思路一样,也是一道有语境客观排序题。所给语段是一个说明性语段,中心是“马与人类的密切联系” 。所给
4、六个句子,先由“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领起,后展开具体陈述,陈述时由具体到抽象。3.(2015全国)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 PM2.5 的 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 10%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 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 10%以上D.不管是否
5、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 10%答案 A解析 整个语段叙述的中心是尾气排放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 、提升“成品油质量”都是为了降低尾气排放量。所以,要填写的句子的叙述重点也应该落到尾气排放量上。B 项叙述重点是 “汽车的改造” 。C 项中的“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与原文中“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矛盾。D 项“不管都”句式,不如 A 项的“即使 也”语气强烈,更能显示出后文“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的迫切性,所以 A 项更恰当。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与往年不同的是题型变了,由一直沿用的有语境客观排序题变为语句复位题
6、,体现了命题求变的特点。做该题更多突出的是语意的连接。语段的中心话题是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的好处,以及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的原因。从上下文衔接角度看,只有 A 项在语意上最贴切。这种语句复位题看似只选一句,实际上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要求更具体更集中。4.(2015全国)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 ,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 ,慢慢地
7、我们吃辣就上瘾了。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答案 C解析 根据陈述一致的原则,横线上应陈述的是“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 ,也就是选项中的“这些兴奋性的刺激” ,可排除 A、B 两项。再根据横线后一句“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 ,可知答案为 C。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变化点和同年全国卷 相同。根据上下文语境,横线处应填的句子要承上启下,且从全段句式角度看
8、,不需要“把” 字句。题型变了,考点变得专一了,集中在句子间的呼应衔接上,难度有所降低了。5.(2016全国甲)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 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 620 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D 只要 / 而且
9、还 虽然 但答案 D解析 本题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我们可以首先确定逻辑关系相对清楚明确的几项。前后句之间应为并列关系,排除 B、C 两项。所在句子句间为转折关系,A 项“即使”与“ 然而”搭配不当,应排除。故应选 D 项。试题评点 课标卷第 15 题近几年一直处在变化中。该题由 2015 年的语句复位题变为2016 年的虚词填空题。最值得注意的是本题考点定位问题。它实质上是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和语言表达连贯两个考点的考查,既涉及词语的意义用法,又涉及句子之间的逻辑思维。从试题所处的位置上看,习惯上把它看作连贯题,是从虚词使用角度考查句子间的连贯。6.(2016全国
10、乙)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不要依赖译文。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肯动脑筋,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答案 A解析 本题从填关联词、副词等虚词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综合运用确认法和排除法,可以快速确定答案。结合整个文段看,处不能填“一定” ,排除 C 项。处是假设,填“如果
11、”,这样就可以排除 B、 D 两项。再向下验证一下,处表并列,填“而且”或“并且” ,处与处的“如果”呼应,填“那么” 。如此就可以确定答案为 A。试题评点 做这道连贯题,先要把每一处空缺的上下句读懂,尤其读懂前后之间的关系;再将四种不同的关联词组进行比较,看看有没有明显地与原语段上下句语意关系相违背的,如有,可以一票否决;最后把六空综合起来看,看哪一组在整体上最恰当。7.(2016全国丙)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屏弃功利性使人抱着乐观
12、的态度去学习;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A 其实这 而 要 确定 所以 /B 这其实 / 能 认为 因为 即使C 实际上 却 会 / 可能 就是D 这 当然 就是 如果 / 虽然答案 B解析 本题从选用词语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要抓住主要信息“高考志愿、热门专业、学以致用” ,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处用“这”来指代上一句话,用“其实”进行引转。此处用“这其实” “其实这” “实际上”都是可以的。 “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
13、学” , “是不是”为并列关系,处不需填内容,当然填“而”也不影响这种关系。处需要一个客观表达“屏弃功利性”作用的词“能”或“会” 。至此答案已确定为 B,后面可以来验证:处依旧承接处客观表达的语气,选“认为” ;处解释原因;处和后文的“也”照应。试题评点 该题相对于同年的全国甲卷、乙卷的虚词式连贯题要容易得多了。随便选准哪一空就可以确定答案,因为每空要填的虚词区别性较大。1.课标卷在语言连贯考点命题上有何特点?答案 考点不变,题型在变:考点不变是指考查句子间的衔接连贯目的一直不变;题型在变,2015 年以前一直在用句子排序题,2015 年改为语句复位题,2016 年又改为虚词式连贯题。题型的
14、不断变化,表明考查连贯的要求越来越精细:不仅仅重视句间的连贯,更重视句子内部的连贯。2.根据课标卷连贯的命题特点,我们应如何复习它呢?答案 (1)语言表达连贯是课标卷语言表达题中考查的重点,它不仅采用客观题考查,有时也采用主观题同时考查。对于像句子衔接题这样的必考点、常规考点必须复习好,保证得分。(2)突出方法训练:先要整体把握语段中心,再综合使用“ 定首句”法、 “抓两句相连”法,甚至“定尾句”法定句序;学会利用关联词语等标志词语定句序。连贯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角度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语言的组合首先要有合理的顺序,一篇之中,先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一段之中,先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一句之中
15、,哪个词语在前,哪个词语在后。光有了这些还不够,章、段、句、词的组合还需要一些黏合剂,方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段与段之间需要过渡,句与句之间需要衔接,词与词之间需要连接,首尾之间需要照应,等等,都要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尽可能使文章话题一致,前后贯通,结构合理,条理井然,语意畅达,一气呵成。要实现语言连贯的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保持话题前后的一致性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 。他写农村生活能体现出他的幽默感,比如说,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物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A.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
16、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而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B.老舍的幽默和赵树理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而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C.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D.老舍的幽默和赵树理的幽默不同。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答案 A解析 从与上句主语“赵树理”一致的角度,能衔接上的只有 A、C 两项。从与下句“他写农村生活”的主语一致的角度,能衔接上的只有 A 项。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我们的思想愈深刻,我们的感受愈丰富,我们的情感愈细腻,我们借以表达思想、感受和情怀的语汇就
17、愈需要丰富。内心的丰富会表现为语言的丰富,我们词汇的丰富和新颖,也就在一定的意义上意味着我们思想的丰富和新颖。我们可以通过对语言的锤炼来提升我们思想的品质。因为, 。A.锤炼思想其实就是锤炼语言B.我们要锤炼思想,也要锤炼语言C.锤炼语言其实就是锤炼思想D.我们要锤炼语言,也要锤炼思想答案 C解析 由前面的“因为”可知横线处应回答锤炼语言和锤炼思想之间的关系,由上一句话又可得知应强调锤炼语言对锤炼思想的重要性,故选 C。话题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 ,势必会影响到语意的连贯。从句子连贯的
18、角度看,保持主语前后一致最重要。二、保持结构、句式的一致性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A.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B.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C.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嫣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奸笑,也当笑颜相迎。D.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嫣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答案 B解析 根据语意由轻到重的顺序,应先“虚伪的
19、笑”再“阴冷的奸笑” ,据此可排除 A、D两项。而 C 项内部结构不够对称,故选 B。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都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遇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 ,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A.正在于生命的根基被它撼动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被打击B.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C.正在于它把生命的根基撼动,把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打击D.正在于生命的根基因它而受撼动,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它而受打击答案 B解析 根据前面“如果说幸福感受
20、”及“苦难之为苦难”的陈述对象,可以排除A、D 两项。再根据后面“因而使” ,不宜用“把”字句,故选 B。结构、句式的一致性表现在: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就要求结构上的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连贯性;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合说还是分说,也会涉及连贯问题;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注意不到这一点,将破坏分句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三、保持顺序的合理性5.(2015重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
21、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就是要, , , ,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A. B.C. D.答案 C解析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要着眼于话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周年” ,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来解说,排序过程中要考虑句与句之间的
22、逻辑关系。首先进行大体分组,根据横线后的“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推断横线处的内容应该是先阐明抗日战争中惨烈的死难情况,故、为一组;然后强调社会各界不屈不挠的抗争及支援情况,故、为一组;最后根据程度由浅入深、概念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可锁定答案为 C。连贯的句子之间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遵循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四、保持氛围(意境)的协调性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
23、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的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答案 B解析 语段中“坟地” “石碑” “枯水”渲染的是一种凄凉的氛围。A 项“夕阳” “烘炙”“五彩”渲染的是一种热烈的氛围。D 项“透明”格调清新,与原文不和谐。故 A、D 两项要排除。C 项虽然也有“枯草 ”“落叶”之凄凉感,但既然“
24、崖壁矗立在江对岸” ,就不可能看到江对岸的石碑“字迹模糊” ,所以 C 项也要排除。只有 B 项“冷” “萎落”“瘦削”含凄凉感,与原文氛围协调且观察点恰当,为正确答案。选用句式或所给语段一般有特定的情调和氛围,或热情奔放,或悲凉伤感,或明丽愉悦,或冷落萧条。感情上或喜或悲,态度上有褒有贬。解题时,要整体把握语段的情调和氛围,注意保持选项中的景物及其特征与语段中所提到的景物及其特征的协调性。五、保持语言形式上的衔接与呼应(一)巧妙使用一些关照词句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接连不断的雾霾天,让我们的呼吸多了一份沉重。雾霾中含有大量细颗粒物 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
25、氮等有害物质, ,因此 PM2.5 滞留、附着在鼻咽部和气管壁上,与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产生刺激,腐蚀和损伤黏膜、纤毛,引起炎症,增加气道阻力,导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气管炎等疾病发生。A.这些物质随着呼吸进入呼吸道,而数量过大的这些物质无法被人体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过滤掉B.呼吸道呼吸进入这些物质,而数量过大的这些物质无法被人体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过滤掉C.这些物质随着呼吸进入呼吸道,而人体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无法将数量过大的这些物质过滤掉D.呼吸道呼吸进入这些物质,而人体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无法将数量过大的这些物质过滤掉答案 C解析 雾霾中含有有害物质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呼吸道无法过滤有害物质侵害人体。解答此题主
26、要注意话题衔接。横线前的核心概念是“有害物质” ,B、D 两项换成了“呼吸道” ,不如 A、C 两项与前面衔接紧密。A、C 两项,要看其内部后半句与前半句的衔接关系。A 项的后半句主语换成了 “数量过大的这些物质” ,与前半句的宾语“呼吸道”衔接不紧密。而 C 项后半句逻辑主语 (话题)是“呼吸道” ,与前半句的宾语“呼吸道”衔接紧密。所以选 C。所谓关照词句主要指指代词语、过渡词语、同一词语、比较词语、时间词语、空间词语、序数词语、同义句等。恰当地使用这类词句,可以使语言前后贯通,语意自然顺畅,还有利于语言简练。例如上题,A 、C 两项显然要比 B、D 两项与横线前的句子衔接紧密,因为这两项
27、都用了“这些物质”复指前面的内容;而 A、C 两项中,之所以选择 C 项,因为 C项内部,前半句的宾语,又充当了下半句的主语,尾首相连,显然要比 A 项内部尾首不连要紧密得多。C 项的衔接紧密,主要靠指代词语、过渡词语这些关照词语实现的。另外,前后词语、句子的顺序问题更需要关照、照应。例如,某文段上文先按 A、B 顺序表述两种事物,下文再承说时也应再按 A、B 顺序,而不是 B、A 顺序,这就是前后词语的关照性。(二)灵活使用虚词,尤其是恰当使用关联词语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严峻,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部
28、分企业和个人法律意识淡薄,有些政府官员环保责任意识不强。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通过切实施行相关法律规定,进一步完善环保责任制,能实现。 A 既然 那么 所以 只有 才B 固然 但是 因此 只有 才C 即使 然而 所以 所以 就D 如果 那么 因此 只要 就答案 B解析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有多方面的原因”和“根本原因”之间是转折关系,应该用“但是”或“然而” 。可排除 A、D 两项。 “能实现”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只能用“才” 。故排除 C 项。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木桶存在“短板” ,怎么办?对木匠而言,有两种办法,要么换一块,把短的那一
29、块加长补齐。相对而言, “换”意味着前功尽弃,成本高,“补”工序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就有了“补短板”一说。,现实生活中的“短板”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替换或抹去的,只有“补”这一种方法:补齐或补好。 A 或者 还 又 于是 况且 因此B 要么 且 而 于是 如果 那么C 要么 且 而 于是 况且 因此D / 还 又 于是 如果 那么答案 C解析 处应填“要么” ,与前句构成选择关系。处应填“且” ,与前句构成递进关系。处应填“而” ,与前面构成转折关系。处应填“于是” ,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处应填“况且” ,表示更进一层。处应填“因此” ,与前面构成因果关系。由此可得出答案为 C。虚词指没有
30、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副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它们在表达语气、情态、连接词句上的作用很大。尤其是关联词语(连词) 可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也可以连接句子或段落,使之成为句群或更大的段落。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可以让句子内部、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连接成为更大的片段,使语意表达连贯。当然,恰当使用好、运用好关联词语及其他一些虚词,是与准确辨析虚词密不可分的。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1.从词性的角度辨析。如“固然”和“诚然” ,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 。2.从词语的适
31、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 ,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 ,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 ;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 ,如“他对工作很负责” ;“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的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 ),意思相同,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 ”, “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3.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假设关系的“即使也” ,又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 “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 “不仅还”等。4.
32、从逻辑关系的角度辨析。如“进而”与“从而” ,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再如“只要”与“只有” ,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5.从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 ,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语言连贯题题型多样,但就目前高考所考的热点题型来看,还是以句子排序为主。句子排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无语境排序,直接给出一组句子要求排序;另一种是有语境排序,给出语段,给出上下文,中间空出位置,填上所缺的一组句子。高考以后者为
33、主。下面主要介绍如何用“三步” “四排”法解答有语境客观排序题。方法简介所谓“三步” ,就是分三步确定好首句、相连句和尾句;所谓“四排” ,就是指排中间相连句的四种排法。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先观察四个选项,判断排在第一句的句子可能是哪几句;然后将横线前的内容分别与排在第一句的句子连起来读,确定联系紧密的一句为第一句。确定第一句后一般可排除两个选项。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在题目给出的句子中,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然后从剩余两个选项中找出这两句排在一起的选项,即答案。如果两个选项都将这两个句子排在一起,可再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另外两个句子,即可得出答案。第三步:根据横线后
34、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如果经过上述两步还不能确定答案,再将剩余两个选项中排在最后的句子,分别与横线后的内容连起来读。通过确定与横线后的内容语意衔接的句子,来确定该句为最后一句的选项为正确答案。大多数的语言连贯题,使用前两步就可得出答案。有的语言连贯题,在观察四个选项排列的句序后,仅使用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 ),或仅使用第三步 (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在上述解题过程中,要确定哪一句和横线前的内容相连接,要确定横线中所给的句子哪两句必须连在一起,要确定哪一句和横线后的内容语意衔接,也就是说,都需要找出连在一起的两句话。确定两句话连在一起的排序法有四种(“四排”法
35、) 。第一种:词语排序法根据起照应作用的词语来排序。一个语段中句与句之间肯定是前后照应的,而这种照应关系通常会通过某些词语表现出来。使用词语排序法排序时,首先,要看句子中是否有“相同的词语” ,如果两句话中出现了相同的词语,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句子应该排在一起。其次,是找“关联词”和“代词” ,如果能找到关联词或代词,就可根据关联词成对使用、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位置靠近的特点,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句子。再次,是找“暗示性词语” 。比如使用了“换句话说”一类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和它意思差不多的句子之后;出现“与此相反” “反过来说”等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与它意思相反、相对的句子之后;出现“首先” “其次
36、” “再次”等词语,表示这些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出现“总之” “综上所述” “由此看来”等词语的句子,表示总结,是这个语段的最后一句话。第二种:语意排序法根据句子之间的语意联系来排序。如果找不到起照应作用的词语,考生可根据上一句的意思推导下一句语意的侧重点,从而将语意联系最密切的两个句子连在一起。在四种排序法中,语意排序法使用频率最高。第三种:句式排序法根据句式来排序。句式排序法指的是根据前后句子的句式一般相同的特点,来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两个句子。也就是说,如果上一句是主谓句式,那么,在题目所给的句子中,和它连在一起的句子也应是主谓句式。在四种排序法中,根据句式排序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考生却不能不
37、掌握,这样可避免在应使用此法时却不知此法而失分的情况。第四种:标点排序法借助横线中的标点来排序。需要借助标点排序的语言连贯题,横线后的标点除了逗号、句号外,还会有分号、问号等。遇到这种横线后标点有变化的连贯题时,可使用上述三种排序法确定答案,也可凭借标点的暗示作用来确定答案。解题示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 1.5 亿, 。 ;。;。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按通常 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 4000 多万老人至少发生 1 次跌倒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
38、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A. B.C. D.答案 B解题过程 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 ):观察四个选项可知,第一句不是 就是。将横线前的内容“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 1.5 亿” ,分别与、句连起来读,边读边使用“语意排序法”分析,可发现联系紧密的句子是第句第句中的“30%”“4000 多万”与横线前句子中的“1.5 亿”形成照应,由此可排除 C、D 两项。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 ):使用“词语排序法” ,对剩余的五个句子进行
39、分析,可发现第句中的“可能”与第句中的“也可能”形成照应,第句中的“是”与第句中的“则是”也形成照应,由此可确定、。据此确定答案为 B。此外,根据横线第二处与第三处、第四处与第五处之间使用的标点分号,使用“标点排序法”加以分析,也可发现横线第二、三处填、句,第四、五处填、句的排序是正确的。因为该题用了前两步就得出了答案,所以不需要再进行第三步的分析了。边练边悟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阅读经典,应当注意细心领略和体会作品的艺术风格。 , , 。 , 。比如,可以格外注意其叙事的角度与方式,注意语言的节奏、语气、修辞,乃至句式等等。有人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不
40、无道理包括题材、结构、风俗描写、人物塑造等等也可以从语言艺术入手风格形成的条件比较复杂我们欣赏与把握大师经典的风格但多种因素中有一种特别重要,那就是语言A. B.C. D.答案 B解析 根据表述主体(风格 形成条件语言) 的承续,可确定 排在首位,可排除 C、D两项。由“多种因素”与“包括题材等等”的关联,可确定在前。故选 B。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珍珠滩的美,是静与动的结合而产生的美。 , , , , 。便在这宽大的钙化滩上舒展靓丽的胴体激荡成朵朵水花,滚动成颗颗珍珠把九寨沟的美幻化成另一种表达倾诉给人们忽聚忽散,忽疾忽缓一湖丽水,经过丛林的精湛修饰簇
41、拥着,飘然而来,拂袖而去A. B.C. D.答案 D解析 首句已给出,关键是第二步:哪一句与相衔接呢?在与中选,最合适。第三步确定最后一句,非这个总括句莫属。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是一种审美状态,也是一种生活实践, , , ,。 , 。是让读书惠及更多人的现实的趣味这才能显示出读书的真正意义因而当代读书人的趣味应当是一种生活的趣味、历史的趣味通过读书认识生活、认识自己进而把读书这种话语实践转化为社会实践,改造生活,改造自己它能将历史与个体勾连起来,将审美感与现实感统一起来A. B.C. D.答案 D解析 第一步,根据开头句内容,紧随其后的只能是。第二步确定相连句。是说“读书认识生活,认识自己” ,是说“改造生活,改造自己” ,两句形成递进关系,应排在一起,在前;谈读书的趣味,要放在一起,其逻辑关系是从“历史的趣味”到“现实的趣味” ,故在前。根据标点,应放在后面,因为它们谈的是在前面基础上推出的读书的第二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