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设计依据与构想】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生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认知水平及所学知识的属性,设计多元的课堂活动,推行多元的有效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体验中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升华。本课教学共需 2 课时,教学构想是通过多元的课堂活动,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第 1 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主要是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通过 4 个活动“ 观察血液分层现象 ”“观察人血涂片”“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我想我说 ”,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2、第 2 课时(输血和血型)以理性认知为主,但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主要是通过创设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2.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3.概述人体的血量,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4.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说明输血原则5.举例说出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演示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组成。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液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观察它
3、们的大小及形态特点。3.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根据各项化验数据与正常值的比较,体验它为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愿意向家长、亲友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并确立自己成年后愿意无偿献血的信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教学难点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2.解释说明血型鉴定的原理及过程。3.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课时计划2 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在实验室适时采集新鲜血液,进行血液分层实验,以便课上学生亲自观察。2.显微镜、人血涂片玻片标本(每
4、两人一张) 、纱布、镜头纸等。(若制作人血临时涂片进行观察)消毒针、消毒载玻片、脱脂棉签、75%酒精等。3.一张血常规化验单,教师本人的无偿献血证。4.相关视频: 人血液分层实验 、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ABO 血型鉴定无偿献血 。5.搜集国家及黑龙江省无偿献血法律法规,搜集大庆无偿献血先进人物及特殊事件。6.制作 Powerpoint 课件。学生准备1.预习。2.搜集有关血液和无偿献血的信息资料。3.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家长的无偿献血证。设计思想常言道:“ 身教胜于言教。 ”我相信只要教师的身体条件允许,每一位教师都会主动无偿献血,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无偿献血行为,对学生是一个最好的
5、教育,通过这件事学生会更加尊重自己的老师和父母,以父母为榜样。【教学流程及分析】(第 1 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在实验室上为最佳)一、导入新课谈一谈:你对血液的认识。设计思想知识源于生活,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知识宝库。从小到大,学生一般都有受伤流血、抽血或验血的经历,从各种媒体中也会获取到一些有关血液的知识信息。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谈对血液的认识,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渡语:同学们谈了这么多自己对血液的认识,你想过这些问题吗?(课件展示)血液由什么组成?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伤口流出的血液为什么会凝固?有时伤口会出现红肿化脓现象,为什么
6、?身体不适到医院看病,为什么要抽血化验?失血过多为什么要输血?设计思想用一连串的疑问,进一步激发学生想探究了解血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自然导入新知识的学习。二、新课教学(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活动一:观察血液分层现象方案 1:首先教师讲述实验采血过程及对血液的处理后,学生分组对实验台上已做好的血液分层实验进行观察,请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再播放视频人血液分层实验 ,师生共同归纳血液的组成,教师板书。方案 2:播放视频人血液分层实验后,请学生描述血液分层现象,师生共同归纳血液的组成,教师板书。设计思想这部分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知识的获得及心智技能的形成是由动作结构
7、和活动结构逐步内化的。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亲眼看到血液的分层现象,将学生卷入探索情境,引导学生投入观察、思考和描述表达活动。过渡语:人体的血细胞有 3 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都长得什么样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来认识它们。活动二:观察人血涂片方案 1: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方案 2:制作并观察人血临时涂片(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一要做到严格消毒,正确采血,保证学生安全;二要指导学生正确涂片) 。在学生观察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再阅读 P43 课文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血细胞种类 大小 颜色 数量 功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设计思想 这部分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让学生通
8、过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先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差异,再从理性角度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结构化。活动三: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血常规化验是临床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再由学生对自己带来的血常规化验单进行分析。这时教师通过投影提供“人血常规化验单说明表”,为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提供理论依据。人血常规化验单说明表检 查 项 目 正常参考值 说明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10 12/L女:(3.55.0)10 12/L人体在运动、饱食和缺氧等情况下,红细胞数会暂时增加。贫血时,红细胞数会明显减少白细胞计数(WBC) (410)10 9/L 人体在失血
9、、剧痛、烧伤、炎症、白血病等情况下,以及女子月经、妊娠和分娩期时,白细胞数会明显增加。在药物中毒、骨髓造血机能损害等时,白细胞数会明显减少血红蛋白(Hb) 男:120160 g/L女:110150 g/L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会明显减少血小板计数(PLT) (100300)10 9/L 血小板数过少,机体会异常出血。血小板数过多,机体易形成血栓等设计思想 “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活动”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使全体学生投入到解读活动中,通过活动结构逐步内化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学生对“血细胞的功能 ”进一步加深理解,了解并关注血液知识在生
10、活中的应用。活动 4:我想我说通过问题“血液在血管和心脏构成的封闭管道中不停地流动,有什么用处?”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血液的功能。三、梳理知识方案 1: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血 液 的 组 成 生 理 功 能 血 液 的 功 能血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液 血细胞 血小板方案 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画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设计思想通过归纳活动逐步内化所学的知识。用表格、图解等形式能简洁明了地归纳知识体系,在对生物基础结构生理知识的学习中非常适用。(第 2 课时)输血和血型一、复习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复习巩固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如: 昨天老师的手被钉子
11、扎破流血了,一开始血涌出得很快,但慢慢地变少,最后伤口不往外流血了。1.请问同学们谁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动止血情况?2.今天我发现手上的伤口肿起来了,里面有脓水。为什么伤口会出现化脓现象?在复习结束后,教师先归纳强调“血液是生命的源泉” ,再通过问题情境引出新课。设计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选取关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部分的相关习题,习题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回忆、思考活动中,复习巩固已有知识,并引发学生思考,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二、新课学习情境 1:图片展示车祸事故现场大量血迹。说明有伤者大量失血,医生必然要采取哪种急救措施?教师用问题“ 你知道自己是什么
12、血型吗 ?”引导学生共同列举出 ABO 血型的4 种类型,再用问题“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血型,应该怎么做才能知道?” 激起学生兴趣,通过观看视频人的 ABO 血型鉴定 ,结合表“人类 ABO 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表” ,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血型的特点,使学生学会血型鉴定的方法。人类 ABO 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表血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A 型 A 凝集原 抗 B 凝集素B 型 B 凝集原 抗 A 凝集素AB 型 A 凝集原、B 凝集原 抗 A 凝集素O 型 无 抗 A 凝集素、抗 B 凝集素设计思想 本情境侧重于学生的思维加工。有意义的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通过问题“ 你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吗
13、 ?”将学生生活中的知识吸收并固定为新知识“ABO 血型的 4 种类型”;再通过视频人的 ABO 血型鉴定 ,演示血型鉴定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到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血型的分类原则,使新知识被同化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突破教学重难点。情境 2:我的血型是 AB 型,假如现在我因为车祸而大量失血,生命危在旦夕,急需输血抢救。请各位同学做一次白衣天使,分析确定输哪种血型的血来抢救我?时间宝贵哟!引导学生根据这个道理先推断 ABO 血型之间在输血时的相互关系(如下表) ,再决定给我输哪种类型的血,从而理解“同型输血” 的输血原则。ABO 血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受血者血清(含凝集素)献血
14、者红细胞(含凝集原) O 型(抗 A、抗 B)A 型(抗 B) B 型(抗 A) AB 型(无)O 型(无) - - - -A 型(A) + - + -B 型( B) + + - -AB 型(A、B)+ + + -注:“+”表示有凝集反应, “-”表示无凝集反应。设计思想本情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通过这个“真实任务 ”情境的创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关键,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不仅能达到强化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学生还会产生强烈的“抢救” 老师的愿望,拉近师生心灵距离,唤起学生关爱他人、珍爱生命的真挚情感。情境 3:链接近两年各地
15、发生的违法采血、输血引发感染的新闻,学习无偿献血安全血源。方案 1:师生共同观看视频无偿献血后,进行“无偿献血知识竞赛” ,各小组抢答。方案 2:结合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阅读讨论。为什么要提倡无偿献血?你的家长和亲友中有没有人进行过无偿献血?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多少毫升的血? 将来等你长大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上展示家长的无偿献血证,另外可以讲述本地的无偿献血先进事迹。网上链接几个血液网站,指导学生要获取相关知识应该怎么做。设计思想 本情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目的。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是师生交往
16、互动的舞台,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方案 1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方案 2 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触血液和输血的知识,关注输血安全等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三、梳理知识本课小结,先由学生谈知识、技能与情感收获。再由教师总结指出学习要达到的目标。【评价版块】1.快速检测: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课后思考题编制习题。2.小设计师: 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设计。【教学感悟】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教学中合理利用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自主性,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网络、学生等多种课程资源,通过多元的课堂活动,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接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多资源下载地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