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软件_4PPT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44503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软件_4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软件_4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软件_4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软件_4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软件_4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讲 电视专题、纪录片的概念诠释,思考的问题: 1了解开设本课程目标吗? 2专题片、纪录片的有那些相关概念及各自特征?能举例分析。 3中国专题片、纪录片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特征? 4、新世纪纪录片创作趋势有那些特征?,一、课程的介绍:,知识延续性课程,探讨研究性课程,实践与理论结合性课程。,(一)本课程研讨型课,需掌握学习方法:1.“多看”:看中学演技,学创新。2.“多写”:写中学积累,学经验。 3.“多练”:练中学技能,练本事。,(二)需看参考书目:,1.高鑫编著.电视纪实作品创作学苑出版社.2002年 2.朱羽君著.现代电视纪实北京广播学院出版,1998年 3.陶涛著.电视纪录片创作.中国电

2、影出版社,2004年 4.张雅欣.中外纪录片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9年 5.石屹编著.电视纪录片复旦大学出版.2000年 6.肖平编著.纪录片编导.上海大学出版.2003年 7.林少雄著.纪实影片的文化历程上海大学出版2003年 8.朱景和著.纪录片创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9.欧阳宏生著.纪录片概论四川大学出版,2004年 10.贾秀清著.纪录与诠释.北京广播学院出版.2003年,二、专题片、纪录片概念的诠释:注:可观看两部片对比。,(一)几种说法: 1电视纪实作品:(1)用自然朴实方法,真实地报道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2)注重采访拍摄方式,保持形声一体化的结构形态,记录具有

3、原生形态的生活内容;(3)对生活情状、文化现象或历史事实的记录,揭示生活本身具有的内涵和意蕴。,2专题片与纪录片争论焦点是:(1)专题片学派认为:中国特有电视形态名称 ;客观存在 完全消失是不可能 ;汉语中解释是:“集中对某一社会现象,人生课题等。手法纪实 ,允许主观创作。(2)纪录片学派认为:“纪录片”是外来用词;直接从真实生活中取材 ; “抢、等、挑”或追随采撷的摄录方法 ,记录事实; 强调对事实的客观记载(真人、真事、真实环境、真实时间) 。,3几种说法:,(1)“等同法”。认为“电视专题片”=“电视纪录片”。(2)“怪胎法”。认为“电视专题片”中国特定国情下产生的“怪胎”,“画面加解说

4、”的作品。(3)“从属法”。认为“电视专题片”从属“电视纪录片”或“电视纪录片”从属“电视专题片”。(4)“独立法”。认为“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是两个独立概念。(5)国外划分:非虚构和虚构两种,(二)专题片、纪录片界定: 注可选片段观看对比,1电视专题片: 运用纪实手段,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种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述观点的纪实性电视作品。2 电视纪录片:运用新闻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现实生活原貌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3中外

5、名家纪录片的论述:(1)英国.格里尔逊:“具有文献资料价值”“对现实创造性处理” (2)俄罗斯维尔托夫:抓住现实片断,将其有意义地结合起来。(3)法国电影辞典:具有文献资料性质、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的影片,被称之纪录片。(4)美国电影术语辞典:纪录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中吸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增进作品的感染力。,(5)钟大年:纪录片论纲纪录片应该有的特征:应是一种利用没有虚构的方法进行的创作,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认识方式,因此可以有创作者的想象手法,但是一定要真实。应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声音、图像等原始素材,在获取方法也可以有加工成份

6、,在叙述、语言表达上也可以有自己的方法。表现内容上应表现客观实情状和创作者对客观存在方式的一种认识。,三、中国专题、记录片的发展历程:(注高鑫论文、单万里书),(一)初始的发展(模仿时段):(1958年1966年文革前),1快速发展的根源:(1)大批专业摄制厂的建立。(2)科教类电视片产量增加。 (3)大批科教片获奖。 (4)国家行政部门重视和扶持。 2节目的特征:(1)选题内容:先进典型,宣传报道党方针、领导人出访等。(2)创作手法:画面加解说和蒙太奇剪接。 (3)结构方法:重文本创作,内容单一。,3代表作品: (1)长江行。(2)欢乐的新疆。 (3)芦笛岩。 (4)收租院。,(二)教化与指

7、导(学习)阶段 (1966年1978年文革前阶段),1节目创作特点:(1)选题内容:集中工农建设典型或革命教育题材。(2)创作手法:开始尝试用镜头事实说话。(3)结构布局:仍然重视文本的创作。(4)节目样态:仍是画面加解说模式。,(三)繁荣发展(探索成长)阶段(80年代未90年代初):,1繁荣原因(1)理论基础走客观再现。(2)摄制体制的改革。(3)标志中国纪录片创作理念变化。 (4)对中国纪录片创作人员形成极大冲击。 (5)开创中国大型系列纪录片拍摄先例。2基本形态形成: (注:选相类似节目观看)(1)电视风光片。 (2)电视风情片。(3)电视文化片。 (4)反映祖国新貌片。,3创作特征:(

8、1)重视纪录事件的过程。(2)更多关注原生态再现。 (3)注重声画并重,特别现场声音.,(四)、21 世纪的挑战: (注选一部片分析),1创作特征是:(1)注重符号语言。暗示、象征、对比、强化、隐喻 . (2)较多寄寓含意。作品有较强可读性,激发观众联想、思考、再创造(3)得到理性印证。所记录事物都存有创作者主观思维,并被印证。,2 现实的挑战(1)加入WTO后,大量国外成片和制作公司的涌入,市场形成极大冲击。 (2)多种经营模式出现,市场份额重新划分。 (3)技术不断进步与设备不断更新。 (4)制作技术要求更高。 (5)栏目化和频道化发展趋势。,第2讲 电视专题片常见形态分析,一、按创作风格

9、划分: 思考的问题: 1.什么是写实性、写意性专题片? 2.写实性、写意性专题片各有那些特点?用作品举例说明。 3.综合性电视专题片如何体现写实与写意?,(一)写实性类型:1写实性电视专题片:(注:选一部写实性作品分析),2作品的特点:(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现实生活)(1)真实性;生命主线。(2)展现生活的情状和过程的真实;事实信人、服人。(3)用长镜头纪录生活真实;生活流程展现。(4)注意现场声音的采录;无声音不能称之纪实作品。(5)细节刻画的体现;给予节目生动、丰富性,印象深刻。(6)长镜头用原则:是在拍摄对象运动性强,变化明显,位移变化大等用;反之用分切。,(二)写意性类型,1写意性电

10、视专题片:(注:选一部作品分析)如西藏的诱惑),2作品特点: (1)注意画面营造诗的意境。 (2)注意抒发情感(主观情感) 。 (3)注意隐含着一种深沉的哲理。,3、观摩写意作品西藏的诱惑50分钟,作品西藏的诱惑解读 (1)作品简述:作品西藏的诱惑是青海电视台刘郎拍摄,1989年获第三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一等奖。片长50分钟。后又拍摄了苏园六纪也较有影响。 (2)作品特色: 注重镜头画面形象塑造。 解说优美,充满着文学意味,文学性较强。,展现西藏时着力主体情感的抒发。 作品结构上别具一格。四位艺术家与四位朝圣僧侣交叉一起。 四个章节连接:用解说过渡。 用光效语言展现春、夏、秋和冬四季变化。

11、 主题歌朝圣路上深赙西部祈求洗浴追求均抒发出一种对西藏朝圣精神的赞美。,(三)综合性类型:1综合性专题片:写实或写意结合一起。 (注:选择一部作品分析。),二、按题材内容划分:,思考的问题: 1.人物类、事件类、社会类、历史类和文化类专题片特征有那些? 2.各类电视专题片间有何差异性? 3.走近毛泽东作品创作上有那些特色。,(一)人物类型:,1人物类专题片:以记叙和表现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凡人、伟人,普通百姓、专家学者,以他们的人生命运、生命轨迹、思想行为、道德情操、卓越贡献为主的电视片。,2创作特色:(1)记叙事迹。用事迹展现人生价值。(2)揭示心态。揭示人物内心复杂心态。(3)展示精神。开

12、掘出崇高精神境界。,3、观摩人物专题走近毛泽东50分钟,本片是一部庄重严肃的人物传记片和资料汇编,是一部鲜活真实人物“写真”。片中简略了毛泽东生平,见证各时段历史。节目以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对领袖的生活、工作等情况,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手法,再现一个真实、亲切的伟人形象,展现毛泽东个人性格情感,用细节凸现人格魅力是这部纪录片的亮点。,(二)事件类型: (注观看事件类作品分析) 1事件类专题片:2创作特色: (1)记叙过程。(2)描述情状。(3)捕捉细节。,讲故事叙事手法。以历史故事和个人故事交叉叙事。 注重生活中细节镜头运用。点烟、戴口罩等生活化镜头大胆运用。 艺术手法上突破时空界限。以事聚情、以

13、事感人。 资料运用不围绕历史过程转。聚集人性格,显示人物个性。 形态上与其它人物类不同。全片没有用一个采访等。,(三)社会类型: (观看一部社会专题且分析)1社会类专题:2创作特色:(1)选题重大。(2)开掘主题。 (3)观点鲜明。,(四)历史类型(文献类):,1历史类专题片:对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发展进程,给予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回顾、审视和观照。既尊重史实准确严密,更需手法多样。,2创作特色:(1)有鲜活的人物。历史伟人。重要人物:历史变革中涌现出重要人物。普通人物:生活中普通小人物。 (2)有真实的细节。 (3)有感人的情感。 (4)具有学术性、通俗性、系统性、人物选择发生、事件选择性

14、、社会现象性和细节选择性特点。(注观看一部历史纪录片),3社会作用:(1)一种传播先进文化,解读历史的好节目形态。(2)为观众提供一个好的审视历史,正确评价、认识历史好平台。,4文化类专题片:以自然环境和生物、科学技术本身作关注对象,记录自然环境,生物和科技与人类之间关系的电视片。 创作特色:(1)传递文化知识。(2)营造文化意境。,三、按文体构成划分:,(一)新闻类型。1新闻类型: 观看新闻节目分析2创作特点: (1)真实性。 (2)现实性。 (3)时效性。(二)政论类型。 创作特点: (1)科学性。(2)逻辑性。 (3)论辨性。 (三)散文类型。创作特点:(1)随意性。(2)抒情性。 (3

15、)灵活性。,第3讲 电视新闻专题,思考的问题:1了解什么类节目是新闻专题?2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概念与基本特征?举例分析。3常见的新闻专题类型?如何采写好新闻专题?4评论性新闻专题类型?评论性新闻专题要素?,一、电视新闻专题的基本特征:(一)电视新闻专题的概念及特征:电视新闻专题:用电视表现手段,对重大新闻做详尽、深入或独特视角报道,为观众提供深度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电视新闻专题的特色:1着眼于发掘重要题材。抓新闻事实、关心“热点”;,2新闻性和针对性强。3注重报道深度。着眼于说明“为什么”和“怎么样”,注重详尽和全面。 (二)电视新闻专题的基本类型:1纪实性专题。(注选样片分析)纪实风格特征:

16、采访拍摄,保持形声一体化,具有原生形态。2分析性专题。3调查性专题。4访谈性专题。,(三)电视新闻专题的报道目标1典型报道。2重点新闻事件的纵深报道。3重大新闻事件的历史回顾。 二、电视新闻专题的采写和制作 (一)题材的选择和发掘:1舆论监督。 2“三农”问题。 3剖析社会矛盾。 (二)主题选择:1围绕主题组织材料。 2恰当调动各种手段为处理材料、表现主题服务。 (1)标题向来有“节目的眼睛”之称。(2)切入点,又称突破口,即专题报道的开头。(3)数字有其特殊的表现力.,(三)精心拍摄画面和声音:1、捕捉能够表现事物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性画面:2、捕捉包含情感的画面: 3、捕捉细节。4、记录最有

17、说服力、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声音素材。 (四)精心撰写解说词: 解说词的表现功能:1叙述功能。 2揭示功能。 3解释、补充功能。 4衔接、转场功能。 5协调解说词与画面、同期声的关系。,三、评论性电视新闻专题: (一)电视评论的文体样式 1话题式(一“题”一议) (1)恰当的话题。 (2)合适的谈话人选。 (3)主持人的表达能力和控场能力。 (4)周密细致的话题、选题策划。 2访谈式(一“理”一议) (1)访谈人物的代表性和意见发表的权威性。 (2)注重以论述语言为主,视觉语言为辅的原则。 (3)主持人点评和画面解说词,对人物访谈内容要有统摄和贯穿作用。,4解析式(一“事”一议):评论形式在

18、“焦点”类、曝光性节目中大量运用。(1)选准“事例”。(一种是概括性事实,一种是典型事例)(2)“解”和“析”。 “解”是表达,“析”是议论 。,四、电视评论节目的要素特征 1、论点的“点评”化。 2、论据的“形象”化。 (1)多样性: (2)直观性:,3、论证的“立体”化。 (1)立论:一般在正面宣传和热点引导一类的评论节目中较多运用; (2)驳论:一般在批评曝光和舆论监督一类的评论节目中较多运用。,例学雷锋的队伍走了以后 全景:四环路街道 特写:墙上的学雷锋标语 近景:地上遗弃的快餐饭盒 鼓楼广场一角满地头发 全景:正在收摊的学雷锋队伍 全景:队伍走后街道随处可见的垃圾,全民学雷锋、做好事

19、的高潮十分必要。 但是,学雷锋千万不能走形式、搞花样。而要扎扎实实地学习雷锋的精神,从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使雷锋精神真正植根于人们的心灵里,体现在人们的行动中。这样,“学雷锋”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五、电视评论的选题和表现 1、题材广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选题重大,或取材根植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新闻事件。 3、实现舆论监督。 4、切入点选择巧妙。 5、电视评论的力度体现在深度挖掘。 6、注意运用电视手段来表达评论内容。,第4讲 世界纪录片大师的作品分析一、各时代纪录大师及作品分析 (一)卢米埃尔兄弟:电影从纪录片而起1895年影史上第一部影片工厂下班和火车到站等法国放映。 它被称之

20、历史最成功一次电视放映,世界“电影之父”。 1. 原始纪录作品特色:观摩音像资料DVD(1)拍摄手法:(2)题材选择:(3)创作手法: 2.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二)纪录片创始人:罗伯特弗拉哈迪 (1)成长在多元文化环境中。 (2)对大自然感受有壮美之情。 (3)培育恶劣自然环境生存能力。 (4)理解人类生命关注与敬重。,2、代表作品: 1922北方纳努克第一部较 早成熟的纪录片。1933工业化英国 1934亚兰岛人 1948路易斯安娜州的故事,3、代表作北方的纳努克分析:,北方的纳努克,一部个人实地观察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纪录片,世界纪录光辉起点。作品特点:(1)人类学型纪录

21、片拍摄模式。(2)“搬演再现”拍摄方式。(3)戏剧元素引入纪录片。 (4)长期跟随拍摄对象。 (5)长镜头技巧应用。 (6)遗留问题。一是纪实片可内容是不可“搬演”二是拍摄者的道德规范。,(三)电影眼睛:狄加维尔托夫 (1)广泛多样艺术爱好。 (2)人类视听心理感知与表现有独特见解。 (3)在自己视听(音响)实验室中成功制作口语听觉蒙太奇(广播式纪录片)。 (4)“每周电影”实践者。 (5)对“抢拍、抓拍、手持”等特殊拍摄手法进行实践并有全面认识。 2、主要代表作品: 1923电影眼睛 1929带摄影机的人 1934关于列宁的三支歌 1931热情:顿巴斯交响曲,(四)纪录电影教父:约翰格里尔逊

22、: (1)热衷于政治活动。 (2)大学期间学习的是社会学与大众传播学。 (3)是一位首次将电影引入教育圈的人。 (4)世界第一位提出“纪录片(Documentary)”定义的人。 (5)建构了纪录电影理论和创造电影是一种影响公众舆论媒介理论体系。 (6)奠定格里尔逊 “画面解说” 纪录片模式。 2、主要作品1929漂网渔船 3、作品漂网渔船分析,(五)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1)最早纪录片中使用同期声的代表是德国莱妮里芬斯塔尔(19022003)。 (2)代表作品: 1935年意志的胜利 1938年奥林匹亚 (3)作品特色: 意志的胜利分析 将纳粹党意志与思想艺术化处理。 将政治叙事化。 将希

23、特勒个人形象神化。 现场调动大量人物和物力。 运用一切可采用技术手段。,第5讲 纪录片的概念的辨析,思考的问题: 1什么是纪录、记录、纪实?举例说明。 2什么是主观与客观?主观与客观纪录片创作重要性? 3现实、真实、虚构、非虚构?它们间关系? 4、历史、历史叙说、真实再现?真实再现合理用法?,一、记录、纪录与纪实:,(一)“记录”与“纪录” “记录”指其客观地描述人物的具体动作。 “纪录”指除客观表现动作过程外,更多强调一种主观施动过程。,(二)“纪录片”释义。1. 纪录片绝不指胶片或磁带上记录生活场景,它一定含有记录者思维活动、发现、选择、采访、结构等而创作的艺术样式。2.“纪录”涵盖整理、

24、择取、讲道叙纲,有主题、有阐述、有选择、非虚构地讲述生活中真实。3. 纪录不是被动、机械记录某动作,而受到制作者主观意识、审美情趣、道德标准、知识结构、文化视野等因素控制,是一种创作活动。4. “记录”重视客观、准确、理智的科学性。 “纪实”词义较广,一般指记录真实行为本身外,还含有尊重客观现实,同时,还需发挥主观能动性。,二、主观性与客观性先观摩潜伏行动DVD共15分钟,(一)主观努力与客观效果。1. 主观努力:指用各种方法将其某种观念贯穿始终,并力图构建出一种相对独立、完整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是最大程度、最有可能范围内更接近生活本质。2. 客观效果:指从业人员影片制作中所特有的观念,所使用

25、的方法所构建的理论体系,要最在可能符合观众的认识和观念,得到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认同。,(二)多元开放体系。1.理论认识差异。沙与海最后小女孩戏沙漠 2.主观与客观评判。 3.主观与客观演变要符合生活发展规律。 4.人性角度尊重生命存在,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探求人的心灵奥秘。,(一)“现实”一般指自然界及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状态。(二)“真实”广义指人类所知与客观事实相符的一种存在。狭义指人类所特有的学科哲学所探讨问题,既是哲学出发点,也是哲学最终点。(三)“虚构”凭想象营造出来的事实。(四)“非虚构”不凭空营造出来的事实。 四、历史与历史叙说,三、现实与真实、虚构与非虚构,四、历史与历史的叙说

26、:,五、影响纪实的诸要素,1.事件发生连续性与纪录工具无法延续间的矛盾。2.记录者在场与不在场之间矛盾。3.事件的旁观者在场观察视线限制矛盾。 4.记录者表达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事件的性质。 5.摄像师镜头选择。 6.后期剪辑因素。 7.被摄对象面对摄像机可能“怯镜”或“表演”。8.声音影响人的情感和价值。 9.镜头画面变化影响人们审美判断。,六、镜头的真实再现问题先观摩复合的军团VCD50分钟,(一)“真实再现”定义:1. “真实再现”是用扮演等虚构方式,将曾经发生过却没有记忆下来情景、事件重现出来,并把它运用到非虚构电视纪录片中。 2. “真实再现”概念区分:(1)“真实再现”有称之为“

27、重拾现场”“复原补拍”“情景再现”“现场模拟” 。(2)“真实再现”是一种虚构手法,不同题材有不同运用风格。,(3)它指通过电影电视纪录手段“把时间留住”愿望,日后播出,重现过去发生事件、时间、人物、地点。(4)另指“事件已发生”无任何记录,为让后人知道事件真实情景,电视采用“搬演”的表现方式,重现原貌。3. “真实再现”纪录片运用原因:(1)纪实资料大量缺少,特别是历史类。(2)历史题材使用它能丰富画面。(3)弥补不在场的遗憾。,(二)“真实再现”的不合理性及危害。1. 不合性争论焦点: (1)一是认为纪录片使用“真实再现”违反纪录片真实美学,使用了虚假的材料,所以拍摄出片子不真实。 (2)

28、使用“真实再现”手法以,使纪录片对难以区分。 (3)主张如拍摄“真实再现”不如虚构纪实性历史故事片 (4)担心“真实再现”手法大量运用,会使刚建立起的中国纪录片理念受到影响。,2. 危害性 (1)养成纪实类节目缺资料就运用“真实再现”手法。 (2)一味对纪实类片都追求这种手法。(三)“真实再现”应用技法以。 随电视制作手段不断丰富,对“真实再现”手法运用更应谨慎。1. 画面处理的规范与统一。2. 转向对气氛的营造。3. 适度应用。,七、纪录中长镜头:,(一)长镜头:简单讲是用单个镜头而无所谓“联接” 时空的连续镜头, “物质现实的复原” 镜头。(二)两种蒙太奇美学观念。1.蒙太奇的叙事是主观的

29、,表现的;而长镜头则是客观的、再现的。2.蒙太奇强调形象对列,而长镜头重视场面调度和时空连续。3.蒙太奇是剪辑的艺术;而长镜头是摄影的艺术。4.蒙太奇是强制、封闭的叙事;而长镜头是非强制性的、开放型的叙事。,(三)长镜头表现功能。1.长镜头具有纪实性。 2.具有叙事的完整性。 3.具有叙事的开放性。,第6讲 纪录片的拍摄与编辑技法,思考的问题: 1、纪录片的拍摄技法有那些种类,它们各自有那些特色?可举例说明。 2、纪录片创作中为什么要重视声音采集?举例说明声音创作的重要性。 3、纪录片拍摄细节如何表现?它对纪录创作有何意义? 4、偷拍、隐拍、跟拍和抓拍在纪录片创作中意义何在 5、谈一谈创作者本

30、身的因素对纪录片选题的影响? 6、在纪录片创作中,如何发现纪录片创作的新视角?,一、题材的选择 (参见书目朱电视纪实论1、注重时代内容。关注、见证这种时代的变迁。2、关注主流群体。倡导一些对社会主流群体、主流文化的关注,以便把握时代潮流,反映时代潮流。3、关注民生。社会转型时期的民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4、关注自然。 以单一走向多元。 5、关注科学教育。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教育举足轻重 。6、发现新视角。7、扬己之长。,二、镜头是向未知取素材(前进式):,1镜头向未知生活要素材。未知生活是同步,有悬念和期待,和观众一起探求、一起体验真实时空。 2现场中选择素材(现场的取材)。生活的取材要选材、选时

31、机,有预知性。,三、客观地记录生活的过程:,1原生态记录生活的流程。(1)原貌生活状态,观众信服。(2)需要忽略摄影机的存在。(3)事实摄影机已改变原貌生活。,2有预见性提前开机。,3重视生活流程时空的完整。隐拍(交友拍):长期跟踪与被摄者已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已忽视摄像机存在。偷拍(隐藏拍):不被摄对象知道,完全是一种自然状态记录。,抓拍:介于“偷拍”与“隐拍”之中 ,更强调对生活瞬间有意味情节捕捉。,4形成动态“场”信息结构。(1)“场” 是动态信息结构。(2) “场”是一个事件场面,一个时空。(3)技法上含有场景中各种镜头处理,包括画面形象、声音、环境氛围、心态所积累出一个可供观察和体

32、验的时空,形成一个完整可供观看的“场”信息时空。,跟拍:摄像机跟随被摄对象活动及情绪变化,同一镜头内形成多角度、多机位的画面效果。这种前进式镜头总是充满悬念、期待和观众一起去探求,一起去体验真实的时空。,四、参与、交流、反馈的手法:,交流、参与、反馈的方式: 1.记者出镜头或不出镜头。 (1)走入被摄对象生活或与之交谈,用行为、语言,使对方作出积极反映。 (2)用声音参与交流、提问,有激荡生活,梳理信息作用。 (3)使信息更鲜活、强烈,富有视觉冲出力。 (4)注意真诚、平等,人格上尊重。 2.交流内容有理有据,迫使对方说出真情。 3.注意倾听对方语言和观察对方神态。,观看面对面.采访王岐山,五

33、、纪录现场的声音处理:,电视纪录片绝对不能忽视声音在电视语言叙事的作用。1声音组成部分:有人声语言、音乐和音响。(1)人声语言:表达思想情感所发出各种声音。,同期声:当事人现场语言或直接倾诉。第一人称:由当事人自述、口述的语言。第三人称:解说或记者现场评述等。 (2)音乐语言:构成情感的重要元素。注意纪录片中慎用 (3)音响语言:范围较广,自然界中一切音响元素。真实时空环境必不可少元素(刘唤章片头),神,3声音会使节目有深度和广度。声音在画面中介入,声音的远近,声音的方向,都使观众认识到空间的深度和广度。 4声音是交流的工具。声音在追述过去、展望未来、诉说内心活动等方面,有着画面视觉元素难以表

34、现出来的东西,能弥补画面表现不足之处。 5声音是一种抒情工具。一种情感元素,心情表达元素。,2声音是生命的外在形式。,(1)人交流最富有表现力元素,声调、语速、口音等都有各自特点。(2)声调高低、语速快慢、口音等都能反映,从中领会到情感表述。,六、“过去时空”的表现方式:,1、重演、扮演、真实再现的手段(早期用,现在意见分歧很多)。 2、利用“当事人、见证人、历史资料、遗址真迹、文献资料、图片音像等”营造过去时空。 七、纪录环境的信息采集: 1环境:一般是事件的发生地、人们生活的舞台、各种活动的场所。 2注意问题:(1)记录中重视环境的展现。(2)尽力用俯角和广角拍摄。 (3)要让“环境”说话

35、。,八、注重细节画面的表现:,1.细节:指电视荧屏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2.细节作用: (1)细节能刻画人物的性格力量。 (2)细节能描述人物情感的变化。 (3)细节是讲好故事的好元素。,九、纪录创作中的偷拍 :,(一)偷拍:是指未与被摄对象沟通,被摄对象完全处于没有觉察的情况下进行拍摄。 (二)偷拍摄目的性:1获取真实自然的人情世态。2说出真实状况,以警醒社会或某些人。3获取犯罪的证据。4提供生活的娱乐。 5注意节目中慎用。 (三)纪录片偷拍技巧运用。1选择好拍摄角度与背景。 2运用好自然光线。 3现场调度好场面。,十、现场多机位拍摄:,(一)多机位拍摄。

36、 1、从不同视角,增强画面表现力与信息。2、讲究机位布局与合理的分工。(二)纪录片拍摄中的三脚架。 要保持画面稳定性,建议拍摄中尽力用好三角架。(三)注意磁带、电池的合理安排。 注意准备充足。,十一、纪录片的后期编辑制作,(一)后期工作的第一步:场记 场记记录包括:拍摄的事件、地点、大致的内容、采访人物的姓名等。,场记表,(二)制定编辑大纲 编辑大纲制定像是一个蓝图,可将一些不同理念在这里展示出来,可制定多种编辑方案,实施中也可逐步调整,最终确立一个最佳方案。 (三)结构的设计 1、整体布局:对整体形式的把握 。2、内部构造:各部分的构成和转换的把握。3、基本要求:自然、完整、严谨、新颖、统一

37、。(1)自然:过渡自然,行进流畅,条理性强。(2)完整:结构上形成一个整体。 (3)新颖:符合叙事内容的特性,又有叙事者的个性风格。 (4)严谨:结构要严密,精巧、工整。,(5)统一 :结构形式与叙事内容在节奏有一种有机统一;另结构形式本身要和谐统一,浑然一体,全篇贯通。4、纪录片几种结构形态:,(1)顺序式结构:一种依照事件进程的自然次序组织情节叙事结构,以时间为走向轴线。 (2)交叉式结构:有着内在联系的线索进行交叉安排,并以此组织情节,推动事件发展。 (3)板块式结构:每一块内容有一条自己的发展线索,每个板块中的小结构则是一种顺序式结构。,(四)节奏的把握:节奏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连续而又有间歇的运动方式。1、节奏形态:(1)内部节奏:由情节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或人物的内心情绪起伏而产生的节奏;(2)外部节奏:由画面上一切主体的运动以及镜头切换的速度产生的。2、节奏特点:(1)以现实生活为基调叙说生活,节奏会相对比较慢。(2)把握现实生活本身的内在节奏,主要依据生活感受和理解。,4、常见节奏表现形态:,(1)叙述者作为“经历者”的节奏。 (2)叙述者作为“认知者”的节奏。 (3)叙述者作为“全知者”的节奏。(4)营造设计的节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