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是治疗各种疾病的目标,对中医的现代化进行探索,以朱汉章为首的针刀医学工作者,从中医平衡理论入手,对中医的现代化进行了探索。中医说: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说阴阳平衡是治疗各种疾病的目标,但是,这是一个宏观的抽象的,对治疗疾病目标的最高概括。,针刀医学为此做出了努力,如何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西医知识破译中医学这一个治疗宗旨,使之具有现代科学内涵,是摆在医学界面前的一道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刀医学为此做出了努力。在阴阳平衡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科学实验发现骨性关节炎的病因是力平衡失调,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是动态平衡失调。,阴阳平衡理论有了科学的内涵,许多内外妇儿科慢性
2、疾病是体液循环失调,电生理功能的失调等等,所谓失调就是失去平衡。使阴阳平衡理论有了科学的内涵,对中医学这一个最根本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解读。,新认识,笔者在从事针刀临床医学实践中,结合自己的理解对阴阳学说产生了一些新认识,现阐述如下,请同道指正:,阴阳,阴阳转化,医者 医患关系 患者,阴阳,阴阳转化,原发病 发展演变关系 继发病,阴阳,阴阳,阴阳转化,静脉 毛细血管网 动脉,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四个方面,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1阴阳对立、 2阴阳互根、 3阴阳消长 4阴阳转化四个方面。,神经系统为阳、为气、主功能;血液循环系统为阴、为血、主物质。,人体的正常生命
3、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如上以神经系统与血液系统为例,神经系统为阳,血液循环系统为阴,神经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神经系统的功能正常是以循环系统的濡养为基础。,神经系统为阳,血液循环系统为阴,没有循环系统的濡养,神经将失去功能,如大脑缺血,则功能失常,而血液循环系统的活动,又是以神经系统支配为前提的。交感副交感神经管理血管的收缩扩张。神经失常则循环障碍。人体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的关系,也就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对立消长的关系。如果神经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人的生活也就终止了,,脑血管疾病-阴阳,脑-神经系统-为阳 血管-循环
4、系统-为阴 两者密不可分 1血管缺血或出血均可导致脑部损伤. 2脑功能异常可导致缺血或出血.,脑血管疾病-阴阳,脑部-中枢-为阴 脊柱四肢躯干-周围-为阳 两者密不可分 1脑部病变可表现到脊柱四肢躯干. 2脊柱四肢躯干软伤可影响脑部.,“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神经调制技术”中日友好医院-樊碧发,1大量的研究表明,外周神经损伤可引起脊髓及脑干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而脑内的损伤也可触发一系列可扩布的远隔部位的变化,即脑损伤也可引起低位神经系统甚至外周神经系统的改变.,“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神经调制技术”中日友好医院-樊碧发,2外周神经受到侵袭后,均会造成神经纤维的病理学改变,从而引发剧烈的疼痛.这种外周神经
5、纤维因遭受损伤等因素产生的病理学变化,对中枢神经会产生长时而严重的影响.如中等程度以上的疼痛刺激,若不能很快消除72小时后将会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应代表区域内产生特异性病理改变.,“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神经调制技术”中日友好医院-樊碧发,3在正常情况下,中枢接受的传入活动有些具有兴奋效应,有些具有抑制效应,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并接受中枢的调控.当这种关系失调时,则有可能使正常的感觉系统迅速转化为致痛模式,表现为应该成为正常的感觉而出现剧烈的痛感.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即时性效应.,阴阳转化,中枢 路径 周围,典型病例,一腰椎压缩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臀痛活动受限-恶心呕吐-肠梗阻 后腰臀前
6、盆腔 腰椎管内腰椎管外,二部分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思路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疾病的自限性有限病程的可能性 ) 人体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神经蠕变抗压的适应性 )针刀外围减压的直接作用开窗术 )远盘区治疗对近盘区矛盾的良性促动作用 )全程严格护理,对症施法,健康教育,功能锻炼 )积极处理盘外因素影响,调节或等待盘内环境良性的回归变化 )积极等待本身即是一种治疗(毛泽东战术围而不打或围城打援),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疗效以最小的解剖损伤和生理干扰恢复人体健康平衡。 8)论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加信心、决心、耐心等于成功,阴阳观指导下的逆腹式呼吸训练,康复治疗是使疾病达到最理想的治疗境界的不可缺少的阶段
7、,所以针刀治疗每一种疾病的后边都附有康复治疗的内容。,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与之对称的是顺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作等容呼吸,,,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作为一种独特的、创造性的
8、呼吸形式,一改以重视吸气为主的常规呼吸操作重心,而强调以呼气操作为主;且更进一步,逆腹式呼吸将呼气操作与调动内在气息的运行结合在一起,使呼气过程成为推动和把握内在气息运行的动力和技巧,赋予了呼吸以全新的内容和作用。,逆腹式呼吸操作过程,(一)身体姿势:坐式最佳,尤其是盘坐。腰身挺直,但不可挺胸。这有利于体内的气机下沉,气机即是体内能量运行的趋势。在盘坐的时候,双腿交错叠加,重心比平坐时更低,气机下沉的趋势也就更加明显,逆腹式呼吸操作过程,(二)以鼻作自然呼吸:以鼻吸气,不必注意呼吸的深浅,不必注意呼吸的速度,不必注意胸部或腹部的膨出,也不必注意吸入与呼出气息的呼吸支点位置,它可以在胸,也可以在
9、腹,更多的情形是在胸腹之间的某个地方。由于逆腹式呼吸的操作重点是呼气,故注意力不必放在吸气的任何方面,顺其自然即可。,逆腹式呼吸操作过程,(三)以口缓慢呼气,同时启动和引导内在气息:首先是用口缓慢地呼气,缓慢很重要,如果是急促地呼出,就不能用来引导内在气息。其次,在缓慢呼气的同时注意调整口型,要用近似于哈气的口型,嘴唇微微撮起来。然后是调整呼出气息的呼吸支点,这是逆腹式呼吸操作的关键,启动和引导内在气息是否成功关键在此。,逆腹式呼吸操作过程,这个支点大致是在咽喉部位,但上下有一个存在范围,感觉上应该是在上腭的后部和食道的上部之间,具体位置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寻找和确定。寻找和确定的方法是尝试,即
10、在上述范围内反复调整呼气支点的位置,可以从上腭后部开始,逐渐向下试探,看看从哪一个点上在呼出气息能够同时引导出细微的内在气息。从这一个点上,呼出的气息向外,经口呼出,而内在气息向下,朝腹部运行。这个点是呼气启动和引导内在气息的作用点,也是呼气和内在气息的共同呼吸支点。如果找到了这样一个点,就将其确定下来,以后的每次呼气都运用这个呼吸支点,以便不断引导内在气息。如果一时找不到这个点,可以上上下下反复细心寻找,大多数练习者经过反复练习都可以找到,逆腹式呼吸操作过程,(四)随呼气将内在气息输送到腹,建立呼吸支点:找到了呼气与内在气息的共同呼吸支点,就把握住了运用呼气启动内在气息的诀窍,下一步的操作,
11、就是继续运用呼气推动已经启动的内在气息向下运行。在逆腹式呼吸的锻炼中,内在气息不能自己运行,只能由呼气来推动。如果呼吸停止,内在气息的运行也会停止。内在气息运行的速度也由呼气决定,呼出气息的速度快,内在气息运行的速度也快。但一般要求采取最缓慢的速度呼出,这样能够最为清晰地体会到内气的运行,并对它进行最为精确地控制。,逆腹式呼吸操作过程,在以呼气推动内在气息下行的过程中,有些初学者会感到气息不够用,不能一口气将内在气息送到腹,只能送到中途。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一是调细呼出气息的气流,使之能够持续更长的时间,将内在气息输送到腹;一是先将内在气息送到半路,例如送到心窝部位(两乳之间
12、的凹陷处),等到心窝部位有了呼吸支点的感觉,在向下延伸这个呼吸支点,直至延伸到腹部。无论采用何种步骤,待内在气息能够随呼气直接到达腹部的时候,就在那里建立内在气息的呼吸支点。这个呼吸支点的位置一般在脐下气海穴的位置(脐下一寸左右),但也可能更低一些,在下腹部的中央。,逆腹式呼吸操作过程,(五) 将内在气息贮存在腹:贮存气息于腹是逆腹式呼吸锻炼中的独特感受。随着内在气息第一次到达腹部的自然落脚点,逆腹式呼吸的主要呼吸支点得以建立。此后,每一次呼气都推动一股内在气息到此呼吸支点,并在那里逐渐地积累起来。内在气息的积累在感觉上是呼吸支点逐渐增大,逐渐充实。,三作用,一)增加吸氧量。胸式呼吸因为肋骨运
13、动空间的局限,胸腔容积变化较小。据有关文献介绍,平时用胸式呼吸,约有三分之一肺叶没有发挥作用。即使两种呼吸方式兼用,安静条件下横隔肌一般只下移12厘米。“逆腹式深呼吸”,其横隔肌下降一般有710厘米,肺叶气泡得到充分利用,吸氧量比安静条件下增加好几倍(当然这种效果是顺逆腹式深呼吸都能达到的)。氧是维持机体机能和产生运动能量的基本物质。正常人不吃东西可维持生命2030天,不喝水可坚持57天,而缺氧10分钟大脑就要死亡。细菌和病毒都有厌氧特性,人体器官病变都和缺氧有关。平时很多人讲究“进补”,其实增氧就是不花钱的大“进补”。,三作用,(二)使腹腔内的器官得到有效的按摩运动。顺腹式呼吸的特点是呼吸过
14、程中腹腔容积保持不变,因此腹腔内的压强也保持不变,除了增大吸氧量外对内脏器官起不到按摩运动作用。逆腹式呼吸则相反,吸气时横隔肌下降,小腹内收,腹腔容积缩小,腔内压强增大,呼气时横隔肌提升,小腹隆起,腹腔容积增大,腔内压强缩小。腹腔里的内脏器官在压强忽大忽小的作用下,经受着十分难得的全方位的按摩运动。生物界都有“用进废退”的进化规律,人们的内脏器官自离开母体出世后,一直分秒不停地工作运转,很容易出现疲劳衰退,引起病变。如今能够得到经常性的全面按摩保养,对其机能的保持与调节自是大有好处。当然,太极拳动作中的腰胸折迭也可以从外部通过肌肉运动的位移造成机械性的按摩,但比较由腹腔内压所造成的空气按摩,其
15、作用应该是后者更加全面与显著。,三作用,(三)促进副交感神经亢奋和内气鼓荡。实践证明,在心静体松条件下进行深、长、细、匀的逆腹式呼吸,大约十多分钟即可激起副交感神经亢奋。除了会产生副交感神经亢奋所带来的心率减缓、血压降低、末梢血管舒张、内分泌得以调节等生理现象外,还会出现腹部发热(有时甚至有发烧的感觉),有一股暖流顺着背脊(督脉)往上涌,上身开始出汗等现象,按中医和武术的说法是来了“气感”,促进了“内气”运动。这对人体各项机能的调节很有作用。,讨论,临床上我们所治疗的适应症多为慢性粘连性疾病,针刀松解治疗后在一定程度上将病变逆转到一定的水平,但接下来的继续回归需要一个必然的过程,相对于被动康复
16、治疗(为阴)而言,主动锻炼康复(为阳)显得更有意义,因为人体针刀施术影响了结构(为阴)的变化进而促使功能(为阳)的恢复,而主动锻炼功能(为阳),反过来激发促进人体结构的良性修复与回归(为阴),这是一个阴阳平衡的问题,,平衡,大家都知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的故事。它寻求的就是一个平衡。同是一桶水,很显然双方愉快合作时,比较省力!同理同是一个病,被动治疗与主动配合密切结合时疗效最佳最快!医患双方的配合程度,积极性匹配程度是否达到了平衡?将决定病情恢复的快慢与是否彻底。逆腹式呼吸的训练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康复手段。,举例,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逆腹式呼吸的运用就使得腹腔压力的
17、变化与腰椎管内压力的变化形成一种互动联接,通过互动使得腰椎管内神经的蠕动与蠕变变得积极,减轻压迫变得轻松,从而极大的缩短了疗程。又如腰三横突的治疗康复中,通常我们多强调腰背肌的锻炼,忽视腹肌的锻炼,在横突尖我们知道有骶脊肌、腰方肌、腰大肌和腹横肌及腰背筋膜,这组肌肉的损伤粘连与腰腹的平衡不无关系,通过逆腹式呼吸的训练,可达到肌肉放松腰腹平衡。另外脊柱相关各科疾病运用此法,通过胸腹腔容积的变化使得脏器得以按摩,交感神经得以调整,功能良性逆转而收效明显!,讨论,可见 逆腹式呼吸,是一种深度配合,即患者身心高度配合,医患关系高度配合。因为他涉及到了人体的胸腔为阳,腹腔为阴;呼气为阳,吸气为阴;神经为
18、阳,循环为阴;前胸为阴,后背为阳;前腹为阴,后腰为阳;内脏为阴,外腔为阳。这样一呼一吸,调整了人体上下左右,内外前后;使得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有序化的进行良性回归。使得治疗有病人被动变为病人主动,同时主动的锻炼使人更深入地体会自身感受,从而调整人体心理状态,达到身心阴阳合一。,讨论,针刀医学阴阳观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中更深的奥妙还在于医患关系的平衡,因为病人在遵从医嘱的一瞬间,就开始了配合,而逆腹式呼吸要求长期不间断的时时进行训练,实际上是患者在一直配合医生,随着训练的深入,疗效呈现,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增加,依赖感增强,顺从性明显上升。由此可见逆腹式呼吸不仅为患者康复开通了便道,同时为医患关系的融洽开辟了一个载体。临床与病人反复指导,长久习练,可达到患者体健,永久平衡,医患一家鱼水情深的效果。,讨论,综上所述,针刀医学阴阳观指导下的逆腹式呼吸训练对针刀临床术后的康复有着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