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一、方剂的概念 二、方剂的组方原则和组成变化 三、方剂的剂型 四、方剂的应用,一、方剂的概念,是对望、闻、问、切四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证求因,确立治法,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药物及其合适的用量,配伍而成的复方。,二、组方原则和组成变化,(一)组方原则,由于药物配伍关系不同,方剂中不同药物的作用和地位不同, 我们称之为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1.君药,即主药,是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方中必不可少的药物。,2.臣药,即辅药,作用有二: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3.佐药,作用有三: 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
2、; 消除或制约君臣药的毒性、烈性; 病重时起反佐作用。,4.使药,作用有二:引经作用,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调和作用,调和方中诸药的药性。,麻黄汤,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君 桂枝-辛甘温,温经散寒 臣助麻黄发汗解表 杏仁-苦温,降肺气助麻黄平喘 佐 炙甘草-甘温,调和诸药 使,(二)组成变化,1药味加减2药量加减3变更剂型,1药味加减,主要用于临床选用成方。 方名 组成 功效 主治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发汗解表 风寒表实证 三拗汤 麻黄、杏仁、炙甘草 宣肺止咳 风寒伤肺,2药量加减,组方药味不变,单单改变药量,从而改变该方的功用和主治。如 方名 枳术汤 枳术丸 组成 枳实
3、 :白术(2:1) 枳实 :白术(1:2) 功效 行气消痞 健脾消痞 主治 气滞水停 脾虚气滞,3变更剂型,同一方剂,剂型不同,治疗作用不同,主要根据病情缓急而定。如新病急治,一般常用汤剂、散剂; 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者,可改为丸剂,以求缓缓图功。,三、方剂的剂型,(一)常用剂型(二)各种剂型的特点,(一)常用剂型,1.汤剂 2.丸剂 3.散剂 4.膏剂,(二)各种剂型的特点,1.汤剂,将配好的方药,经正确煎煮,去渣取汁形成的药液。特点:吸收快、起效快、考虑病情全面、针对性强、便于加减。适于病情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2.丸剂,将药物研成细末,以特定的赋形剂制成的圆形固体剂型。特点:起效缓慢但
4、药力持久、口服携带方便。适于慢性病。,3.散剂,将配好的方药晒干或焙干后,研碎成为均匀混合的粉末。分类:内服和外用。 特点:简便省药,内外均宜。,4.膏剂,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分类 内服膏:冬季进补主要剂型外用膏 软膏:吸收缓慢,作用持久用于疔疮疖肿、溃疡硬膏:用法简便,携带贮藏方便用于外伤、痹证,四、方剂的应用,(一)汤剂的煎煮(二)服法,(一)汤剂的煎煮,正确煎煮中药的重要性:1.直接关系其临床疗效。 2.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1煎药用具,最常使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原因有三: 化学性质稳定 受热均匀 价格低廉,严禁使用铜、铁、铅、铝等器具。其原因是: 其氧
5、化物或盐类本身就是中药,分别具有特定的药效,用之恐与病情不合。 中药大都含有丰富的鞣酸, 可与这些金属离子生成鞣酸化合物,轻则降低药效,重则产生有毒物质。,2煎药用水,水质:纯净,如自来水、甜井水、 蒸馏水等都可选用。水量:一般以冷水漫过药物一寸左右为宜。,3浸泡时间,以浸透药物为原则,一般以0.51小时为宜。 原因是:(1)有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2)可以缩短煎煮时间。,4煎药火候,前人有“武火”、“文火”之分。武火 文火,5煎药方法,(1)一般煎法(2)特殊煎法,(1)一般煎法,武火急煎 解表药清热药文火久煎 厚味滋补药毒性药,(2)特殊煎法,先煎 后下 包煎 另炖或另煎 烊化 溶化,先煎
6、,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石决明、代赭石等。,后下,芳香类药,如薄荷、砂仁等。,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粘锅焦糊或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如赤石脂、车前子、辛夷、旋覆花等。,另炖或另煎,某些贵重药物, 如人参、西洋参等。,烊化,胶质、粘性大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饴糖等。,溶化,有些不宜煎煮且易溶的药物,如芒硝、朱砂等。,(3)注意事项,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免药性挥发,降低药效;药物煎糊后必须弃去,万万不可加水再煎服。,(二)服法,1.服药时间2.服药方法,1.服药时间,一般宜在饭前1小时服药,以利于药物尽快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的方药,宜饭后服用,以减轻药物对胃肠
7、道的刺激 。,特定时间:安神剂宜睡前1小时服; 治疟剂宜发作前2小时服; 十枣汤应平旦时服; 鸡鸣散应五更服等。,2.服药方法,汤剂一般日1剂,分23次温服。病重者,可顿服或煎汤代茶频服;丸、散、膏、酒等剂型,一般日服23次。,发汗剂、泻下剂服药应中病即止,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峻烈或毒性药品,宜先少量进服,而后逐渐增加,中病即止。,服药后恶心呕吐者,可在药液中加入少量姜汁,或用鲜姜擦舌,然后再服汤药,或少量频频冷服。,思考题,1.方剂的组方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2.方剂的常用剂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方剂的特殊煎法有哪些?举例说明。,第四节 常用中药与方剂,一、解表药和解表剂,(一)
8、概述 (二)辛温解表药和辛温解表剂 (三)辛凉解表药和辛凉解表剂,(一)概 述,1.解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等辛凉解表药,如柴胡、薄荷等,2.解表剂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以解除表证的方剂。,辛温解表剂 风寒表证 辛凉解表剂 风热表证 扶正解表剂 虚人外感,3.使用注意 辨证分型,正确选用解表剂。 因时、因地、因人选用解表药。 一般煎10分钟即可,以免药性挥发。 禁用于多汗、热病津伤者; 慎用于疮家、淋家及失血者。,(二)辛温解表药和辛温解表剂,1辛温解表药 2辛温解表剂,1辛温解表药,麻黄 本经,为麻黄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
9、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的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等地。,性味归经: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功效主治:发汗解表 风寒表实证 宣肺平喘 风寒束表,肺气不宣的咳喘外寒内热或痰热内蕴,肺失宣肃证 利水消肿 水肿初起兼有表证,用法用量 :3-10克,水煎服。发汗解表生用;止咳平喘炙用或捣绒用。,桂枝 本经,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嫩枝。 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主治 : 散寒解表 风寒表证 温经通阳 风寒湿痹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胸痹心悸 用法用量:3-10克,水煎服。,其他辛温解表药,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散瘀止血 羌活:解
10、表、胜湿止痛(上半身疼痛),生姜 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紫苏 解表、行气和胃止呕、解毒,细辛:通鼻窍、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 苍耳子:通鼻窍止痛、有小毒,用量3-10g 辛夷:通鼻窍止痛、包煎,白芷:解表止痛、化湿止带、散结排脓 藁本:解表止痛、祛风散寒胜湿,2辛温解表剂,麻黄汤 伤寒论,组成:麻黄6g、桂枝4g、杏仁9g、甘草3g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风寒表实证,方解:,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君 桂枝-辛甘温,温经散寒 臣助麻黄发汗解表 杏仁-苦温,降肺气助麻黄平喘 佐 炙甘草-甘温,制约麻桂发散 佐调和诸药 使,(三)辛凉解表药和辛凉解表剂,1辛凉解表药
11、2辛凉解表剂,1辛凉解表药,柴胡 本经,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北柴胡产于辽宁、河南等地;南柴胡产于江苏、四川等地。,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心包经、肝、胆、三焦经 功效主治:和解退热 少阳证舒肝解郁 肝郁气滞证升阳举陷 中气下陷证,用法用量:3-10克,水煎服升阳举陷3g,解表退热10-15g和解少阳和舒肝解郁6-9g,薄荷新修本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和家薄荷的茎叶全国均有生产,以江苏太仓、江西吉安产者为上品,性味归经:辛、凉。归肺经、肝经 功效主治:疏散风热 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清利头目咽喉 外感风热 透疹 麻疹初起,疹出不畅疏肝理气 肝郁气滞证
12、用法用量:3-10g,鲜品15-30g,水煎4-5分钟服,其他辛凉解表药,菊花:疏散风热、清肝明目、解毒疗疮 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蝉蜕:疏散风热明目、熄风止痉、透疹,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宣散表邪、清热除烦,2辛凉解表剂,银翘散温病条辨,组成:银花9g、连翘9g、淡竹叶4g、荆芥穗5g淡豆豉5g、牛蒡子9g、桔梗6g、薄荷6g、芦根15g、生甘草5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方解: 银花、连翘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君荆芥穗、淡豆豉 辛温,助皮毛逐邪 臣牛蒡子、薄荷 疏散风热,清利咽喉桔梗宣肺利咽,淡竹叶清上焦风热 佐芦根清热生津,生甘草清热解毒,方 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麻杏石甘汤 伤寒论,组成:麻黄5g、生石膏18g、杏仁9g、炙甘草6g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化热入肺,肺热壅盛咳喘,方解: 麻黄 辛温,宣肺泄热平喘 君生石膏 辛甘大寒,清肺气 臣助麻黄宣泄肺热而肃肺杏仁 苦微温,降肺气 佐助麻石止咳平喘炙甘草 调和诸药 使,思考题,1.解表药和解表剂分哪几类?举例说明。 2.试述麻黄、桂枝、柴胡、薄荷的功效、主治。 3.试述麻杏石甘汤的组成、功用、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