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436758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DOC 页数:124 大小:85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单元 时间 2012.1.18单元教材分析: 组长: 主备人:本单元教材以“ 童年的足迹 ”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二首天窗芦叶船 女孩儿乌塔,一片略读课文快乐的足球赛以及阅读链接儿时游戏和综合学习一。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是古诗词,记录的是孩子们的童年趣事,留下的都是值得回味的记忆。 天窗中那被关在乡下屋中的孩子,是那一方天窗让他们的想象丰富起来,也让他们的渴望丰富起来,天窗虽小,但是,却把他们 的心引的好远好远。略读课文快乐的足球赛是诗歌,课文为我 们呈现的是孩子的群体形象,阅读的过程就是快乐在迅速地传递。 芦叶船中的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小把戏,芦叶船就是其中之一。 女孩儿乌塔中

2、的乌塔的世界要大的多,而且,她的这个大世界是自己闯荡 出来的,他看起来非常 潇洒,也让许多的中国孩子羡慕。女孩的故事给人的启示是多方位的。阅读链接儿时游戏让人又回到童年时快乐的时光。本单元课文对儿童的外貌、动作、 语言、心理作了 细 致入微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通过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语言能力。教学目标:1 掌握会写的生字,了解认识的词语,能 联系语境理解词语。2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悟文章的事理。3 学习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体会比 喻,拟人、排比等的修辞手法,积累优美词句。4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会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思路:在教学本单元教材时,应以读为主, 让

3、学生在读中掌握知识, 积累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并在读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分享童年的快 乐 。复备:2课题:1、古诗词二首 2 课时知识与技能:1 学会 12 个生字,会认“疏”等 4 个生字,会写“徐 ”等 12 个生字。理解“檐、媚、 莲蓬”等词语的意思。2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3 了解古代的词和词牌。过程与方法:1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 理解诗词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古诗词描绘的生活情景,体会古代的“孩子”童年的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想象、背诵,感受古代的 “孩子”童年的快 乐。教学重点:读懂古诗,能用自

4、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体会古代的“ 孩子”童年的快乐。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本课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 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 细腻 ,形象 鲜明,平易自然。因 为他长期居住农村, ,对农 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 别有风趣。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这首词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写的。 清平乐为宋词常用词牌,双调 四十六字,八句。这首词 ,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一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 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

5、息,表现出词人对农 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教学思路:3以读促思,以思促读,读写结合,深刻体会 诗人所表 现的优美意境。同时,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阅读古诗的能力。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1、学习文中 12 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第二课时:1、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的意境,体会 诗人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导入: 第一课时: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很多, 谁知道哪些是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如:咏柳、绝句春晓 等等)。今天,我们再来学 习一首南宋诗人杨万里暮春时节所写的古诗。(板 书:宿新市徐公店)第二课时:今天这节课,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南宋爱国将领、著名

6、词人辛弃疾描绘的乡村图景,领略一下乡村特有的清丽宁静。谁愿意读读课题? (板书:清平乐)自学导航:第一课时:1、完成预习常规目标。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第二课时:1、熟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2、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小组交流:第一课时:1、小组内互查预习作业情况。2、分组学习生字,小组展示。第二课时:1、对学、组学预习问题。2、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解答出现的疑难问题。合作探究: 1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喜悦的春意图,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的画面。2清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根据古诗

7、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我的收获: 小组归类整理,可分条列出,也可以板书形式出现。课外拓展:1、根据诗中描绘的景色和儿童追捕黄蝶的情景, 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2、请结合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内容, 为古诗配上一幅画。 (提示:可从诗中提到的颜色、景物入手。 )3、你觉得清平乐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5达标训练: 第一课时:1、选择正确的读音。嫩茎(jng jng) 小径 (jng jng) 已经(jng jng)2、 形近字。赖( ) 蓬( ) 锄( ) 疏( )懒( ) 篷( ) 助( ) 蔬( ) 3、宿新市徐公店诗中通过_、 _、_、_这些情景来说明是_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

8、者的_心情。第二课时:1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急走:_ 处:_ 径:_ 深:_篱落:_ 疏疏: _2、默写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两首古诗。教学反思:6课题:2 天窗 组长 备课人 2 课时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 10 个生字,理解“慰藉、一瞥,神奇 ”等词语的意思。2、知道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孩子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2 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

9、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教学难点:1、理解 “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的意思。2、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本课教材分析: 天窗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 30 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课文叙述的是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他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强烈愿望。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文 结 构清楚,充 满童真童趣,可以说,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教学思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

10、引 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对重点 词句加以揣摩、体味;从人物所 处的特定 环境、表情 语言去体会情感;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深入人物内心,实现作者与人物心灵的相通,以 课文的“情”为基调,以自身真挚的“情 ”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复备: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学习文中 10 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课文。第二课时:1、抓住“ 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到世界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2 课时7导入

11、: 同学们,喜欢玩吗?是呀,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方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的天窗一文要告诉我们的。自学导航: 第一课时:完成预习常规目标。第二课时: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心灵,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3、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小组交流:第一课时:1、小组内互查预习生字情况。2、分组学习生字,课堂展示。第二课时:1、对学、组学预习问题。2、理解课文内容,解答疑难问题。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2、在孩子们的眼里天窗是什么?

12、3、在你无奈的时候,你是怎样让自己快乐起来,让 自己感到慰藉的? 我的收获:小组归类整理,可分条列出,也可以板书形式出现。课外拓展: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2、阅读茅盾先生的其它作品。3、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 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8达标训练: 第一课时:1、默读课文,分别用“ ”和“”找出孩子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2、比一比,再组词。晴( ) 蝙( ) 神( ) 惟( )睛( ) 偏( ) 伸( ) 维( )第二课时: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孩子透过天窗看到了雨脚和闪电,又怎样会想到雷和风呢?(2)作者不仅想到了雷和风。还想到了什么?是从哪些方面想到的

13、?-2、通过风声、雨声、雷声、闪电,展开想象: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到 ,想像到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到 ,想像到 ,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像中展开。教学反思:课题:*3、快乐的足球赛 组长 主备人 1 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九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裁判、暂停、捧腹大笑、摔跤、前锋”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联系文中的精彩片段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描述的 这场球赛的情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理解诗歌内容,能说明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2 体会孩子们在比赛过程所享受的快乐,感受诗歌所描述的这场

14、足球赛的情趣。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足球的魅力,感悟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童年的快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这场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的乐趣,理解“ 我们的球赛”“ 在足球史上也难找“。教材分析:复备:9这是一首叙事儿童诗,共有 11 小节。叙述了孩子 们在小河边的草地上进行足球赛的热闹场面。 语言通俗,运用押韵的诗歌形式表现,琅琅上口,形式新颖。风格上处处洋溢着幽默、风趣,充满 了童真、童趣,尤其是几个精彩镜头的细致描述,给这场足球赛添加了别样情趣,让 人禁不住捧腹大笑,很有感染力。教学思路: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了解主要内容。在此基

15、础上,再读课 文,谈感受获得情感体验。结合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体会作者幽默、 风趣的语言风格,表达出快乐的气氛,使听着受到感染。 学习目标:1 掌握九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 能举例说明这是一场“快乐” 的足球赛。3 体会孩子们在比赛过程中所享受到的快乐。导入:同学们喜欢踢足球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领略一场足球赛,看了课题知道它是怎样的一场球赛了吗?自学导航:1 完成预习常规目标。2 谁在踢?在哪儿踢?他们玩的怎么样?小组交流:1 对学生字词。 (生字的部首、偏旁、 扩词)2 各小组提出疑难,互相解疑。合作探究:这场足球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有关语句谈谈理由。我的收获:小组归类整理,可分条列

16、出。也可以板书形式出现。拓展练习:1可以尝试让学生为诗歌配解说词。示例:各位听众,各位观众,今天为大家转播的是一场特殊的儿童足球赛。 说它特殊是因为:一、人数不定,随到随上;二、场地无界,只要你跑得够快够远,无所谓出界不出界;三、没有裁判;四、你看,没有宣布,球 赛已经开始了! 让我们还是马上关注球赛吧。2 你能像宋世雄、黄健翔那 样为这场球赛当解说员吗 ?请学生为自己感性的小节配解说词。10达标训练:随堂小测验:1给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裁 判 暂停 捧腹大笑 凌空飞射 ( ) ( )前锋 摔 跤2在括号中填写恰当的词语。捧腹( ) ( )的足球赛 凌( )( )射 满(

17、 )乱(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捧腹大笑:凌空: 教学反思: 课题 4 芦叶船 组长: 主备人: 2 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复备:12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 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达到理解 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4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 积累优美的词句。

18、(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 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教学重点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 时的童心童趣。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课教材分析: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玩什么却千差万别。在孩子的眼里, 蓝天、大海、山、水、花、草,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然而,吴成笔下的童年欢乐则来自于小小的芦叶。他们用芦叶做成一只只小小的芦叶船,这种快乐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一种自然的

19、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朴素与真挚。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 1、2 自然段,作者先回 忆了自己的家 乡,这是快乐玩耍的基础。第 3、4 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详细回忆 了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使我们感受到了芦叶船给作者童年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还有智慧。第 58 自然段讲了“ 我”和表兄到长江边玩芦叶船的情景,芦叶船给我们带来遐想与希望。文章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读着文字,一幅幅画面便历历在目一般,一只只小小的芦叶船出现了,又一只只漂远了,作者那种 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芦叶船的喜爱,自然流露笔端。文章的结尾,则给人无尽的遐想,含蓄而深刻。教学思路: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拨法、指导朗读法、自主感悟法。让学生

20、在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小的芦叶船给他们带来的快 乐,从而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13生活的无限眷恋,对芦叶船的喜爱。学习目标:第一课时:完成预习常规目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所带来的欢乐,体味愉快的童年生活。导入:(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 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 (板书课题)自学导航: 第一课时:1.掌握本课生字词。2.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3.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第二课时:1.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

21、什么?2.“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 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 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 第一课时:互查预习作业。第二课时:1. 对学、组学预习问题。2各组推荐想象合理的同学与全班交流。 合作探究: 1.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作业要求: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和同学读一读, 说一说。2. 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的收获: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板书形式出现。 课外拓展:1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2芦叶船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你呢?什么 东西给你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动笔写14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提示

22、:仿照课文的写作手法)作者简介:吴珹:上海崇明人。中共党员。 1960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历任北京新华社工作人员,中共安国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河北歌声副主 编,河北省文化 厅研究室副主任、副厅长。河北省歌词研究会首届会长,河北省老年文艺协会第二届主席,中国散文 诗研究会副会长。1982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相关作品有 等。著有长诗登天颂,儿童诗集萤火虫,童 话集欢乐的牧场、 有趣的蚂蚁社会,儿童散文诗集美丽的童心、 荷叶上的露珠、 蒲公英 、乡野的童话、 豆花庄的小家伙们( 列入世界 华文少儿文学丛书系列),游记亚澳美欧见闻、 吴峎儿童文学选,电视剧剧本宁宁等 。散文 诗集美丽的童心

23、获中国 1979 年-1988 年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奖一等奖,儿童表演唱足球赛获全国五届群星奖金奖。达标训练:第一课时:见同步上本课基础知识题。第二课时:一、加标点。1大阔叶折成大篷船 小窄叶做成小舢板 有时 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 做成三桅杆 五桅杆的大船 2我们上学路过的是竖河 是直通长江的呀 那我们做的芦叶船 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 长江是通向东海的 那我们的芦叶船 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 )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芽一根根直立着,像( )。过了几天,芦芽上 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 )。2表兄

24、说着, ( )采来三片芦叶, ( )了一只三桅杆的船。在船底( )上口唾沫, ( )地放进江水中。就见这只芦叶船( )着风, ( )着浪, ( ),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教学反思:15课题:5 女孩儿乌塔 组长: 主备人: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学会“摊、款”等 12 个生字,认识“恤 、衫 ”等 12 个生字。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渐渐养成自立的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学重、

25、难点1了解德国小姑娘乌塔为什么能独自出国旅游。2年仅 14 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 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本课教材分析; 女孩儿乌塔这篇课文写的是 12 岁德国女孩乌塔,用自己挣到的钱和父母资助的钱,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故事,展现了她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我”认识乌塔后的所 见所闻为线索,可以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乌塔给“ 我” 的第一印象。第二部分写十二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用自己挣到的钱和父母资助的钱,按照 计划独自游历了欧洲许多国家。第三部分,写“我”向乌塔解释中国孩子 为什么不能单独出去玩,但她听

26、了很不满意。教学思路:本文采用的写作方法主要是对比手法。引导学生在熟读中体会乌塔与中国孩子是怎样对比的,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什么?复备: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完成预习常规目标。第二课时:1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2 通过读文感悟,体会乌塔思想的独立和自立自强的精神以及她热爱生16活的情怀。导入: 1与学生交流谈话:同学们,在上 课之前,我 们先来做一个 调查好吗?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从这一组数据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话想说?2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 14

27、 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板书课题)自学导航:第一课时:完成预习常规要求。第二课时: 1查看欧洲地图,了解乌塔的旅游路线及范围。 2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乌塔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小组交流:第一课时:互查预习作业。第二课时:对学、组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1 这样一个智慧能干细心的外国孩子,中国的孩子也具有这样的品质,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会那么做,也没有人那么做,为 什么?2 中国的乌塔在哪里?“ 我 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我的收获: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板书形式出现。 拓展 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想 进去,并且有

28、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都有所不同。避开我国的国情不说,单单与乌塔个人相比,我们之间还相差多大距离?不要说出国旅游了,只说自己身边的琐碎小事:早上迟到了,是因为妈妈没有叫我;作业没带,是因 为家 长没帮我收拾书包;只要家长不提醒,不知道主动与客人打招呼由此我想到了你们,老师想听听,你们平时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17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达标训练: 第一课时把括号前边字的读音写在括号里。体恤( )衫( ) 牛仔裤( ) 小摊( )儿

29、 趁( )机 瑞( )士 自动取款( )机一番( )解释 语塞( ) 餐( )馆 一摞( ) 书 衣柜 ( ) 号码( )警( )察 奥( )地利 游览( )威尼( )斯 佛罗伦( )萨( ) 介绍 ( ) 反驳( )第二课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乌塔一边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和我( ),一边( )地穿好黑 T 恤衫,牛仔裤和白球鞋,又从柜子里( )一大瓶矿泉水( )背包。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 )和( ),每到一地先查( )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 ),然后给( )拨 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教学反思: 课题: 阅读链接 组长 主备人 1 课时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

30、读链接的内容。2 锻炼学生口才,发展学生语言素养。过程与方法1 课前组织学生玩跳绳、投沙包的游戏, 亲身体会游戏的快乐。2 学生以读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感受儿时游戏给童年带来的快乐。3 通过长辈童年游戏调查,了解他们的儿时游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玩游戏的积极兴趣。复备:18重难点:通过玩、阅读、调查等方式,感受儿 时游戏给童年生活 带来的快乐。教材分析:本次“阅读链 接” 从“享受童年的快乐”这一文化主题 出发,安排了 “儿时游戏”的系列内容。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我们喜欢这样玩儿”以“ 跳绳”为例,把游戏的玩法与妙处作了介绍。二是以 “昨天他们怎样玩儿”为内容,意在让学生

31、更加广泛地了解过去的或者别人喜欢的各种各样的游戏。教学思路:玩游戏,有快乐,也会也痛苦,每个人在其中都有自己的体 验,大家要坦诚说出玩游戏的得与失,不要怕丢面子。主要目的是在大家的长谈中,学会 玩的技巧,提高生活情趣与质量。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的内容。2.回忆自己玩的游戏并谈谈感受。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做游戏时,感到快乐、开心吗?说说 当时的感受。自学导航:1、课前组织学生玩跳绳、投沙包的游戏,亲身体会游 戏的快乐。2、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玩的游戏。3. 开展“长辈 童年游戏的 调查” 活动。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讲述自己喜欢玩的游戏,以及当 时的感受。合作探究:1

32、 学生读读“我 们喜欢这样 玩儿” ,并 说说读懂了什么?2 开展“长辈童年游 戏的调查 ”活动, 对你有什么启发?我的收获:小组归类整理,并分条列。也可以板书形式出现。拓展:玩长辈们玩过的游戏。达标训练:用一幅画画出你最喜欢的儿时游戏。教学反思:19课题:综合学习一 组长 主备人 4 课时知识与技能1、更多地积累描写快乐的词语。2、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意识与能力。2、初步了解文化名人的作品,激发喜欢积累的情趣。3、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巩固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验农村紧张的劳动生活,体会农村儿童

33、的天真情趣。教学重难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童年趣事,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为习作做好准备。教材分析:本次综合学习在兼顾单元文化主题“享受童年的快乐” 的基础上,安排了“我的采蜜集 ”、“读读背背”、 “我的好方法”以及口语交 际“让你我都快乐”和小练笔“童年趣事 ”五部分内容。教学思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通过游戏、 诵读、观察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 轻松的氛围中学会积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复备:20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 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言感知能力。2 加强古诗的诵读与积累,为学生积淀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3、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善于发现、善于 动脑,学会智

34、慧共享。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学会不但让自己快 乐,也要 让别人快乐。第三、四课时1、帮助孩子学会筛选突出的事例,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2、在习作中享受快乐的同时,享受 语文活动带来的快乐。导入: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我们的笑声多么爽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令人快乐的词语。自学导航:第一课时“我的采蜜集 ”理解词语的意思。 “读读背背” 理解诗句的意思。 “我的好方法” 积累学习的好方法。第二课时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第三课时1.帮助孩子学会筛选突出的事例,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2.在习作中享受快乐的同时,享受语文活动带来的快乐小组交流:1、根据词语进行表演。2、小组交流保存书的好方法。合作探究:1 如何

35、让你我都“ 快乐 ”?2 说出童年印象最深的事,并突出“趣”字。我的收获:小组归类整理,可分条列出。达标训练:1.听写词语:妙趣横生 前仰后合 心花怒放 眉开眼笑2.练习册第一单元达标训练。21教学反思: 第 二 单 元 时间:22单元教材分析: 组长 主备人 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 28 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55 个生字。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 课文中关 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 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 外阅读和

36、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富有童趣的有新鲜感的词句。6、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 动识字的习惯。2、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同 时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体会人与 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 乐于书面表达,增 强习 作的自信心。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想法。三、重难点:一是在于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细心观的方法,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二是

37、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三是要让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在自读自悟中,自己去领略、去感受、去回味。四、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以“ 动物是人的一面 镜子” 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我们家的小猫小狮子爱尔莎老人和鸟,自然之道,一篇略读课文树上的鞋以及阅读链接神奇的动物 丰厚的文化和综合学习二。 动物就是动物,它是自然界中的存在。但是,自从“ 人”和“动物”有了分别,那么怎样去看待动物,也就成了一面镜子,这镜子可以照出人的心地,可以照出灵魂。不信,就请你来照一照吧,只要人与动物打交道,只要人会思考,那镜子就会存在。5 教学思路:在教学本单元教材时,应以读为主, 让

38、学生在读中掌握知识, 积累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在读中体会作者热爱动物的真实情感,同事在读中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要引导学生学 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记叙事物的方法,为后面的作文做好准备。复备课题: 第 6 课 我们家的猫 组长 主备人 2 课时 复备23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 7 个生字,掌握 12 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屏息凝视、无忧无虑、变化多端、古怪、淘气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 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

39、自然段。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文中体会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课外观察小动物的兴趣。三、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课文时怎样具体写猫的特点的。2、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词句训练和阅读训练。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四、教材分析: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状物散文,它以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为四年级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读写范例。从总体布局看,作者先写了大花猫的古怪之状,后写了小猫的“淘气”之态。写大猫的性格,作者开 门见山、提 纲挈领地点出总的印象“ 猫的性格 实在有些古怪” ,扣着“古怪” 着墨,用了

40、三个自然段,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分述:一是捉摸不定的行止。二是忽喜忽忧,大起大落的情绪。三是似小实大的胆量。作者观察细致,体 验独道,准确把握住猫的习性特点,用对比式的描述,全面展示了猫的古怪性格,文中静动结合,给 人以饱满流畅,情味浓厚之感。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也渗透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五、教学思路1、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小动物喜爱的兴趣, 唤起学生急于去了解老舍爷爷笔下的猫的情趣。2、初读课文,质疑、 释疑, 对课文内容能初步感知。3、围绕课前预习题,课后问答题,以及相 应的思考 题,对课文内容逐层逐段地采用不同形式边读边想的方法,深入学习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41、感情,理清作者写作的思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 练笔。4、紧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要真实,二要具体指 导作文,使学生懂得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目标:第一课时目标:1、会读本课 7 个生字,学会 12 个生字。2、理解“屏息凝视、无 忧无虑、变化多端、古怪、淘气等 词语的意思。3、熟读课文,了解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课时目标:1、品读课文,学习课文, 积累好词佳句。2、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 实具体地进行描写的。导入: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吗?你们只是养过但是没有对它进行过仔细的观察。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家里的猫。板书我们家的猫24自学

42、导航:第一课时:按预习常规完成目标第二课时: 1、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大花猫,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大花猫的小时候?2、描写大花猫这一部分是围绕那句话写的?大花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些方面?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3、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的那么真实具体?小组交流: 第一课时:1、互查预习作业2、分组学习生字,小 组展示。第二课时:对学、组学自学导航。合作探究:分小组在黑板上展示 小组长抽展示题1、描写大花猫这一部分是围绕那句话写的?大花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些方面?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2、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 职的猫、哪种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为什么?从文中哪些句段体会到的?3、高兴时和不高兴时又给

43、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描写大花猫小时候那部分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什么就说什么?5、作者为什么能抓住猫古怪的性格和淘气这两个特点来写?6、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的那么真实具体?并举例说明(书上的例子)7、学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集体交流 不作为展示题)我的收获: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用板书的形式。课外拓展:1、阅读有关小动物的文章,如昆虫记等书籍。2、小练笔:在课下细心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小短文。达标训练:第一课时:【当堂测试】1、拼的准 写的对wu you wu lu tao qi zao yang( ) ( ) ( )Sheng qi bo bo g

44、ao zhi gu guai( ) ( ) ( )2、找出不同点 组词乖( ) 职( ) 蹭( ) 凝( )乘 ( ) 耻 ( ) 增( ) 疑( )第二课时:【当堂测试】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猫的( )和它小时候的( ),表达了作者对猫的( )之情。25课题:第 7 课 小狮子爱尔莎 组长 主备人 2 课时 复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 9 个生字,掌握 12 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粗糙、茂密、吮吸、恋恋不舍”等 词语的意思。 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2、懂得课文记叙顺序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安排的。 3、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生活习性,感受 “我” 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4、

45、懂得我把它放回大自然的原因。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我”和小狮子之间 的深厚感情,培养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三、重点和难点:重点:1、懂得课文的记叙顺序是按小狮子的成长过程安排的。2、懂得我把小狮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难点:能把在当地了解道德动物的景况与文中的人、事、物、情结合起来并发表自的见解。四、教材分析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奥地利女作家乔伊亚当森。文章讲述了“我” 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最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作家用极其朴实平和的语言, 细腻地刻画了“ 我” 和爱尔莎在一起生活的情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我” 对爱尔莎的真诚呵护以及爱尔莎对“ 我 ”的无限

46、依恋,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线索是小狮子爱尔莎的出生-成长-回到大自然,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记叙的。五、教学思路学习本篇课文第一课时解决字词,能够说出课文的大意。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叙述的顺序,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重点感受“我”和小狮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复备:学习目标:第一课时目标 1、会读本课 9 个生字,学会 12 个生字。2、理解“粗糙、茂密、吮吸、恋恋不舍” 等词语 的意思。3、了解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目

47、标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2、懂得课文的记叙顺序是按小狮子的成长过程安排的。3、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生活习性和“我”的亲密关系。4、懂得我把小狮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导入:狮子被称为兽中之王,是一种凶猛的大型食肉动物,这使大家都很熟悉的。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狮子爱尔莎这篇课文中的狮子爱尔 莎却温柔、可爱、善解人意,甚至最后与作者达到了难以割舍的地步。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快来 让我们认识认识它吧!自学导航:第一课时:1、见预习本 出题本262、补充完整 完成表格事件 我爱 小狮子的 词、句 小狮子爱我的词、句出生 抱出来,抚摸它。成长洗澡勇斗犀牛换牙 吮吸我的大拇指远足送走后发高烧 给她验血和它一起睡觉分别 一个劲地蹭我、恋恋不舍,一次又一次地回过头3、画出点明爱尔莎年龄的语句,想想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二课时:1、课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重点词句,在书的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感受。 )2、从文中你发现小狮子爱尔莎怎样的生活习性和特点?3、作者为什么要把它送回大自然?小组交流:第一课时:1、互查预习作业 对学(用出题本出题检查学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