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说教材内容,一、说课标,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知道机械功和功率,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的含义。 2、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功,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2、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物理探究。 3、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势能之间的转化。,1、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
2、生的求知欲。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与探究的科学精神。,一、说课标,2.内容标准,内容标准,二、说教材,1.编写特点,编写特点,第十九章 功和机械能,二、说教材,2.编写体例,编排体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二、说教材,3.内容结构,第十一章知识结构图,功和机械能,功,功率,机械能及其转化,力学中的功,功的计算,动能,势能,功率,机械能及其转化,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动能和势能,内容结构,二、说教材,4.立体整合,七年级下册,立体整合,第十九章功和机械能,立体整合,七年级下册,立体整合,第十九章功和机械能,立体整合,三、说建议,1.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功和功率的教学引入采用创设情境
3、法。多媒体出示叉车举高货物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到叉车力的成效,引出功的教学;出示工地上人和起重机搬运同样多的砖,用时间不同的画面,使学生认识到做功有快慢之分。,教学建议,功的概念、功的计算主要采用讲解法。画图分析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距离关系,给出功的概念。在学生理解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越大,做功越多的基础上,直接给出功的计算公式。,教学建议,做功的必要因素主要采用对比法。多媒体出示做功和不做功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讨论、对比得出做功的必要因素。,教学建议,动能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考讨论问题: 1、如何获
4、得动能? 2、如何显示动能的大小? 3、如何控制质量和速度不变?,教学建议,功率主要采用类比法。出示爬楼梯图片与速度对比,讨论,使学生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教学建议,动能、势能的转化主要采用演示实验法和问题教学法。演示滚摆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问题:(1)滚摆下降时高度速度如何变化?动能、重力势能如何变化?(2)滚摆上升时高度速度如何变化?动能、重力势能如何变化?(3)上升、下降时动能、势能如何相互转化?,教学建议,风能和水能的的利用主要采用问题讨论法。出示问题: (1)流动的水和空气具有什么能? (2)拦河坝提高上游水位时水的什么能变大? (3)高处的水流下时,动能、势能如何相互转化? (4)高速流动的水推动发电机转动时机械能转化为什么能? (5)风推动风车转动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什么能?,三、说建议,2.评价建议,功和机械能,评价建议,三、说建议,3.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物理教科书是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物理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利用实验室让学生经历物理过程,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倾听物理的声音.,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资源,发挥教师潜力,放飞学生的智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利用网络社会资源。从中获取大量物理信息。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眼界。,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