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章 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ppt

上传人:oil007 文档编号:2434771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2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第四章  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第四章  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第四章  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第四章  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6,1,第四章 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本章重点: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乡村建设实践活动 乡村建设运动的贡献和局限,86,2,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乡村建设事业,学术界一般称为“乡村建设运动”。 参加“乡村建设运动”的人员极其复杂。 有进步的社会学者、经济学者、农业专家和有志青年,也有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改良派,还有国民党中的大小官员等。,乡村建设学派,86,3,主办的机构也是比较杂乱。 建设运动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按承办的主体分,有世俗和宗教两种。 世俗的有梁漱溟等人的乡村建设运动 宗教性质的又分为宗教团体的和教会大学的乡村建设运动。,86,4,第一节 乡村建设运动的社会背景一

2、、国内的情况 1. 经济背景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小农经济逐步破产,廉价商品的倾销,又破坏了农村的手工业生产。,乡村建设学派,86,5,加上连年灾荒和军阀混战,中国农业经济雪上加霜。 农村的状况: 农村本来脆弱的基础经不起强力的破坏。 农民收入极其低下。 土地兼并加剧。 天灾人祸的危害。,乡村建设学派,86,6,2.政治背景 近代以来的救亡图存运动不断高涨。 国内的政治斗争,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各地方势力的斗争。 在二十年代末,中国民族的危机加剧。 中国向何处去的成为主要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新民主主义的道路。国民党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乡村建设学派,86,7,3.第三条道路 一

3、些不满的知识分子,既不赞成对中国的农村实行资本主义改造,又不赞成采取共产党的激烈的革命方式,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占有关系。 他们希望通过改良,找到一个这种的方式,即第三条道路,以挽救中国农村的危机,以此为基础来挽救整个中国的危机。,乡村建设学派,86,8,梁漱溟认为,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有三种破坏力: (1)政治属性的破坏力兵祸匪乱苛捐杂税; (2)经济属性的破坏力外国经济侵略为主,洋行买办等为破坏乡村的助手; (3)文化属性的破坏力礼俗制度学术思想的改变所带来的破坏力。,乡村建设学派,86,9,二、国际背景 对于农村的改造,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由于工业的发展,农村问题已经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4、 但是,由于农村是保证社会发展和工业原料的重要基地,农村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和社会大安定。 农村的稳定和正常的生产是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乡村建设学派,86,10,在20世纪初,因为受到工业革命和城市的发展,美国农村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生产减少,经济贫乏,生活质量低,教育水平下降,青少年离开得越来越多,乡村呈现出全面解体的现象。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问题机会越来越严重。城乡发展的失调,引起了美国高层的重视。,乡村建设学派,86,11,1908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组织了美国“乡村生活委员会”,有七名专家学者组成,对乡村进行调查,1911年写出报告,乡村生活和建设逐渐引起

5、各界的重视。 1912年美国社会学年会,即以乡村生活为主题。 1916年美国社会学者年会主席演讲时,也以美国乡村生活为主题。,乡村建设学派,86,12,这一运动为美国的农村经济学和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以后,美国的农业推广、乡村教育、农村经济学、农村社会学等方面的活动频繁起来。 中国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的领导人如晏阳初、陶行知等人以及许多参加者,实际上受到美国这一运动和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乡村建设学派,86,13,第二节 乡村建设运动理论,一、梁漱溟的“中国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 1.梁漱溟,86,14,他是一个典型的拥护儒家伦理的学者,同时又是一个信佛的人,对佛教有很深的感情。 因此

6、,他一生都在宣讲儒家和佛家思想,其目的就是“实抱一种意志,一种愿望,即是为孔子、为释迦说个明白,出一口气”。,乡村建设学派,86,15,同时,他自谓不是一个“学问中人”,而是一个“问题中人”,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现在何以有一点关于哲学、佛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何以在社会中有些地位?我的答复,乃是由于问题逼出来的。”,86,16,他说:“我的问题虽多,但归纳言之,不外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两类,所谓中国社会问题是以中国政治问题为中心,我今日所提倡并实地从事之乡村建设运动,即是我对于中国政治问题的一种烦闷而得来之最后答案或结论。”,乡村建设学派,86,17,梁漱溟,一生竭力复兴中国文化的合

7、理价值,努力重构儒学体系向现代形态转变。 他以一种宗教式的超越气度,带着一种救世主的姿态,思考整个人类的关怀和对中国的危机,试图重建新的价值体系与意义世界来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 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路向”说。,乡村建设学派,86,18,他的宗教社会思想是他自己对中国以及整个人类未来命运思考的结果。认为宗教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宗教是反理智的,倾向于神秘超绝,建立在超知识、反知识的基础之上。,乡村建设学派,86,19,二是宗教能起到安慰人鼓励人的作用,尤其在人们意志消沉心情苦闷之时,宗教可以带给人们希望,鼓起人们生活的勇气。 在梁漱溟看来,此二者缺一即不是宗教。,乡村建设学派,86,20,

8、在梁漱溟看来宗教的本质弊病感不在于宗教而在于人,是人的欲望、人的情感,让宗教游客丛生的沃土。 宗教是人们对未来、对希望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认为宗教与人类文化同时产生,人类有了宗教乃有其文明的创造。,乡村建设学派,86,21,“人类文化都是以宗教开端,且每依宗教为中心。” 并且宗教是形成一个大民族的前提条件,是凝聚民族灵魂的纽带。 他说“非有较高文化不能形成一大民族,而此一民族之统一却每都有赖于一个大宗教。”,乡村建设学派,86,22,中国没有西方那样系统的宗教,中国人过的是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这是为什么? 中国人又靠什么来取代宗教的作用来维系这 一东方大族的存在呢? 认为,人的一生中,

9、第一问题是对于“物”的问题,第二问题是对于“人”的问题,第三问题是对于“自己”的问题。,乡村建设学派,86,23,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亦有三种态度:对于第一种问题需要持向前要求的态度,逼直向前要求,从对方下手改造客观环境,以解决问题,满足人类的需求,这是奋斗的态度;,乡村建设学派,86,24,对于第二类问题需要求助自己,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以此求我自己的满足;对于第三类态问题需要持“转身向后去要求”的态度,遇到问题根本就取消问题的解决。,乡村建设学派,86,25,他认为西方文化走的是第一路向,即生活本来的路向,所采取的是奋斗的态度 ; 中国文化走的是第二路向,采取的是调和、持中、随遇

10、而安的态度; 印度文化走的是第三路向,即最违背生活本性的路向,所持的是禁欲的态度。,乡村建设学派,86,26,人类需要宗教的原因在于人类生活中有太多的欲望与要求,而这种欲望与要求常常是无法完全得到满足的。于是失望与绝望的心情常常困绕着人类的心灵。,乡村建设学派,86,27,于是“人们自然要求超越知识界限,打破理性酷冷辟出一超绝神秘的世界来,使他的希望要求范围更拓广,内容更丰富,意味更深长,尤其是结果更渺茫不定”。 于是宗教就产生了。,乡村建设学派,86,28,然而中国社会走的是世界文化的第二路向,中国人倘无所希冀要求于外,宗教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中国没有宗教的另一原因在于中国人的理性精

11、神,林语堂就曾经说过:“耶稣是神秘主义者,孔子是实证主义者”这样的话。,乡村建设学派,86,29,中国人与欧洲人不同的是,中国人干任何一件事都要看他是否合理,凡是认为不合理的中国人都不敢或不去做,而欧洲人干任何一件事情的标准都是“我是否触犯了神和宗教教条。”,乡村建设学派,86,30,中国社会从未形成一有系统的宗教,那么中国又靠什么来维系这一泱泱大国的存在呢?梁漱溟认为是:“中国人以道德代宗教。”宗教是教人舍自信而信其他,弃其自力而靠他力; 而道德恰恰相反,它是靠人的理性。,乡村建设学派,86,31,存在于个人的自觉自律之中宗教与道德都是要求人向善,然而宗教生效快,而且力大,并且不易失坠,二者

12、都能起到维持社会风纪的作用,但难易程度却难以相提并论 。,乡村建设学派,86,32,认为,宗教在中国能被代替,主要原因在于:1.设为礼乐揖让以涵养理性; 2.安排伦理名分以组织社会。,乡村建设学派,86,33,他认为,孔子非常推崇理性,而要启发众人的理性,实现一个“生活完全理性化的社会”,孔子利用的工具就是礼乐制度,因为抽象的道理远不如具体的礼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身体,使其效用最大化。,乡村建设学派,86,34,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伦理发端于家庭扩展于整个社会,使整个社会的各种关系家庭化之。伦理有宗教之用。,乡村建设学派,86,35,首先,中国人能从家庭生活中获得无尽的快乐,所谓“居家自

13、有天伦之乐”正是这种快乐最好的体现。家庭让人的痛苦有发泄之地,成功有人分享,这起到了安慰人的情感的作用;,乡村建设学派,86,36,其次,中国社会是“职业社会”。 家中的每一个人都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而生活,他还是为了父母、妻儿、兄弟。 由此生活的意义就扩大和升华了,为此努力的人觉得生活原不是那样浅薄的。 中国的家庭伦理,能起到“融合人我泯忘躯壳的作用”。,乡村建设学派,86,37,2.梁漱溟的“中国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1)东西文化发展演进过程中的三条路向和特点西方文化,意欲向前发展为其根本精神 中国文化,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基本精神 印度文化,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86,38,(2

14、)比较了东西社会组织结构的不同 西方社会是个人本位的社会; 苏联社会是阶级对立的社会; 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 中国的整个社会受到“伦理关系”、“义务关系”的支配,这种关系始于家庭,并表现在社会、经济、政治各个方面。,乡村建设学派,86,39,在中国只有一行一行不同的职业,各人作各人的工,各人吃各人的饭,不存在两面对立的阶级。 西方文化的进入,破坏了中国的“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组织结构,使中国社会陷入了一种“旧辙已破,新轨未立”的境地,这就是文化的失调,其结果就是使社会陷入一片混乱状态,社会问题丛生。,乡村建设学派,86,40,梁漱溟认为,这种文化失调突出的表现在西

15、洋“都市文明”对中国传统的“乡村文明”的破坏上。 中国的以乡村为根基的发展起来的高度的乡村文明,被西洋文化破坏得不成样子,因此,要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一个新式的中国乡村社会。,乡村建设学派,86,41,(3)重建新的乡村社会组织结构梁漱溟认为,中国如果有一个团体出现,那就是中西结合的体现,中国固有精神为主吸收了西洋的长处。 这个团体组织是一个伦理情谊的组织,是以人生向上为前进目标的。 是一个中国精神的组织。,乡村建设学派,86,42,梁漱溟对印度的文化是持排斥态度。 主张接受西方文化,并加以改造。 要接受西方文化先进的物质文化,中国的精神文化是高出西方的,应保持不变。,乡村建设学派,86,43,

16、在中国儒家文化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接受西方文化,并将其融入中国文化之中。 完全抛弃自己固有的传统文化,完全照搬外来的文化,是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也是不会成功的。 在中国历史上成功地将佛教文化融入中国社会和文化中。,86,44,(4)乡村社会是构建中国社会组织的起点 梁漱溟认为,中国传统的“伦理本位”的社会组织结构在城市已经被破坏,因此构建新的社会组织必须从乡村入手。 为什么要从乡村入手,理由如下:第一,农民宽舒自然的性情,很适合于理性开发;,乡村建设学派,86,45,第二,农夫行动从容不迫,他们种植的五谷与自然的节候非常有关系,急忙不得,所以养成一种从容不迫的神气,从他的从容,就可以对他所接触的

17、一切印象咀嚼领略而产生一种有艺术味道的文化、有艺术味道的人生;,乡村建设学派,86,46,第三,农民所对付的是生物,此即因其有活趣,可以引发出一种自然活泼的温情;第四,农业最适宜于家庭的经营,而家庭又最能安慰培养人的性情,这与情谊化的组织很有关系。,乡村建设学派,86,47,第五,乡村很有一种乡土观念,比较能引起地方公共观念,所以正好藉乡村人对于街坊邻居亲切的风气来进行我们的组织。第六,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情谊社会。,乡村建设学派,86,48,第七,我们是在追求正常形态的人类文明,而从乡村起手组织,自下而上,有散而集,正合乎常态,合乎人类的正常文明,当然,并非不要都市,而是将重心放在乡村。,乡

18、村建设学派,86,49,第八,培养新的政治习惯,要从小范围乡村着手,这样可以建成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梁漱溟把重点放在中国乡村的改造上面,认为只有乡村建设成功了,中国社会才能改变落后挨打的面貌。,86,50,认为,西方所走的道路,即工业化和都市化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应走另一条道路,即是从农村引发工业,以乡村为本繁荣都市。 依靠的力量是知识分子与乡民的合作。,乡村建设学派,86,51,3.晏阳初的“愚穷弱私论” 晏阳初常说,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苦力(Coolies)。 “三C”影响了他的一生。 他把孔子的民本思想转化成具有充满生机的新传统,从孔子那里得到正确的

19、理念;,乡村建设学派,86,52,他信仰基督,从小在传教士身上看到基督的榜样,基督信仰成为他生命动力的泉源; 苦力是他一生誓志服务的对象。,乡村建设学派,86,53,晏阳初一生获得的荣誉与赞美,不计其数,有的称他为“人类伟大思想家”、“真正的世界伟人”、“杰出的发明者”、“现代具有革命性贡献的哲学家”等。1933年在访问定县的报道中,斯诺就说他很像一个“革命的十字军人”。,乡村建设学派,86,54,1943年他被评为“现代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世界伟人”。 二战末期,罗斯福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晏阳初补充了一条,就是人民要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 他认为,中国的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村最大的问题是人的

20、问题。,乡村建设学派,86,55,他认为,中国人身上存在四大缺陷或四大问题:愚:缺乏知识,绝大部分目不识丁; 穷:中国人的生活处于生死线上; 弱:现代医疗,公共卫生根本没有,人们的身体弱小,听天由命; 私:自私,不团结,不合作,缺乏现代公民知识的训练。,乡村建设学派,86,56,晏阳初提出了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培养知识力 主要措施有推广平民文学、平民艺术、农村戏剧等三项,解决农民“愚”的问题;,乡村建设学派,86,57,以生计教育培养生产力 包括农民生计训练,向他们传授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合作组织,改良动植物品种,提创手工业和其它副业等解决农民“穷”的问题;,乡村建设学派,86,58,以卫生教育

21、培植强健力 设立县级卫生保健机制,普及卫生知识,养成卫生习惯,开展传染病防治,解决农名“弱”的问题;,乡村建设学派,86,59,以公民教育培植团结力 通过合作精神的教育和公民知识的传授,解决农民“私”的问题。 其中,解决农民“愚”的问题是根本问题。又提出了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的三大教育方式,学校式教育是主体。,乡村建设学派,86,60,第三节 乡村建设试验活动,在二三十年代,参加乡村建设运动的团体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有700多个团体。主要有: 1.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2.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实验区 3.江苏省立教育学院 4.中华职业教育社,86,61,5.河南镇平、内乡、淅川三县民团组

22、织 6.江宁实验县 7.兰溪实验县 8.青岛市乡区建设办事处 9.金陵大学农学院与乌江农村推广试验区 10.北平三大学乡村工作 11.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 12.山东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区,乡村建设学派,86,62,13.绥远新农试验场 14.广西省经济建设委员会农村建设试验区 15.安徽省农村合作事业单位。 还有,燕京大学清河试验区;师范大学乡村教育实验区;北平中法大学温泉乡建工作。,乡村建设学派,86,63,在主张从乡村入手的乡建学派中,可分为三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是,主张从教育农村入手,这是晏阳初在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的主张和做法;,乡村建设学派,86,64,二是,从改良农业技术,提高农民

23、收入着手,这就是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于乌江农业推广试验区的做法;三是,从组织乡村自治着手,这就是梁漱溟的主张和做法。,乡村建设学派,86,65,当然,这三种方法不能截然分开。在实际的工作中,都有许多相同之处。 因为农村问题是比较明确的,也是最难处理好的。 要想改变农村的状况,主要也就是提高收入,提高文化水平,改善环境等这些基本问题。,乡村建设学派,86,66,一、梁漱溟主持的邹平乡建试验,1.成立乡村建设研究院 目的:研究乡村自治及一切乡村建设问题,并培养乡村自治及乡村服务人才,指导乡村建设。 研究院主体分三部分: 乡村建设研究部 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 乡村建设试验区,86,67,2.改革县

24、政府组织 3.开办乡农学校 4.改造乡村组织 取消乡公所、村公所,由乡学、村学代替 5.兴办合作社 6.成立卫生院 7.成立金融流通处,乡村建设学派,86,68,二、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建设试验,根据“愚穷弱私论”为理论依据而采取的措施。 其工作分为五步:调查、研究、试验、表演和推行。 以除文盲为例。 试验工作图(教材109页)三、其他乡村建设实验事业,86,69,第四节 乡村建设学派的局限和贡献,一、乡村建设学派的局限韦政通认为,晏阳初的思想,是有儒家的民本思想、基督教的圣经、科学方法和民主思想四部分组成。 民本思想为乡村改造运动提供了最高原则;,86,70,圣经所启示的基督精神,为这个运动主要

25、的动力来源; 科学方法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有效手段; 民主则代表这个运动在现代中国所要达成的见解目标。 晏阳初认为,乡村建设运动困难重重的原因:一是人才问题;二是经费问题;三是社会环境问题;四是时间问题。,乡村建设学派,86,71,梁漱溟认为,试验工作的两大难处,第一是高谈社会改造而依附政府;第二是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 为什么要依靠政府,不依靠政府能否进行? 为什么农民不动,农民不动能否继续进行乡建运动?,乡村建设学派,86,72,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只看到了社会的表面,而看不到中国社会的深层次原因。 不了解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当时农村根本的问题是土地分配问题,单从改善条件等方面下功夫是不

26、能解决根本问题的,也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支持。,86,73,二是不十分了解农村和农民,天真地认为只要真心去服务了,就应该得到支持。实际上在农民心中,不能带来实惠的事情,是难以得到他们认同和拥护的。,乡村建设学派,86,74,三是知识分子的局限性非常明显,政治上的软弱性,他们不想依靠政府又不得不依靠政府;与农民关系难以和谐,两个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不同。 一个是理想化的阶层,一个是很现实的阶层,在思想上不可能达到一致,行动上更是得不到支持。,乡村建设学派,86,75,四是经济上也严重制约着活动的开展,大批的人员到乡村,如果不能解决这些人的生活问题,无疑又给贫穷的农村家中增加包袱。,乡村建设学派,

27、86,76,社会学家陈序经说,乡村建设是一种实际工作,然而十多年的乡村建设,还未超出空谈计划与形式组织的范围,实际工作寥寥无几,就是做了,也多是空而无用。 又说:“乡村建设的目标是救济乡村农民,然结果却变为救济工作人员”。,乡村建设学派,86,77,这可能有些夸张,但是也说明当时的部分实际情况,在农民极其贫困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政府支持,乡间人员又不可能在经济上自己解决,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增加农民负担。 短时间内,农民还有新鲜感,可能给予大力支持,时间长了,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就难以支持了。,乡村建设学派,86,78,二、乡村建设学派的贡献,孙本文认为乡建学派“值得称述”之处有两点: “第一,他们认

28、定农村为我国社会的基本,欲从改进农村下手,以改进整个社会。这种立场,虽未必完全正确,但就我国目前状况言,改进农村,至少可为整个社会进步的张本;,86,79,第二,他们确实在农村中不畏艰苦为农民谋福利,工作人员确脚踏实地在改进农村的总目标下努力工作,其艰苦耐劳的精神,殊足令人起敬。”,乡村建设学派,86,80,认为,解决乡村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把农村建设看着是整个农村社会的生活的建设,因此,农村经济问题、农民教育问题、农村组织问题、农村卫生问题,要同时推进解决;,乡村建设学派,86,81,第二,应采用科学化、机械化、组织化即用现代文化来谋求农村社会的建设;第三,应利用政治力量来推动

29、农村的建设。,乡村建设学派,86,82,乡村建设学派贡献表现在以下几点:1.他们在发展农村教育,培养农村人才,传授和推广农业技术,发展农村合作及其公益事业等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乡村建设学派,86,83,2.知识分子的动机是单纯的,精神是可嘉的,他们放弃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到艰苦的农村去,并身体力行,力图从改善中国农村入手,来改变中国整个社会,表现出了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兴亡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乡村建设学派,86,84,3.推动了中国社会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事业。 尽管他们不可能意识到是为学科发展为从事某项工作,但是客观上确实促使学者对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进行思考并着手解决。,乡村建设学派,86,85,思考题,1.试论乡村建设学派的社会背景 2.试评梁漱溟的“中国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 3.简述乡村建设学派主持的社会实践活动 4.简述晏阳初的“愚、穷、弱、私论” 5.试论乡村建设学派的贡献和局限,86,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