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对策PPT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31700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对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对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对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对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对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对策,CAN 2000-W-6030-SS,真菌是院内感染常见微生物,占院内感染的7.5% 肿瘤/白血病病人发病率为8% 严重创伤、烧伤病人高达16% 死亡率达55%-70%,真菌感染:一种日益严重的疾病,近年来真菌感染病例显著增长 诱因: 宿主疾病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导管留置 长期住院(ICU等). . . . . .,美国1980年和1997年前十位导致死亡的感染性疾病,CAN 2000-W-6030-SS,真菌感染导致的sepsis(美国1979-2000),Data from US hospital discharge statistics N=7

2、50,000,000 Source: Martin et al, New Engl J Med 2003; 348: 1546-54,CAN 2000-W-6030-SS,念珠菌属感染伴随高死亡率,念珠菌性血液感染患者,Edmond MB, Wallace SE, McClish DK, Pfaller MA, Jones RN, Wenzel RP Clin Infect Dis 1999;29:239-244.,0,5,10,15,20,25,30,35,40,45,40%,25%,患者比例,细菌性(非念珠菌) 血液感染患者,49家美国医院开展的为期3年的医院内血液感染的监测研究,CAN

3、2000-W-6030-SS,血液病/恶性肿瘤IFI(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诊断标准,确诊,临床诊断,拟诊,深部组织感染病理支持 真菌血症血培养阳性,1项宿主因素+1项主要(2项次要)临床标准 +1项微生物学标准,1项宿主因素+1项微生物学标准,或1项主要(2项次要)临床标准,CAN 2000-W-6030-SS,Blumberg HM, Jarvis WR, Soucie JM et al and the NEMIS Study Group Clin Infect Dis 2001;33:177-186; Garber G Drugs 2001;61(supp

4、l 1):1-12. 国家霉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NEMIS)是于1993-1995年间在6个美国调查地点进行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研究对象是在外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48小时的患者,目的是调查上述患者发生念珠菌血液感染(CBSIs)的危险因素等级。在4276位患者中,出现42例CBSIs。,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胃肠外营养 抗厌氧菌药物之前使用万古霉素脂肪乳制剂之前接受手术,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 白血病/癌症器官移植/BMT使用广谱抗厌氧菌抗生素之前使用万古霉素 免疫抑制状态 外科手术 留置导管,CAN 2000-W-6030-SS,侵

5、袭真菌感染目前存在的问题,1. 临床医师诊断困难: 临床上没有典型的症状或体征。 临床医师送标本时不注重真菌的监测。 没有良好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或检查的价格昂贵。 实验室的检测阳性率不高。 2. 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明显上升 念珠菌属中非白念株增多,少见的真菌感染增多 (曲霉菌、足根霉菌属、镰刀菌属等)治疗困难 3.对氟康唑、二性霉素B耐药菌株产生,并有增加的趋势。,CAN 2000-W-6030-SS,目前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两性霉素B是疗效的“金标准”,但是安全性和耐受性不佳 肾毒性导致: 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肾功能衰竭增加死亡率 三唑类耐受性相对较好,但仅极少数具备抗曲霉菌的可靠

6、的临床疗效 氟康唑耐受性良好,但不具备有临床意义的抗曲霉菌活性,同时对部分念珠菌耐药 伊曲康唑具有抗曲霉菌的适应症,但在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不能使用,同时还有其他方面的缺点。,CAN 2000-W-6030-SS,目前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现状,现有抗真菌药物品种少,疗效不满意,毒性大 临床缺乏一种疗效和安全性兼顾的抗真菌药物,WangFu,Anti-fungal meeting,Sept. 2004,Shanghai,China,CAN 2000-W-6030-SS,预防治疗,指在真菌感染高危的患者中,预先应用抗真菌治疗。 适合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群包括:接受高强度免疫抑制治疗的骨

7、髓移植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阶段粒细胞缺乏并同时接受大剂量皮质激素的患者、淋巴瘤接受利妥昔单抗或嘌呤类似物联合化疗出现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双重减少的患者等。 预防治疗的疗程以24周为宜。,CAN 2000-W-6030-SS,经验性治疗,IFI的临床表现无特殊性,病原体的检出需要一定的时间,难以早期确诊,而延误治疗常导致患者死亡。为此,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显得尤其重要。 经验性治疗指在免疫缺陷、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7d无效者,或者起初有效但37d后再现发热,在积极寻找病因的同时,可经验性应用抗真菌治疗。到目前为止,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经验性治疗是应用抗真菌药物的最常

8、见的指征。 所选择的抗真菌药物应当对大多数可能的病原体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CAN 2000-W-6030-SS,美国传染病协会念珠菌病治疗指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患者的经验性治疗,应当同时覆盖酵母菌 (如念珠菌)和霉菌(如曲霉菌) 适用于接受4-7天抗细菌治疗后仍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患者 一旦开始用药,治疗应持续,直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缓解,Pappas PG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4;38:161-189,CAN 2000-W-6030-SS,临床诊断患者的治疗,在临床诊断IFI的情况下,应足量、足疗程应用抗真菌治疗,以免疾病复发。 推荐治疗药

9、物: 应根据临床推断的致病菌种,可选择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也可考虑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CAN 2000-W-6030-SS,目前常用的抗真菌治疗药物比较,不敏感菌 / 缺点,作用机制 / 敏感菌,Fungizone 两性霉素B,念珠菌属、曲霉菌属、隐球菌,土曲霉菌、放线菌属 肾毒性、增加死亡率,两性霉素B 脂质体剂型,念珠菌属、曲霉菌属、隐球菌,氟康唑,白念、隐球菌,曲霉菌属、非白念(光滑与克柔) 肝毒性、耐药率逐年上升,多烯类,唑类,伊曲康唑,念珠菌属、曲霉菌属、隐球菌,镰刀霉菌、毛霉菌 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不能使用,同上 肾毒性较低,伏立康唑,念珠菌属、曲霉菌属、隐球

10、菌 镰刀霉菌,接合菌 肌酐清除率小于50ml/min不能使用静脉注射,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念珠菌属、曲霉菌属 副作用少,隐球菌、镰刀霉菌、毛霉菌 严重肝损禁用,抑制(1-3)-D-葡聚糖细胞壁(人类无),抑制负责麦角固醇合成的CYP-450酶细胞膜,与麦角固醇结合细胞膜,正常细胞损害 麦角中毒 心律失常等,CAN 2000-W-6030-SS,卡泊芬净-作用机制(1),(1,3)-D-葡聚糖对于许多真菌,包括曲霉菌和念珠菌属的细胞壁的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 卡泊芬净特异性抑制(1-3)-D-葡聚糖合成,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 真菌细胞壁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消失,细胞溶解 人类细胞中无(1-3)-

11、D-葡聚糖合成,Groll AH, Walsh TJ. Curr Opin Infect Dis 1997;10:449-458; Tkacz JS. In: Emerging Targets in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Chemotherapy. New York: Routledge, Chapman 41:331-336.,CAN 2000-W-6030-SS,Kartsonis NA. Presented at the 12th European Congress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

12、eases. April 24-27, 2002. Milan, Italy.,卡泊芬净-作用机制(2),核苷类似物,-(1,3)-D-葡聚糖,麦角甾醇 多烯 氮唑类,真菌细胞膜 磷脂双分子层,真菌细胞壁,-(1,6)-葡聚糖,-(1,3)-D-葡聚糖合成酶 葡聚糖合成抑制剂,细胞核,突破性的作用机制: 针对病原体,而不是患者,CAN 2000-W-6030-SS,科赛斯广谱抗真菌活性,Data on file, MSD; Bartizal K, Gill CJ, Abruzzo GK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7;41:2326-2332.,白

13、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属,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高里念珠菌,解脂念珠菌,杜氏念珠菌,乳酒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皱褶念珠菌,黄曲霉菌,烟曲霉菌,土曲霉菌,黑曲霉菌,构巢曲霉菌,非白色念珠菌属,曲霉属,超广谱体外抗真菌活性,假热带念珠菌,CAN 2000-W-6030-SS,卡泊芬净用于曲菌病挽救治疗,多中心、开放、 非对照研究;共计90例患者,其中83例可进行评估 卡泊芬净 70 mg ,1次/日 X 1天, 随后以50 mg ,1次/日维持 诊断标准 有病例记录的侵袭性曲菌病(52例62.7%确诊,31例37.3%可疑), 以及 标准治疗方法难治(71例81.5%)或

14、不能耐受(12例18.5%) 20例(24.1%)患者存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500) 治疗反应定义: 满意的治疗反应: 获得完全或部分治疗反应 欠满意的治疗反应: 治疗失败,病情无变化 由独立专家组进行病例审核,Maertens J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4;39:1563-1571,CAN 2000-W-6030-SS,专家组的疗效评估,主要疗效分析 (所有被诊断为侵袭性曲菌病而且接受至少1次剂量卡泊芬净的患者),次要分析: 卡泊芬净疗程 7天的患者 37/66 (56.1%) 难治性患者和对标准治疗方法不耐受的患者获得满意治疗反应的比例分别为

15、28/71 (39.4%)和9/12 (75.0%),Maertens J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4;39:1563-1571,CAN 2000-W-6030-SS,随机、双盲(赞助方也对研究处于盲态)、多中心研究,20个国家、56个中心的成年患者参与研究 卡泊芬净 vs. 去氧胆酸两性霉素B 卡泊芬净50 mg/天 (首日给予70 mg负荷剂量) 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者:两性霉素 0.6-0.7 mg/kg/天;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者:两性霉素 0.7-1.0 mg/kg/天 非劣效检验符合所有侵袭性念珠菌病患者以及念珠菌血症亚组患者的效能要求 根据是否存在中性粒细胞

16、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20)将患者分层 每日给予患者安慰剂输注(双盲模拟设计)以维持盲态,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对照研究,CAN 2000-W-6030-SS,卡泊芬净 71/88,两性霉素B 63/97,*可评价患者分析 是一项次级分析。 摘自Mora-Duarte J et al N Engl J Med 2002;347(25):20202029.,静脉给药治疗结束时具有有效总反应的病人比例 (关于治疗效果的测试),侵袭性念珠菌病 (试验方案 014) 同两性霉素B的有效性比较 (可评价患者分析),可评价患者(n=185) p=0.03,0,10,20,30,40,50,60,70,80,

17、90,100,80.7%,64.9%,患者的百分比,CAN 2000-W-6030-SS,粗死亡率* (p=0.53),0,10,20,30,40,50,归因死亡率* (p=0.57),侵袭性念珠菌病 (试验方案 014) 死亡率评估,卡泊芬净70/50 mg 两性霉素B 0.61.0 mg/kg,患者的百分比,*归因死亡率的定义为满足一下标准中的任何一条: 死亡48小时内获得了阳性的念珠菌培养结果 尸检中发现了组织病理学上或者微生物学上念珠菌感染的证据 经过检查者鉴定确定念珠菌感染为死因之一 *粗死亡率的定义为由全部原因所导致的死亡的比率 摘自Mora-Duarte J et al N En

18、gl J Med 2002;347(25):20202029.,4.4%,7.2%,34.2%,30.4%,CAN 2000-W-6030-SS,所有p值均 0.03;卡泊芬净同两性霉素B相对危险性之比 95% CI 1 CI=置信区间 摘自Mora-Duarte J et al N Engl J Med 2002;347(25):20202029; Perfect J. Presented at the 12th European Congress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以及 Infectious Diseases, Milan, Italy, April 242

19、7, 2002.,全部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药物注射相关的全身性不良事件,药物不良事件引起的用药中断,导致低钾血症需要补钾治疗,肾脏毒性,0,10,20,30,40,50,60,70,80,90,100,42.1% (48/114),75.2% (94/125),2.6% (3/114),23.2% (29/125),20.2% (23/114),48.8% (61/125),11.4% (13/114),26.4% (33/125),8.4% (8/95),24.8% (26/105),侵袭性念珠菌病 (试验方案 014) 卡泊芬净同两性霉素B的安全谱比较图,患者的百分比,卡泊芬净70/50

20、mg (n=114) 两性霉素B 0.61.0 mg/kg (n=125),CAN 2000-W-6030-SS,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的患者百分比,卡泊芬净治疗局部侵袭性念珠菌病 在肾毒性方面,与两性霉素B进行随机对照,Villanueva A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1;33:1529-1535Arathoon EG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2;46:451-457,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卡泊芬净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用于持续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T. Walsh, C. Sable, B.

21、 dePauw, G. Donowitz , J. Maertens, L. Baden, M. Bourque, R. Lupinacci, B.Y. Nguyen, H. Teppler,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4;351:1391-1402,CAN 2000-W-6030-SS,科赛斯全新的金标准临床结果总结,食道与口咽部念珠菌感染 科赛斯与两性霉素B疗效相当 侵袭性念珠菌病与难治性侵袭性曲霉菌病 科赛斯与两性霉素B疗效相当或优于 长期粒缺伴发热病人疑似真菌感染的经验治疗 科赛斯疗效优于脂质体两性霉素B 安全性/耐受性: 科赛斯具备良好的安全

22、性和耐受性 以上实验中各种类型不良反应均显著小于两性霉素B,Data on file, MSD.,CAN 2000-W-6030-SS,推荐给药方案,预防用药:伊曲康唑、氟康唑 口服为主 经验用药:一线:伊曲康唑、氟康唑 、两性霉素B二线:伏立康唑、卡泊芬净抢先治疗 伏立康唑、卡泊芬净 临床诊断治疗:伊曲康唑、氟康唑 、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卡泊芬净,CAN 2000-W-6030-SS,强调,最后仍需强调的是,深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重在“扶正”-增强机体免疫防御能力,减少和祛除高危因素,现有的抗真菌药物一则疗效有限,二则多伴随有一定的副作用,故应科学、谨慎地加以使用。 真菌药物+细胞因子/静丙 or others,CAN 2000-W-6030-SS,值得推荐的深部真菌感染血清学检测,-(1,3)-D-葡聚糖 G试验Oba-yashi以血浆浓度20pg/ml为界值,41例确诊病员(以活检和培养阳性为标准)中有37例为阳性,阳性率为90%;59例其他原因所致发热全部阴性,阴性率为100%; 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抢先治疗提供依据(经验治疗基础上),CAN 2000-W-6030-SS,幻灯资料来源,M.D.Anderson Cancer Center中华内科杂志浙江医院 严静杭州默沙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临床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