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高危行为与 人格障碍,第一节 何谓高危行为?,冒险行为? 冲动行为? 不健康生活习惯?成瘾行为? 不加节制的欲望与依赖行为? 争斗、战争? 高强度的工作? 不健康心理?,人类是最具冒险和探究心理的生物之一。当其内在的本能和探险行为受到限制时,他们会用其它形式的行为来满足和补偿冒险与好奇心。当然,这种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目前中国肥胖者已远远超过9000万名。据预测,未来十年中国肥胖人群将会超过2亿,我国肥胖儿童已占儿童总数的10%,并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压力和焦虑导致的贪吃是重要心理诱因之一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02),许多干旱贫瘠的非洲国家正面临着饥饿、贫穷、疾病、战争多种威胁,那些
2、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其实是当地人们的一种求生无奈的现象而已。,致病行为模式,A型行为模式与心脑血管疾病C型行为模式与肿瘤物质滥用、吸烟和酗酒工作狂和过劳死病理性赌博和网络成瘾性滥交与性病缺乏运动、贪食和肥胖,一、成瘾行为:,指非医疗需要而出现的个体强烈的、被迫的连续或周期性地渴求和使用某种有害物质的行为。具有压倒一切,优先获取的行为特点,是心灵和生理上的“痛苦与欣快感”的奋争行为。,成瘾行为种类,镇静催眠剂:巴比妥和苯二氮卓类,抑制中枢,抗焦虑。 兴奋剂:咖啡因、苯丙胺、利他林,兴奋中枢,产生欣快感,极易形成心理依赖 致幻剂:拟精神病药物,致幻觉、妄想及行为改变。如大麻、酰二乙胺等。俱乐部药物
3、属此范畴。 烟酒类:易出现戒断症状,极难禁止。 鸦片类:吗啡类物质,包括海洛因、可待因,是当今世界最为泛滥的毒品之一。另包括度冷丁、美沙酮等。镇静减痛。 赌博:病理性赌博 电视、网络及电子游戏依赖:儿童青少年受罹甚重。 其他类物质依赖 病态依恋某些事物,物质滥用,指非医疗目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并造成了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损害的行为。它是从药物依赖、戒断综合症、耐受性、精神依赖到滥用过程。,物质滥用的原因,社会因素:如可获得性、家庭因素、同伴影响、文化背景 心理因素:个性特征、心理强化作用、精神病理因素 生物学因素:生物学脆弱性、疾病原因等。,在我国吸食毒品仍然危害着广大青少年,特别是疏于管教或
4、离异家庭的儿童容易陷入这类诱惑。,网络成瘾儿童在疏于管教的家庭或问题行为儿童中尤为突出和令人堪忧。有时物质依赖是逃避压力和社交的一种手段。,问题严重吗?,目前国内网络成瘾者(Internet Addiction,ID)三分之一是青少年(占35.8); 18岁以下网民占17.7(2869万); 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8.9%; 接近3/4的青少年学生网民都集中在城市; 农村占1/4(28.3%); 他们开始接触互联网的年龄主要为13-16岁; 上网地点为网吧(48.4%)、家里和学校; 上网高峰时段为晚上20点22点,21点是最高峰,次高峰为上午10点左右; 平均上网时长为11.6小时/周。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7,18 ),伏隔核是大脑系统的快乐中枢,它在运动系统(纹状体)和前额叶皮层间形成主要环路,该“努力驱动奖赏”系统越活跃,欣快感就越强。,主要危害有哪些?,生理影响:睡眠障碍、物质依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视力损害、健康损害 心理影响:烦恼、焦虑、抑郁、暴躁、自杀意念及自杀、反社会倾向 学业影响:厌学、逃学、学绩下降 社会影响:违纪、违法、出走、物质依赖 家庭的影响:家庭暴力、家庭功能损害 人际交往的影响:社会孤立、社会焦虑,艾滋病感染者是以吸毒人群为主体,然而吸毒人群恰恰又是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吸毒的青年男女均处于性萌动期与旺盛期,他们的性乱行为导致了
6、艾滋病的传播,卖淫嫖娼、多个性伙伴、不洁性行为等都容易感染性病与艾滋病。吸毒行为是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温床,性病的传播又作为吸毒与艾滋病的中介而存在。,注射方式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赌博的动机,赢利 娱乐 竞争 寻求刺激 逃避现实 压力 他人引诱,(三)成瘾行为的干预,1、社会控制:强制性法律手段、教育、社区干预; 2、医药治疗:(1)逐步减量法(2)拮抗剂治疗(3)其他药物治疗:如致吐或致厌恶感的药物(4)传统医学疗法:针刺法? 3、心理和行为治疗:(1)厌恶疗法(2)催眠疗法(3)系统脱敏疗法(4)学习理论(5)行为疗法,二、自杀行为,自杀(suicide)是指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生命
7、的行动(行为)。狭义的自杀是指人类的一种自我惩罚和毁灭的行为。广义的自杀认为是自我损害和自伤性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吸毒、酗酒等,可谓“慢性自杀”。自杀既是医学现象,又是社会现象,更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特殊表现。自杀包括个人的、团体的、甚至民族的自我毁灭行为。,自杀的基本特点,自杀是死亡自杀是故意的自杀是自我采取的行动自杀是可以间接的或被动的,自杀看上去似乎是不可忍受的和不可解决的痛苦中混乱和受限制的心灵的一种绝望的孤注一掷的行动。 Edwin S, 1999,为何自杀,“生存和成功的意志已经被压垮了,现在到了这样一个时刻,所有的东西都停止了发光,希望的光线失落了”一个自杀者的叙述,(一)流行病资
8、料,有意自杀者在人群中占10%,全世界每天1400人自杀;美国官方数字:每年3万人自杀,26的大学生在过去12个月里有过自杀想法,2的曾经尝试过自杀,女性易有抑郁倾向,故其自杀率是男性的三倍,但男性的成功率高于女性。美国青少年自杀率近10年递增了250。非洲裔青少年自杀率远低于白种人。在中国,每年有25万人死于自杀,1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率为23/万。WHO:44543万/年,男女;“成功率”的差异,中国:14.46/10万(1979), 14.83/10万(1980),23.26/10万(1985)。 三年共计24万人自杀,女男,独一无二;高危年龄:1524岁,5564,6574,(二)分
9、类,一是以死亡为目的,自我攻击毁灭 二是准自杀行为,有心理上的“求助”动机医学:自杀身亡、自杀未遂、自杀意念心理学:杀他、自杀、想死(被动)社会学:利他型、利己型、失范型,心理动力体系的解释,精神动力学的人格结构,本我(id)指追求“享乐原则”,由生物本能和冲动行为支配的“我”,主要是本能欲望;其中性本能称为libido(性力),对人格起着动力作用。本我是无意识的,不为个人和别人所察觉的,只有在梦境中“改头换脸”出现。 自我(ego)则遵循“现实原则”,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其动力仍来自本我,既要满足本能冲动,又要考虑现实环境,以保护个体的安全。即在外界许可情况下满足本我的欲望。 超我(sup
10、er ego)遵循“至善原则”,是理想化的精神境界,包括道德良心感,是长期社会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格结构;它的大部分存在于意识层次。可理喻为本我是人格的生理部分,自我是人格的心理部分,超我是人格的社会成分。,潜意识的防御机制(1),(1)自爱防御机制:否认:原始而简单的防御机制,把发生但又无法接受的不愉快的事件加以否定,以避免心理痛苦;外射:将个人遭受的心理挫折完全归咎于他人,以此来减少个人心情上的不愉快、焦虑、内疚等;曲解:对客观事实加以曲解,以符合个人心理需要;,潜意识的防御机制(2),(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退行:以幼稚化行为和方式应对现实,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幻想:遇到困难而无法应
11、对时便脱离现实,想入非非,以个人愿望加以想象,即“白日梦”;内射:将爱与恨对向自己,将不幸事件归咎于自己,是自己“前世作孽”“上帝”惩罚自己等;,潜意识的防御机制(3),(3)神经症样防御机制转移:将不幸与愤懑转嫁与比较可靠的,能够接受的他人或事物上,“迁怒与人”;隔离:将容易引起个人不快的事件与意识有意隔离开来,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心理痛苦;合理化:受到挫折时以各种理由为己辩解,原谅自己,自我安慰,减少心理痛苦,如阿Q精神,吃酸葡萄精神;反向机制:一种“矫枉过正”心理,个人某种欲望与现实道德与法规不吻合时,无法表现而采取压抑和控制;,潜意识的防御机制(4),(4)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升华:
12、将个人不易实现的的欲望进行改变,指向较高尚的目标与方向,如创作、艺术、事业成就等;幽默:处于尴尬和不幸时,用幽默的方式为己解脱,或进行自我解嘲,处理问题既无伤大雅,又解除难堪局面的方式;压抑:将无法忍受的不幸与事件、痛苦感受等尽量压抑下去,不主动去想,以保持心情的安静,即心理压抑机制。,(三)自杀原因,1、遗传因素 2、模仿 3、疾病 约80的自杀与抑郁症有关4、家庭环境 5、学校因素 6、社会习俗与宗教7、创伤性体验习得性无助感,自杀的社会因素,种族:发达国家高、白人高于有色人种? 婚姻状况:单身、鳏居、丧偶者高,未婚男性高于已婚者,男性高于女性; 职业:社会底层者、医师、律师高,医学生偏高
13、,精神科医生偏高; 城乡差别:我国农村高于城市; 宗教信仰:武士道、圣殿教等; 应激:自杀冲动多发生于应激事件之后;,自杀者的心理特征,对社会和周围人群充满敌意,喜欢阴暗地看待问题; 缺乏判断力,犹豫不决,没有主见; 社会退缩、交往少、主观隔离; 认识范围狭窄、非此即彼的观点; 情绪不成熟、神经质; 行为具有冲动性。,(四)预防与干预,自杀的预测1自杀的心理状态 (1)先驱阶段:(2)自杀倾向发展阶段:(3)自杀可逆阶段:(4)自杀决定阶段:,2自杀的征候,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绝望、社会孤立和退缩。 精神分裂样症状:出现幻觉、妄想、意志活动减退、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情绪反应淡漠
14、。 攻击行为:如冲动伤人、毁物、放火及强奸等违法行为。 酒精和药物依赖:如大量酗酒、饮有机溶剂和麻醉剂滥用等。 适应困难:对社会环境有适应障碍者,如果经他人劝告仍不能适应,则为最突出的自杀征候,需引起高度重视。,3 干预措施,(1) “生命”教育:儿童期教育 (2)预防措施:预警信息和危机评估 (3)危机干预 (4)事后援助 (5)开展人生意义教育,敏锐察觉自杀意图信号,用足够的关怀去干预,对于拯救那些在他们生活中除了自毁外看不到其他任何出路的人的生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攻击行为,攻击(aggression)是对个人或他人心理生理造成伤害的行为。 它是源于保存自己生存的基因进化的结果,主要由
15、大脑基因分析和激素水平所调节。 可以通过人格特征来预测个体的攻击行为。 挫折可导致攻击,持续的激怒可导致更高水平的攻击。 不同文化提供了攻击行为的不同规范,部分与自我文化来源有关。,种族灭绝,情景因素可以导致普通人参与有组织的攻击。 长远来看,那些偏见产生的过程,最终导致大谋杀和种族灭绝。 政客/领导人经常创造出非人性的“敌人”形象。 因为害怕自己的家园和社会遭受威胁,人们会为国家献身。 专制政权容易导致大规模的谋杀,民主国家则相反。 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可以促进和平、制止谋杀。,第二节、变态行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及外现行为发生异常,明显偏离社会常模,与社会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明显不符,伴有社会
16、适应困难的行为特征。 (一)判断标准:1、内省经验标准2、统计学标准3、医学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人类多重生物属性服从正态分布,低于-2SD基本被视为倾向异常,(二)原因,1、遗传 2、疾病大脑损伤、“右脑综合征”、脑老化、ADHD 3、个体心理素质易感素质、Asperger综合症、HPDD 4、过激生活事件 5、家庭影响因素犯罪者家庭,寄养问题 6、早期情感剥夺亲子关系不当,亲子分离 7、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忽视、性虐待(侵犯) 8、社会文化习俗,功能发展认知方式偏异关系建立困难刻板偏执的追求人际适应困难创造性观念弱化分析/逻辑思维困难,AS形成之模式,儿童- 养护者 相互作用,家庭社区
17、文化,生物学基础个体差异,高级皮层与心理的关系,忍耐,延迟满足,(情感控制),“读懂”他人心理,(心理理论),理解场景,(相应的行为),额叶功能,Baron-Cohen 2005,“社会脑(social brain)”功能损害是其核心病质,ADHD相关基因,猎奇基因:多巴胺受体基因DRD4变异 注意缺陷:“猎奇基因”变异,导致控制注意的两个区域组织变薄,说明这些变异体可能是通过影响大脑某些区域组织的厚度来影响儿童的注意力。 反社会行为:单胺氧化酶(MAOA)基因变异,影响5-羟色胺水平,并可能影响到掌控情绪的中枢发育异常。,反社会行为携带MAOA基因变异体的人在逆境中,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他们
18、大脑中控制情绪的区域体积较常人小:蓝绿色部分体积缩小见于男女性,红色部分体积缩小只见于男性。这些基因携带者大脑中,进入杏仁核的血流量也会增加。Canli TH. Scitific American,2008.5,56-59,Results of effective connectivity modeling on the data from the Aspergers population. B.Wicker et al: The emotional brain in Autism. Nature. 2005,情感认知通 道传导异常?,人格障碍,人格(Personality)亦称个性,是指个体
19、总的精神面貌,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合。人格障碍指没有认知或智力障碍情况下,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和社会生活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与职业功能,或病人自感痛苦。常起病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并一直持续终生。18岁前称为儿童行为障碍(如CD、青少年违法),18岁后称人格障碍。其行为倾向的发展没有明显的起迄时间,发展缓慢,较难矫治,行为方式是不得体的,为社会难于接受。,基本特征(1),早年开始,于童年期或少年期其病。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而持续的适应不良。可能对本人带来不快并贻害周围。 人格障碍与神经症之间关系密切,前者往往表现大量神经症性反应,后者则往往
20、具有人格障碍,两者有相互促进作用,共患几率高。但本质上仍属两种病。,ADHD,ODD,CD,APD,ADHD,MD,ODD,AD,BPD,AvPDDPD (PAPO)etc,ADHD的外化性障碍 ODD: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CD: Conduct Disorder APD: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ADHD的内化性障碍 MD: Mood Disorder AD: Anxiety Disorder BP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vPD: Avoidant Persona
21、lity Disorder DPD: 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PAPD: Passive-aggre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儿童期的不良绘画表现中蕴涵着“潜意识”中的某些偏异,Asperger的人际关系问题(n=54),Asperger的偏执问题(n=54),AS的其他特征(1),社会/情绪指标: 对同龄人情绪解读能力低下 与人沟通时语言刻板,偏于书面语 过分坚持“是非”观和“公平”性 解释规则“非此即彼”“非白即黑” 易激动并难于安抚 临床上容易表现强迫行为或观念 容易陷入激动导致的混乱 不整洁或不修边幅,羞耻感差 目前或既
22、往可能存在睡眠问题,AS的其他特征(2),认知和社交指标: 不大会“详装”或掩饰自己,极少表现腼腆 做事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低劣 可能不太会看和理解时钟 比起预测结果和意义推敲,机械记忆更突出 对比喻或讽刺话题的理解能力低下 在学习活动中可能更倾向依赖视觉理解 在家或学校学习时,经常自言自语 触觉或听觉过敏,喜欢穿特定内衣裤,不愿别人轻触,对个别声音(磨牙、嚼口香糖)厌恶,AS的其他特征(3),人际交往指标: 不大喜欢对视,不善用表情、眼神和身体姿势与他人交流 有交友意愿,但不懂得如何交朋友 用不恰当方式引起他人注意,却容易伤及他人 不大理会他人的“喜怒哀乐”情绪 难与他人形成共同的兴趣、感受和目
23、标 青春期后“本我”表现突出,对异性的兴趣和行为缺乏修饰 遭排斥后容易陷入焦虑和强迫(刻板)行为中,成人的基本特征(2),人格障碍者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于相处的人际关系; 人格障碍者把自己遭遇到的任何困难易归咎与命运或他人的错误,因而他们不能感觉到自己有缺点或责任,自己需要改正什么; 人格障碍者认为自己对别人没有责任可言; 所到之处总是将个人的猜疑、仇视和固有的看法带到那里, 任何新环境的气氛无不受其行为特点的影响; 人格障碍者的行为后果伤害和致痛别人,使周围邻里、同事不得安宁,自己却泰然无事; 总是通过别人的告发或埋怨揭知他们有怪癖或不良行为,而障碍者并不会感到自己有什么问题、病情或想不
24、通的地方而求助于他人。 轻者完全过着正常人生活,只有最亲近的人才会领教其怪癖,难于相处。重者事事违拗社会习俗或准则,并且频繁表现于外,使个人难于适应社会。,反社会人格障碍(1),外表迷人,具有中等或以上的智力水平。初次相识会给人很好的印象,能够帮助人消除烦恼,解决问题; 没有通常被认为是精神病症状的非理性和其他表现,没有幻觉妄想和其他思维障碍; 没有神经症性焦虑。使一般人心神不宁的情景,对他而言则无动于衷,不以为然; 他们往往不可靠,对朋友亲人无信誉责任可言,对爱人不忠诚,对大小事情无责任可言;,反社会人格障碍(2),缺乏羞耻感,缺乏后悔之感; 有反社会行为但往往缺乏契合的动机;叙述事情真相时
25、态度随便,即使谎言将被识破,也会泰然自若; 判断能力差,常常不能吃一堑长一智; 病态性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发育不成熟,缺乏爱与依恋能力,麻木不仁,对重要事情的情感反应淡薄; 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自己的问题的性质; 酗酒或不酗酒,作出幻想性的或令人讨厌的行为, 对他人的关心或善意无动于衷;,反社会人格障碍(3),无真正的企图自杀行为; 性生活轻浮,方式和对象与己不相称,性顺序障碍; 生活无计划,没有生活规律,没有稳定的生活目标,但好夸口 有远大理想与抱负。 其反社会行为是在突发的时间中构成,而不是严密计划和有准备下进行的。反社会人格者与不法分子的区别一般犯罪者有行为预谋,反社会人格不能;
26、犯罪者目的明显,而反社会人格动机模糊,多受情感冲动支配;犯罪者手段隐蔽狡诈,企图逃避,而前者害人害己;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重复性较高,均具有情感肤浅,情绪不稳定,而后者一般无此类表现。,与人格障碍相关的习惯和冲动障碍,病理性赌博(包括强迫性赌博) 病理性纵火(纵火狂) 病理性偷窃 拔毛癖 易性狂 双重异装癖 童年期性识别障碍 恋物癖,恋物性异装癖 露阴癖(暴露癖) 窥视癖 恋童癖 施虐狂 受虐狂 做作性障碍:包括医院游击综合征、夸大综合征、疑病综合征、巡游综合征等。,(一)病因机制,1、遗传和生物学: 家族性:家族成员中精神病、癫痫、自杀与犯罪比率高; 双生子:同卵双生子66.7%,异卵双生子3
27、0.4%; 染色体 :XYY染色体排列?激素(睾丸酮)作用?,(一)病因机制,2、环境和家庭影响: 犯罪和品行不端家庭环境影响 父母死亡、创伤性体验、情感剥夺 父母无知、残疾、监管无力 缺乏父母爱,教养态度不一致,虐待和暴力 孤儿、寄养、孤儿院养育 专制家庭、过度溺爱放纵、过度干涉和过度关注、 居住过密、家庭不睦、贫困失业、居住于贫民窟 宗教信仰、不良(犯罪)团伙影响、 亚文化理论的观点 心理动力学观点:超我发展不完善、感知与情感方面缺陷,(一)类型和表现特征,1、偏执型人格障碍:1.5%,男女,固执、怀疑、狭窄、嫉妒、极度自私、攻击好斗、过分敏感、不安全感过强,常处于“预战”状态。2、分裂样
28、人格障碍:5%左右,男女,退缩、孤独、不交际、情感淡薄、冷漠、害羞、怪癖、无动于衷、沉湎于个人幻想,不进取,无朋友,不修边幅,不适应社会生活。,案例1,王某某,男,30岁,在一干部家庭长大。父母回忆他在中学和高中常与老师和同学争吵。高中毕业后进入专科学校,因多门课程不及格而第一年退学。他从来不关心自己的成绩,却经常认为老师和同学合谋起来算计他,让他失败。后来他经常因人际关系紧张而换工作。25岁时搬出家到外地独过,却天天打电话给父母说最担心的事情将变为事实,经常关注有些人要加害于他本人。后来干脆在网罗上搜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并发展出一套别人如何操控他的理论,一发不能自拔,后由父母带其就诊心理门诊
29、,被诊为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2,张某某,男,39岁,工程师。受单位委托在外地工作半年。回到家后经常将自己关在房间喝闷酒。早年他4岁就成了孤儿,由其姨妈养大,姨妈一向对他很冷漠。上大学后专业课程上很优秀,但下棋是他与人沟通的唯一方式,一直没有知心朋友。这次回来后经常一人喝酒,工作效率日渐下降,变得异常沉默寡言。在人际交往上没有任何主动性,单位领导逐渐对其失去信心,劝他另谋工作。于是他经常感到非常悲伤,认为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最后表示要去德国找他唯一的一个远方叔叔。符合分裂样人格障碍之诊断。,(一)类型和表现特征(2),3、反社会人格障碍:5-9%,男女,不能克制本能欲望,好斗和攻击、情绪爆发
30、、冲动,不负责任,无羞耻;花言巧语,撒谎、偷窃、忽视社会道德规范,友谊短暂,短时间的人格“魅力”,赌博,物质依赖,违法犯罪;我行我素,赖帐、变更职业频繁。这类人幼年时往往学绩不良,逃学、离家出走、漫游、偷窃、反复饮酒、说谎、攻击行为、破坏公物、性放荡、对抗师长、倚强凌弱、虐待动物等。目前认为,所谓“右脑综合征”可能是其生物学基础。,案例反社会人格障碍,郭某,男,26岁,初中,未婚,工人出身,接受劳教人员。自小娇生惯养,小学时常做恶作剧,经常口水吐同学,无端袭击放学途中的同学,极为顽劣。课堂上扰乱秩序,学习成绩低下,老师和其他家长投诉多。初一被罢学,后浪迹街头,泡网吧或酒吧,结识不良少年团伙,参
31、与殴斗。21岁参加工作,整天无组织无纪律,工作效率极低,常有偷摸现象,在食堂吃饭不给钱,遭干预时即刻要捅刀子,非常野蛮。后因伤人被劳教一年,释放前从劳教所逃逸。再次犯事入监,后由劳教所官制人员携来就诊。,(一)类型和表现特征(3),4、强迫性人格障碍;1.7%,男女,惰性、犹豫不决、好怀疑、刻板固执、按部就班、反复检查、苛求细节、道德感过强、焦虑不安、过分自我关注、平时拘谨、小心翼翼、关注他人对己的评价或言行、过于迂腐、少挚友;人格特征影响家人及子女。与抑郁性疾病关系密切,更年期抑郁症多为此症。5、冲动性人格障碍:爆发型或攻击型人格,不可预测的反复无常的心境,行为爆发难于遏制,甚至自伤,爆发攻
32、击行为,过后懊悔,但不能控制再度爆发,可因饮酒而诱发。,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前科,但情绪冲动爆发时难于控制爆发行为而致他人伤害。,案例3,龙某某,男,20多岁。自来心理门诊就诊,是位很帅的青年,谈吐不俗,显得很有知识。自称一直没有好朋友,即使偶有同事们一起玩,因自己的鲁莽行为而常常不欢而散。诉说自己特别爱发火,生起气来不可遏制地暴怒发作,粗口或出手打人。一次与同事们吃晚饭。饭间大家评论一场球赛,观点不一,小龙争执中忽然出拳打在同事脸上。同事责问他为什么可以随便打人,他一声不响地扭头走掉。这类事已不是头一回,同事多不愿与他交往,所以自感非常孤立孤僻。常为自己的行为后悔自责,但时常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
33、这是典型的冲动性人格障碍,易因积郁日久而爆发,做出鲁莽冒失的事,事后又会后悔,加重内心忧郁和孤独感。有时可触及犯法。,(一)类型和表现特征(4),6、表演型人格障碍:2-3%,女男,情绪不稳定和不成熟,自我表演,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以引起他人注意,高度自我中心,暗示性和依赖性特别强,不停追求刺激,渴望得到理解和好的评价,容易感到伤害,幻想,情感浮躁,不甘寂寞,希望生活象戏剧一样热闹不平凡,外现行为不和时宜和具有挑逗性,打扮花枝招展买弄风情诱惑他人,癔病样发作,可发展为焦虑症或抑郁症。 7、焦虑型人格障碍:胆小易惊、紧张忧虑、自卑、怯懦、惴惴不安、自认无吸引力,不如别人、易羞怯、恐惧发作、过分担
34、心别人拒绝而不愿交往,生活自限过多。,案例4 表演型人格障碍,孙某,女,22岁,大学,已婚,教师,出生于农家,自幼身体瘦弱,但少生病,个性强,不愿落人后,好嫉妒,虚荣心强。读书成绩中上,大四时与一助教恋爱,毕业后结婚。婚后3个月始争吵家无宁日。据其夫提供,她不能忍受宁静的家庭生活,总寻机滋事,情绪极为不稳定,动辄发怒,不惜自伤身体如以刀刺阴部来威慑丈夫就范。要爱人整天陪伴着她,下班马上回家,稍不如意则大发雷霆。高兴时认为与丈夫是天生的一对,感到称心如意幸福。感到不顺心时辱骂丈夫一钱不值,爱揭他人短处和隐私,认为与爱人是一见钟情,缺乏深入了解,提出离婚又犹豫不决。单位工作不太认真,喜欢人前招摇,
35、有时撒谎,尚无诈骗行为。,(一)类型和表现特征(5),8、依赖型人格障碍:女男,0.5%。缺乏自信,无法独立活动或做决定,自感笨拙无助,情愿把自己委托于他人或从属地位,随时需要别人帮助,单独时感到极大不适,可以甘受丈夫虐待而怕被抛弃,经常感到无助。9、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1.8%,被动拒绝那些使其发挥作用的工作的要求,以拖延、执拗、故作无能或扮演脆弱来推脱工作责任,导致社交和工作效能不足,而实际能力是可以达到的。这种拒绝是间接隐蔽表达的。,自恋型人格倾向,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夸大自己的天赋,渴望被视为最优秀者; 被无限制的成功、权力、才气和美貌以及爱情所迷惑; 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和唯一的,期望好
36、的待遇和他人顺从; 要求过度完美; 有种特权者的感觉; 人际交往方面冒险,获取他人利益达到个人目的; 缺乏共情能力,不理解他人; 经常嫉妒他人的成功,或认为他人嫉妒自己; 表现出一种高傲自大的行为和态度。,(一)类型和表现特征(6),10、循环型人格障碍:多见于女性。包括情感增盛型和情感低落型。前者表现情感高涨、内心充满信心和喜悦,雄心勃勃,热情友好,情感乐观,急噪,做事有始有终,常作出大量的计划和设想,但并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后者表现相反,情绪低迷,悲观、愁眉不展,自感精力不足,信心不强,寡言少语,遇事感到困难重重。该型主要以心境良好和悲伤相交替为特征,这种转换并非外部因素引起。 11、边
37、缘型人格障碍:高度冲动性、情绪不稳、人际关系紧张和不稳定,身份识认障碍、自伤行为、持久空虚感和厌倦感,容易引起一过性精神病发作。,案例循环型人格障碍,吕某,女,25岁,大学,未婚,医生,父亲为旧时军官,有妻妾多人,吕为庶出。自幼经常看到父母不和,经常争吵,性格逐渐变得阴沉,忧郁寡欢,痛感自己出身不好,不如别人,一心想早日毕业找工作离开家庭,平时沉默不语,兴趣面狭窄,爱看悲剧小说或戏剧,持灰色人生观,个性软弱,不与人争,与人来往少。曾住院检查,诊断为抑郁型人格,出院后追踪近40年,性格仍然如此,已结婚且生育子女,工作平平,但始终未发现明显情感性精神病表现。,人格障碍的诊断与鉴别,主要根据ICD-
38、10、DSM-4、CCMD-R-3诊断标准界定。搜集病史和了解知情者提供的信息非常重要。提问纲要:1、生活安排2、人际关系3、一般情绪与行为4、性格特征5、工作能力6、对人对事的态度7、婚姻状况 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神经症:适应尚好,起病可能较晚2、躁狂抑郁症:情感高涨、兴奋性强、言语增多、惹是生非、无理取闹、爱管闲事、侵犯周围。3、精神分裂症:幻听幻觉、思维和意志障碍、妄想观念等。4、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人格改变:如脑损伤、脑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等,人格障碍的治疗矫治?,药物治疗: 精神外科治疗:如定向破坏杏仁核、扣带回、内束前肢、尾状核等。 心理治疗: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疗法、团
39、体疗法、行为疗法 治疗教育:,形体语言与性格特征 如何通过观察行为动 作来判断对方的心态,站立时好双手插腰,可能意味着对方争强好胜,始终处于备战状态。另一个备战状态是坐着时,将手好撑在大腿上;常双手分开扶在桌面上讲话的人,一般较盛气凌人,当官的好这么做,往往也可能是发脾气的前奏。坐着状态下双手手指交叉扶于嘴边,可能意味着对方偏于口是心非,下意识掩饰自己的嘴巴。双手紧绞在一起的人常是精神紧张而较难于接近的,谈话时你略前倾向他(她)则容易使其放松。,经常抚摩后颈者常表现防卫性攻击姿态,挫败时尤如此;推销员、丈夫、情人在电话亭里打电话的姿态不一样;“神经质的傻笑”,并眼神飘忽不定的表情是内在不协调的
40、典型表现,他(她)可能向你满着什么,或内心提防着你;走路腿部显得发僵,下巴抬起,步伐慎重而迟缓,似乎有意加深个人印象者,往往是个自满甚至是个傲慢的人;当你面说话时对方摊开双手,可能向你表示真诚与公开;当你面作胸前手臂交叉姿势,往往意味着防卫意识,可能难于同意你的意见,或难于与你合作。坐在椅子上,将一腿跨在扶手上者,表示满不在乎,属于难于合作的人;翘二郎腿,并不停上下抖动腿者,表示不耐烦和厌倦,不愿再听你说下去;坐姿前倾,并用一手撑住脸颊者,似乎很象在倾听,可能是个挑剔的人,始终暗地里在评估着你或你的讲话。说话时用食指触摸或轻轻擦鼻子,往往意味着“口是心非”,在说谎。,听你讲话时不停轻搔自己耳根
41、或眼睛的人,可能根本没有明白你的话,或者对你的话表示怀疑。对方坐着翘起二郎腿,并双臂交叉胸前,表示厌烦或防卫,不想与你合作。女性当着你经常抚弄头发,目光稍向下,或理理衣服,往往表示可以接受你,或对你有好感。女性双手撑在桌面,身体前倾,可能是在等她喜欢的人。双手放在胸前,往往表示忠诚、效忠的意思。揣摩对方 1、不相信你时,对方往往强调事物的两面性或态度摸棱两可; 2、对方强调“我知道”多意味着拒绝; 3、初见面时态度蛮横,多半心怀不安,戒心过重; 4、为抓住你的弱点,对方可能打击你的自尊心; 5、面部无表情,可能就是有表情; 6、对方滔滔不绝,可能就是不让你说话 7、特别和善的态度,可能是拒绝的
42、前奏;,8、对方请你抽烟,是接纳的表示; 9、对方手不停在口袋进出,表示他紧张,以此消除紧张; 10、看不出对方的真意时,不妨先谈家常话; 11、如果对方有敌意,则直接入题发问; 12、不要在生人面前回忆自己的光荣史; 13、与其赞美对方其人,不如赞美他的过去的业绩或身上的饰物; 14、在心里想着“我喜欢这人”则容易融洽气氛; 15、使对方了解自己的某一缺点,能使对方消除戒心; 16、在下午进行初次交谈,气氛容易融洽; 17、重复对方的话,使对方觉得你在专心倾听; 18、接受对方的感情比接受对方的理论更能缓和敌意; 19、在对方夸耀自我前先行夸自己,会破坏气氛; 20、并肩齐坐,容易建立友好的关系; 21、在双方都未去过的地点会面,有助于双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