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人无法解决也无法逃避的问题,心理障碍的本源,死亡,1.死亡是人的最基本的意识。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在意识到活着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与死亡相联系的问题。 2永恒。对死亡的真正恐惧是自我意识的消失,人最大的愿望是能够永远保持自我意识。 3迷信。对保留自我意识(长存)的一种方式。 4. 从惧怕死亡开始,人们就衍生出了两个基本的生活(生存)需要,对抗死亡与逃避死亡。 5逃避死亡就是活着时保护身体,死了以后精神永存。 6对抗死亡就是要活的(比他人)有“价值”。,荒诞,1. 人们为了对抗死亡,就要拼命地追求“价值”,好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 2绝大多数人觉得自
2、己的生活很荒诞,这种荒诞表现在体验不到生活的意义。 3荒诞的具体体现是:人们无时不在追求意义,但是,在追求达到的时候,却又立刻觉得没意义了。 4荒诞原因是:事物(行为)的价值或是意义,必须由这一事物(行为)以后的事物和行为来证明,而不由以前或现在的事物或行为证明。但是,人们却不知道以后事物和行为是否发生及如何发生。 最有意思的是: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为了排除这种荒诞,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严肃,这样的更有点意义的生活要求,续之而来的足更大的荒诞。 因此,人们总是拖着高傲的观念,过着庸俗的生活。,道德判断运气,1在人们追求价值与意义当中,有一种东西叫道德,这是一种似乎不需要将来的事物或行为来证明的一种价
3、值追求,其实不然。 2人们依据道德标准对自己或他人做出判断,说“我不好”或“他不好”。 3. 一般人在做出道德判断时,并没有想过:道德判断应当是根据道德愿望(动机)做出还是应当根据道德行为做出。 4一般人在作道德判断时都是依据道德行为做出的。 5行为的结果为一般人所不能控制,因此,道德判断是一种运气的结果。 6四种道德运气:现象是生成的:现在所处的环境的运气:过去所处的环境的运气: 行动和计划的运气。 7。真实的情况是,我们永远不能直接知道他(我)的道德愿望,我们只能根据行为做出道德运气的判断。 8道德标准是一种“道理”,而不是一种真理,但是,人们却相信道理就是真理。,平等,1人是一种社会性动
4、物,“人”必须作为一种“团体”存在。单个人的生存能力很差,很容易被自然界所消灭。 2“人”这样一种社会团体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等级制。等级制使人在自然界前表现为无比强大。 3. 人的其中一种最强烈的价值追求就是平等,总想消灭等级制,这是一个悖论。 4人只能在“人”的社会中追求平等。但是,他所追求的恰是一种不平等。 5所以,一个人在追求“平等”、实际上、他是在追求或制造一种新的不平等。,第二节 “人的问题”的延伸,心理障碍的发生,缺乏同理死亡的延伸,1. 价值观的多元性。人们对对抗死亡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人们对同一事物在体现对抗死亡时的意义就有不同的理解,普遍的问题是,人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理解是唯一的
5、。 2. 价值观的社会阶段性。阶段性是价值观最为明显的特征,不同历史阶段的价值观有明显的冲突,实际上,人们所崇尚的事物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普遍的问题是,人们总认为在社会生活领域,有永恒不变的真理存在。 3. 价值观的阶级性。价值观作为一种上层建筑而存在,就必定要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和左右,而且,统治阶级又会极力地将其公理化。普遍的问题是,人们总以为自己代表了基本的公理和正义。 4 根本的问题是当事人分不清道理、公理、真理的区别,最终,毫无同理心。 5宗教精神病。虚假的逻辑前提。,异化荒诞的延伸,异化:一个事物的发展,使这个事物走向了这个事物自身的对立面。 1.劳动的异化。从劳动是人的第一需
6、要走向有占财富是第一需要。 2教育的异化。从培养“人”到培养“超人” 3.学习的异化。从对知识感兴趣到对用知识换取的事物感兴趣。 4人际关系的异化。从满足“归属感”到求得尊重。 5.从讨论事开始到攻击人格结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本质。,“球长”意识“公平”的延伸,1自卑的本质。成为“超人”的需要得不却满足。宾格被控。 2.焦虑的本质。如何才能成为“超人”。 3.自我实现的本质。成为“超人”的自我设计。 4.人性的劣根。“人之患,好为人师”。 5.自我与环境的绝对对立。,永恒的“爱情”性反常的延伸,1将爱情看成是超越其它价值的“最高”价 值。 2将性爱与其它需要绝对地联结在一起 3. 将精神需要与
7、肉体需要绝对对立起来。 4通过性爱强化自我。,矛盾的“怪圈”价值不完整性的延伸,1又爱又恨,选择困难。 2缺失惑,强迫思维与行为。 3多重承诺,精神疲劳。 4偏执,单一价值观追求极端化。 5假完美主义,根本不是追求思想上的创作。 6真完美主义,一种行为得到所有的价值体验。 7,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差距太大。,“君子”与“小人”道德判断运气的延伸,1自罪,认为自己不遵守道德规范。 2自杀,彻底否认自我的道德价值系统。 3灰色视野,负向关注与选择。 4反社会,否定人类社会的一切道德规范。 5变态人格,完全否定社会道德规范中与自我认同部份相反那些部份。,第三节咨询心理学的工作分析,本质分析,1心理
8、咨询的定义:心理辅导是一个通过心理辅导背景的作用改变当事人意识倾向和行为倾向的,发生在辅导员和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操作性过程。 心理辅导是改变个体意识行为倾向的操作过程。心理辅导是一个个体成长的过程。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心理辅导既是哲学也是艺术。 2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可能性罗杰斯的正向选择观点。语言对思维的影响。观念平衡的动力特征。语言操作的构造性特征。,工作内容分析,1引导当事人检讨自我个性。 2引导当事人讨论自我价值体系。 3引导当事人讨论关于某事物的各种价值观。 4强化多元价值的思维方式。 5及时强化当事人的语意结构。,目标分析,1.心理咨询的总目标:发展当乎人平衡各种价值观的
9、能力。这种平衡能力表现在:各种价值观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各种价值观的存在和冲突都有其现实性。荒诞的体验是人类共有的现象,并非是当事人所独有的。荒诞的体验并不能阻碍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当事人应该同他人一样。当事人的所有遭遇并不是其独特的,是共性中的个性的表现、 2心理咨询的阶段性目标帮助当事人学会从多方而考虑问题。发展当事人认识自我的能力。接受心理痛苦是自我认识的结果重新考虑自我存在的方式。从自我的必然王国走向自我的自由王国。,心理健康标准分析,1对心理健康的错误认识A.自尊。自强、自立。B.有责任感。C.没神经症状。D.没有行为缺陷。E. 2.“快乐痛苦”原则A.快乐与痛苦的相对性。B.快乐与痛苦的相包容性C.快乐与痛苦的主观理解性。D.痛快、痛快,真正的快乐。 3、马克思的观点: 4、心理健康:敢于戴着精神枷锁去跳舞的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