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学良为什么长期不能获得自由张学良软禁生涯解读第 7 卷第 4 期2005 年 7 月东北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NortheasternUniversity(SocialScience)Vo1.7,No.4Ju1.2005文章编号:10083758(2005)04 029206张学良为什么长期不能获得自由张学良软禁生涯解读张敏(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摘要:通过对带有悲剧性和时代性的张学良的软禁生涯的解读 ,探讨了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及其继任者长期软禁而不能获得自由的诸多原因,揭示了铸成这一没有法律依据的罕见刑罚的复杂背景,展现了张学良为了国家和民族
2、利益不惜牺牲自我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激励今天所有的炎黄子孙为完成张学良生前追求祖国和平与统一的夙愿而不懈努力.关键词:张学良;西安事变;软禁;自由中图分类号:K81 文献标识码:A六十多年前,张学良出于民族大义,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他不计较个人之得失,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从而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使苦难的中国避免了一场新的更大规模的内战.可到南京以后,蒋介石却食言而肥,将张学良软禁起来,使其从此开始遭受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公正待遇.张学良发动“兵谏“ 的动机是为了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在事变中也没有加害于蒋介石,后来又能本着使蒋介石“能够保持威信和尊严 “1 以便让其能领导全国人民抗日的宗
3、旨到南京“负荆请罪“, 为什么蒋介石还是要将其软禁起来,使其长期不能恢复自由呢? 本文就此问题谈六个方面的粗略认识.一,蒋介石报复心理的作用是张学良不能获得自由的直接原因蒋介石经常对人宣称,他所最“不齿“ 的就是那些被俘归来之人.他认为“做俘虏是人生最可耻的事情“J,他经常对军人们宣讲“ 被俘殉节“的观点,要他的部下“必须立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3J.而西安“ 兵谏“,他自己竞被张学良所“ 劫持“, 在方式上无异于“ 被俘 “,这种心理创伤又如何能平复?因而 ,在蒋介石看来 ,西安事变使他“栽了一个有生以来的大筋斗“_4 ,张学良是坏了他的“ 大事 “之人 【5J. 可以说,西安事变的发生,几
4、乎将蒋,张二人过去的情义一笔勾销,蒋介石此后每每同人谈起“兵谏“ 之事 ,便会狠狠地骂上几声“ 张汉卿真是可恶“ 【6J.1936 年 12 月 25 日,蒋介石在西安临上飞机前,虽然口头上还劝张学良不必同去,但“他的内心其实是求之不得的“,他正好可以趁张学良送他回南京的机会,把张学良囚禁起来,“一洗被扣之恨“7j.可以说 ,“就在他感到有希望由阶下囚重登九五之尊时,他就安排好了张学良的后半生-8J. 后来,蒋介石一到洛阳,就“立刻改变了态度而装出一副威严的面孔,对张监视,露出扣张的企图“9J,张学良同蒋介石一起到南京的消息,也经蒋介石面嘱洛阳军分校主任祝绍周并经祝绍周和戴笠取得联系,严密地封
5、锁了j,这实际上是为扣张作准备.而戴笠在南京则早已布置好了“口袋 “,只等“张学良一下飞机“,就把他“ 软禁起来“I.26 日,张学良紧随蒋介石乘机抵达南京,蒋介石与戴笠“密商后, 即布置囚禁张学良将军“ 【11J.但是,由于蒋介石在离开西安之前,宋子文和端纳曾得到他的首肯,保证张学良今后的安全,这项诺言,几为人所共知,因而,他“为情势所迫,难以出尔反尔“,又“ 不能不装出大仁大义 ,宽大为怀的模样“I.于是,在 l2 月 31 日高等军事法庭判处张学良有期徒刑十年后,蒋介石又呈请国民党政府“特赦“ 张学良 ,但“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 l3j.蒋介石的这一招不可谓不狠 ,“表面上特赦了张
6、,实际上把张终生禁锢“l.由此收稿日期:20050206作者简介:张敏(1973 一), 男 ,湖南澧县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第 4 期张敏:张学良为什么长期不能获得自由张学良软禁生涯解读 293可见,蒋介石“对张学良怀恨很深 ,戒心很大,极思乘机给以报复“【J.正是在这一种报复思想的支配下,到了后来,蒋介石不管是在抗战战事吃紧之时,抑或国共内战方殷之时,还是败退台湾以后,甚至是在去世前夕,他都始终没有忘记要加强对张学良的“管束 “,从而报上张学良 “犯上作乱“的一箭之仇.1947 年 2 月 26 日,台湾人民因不堪国民党政府的横征暴敛,发动武装起义,蒋介石立即指示军统毛人凤:如果有人
7、企图劫走张学良,可先将张击毙,务必不使张被劫持或趁混乱时逃走.蒋介石很愿借机将张学良打死,而自己又不负责任.只是当时武装起义未波及这一地区,张学良方幸免一死_l.1949 年初,蒋介石被迫“下野“ 之后,代总统李宗仁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要释放张,杨,在幕后操纵政权的蒋介石“为了不让李宗仁晓得张学良住在何处,就把张送到高雄寿山要塞躲起来,连宪兵都不要“_1.足可见 ,在蒋介石眼里,张学良确实如后来其给蒋介石的挽联上所说是“宛若仇雠“_l,他又怎么会轻易放过张学良呢?二,张学良对形势判断有误使其从此遭受厄运张学良之所以送蒋介石回南京,主要是出自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基于拥蒋抗日的善良愿望,二是希望以此
8、来证明他发动“兵谏“ 并非是“藉此暴动,以济其私“lJ.西安事变时的张学良一方面是个血气方刚,热爱国家的青年将领,另一方面又是个法西斯专政下的独裁主义的积极鼓吹者.尽管他发动了西安事变,但他拥蒋的初衷却没有动摇,他想以亲自送蒋回南京的方式来“恢复委员长的威信“【 7l.当然,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所谓“信用“ 也不是没有考虑的.从 1928 年的“东北易帜“,1930 年的入关助蒋到九一八事变后的代蒋受过下野,与蒋介石的交往也使得他加深了对其的认识,蒋介石的两面三刀他是不会没有感受的,何况当时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说蒋介石“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消灭杂牌是拿手好戏“.东北军是一股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地方势力,不
9、会成为蒋的“嫡系“, 张学良到南京后,蒋介石难道不会想到乘机扣住他从而瓦解东北军,除去这块潜在的心病吗?张学良对此当然不会不知.所幸的是,西安还留有南京方面十多名军政要员作人质,蒋方的 50 架战斗机也被扣在西郊机场,特别是还有东北军,西北军与红军结成的“三位一体 “,使得在军事上西安也有足以抗衡南京的力量.张学良到南京后曾在 l2 月29 日对阎宝航说过:“他们不让我回去,那边能答应吗?“可见,张学良曾寄厚望于“三位一体“,并把它作为能保证他获得自由的后盾.对于蒋介石来说,如何处置“自投罗网“ 的张学良也是个棘手的难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今后大政方针的制定,也关系到他重握权柄后的形象.他不但要
10、绞尽脑汁,企图摆脱他在西安时的允诺所引起的麻烦,而且也要考虑到西安事变后国内国际的复杂局势.当然,老谋深算的蒋介石不可能不知道张学良敢于送他回南京的原因所在.当飞机一从西安起飞,他心中的如意算盘已开始拨响,但是,他又想把事情办得更加圆满而又不留痕迹因为他也看到了张学良背后的力量,万不可贸然行事.飞机一到洛阳,蒋介石“马上就写了一个手谕给张学良,要张立即拍电报给杨虎城,立即释放卫立煌,陈诚,蒋鼎文,陈调元四个人和几十架被扣的新式战斗机“_7J,以此来投石问路,结果却是意想不到的顺利,这下可给蒋介石壮了胆.而此刻的张学良却还蒙在鼓里,仍在继续他那“一送一赦“,“千古美谈“的梦想_7. 因为在他看来
11、,即使人和飞机都放了,“三位一体 “还在.可蒋介石却把问题看得很透彻.东北军原是一个军阀集团,表面上是统一的,实际上内部分化为许多派系.它没有健全的干部政策,也不会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作指导.多年以来,它完全是以张学良个人为中心来维系它内部的团结.因而除张本人外,尚无人能领导它.蒋介石深知,张学良是“三位一体“的支柱 ,只要扣住张学良 ,就不怕瓦解不了“ 三位一体“.在蒋介石的军事威胁和政治分化之下,西安方面果不出所料,没有了张学良,便失去了主心骨,尽管张学良去南京前曾留下“以杨虎臣代理余之职“的手令 _4J,但东北军中早已存在的矛盾还是暴露无遗,事隔不久便发生了“二二“ 事件.“二二 “事件严重
12、地分裂了东北军团体,而且也使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之间“三位一体“ 的关系最终宣告破裂.事实很明显,“十几个军政大员放回了,换来了军法会审和处刑;50 架战斗机放回了,换来了严加管束“; 而东北军的分裂导致“三位一体“ 的破裂 ,则彻底葬送了张学良的政治生命与人身自由,这一切应该说都是大大出乎张学良预将“ 杨虎城“ 写作“杨虎臣“,系张学良慌忙之中的笔误 ,因为此手谕是他临上去南京的飞机前匆匆草成的.294 东北大学(社会科学版)第 7 卷料的.三,张学良“虎 “威犹在是其不能获得自由的重要原因1930 年中原大战后,东北军集团成了当时全国的第二大实力派,张学良也被蒋介石委以“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
13、总司令“之职 .尽管蒋介石一直认为张学良有些游戏人生的孩子气,但是,张学良在他眼中,却俨然是一只“虎 “.张学良原本就是“国人之上,一人之下 “的有地位 ,有威望的人物,现在虽然虎落平阳,但一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已使其名望陡增.他曾统率的东北军骁勇依然,因此仍不失为有影响,有实力的人物.蒋介石当然也不会忘记,当年张学良替己受过,身负“不抵抗将军“的骂名赴欧洲考察后,“ 就是在张学良不在的情况下,他依然调不动东北军的一兵一卒“l8J.现在这只“虎“ 虽然已被暂时关在笼中,但其“ 虎 “威犹在 ,一旦允其出笼 ,必将难以“驯服“, 因而蒋介石打定主意, 决不“ 放虎归山“.蒋介石是这么想的,多年
14、来他也是一直遵循着“不可放虎“ 的原则去做的.蒋介石曾下令 “用维持一个步兵团的经费供养张学良“l6J, 而在蒋介石心里,只要好好地看守住这只“东北虎 “,使其免生异乱,即使是用去一个师甚至一个军的费用又何足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迫于国内国际的舆论压力,蒋介石不得不开始转变过去的错误路线,逐渐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为请求参加抗战,张学良曾几次写信托人转呈蒋介石,可结果却“如石沉大海 “ll 引 .虽然抗战全面开始后,国家正是需用人之时,但蒋介石还是深恐张学良重拥 20 万东北军,会妨碍国民党军政大权的统一,正如张学良自己所说,蒋介石若让
15、他回去“会增加他不喜欢的力量“,因此 ,张学良原本曾有过的“ 爆发全面抗日“ 时“或者有可能出去“的愿望也就成了泡影 L7l.抗战胜利后,人们没有忘记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共御外侮的功臣张学良,各派人士也为争得张学良恢复自由而积极奔走呼吁.特别是 1946 年春,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释放张学良的主张,蒋介石却“慌忙将张学良秘密押送到台湾新竹“引 .由此可见,在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蒋介石担心这位曾同中共有过“三位一体“关系的人 “政治上复归东北社会后 ,可能与中国共产党联合“,因而蒋介石正是 “为实现自己直接统治东北,断绝张学良政治复活的可能性“才决定把他转移到台湾“J.在蒋介
16、石看来,张学良“ 虎“威犹在 ,他恢复自由的问题 ,不仅关系到东北政治,而且也可能会关系到此后若干年的整个中国政治,在此期间,蒋介石当然会更加增强对张学良的戒心而不会给他自由.1949 年底,蒋介石败退台湾,国民党在大陆22 年的统治就此宣告结束,但对张学良的软禁却还远未结束.直到 1959 年,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蒋介石才“口头答应恢复张学良的自由“J, 但同时又表示“为了对张学良负责“, 还“需派警员进行保护“,在张学良的住房对面还专门 “增设有警务处,任何人欲见张学良都需要警务处人员的批准“I8J.可见张学良将军仍未真正获得自由,“管束的实质并没有变“l4j.蒋介石即使在败退台湾之后,还是
17、担心张学良一旦“出山“, 会“成为一股政治力量,为对蒋介石有微辞的人所用,干扰国民党的改造, 扰乱强人政治“, 因而,蒋介石甚至在临终前,在提到张学良时,他还特别不忘交待蒋经国“不可放虎 “l4J.蒋经国继承了父业,也继承了对张学良这只“虎“ 的“管束“.在此之前,“蒋经国受命去管束张学良的时候,曾多方照顾,有如交友“,而“ 一旦当政 ,只能以政治上的利害为准“l4J.可见,张学良 “虎“威犹在,使蒋介石及其继任者不得不防范,这是其长期不能获得自由的重要原因.四,张学良的“桀骜不驯“ 使蒋介石断绝了让其复出的念头张学良曾因蒋介石拒绝他的抗日请求而当面骂他“ 专制 “,“同袁世凯,张宗昌有什么区
18、别“,蒋介石则勃然大怒,蛮横地斥责张:“全中国只有你一个人这样看!除了在西北,除了你张学良,没有人敢这样对我讲话“I5.由此可见,张学良的确非等闲之辈.果然没过多久,张学良就发动“兵谏 “,“把天捅了一个大窟窿“l8J. 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中,能够如此“胆大“ 的,恐怕也只有张学良了.西安事变前的张学良是这样的“桀骜不驯“,西安事变以后,尽管他已被“管束“ 起来,但也还是不见有丝毫的“$11/l.“.1936 年 l2 月 31 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高等军事法庭对张学良进行会审,当审判长李烈钧问到张学良“何以竟敢出此举动“时,张学良回答说,他“在西安所为 ,正是对中央的专政独断冀有所谏正耳
19、“16;在庭审末了的总答复中,张学良仍坚持认为“我们的主张 ,我不觉得是错误的“l1.据傅斯年说,这一审判经过为“ 委第 4 期张敏:张学良为什么长期不能获得自由张学良软禁生涯解读 295员长所闻,甚气,谓不放这小子回去“_2.后来,在得知抗战胜利的消息之后,张学良在一幅红绸上写了四个大字:“东山再起“, 并辗转送给了原东北军的高级将领.没想到,这件事被戴笠他们侦知,并报告了蒋介石 l8j.这也是张学良被押解到台湾的又一个重要原因.1949 年底,蒋介石正为丧失在大陆统治了 22年的江山而感到十分沮丧的时候,他又获悉,Et 本每日新闻正在连续刊载的一篇报告文学孤岛野火中 Et 战争秘录,其序言竟是出自张学良之手.同任何作品都不能离开其时代背景一样,孤岛野火在记录作者那段不平常岁月经历的同时,也披露了当时前方浴血而战,而后方却是政治腐败,生活沉糜的现实,这显然有对当局不恭之嫌.仅此一点,已使蒋介石不能容忍,更何况被囚之人张学良不仅为之作序,而且在序中他还胸襟坦荡地明言,中共在抗 Et 救亡的过程中,“不临阵脱逃,不高竖白旗,自始至终担任了实际的救亡工作“, 公然替中共张目.理所当然 ,在蒋介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