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书法史的脉络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30000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书法史的脉络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书法史的脉络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书法史的脉络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书法史的脉络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书法史的脉络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书法史的脉络,书体演变史,书体发展史,东汉末年,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复古,明人尚态,清人考据,先秦书法,殷商甲骨文和金文 西周的金文,距今3000-4000年的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而有相当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甲骨文,甲骨文已具备“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形声)的汉字构造法则。甲骨文已包含着书法艺术的诸多因素,从其点画、结字、行气、章法来看,浑然一体又富于变化,体现了商代人的艺术技巧和艺术素养。,甲骨文

2、,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甲骨文,金文也称“青铜器铭文”、“钟鼎文”。指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铭文一般是铸成的,内容多记奴隶主贵族的祭典、训诰、征伐功绩、赏赐策命、盟誓契约等。商代铜器铭文简单的以一、二字标出奴隶主或其氏族的名称。西周以后常有长篇铭文,现存最长的铭文见于西周晚期的毛公鼎。 战国时代的铭文大都是刻成的,内容以记载作器工名、器物的所有者以及使用地点等为主。铭文字体,商代近似甲骨文,西周前期风格雄健,中后期趋向规整。春秋战国时期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鸟篆等艺

3、术字体,列国文字甚不一致。至秦代始归于统一。,金文,金文,周朝的政治是以礼教为核心的,伴随着礼教,青铜器(礼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钟,尊,鼎,金文,钟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乐器,大小依音节制作,成套的名为编钟。,金文,鼎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是政治权利和财富、身份等级的象征,用于祭祀和燕享。,爵是商周时期的饮酒器,尊是商周时期常见的盛酒器,金文,毛公鼎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498字的长篇铭文。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金文,毛公鼎,金文,毛公鼎欣赏,散氏盘 器铭,西周厉王。书法极受学界艺术推崇,评论文字之多,法效者之众,居三代书法之冠。用笔类型为篆引线条而为日常简单书写之法。而注重实用的,在我们今天看来艺术价值较高的书写形式,所以,散氏盘铭文书法具有文字学、书法艺术上的双重价值,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金文,金文,散氏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