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课件(6).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28228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课件(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6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课件(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6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课件(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16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课件(6).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16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课件(6).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真题 指导,考点 技法,训练 检测,返回目录,新课标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考纲在线,返回目录,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考点,考查题型是客观题和翻译题,考查范围是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选择题的分值一般是3分。近三年课标全国卷虽然没有对其单独设选择题考查,但这一考点也不容忽视;因为不理解虚词,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所以对于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一定要熟悉其用法。,考情透析,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2014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真题 指导,

2、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真题 指导,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真题 指导,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延”字在此处并非“迎接”之意。初中教材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延”为“延请,邀请”之意,C项中的“延”也是此意。,返回目录,真题 指导,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答案及解析见本讲“现场指导”。,返回目录,真题 指导,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B 解析 原句的标点为: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返回目录,真题 指导,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第句是说詹鼎勤奋,第句是说詹鼎廉洁奉公,第句是说詹鼎言辞谦卑恭敬,软中有硬。,返回目录,真题 指导,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真题 指导,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真题 指导,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

4、能跟读书人交往呢?(2)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返回目录,真题 指导,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真题 指导,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真题 指导,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真题 指导,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真题 指导,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真题 指导, 现场指导 2014 山东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原题见本讲“真题体验”第2题),第2讲 理解常见

5、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真题 指导,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真题 指导, 考点精讲 关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名称速记排列:之乎者也,因为所以,何则而与焉,于其乃且若)。但平常学习有必要涉及这18个虚词之外的虚词,因为作为选择题的考查范围是基本框定在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范围,但在文言翻译题中,则常常会涉及其他的虚词,所以在复习时掌握必要的补充知识,才能有备无患。 “虚词的用法”指的是虚词的词性、语法功能和在句中的关联关

6、系(词法、句法)。但是,这里需要明确的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用法”的含义,是指理解所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要懂得并能判断或加以具体解释的词义和用法,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着对这些虚词的掌握情况随意去历数那些常见文言虚词所具有的那些用法。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机械地套用常见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而应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辨识和运用,真正读懂和领会、掌握和解释题中词句所要求的某个文言虚词的特定意义和用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D 解析 D项,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与例句相同。A项,

7、音节助词,不译;B项,代词,这;C项,第三人称代词。,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B 解析 B项,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与例句同义;A项,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C项,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D项,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 解析 D项,介词,趁此、趁机。A项,介词,通过,经由;介词,凭借。B项,介词,表凭借,依靠;介词,趁机。C项,动词,继承;连词,于是。,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

8、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 解析 D项,代词,你的;副词,就。A项,副词,竟然。B项,副词,才。C项,判断词,是。,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 技法点拨 技法10 理解文言虚词六招1. 词语代入法答题时,先确认所考虚词在两句中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此句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果通顺,则相同;反之,则不同。,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

9、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C 解析 本题可采用“语法辨析法”。C项“项伯”“沛公军”分别是主语和宾语,“乃夜驰”是状语,“之”是谓语,所以是动词“到”。其余的“之”都放在了宾语的位置上,是代词。,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3. 判断词性法 在高考考试说明要求重点掌握的18个虚词中,有很多词“身兼两类词性”。只要能根据上下文语意的联系,确定这个词在几个句子中的词性不同,那么其用法也就肯定不同了,问题也便迎刃而解。如“

10、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一句,“其”不做句子成分,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 解析 本题可采用“判断词性法”。首先应明确题干要求是用法不同,所以仅从词性上考虑即可。B项 “为”是动词,“作为”; A、C、D三项中的“为”字是介词,“替、给”的意思。,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4. 同位互推法 理解虚词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有些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一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舟遥遥以

11、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中“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 解析 本题可采用“同位互推法”。 B、C、D三项中的句式相同,所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也都相同。参考译文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他家里),(于是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

12、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说:“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税款)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齐景公派人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了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来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家不贫穷啊。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

13、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及居住在那里的人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而你现在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必定有所得。想来这是管仲的失误,是我的正确之处吧?因此拜了两拜而不能接受。”,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

14、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 解析 本题可采用“删换变化法”。解答此题,先要确定“之”和“以”的词性,然后进行具体分析。可采用“删除法”。删除“之”字后,第句句意表达受到影响,第句句意表达不受影响,所以这两个词的词性不同,用法也不同。删除“以”字后,第句句意表达受影响,第句句意表达则不受影响,所以这两个词的词性不同,用法也不同。它们的用法是:代词,代指食物;音节助词,无义;介词,由于;目的连词,来。,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6. 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如“何陋之有

15、”)、“是”(如“唯利是图”)等。同时识记一些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是以”为“以是”的倒装,译为“因为这”,“无以”译为“用来的”,“无乃乎”译为“恐怕吧”,“其之谓也(乎)”根据情况可译为“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A 解析 本题可采用“标志识别法”。A项都是判断句,所以两个“也”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判断句的标志。B项的第一个“其”是“其中的”的意思,第二个“其”是“他的”的意思

16、。C项“惟弈秋之为听”是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意义,第二个“之”是代词“他”。D项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并列。,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训练 检测,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训练 检测,返回目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训练 检测,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训练 检测,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训练 检

17、测,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训练 检测,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训练 检测,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训练 检测,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训练 检测,B 解析 B项,介词,因为;介词,按,按照。A项,都是判断句的标志。C项,都是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D项,都是连词,表承接。参考译文 阮长之,字茂景,是陈留尉氏人。阮长之十五岁时父亲去世,他很有孝心,对父亲的沉痛哀悼使旁边的人都大受感动。服丧期满后,还吃了一年的粗粝的饭食。元嘉九年,升任临川内史,因为南方地势低而

18、且空气潮湿,母亲年迈,不适宜居住,就推辞不去就职。元嘉十一年,又被任命为临海太守。到任不久,母亲亡故,安葬完毕,一直都很忧伤。元嘉十四年,他就死了,这一年他五十九岁。,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训练 检测,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训练 检测,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训练 检测,D 解析 A. 动词,担任;介词,替、给;B. 连词,况且;副词,将要。 C. 指人、物、事、时、地等,译为“的(人、东西、事情)”; 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D. 用作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

19、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训练 检测,参考译文 楚国任用昭奚恤为国相。江乙对楚王说:“有个宠爱自己狗的人,狗曾经向井里撒尿,他的邻居看见了,想到他家里去告诉他,却被狗堵住门咬了。现在昭奚恤常常厌恶我的见解,就像恶狗堵门一样。况且一有专说别人好话的人,您就说这是君子啊,便亲近他;而对喜欢指出别人缺点的人,您总是说这是个小人,便疏远他。然而人世间又有儿子杀父亲、臣下杀君主的恶人,您却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您只爱听对别人的称颂,不爱听对别人的指责呀!”楚王听后说:“你说得对,今后我要听取两方面的言论。”,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训练 检测,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

20、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训练 检测,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训练 检测,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参考译文范式,字巨卿,是山阳金乡人。少年时去太学学习,和汝南的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二人一起休假返回故乡。范式对张劭说:“两年以后我就回来,将来这里拜访你的父母,看望你的子女。”于是一同约定了时间。后来,约定的时间快到了,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设宴等待范式到来。张劭的母亲说:“已经分别了两年,相隔千里的约定,你怎么相信它是真的呢?”张劭回答说:“巨卿是个诚信的人,一定不会做不合情理的事(违背诺言)。”他母亲说:“如果真是如此,我自当为你们酿酒。”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到了;两个人进入厅堂一同喝酒,尽兴后才分别。,返回目录,训练 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