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章,前庭蜗器-耳,前庭蜗器 又称位听器 耳廓 外耳 外耳道鼓膜 鼓室 传导声波 耳 中耳 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内耳 骨迷路 听觉感受器膜迷路 (位觉感受器),第一节 外 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 一、耳 廓位于头部两侧,由弹性 软骨和结缔组织构成,表面 覆盖着皮肤。耳廓下13为耳垂,耳 垂内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 和脂肪,是临床采血的部位。,二、外 耳 道从外耳门至鼓膜的管道。成人长约2.02.5cm,呈“S”状弯曲,方向: 前内 后上 前下分部:软骨部 (外侧13)骨 部 (内侧23)成人:牵拉耳廓向后上方,可观察到鼓膜。婴儿:拉耳廓向后下方,可观察到鼓膜。(因其外耳道几乎
2、全由软骨支持,短而直,鼓膜近于水平位。),三、鼓 膜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与外耳道底成45 -50 的倾斜角,婴儿鼓膜更倾斜,几乎呈水平位。鼓膜为椭圆半透明的薄膜,其中心内面锤骨柄末端附着处,凹向鼓室,称鼓膜脐。分部: 松弛部 前上14的三角形区紧张部 后下34,前下部有光锥。,第二节 中 耳由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组成。 一、鼓 室鼓室是颞骨岩部内不规则的含气小腔。有三块听小骨、两块肌、一根神经和与大气压力相等的空气。鼓室内覆以粘膜,其粘膜与咽鼓管和乳突窦的粘膜相连续。,(一)鼓室壁鼓室为一不规则腔隙,有6个壁: 1.外侧壁-鼓膜壁 大部分由鼓膜构成。 2.上壁-鼓室盖壁 由颞骨岩部
3、的鼓室盖构成。分隔鼓室与颅中窝。 3.下壁-颈静脉壁 分隔鼓室与颈静脉窝。,4. 前壁-颈动脉壁 借骨板分隔鼓室与颈内动脉。此壁上半部分有咽鼓管的开口。 5后壁-乳突壁 上部有乳突窦入口。乳突窦入口的下方有锥隆起,藏镫骨肌。,6内侧壁-迷路壁 是内耳前庭的外侧壁。中部有圆形隆起,称岬。岬的后上方有一卵圆形小孔,称前庭窗 或卵 圆窗连于前庭,由镫骨底封闭。岬的后下方有一圆形小孔,称蜗窗或圆窗,由第二鼓膜封闭。前庭窗后上方有一弓形隆起,称面神经管凸,内藏面神经。,(二)鼓室内的结构1听小骨 每侧块锤骨:有一头、一柄、外侧突和前突。砧骨:有一体和长、短二脚。镫骨:有头、颈、两脚和一底。声波 外耳道鼓
4、膜锤骨柄砧骨镫骨底前庭窗内耳(前庭) 听骨链镫骨底在前庭窗作向内或向外的运动,将声波的振动传入内耳。,2运动听小骨的肌-鼓膜张肌与镫骨肌鼓膜张肌 起自 咽鼓管软骨上壁部、蝶骨大翼。止于 锤骨柄上端。收缩时 可使鼓膜内陷以紧张鼓膜。,镫骨肌位于锥隆起内,肌腱经锥隆起尖端的小孔进入鼓室,止于镫骨颈。收缩时:使镫骨底前部离开前庭窗,以减低 迷路内压;并解除鼓膜的紧张状态。是鼓膜张肌的拮抗肌。,二、咽 鼓 管连通鼻咽部与鼓室,长3540cm。作用:使鼓室的气压与外界的大气压相等, 以保持鼓膜内、外两面的压力平衡。分部:前内侧的软骨部(占23)后外侧的骨性部(占13)。两部交界处管腔最窄,仅1-2mm,
5、称咽鼓管峡。小儿咽鼓管短而宽,接近水平位,故咽部感染可经咽鼓管侵入鼓室。,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乳突窦位于鼓室上隐窝的后方,向前开口于鼓室后壁上部,向后、下与乳突小房相通连。为鼓室和乳突小房之间的交通要道。 乳突小房为颞骨乳突部内的许多含气小腔隙,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互相连通,腔内覆盖着粘膜,且与乳突窦和鼓室的粘膜相延续。,第三节 内 耳 (迷 路)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介于鼓室内侧壁和内耳道底之间,其形状不规则,构造复杂。为听觉感受器与位觉感受器的所在部位。 分两部:骨迷路-颞骨岩部骨密质围成的不规则腔隙膜迷路-套在骨迷路内,是密闭的膜性管腔或囊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
6、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一、骨 迷 路骨迷路从前内向后外沿颞骨岩部的长轴排列。从前向后为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它们互相通连。 (一)前庭 骨迷路的中间部分为一不规则、近似椭圆形的腔隙。分前、后、内和外四壁:1.前壁:较窄,有一小孔通耳蜗;有大孔通入蜗螺旋管的前庭阶。2.后壁:较宽,有骨半规管的五个开口。,3外侧壁-鼓室的内侧壁有 前庭窗由镫骨底封闭。蜗窗由第二鼓膜封闭。4内侧壁-内耳道底的后部前庭蜗神经穿此壁达膜迷路。自前上向后下的倒“Y”形的前庭嵴。有椭圆囊隐窝、球囊隐窝、蜗管隐窝。在椭圆囊隐窝靠近总脚开口处的前方有一前庭水管内口。,(二)骨半规管 三个半环形的骨管,分别位于三个相互垂直的
7、面内,彼此成直角排列。1前骨半规管 弓向上方,与颞骨岩部的长轴 垂直。 埋于弓状隆起深面。 2外骨半规管(水平半规管) 弓向外侧,当 头前倾30角时,呈水平位。最短的骨半规管。形成乳突窦入口内侧的外半规管凸。3后骨半规管 弓向后外方,与颞骨岩部的长 轴平行。 最长的骨半规管。,每个骨半规管有两个骨脚连于前庭:一个骨脚膨大称壶腹骨脚。脚上膨大部称骨壶腹。一骨脚细小称单骨脚。前、后两个单骨脚合成一个总骨脚,故三个骨半规管共有五个孔开口于前庭后上壁。,(三)耳蜗 位于前庭的前方,形如蜗牛壳,由蜗轴和环绕蜗轴外周的蜗螺旋管构成。蜗轴的骨松质内有蜗神经和血管穿行。蜗螺旋管:围绕蜗轴作两圈半旋转,在蜗底处
8、,蜗螺旋管通向前庭,管腔较大;向蜗顶,管腔逐渐细小,以盲端终于蜗顶。,在蜗螺旋管内,自蜗轴伸出一螺旋形的骨板,称为骨螺旋板。骨螺旋板的游离缘至蜗螺旋管的外侧壁有基底膜附着。骨螺旋板将蜗螺旋管分隔成上方的前庭阶和下方的鼓阶。前庭阶和鼓阶在蜗顶经蜗孔相通。,二、膜 迷 路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封闭的膜性管或囊,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的壁上。由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连通,其内充满着内淋巴液。椭圆囊、球囊-位于前庭内膜半规管-位于骨半规管内蜗管-位于耳蜗的蜗螺旋管内,(一)椭圆囊和球囊椭圆囊后壁上有五个孔与三个膜半规管相通。向前以椭圆囊球囊管连接球囊和内淋巴导管(通向内淋巴囊)
9、。球囊以连合管与蜗管相连;向后借椭圆囊球囊管及内淋巴导管连接椭圆囊和内淋巴囊。五个孔 椭圆囊球囊管三个膜半规管 椭圆囊 球囊 蜗管内淋巴导管 连合管 内淋巴囊,(二)膜半规管套于同名骨半规管内。各膜半规管亦有相应呈球形的膨大部分,称膜壶腹。,(三)蜗管位于蜗螺旋管内,介于骨螺旋板和蜗螺旋管外侧壁之间。一端在前庭,借连合管与球囊相通连;另一端在蜗顶,为细小的盲端。在水平断面上,蜗管呈三角形:上壁-蜗管前庭壁 (前庭膜) 外侧壁蜗管外壁 (蜗螺旋管内表面骨膜的 增厚部分)下壁-蜗管鼓壁 (膜螺旋板、或基底膜),位觉感受器:椭圆囊斑-属位觉感受器,是在椭圆囊上端的底部和前壁上的感觉上皮;感受头部静止
10、的位置及直线变速(加或减)运动引起的刺激;其神经冲动沿前庭神经的椭圆囊支传入。球囊斑-属位觉感受器,是在球囊的前上壁的感觉上皮;感受头部静止的位置及直线变速运动引起的刺激;其神经冲动沿前庭神经的球囊支传入。壶腹嵴-属位觉感受器,是膜壶腹壁上有隆起;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其神经冲动经前庭神经的壶腹支传入。,听觉感受器:螺旋器-又称Corti器,在蜗管的螺旋膜上,由盖膜、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是听觉感受器。,声波的传导:声波传至内耳的感受器有两条途径:空气传导骨传导 (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1空气传导 耳廓将收集的声波 外耳道 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外 耳 中 耳 听骨链前庭阶外淋巴波动 鼓阶
11、外淋巴波动 蜗管内淋巴波动 螺旋器 蜗神经 听觉中枢内 耳,2骨传导 是指声波经颅骨(骨迷路)传入内耳的过程。声波的冲击和鼓膜的振动可经颅骨和骨迷路传人,使内耳内的内淋巴流动,亦可使基底膜上的螺旋器产生神经兴奋。 传导性耳聋:外耳和中耳疾患引起的耳聋。 此时空气传导途径阻断,但骨传导尚可部分地代偿,为不完全性耳聋。神经性耳聋:内耳、蜗神经、听觉传导通路及听觉中枢疾患引起的耳聋。此时空气传导的和骨传导的途径虽属正常,但不能引起听觉,为完全性耳聋。,三、内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一)内耳的血管1动脉-迷路动脉(内听动脉),此动脉多发自小脑前下动脉或基底动脉。内听动脉穿内耳门后分为前庭支和蜗支。前庭
12、支分布于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蜗支分布于蜗螺旋管。此外,由耳后动脉发出的茎乳动脉还分布到部分半规管。 2静脉 内耳的静脉合成迷路静脉汇人岩上、下窦或横窦。,(二)内耳的淋巴前庭迷路的外淋巴向后与半规管的外淋巴相通,向前与耳蜗的前庭阶内的外淋巴相通,继而经蜗孔进入鼓阶。前庭迷路的外淋巴通过耳蜗导水管(外淋巴管)向蛛网膜下隙引流。内耳膜迷路内充满着内淋巴,是由外淋巴液的滤过液所生成。膜迷路内的内淋巴经内淋巴管引流至内淋巴囊,再经内淋巴囊进人周围的静脉丛内。,(三)内耳的神经-前庭蜗神经()由前庭神经和蜗神经组成。 前庭神经由前庭神经节细胞的3支周围突组成,即椭圆囊壶腹神经、球囊神经、后壶腹神经。蜗
13、神经由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组成,蜗螺旋神经节位于蜗轴螺旋管内,节细胞的周围突穿经骨螺旋板和基底膜,分布于螺旋器,节细胞的中枢突经蜗轴,穿内耳道底,经内耳门入颅。,四、内 耳 道位于颞骨岩部后面中部,自内耳门到内耳道底,长约10mm,内有前庭蜗神经、面神经和迷路动脉穿行。内耳道底邻接骨迷路的内侧壁,有一横位的骨嵴,称横嵴,将内耳道底分隔为上、下两部:上部的前份有一圆形的孔,有面神经通过;上部的后份为前庭上区,有椭圆囊壶腹神经通过。下部的前份有螺旋孔列,排列呈螺旋状,有蜗神经通过;下部的后份为前庭下区,有球囊神经通过,此区的后方有一单孔,容壶腹神经通过。,附:其它感受器 一、嗅 器嗅器在鼻腔的
14、上部,即上鼻甲以及相对的鼻中隔部。此部粘膜微具黄色,血管比呼吸部少。粘膜内含有双极的嗅细胞,细胞的远端有纤毛。嗅细胞的中枢突集成嗅丝约20条),它们穿过筛骨的筛板进入嗅球。 二、味 器 (即味蕾) 人类味蕾嵌于舌的菌状乳头、轮廓乳、叶状乳头的上皮内,以菌状乳头、轮廓乳头上的味蕾最多;在软腭、会厌等处上皮内也有味蕾分布。,味蕾呈卵圆形,底部抵达基板,神经纤维由此处进人味蕾,顶端藉味孔通口腔。味觉刺激主要有酸、甜、苦、咸四种。分布于味蕾的神经主要是面神经和舌咽神经。 三、皮 肤皮肤覆盖在身体表面,柔软而有弹性。全身各处皮肤的厚薄不等,手掌侧面和足跖侧面的皮肤最厚,缺乏毛囊,具有皮嵴,以抵抗磨擦。身
15、体背侧和伸侧的皮肤较腹侧和屈侧的皮肤厚。皮肤的表面积平均为17m2。,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皮肤深面有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的皮下组织)。浅筋膜内有丰富血管、淋巴管、浅淋巴结等。浅筋膜将皮肤和深部组织连接起来。毛发、指(趾)甲、皮脂腺、汗腺和乳腺都是皮肤的附属结构。1表皮 是复层鳞状上皮层,无血管分布。在手掌和足底最厚。表皮的基底层细胞之间,有色素细胞。色素细胞的多少,是决定肤色的主要因素。,2真皮 位于表皮深面,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交织构成,并含有从表皮陷入的毛发和腺体,以及从深层来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及其末梢。3皮褶和分裂线 皮褶是位于关节屈侧或伸侧皮肤的褶线,褶处的皮肤较薄,其真
16、皮借结缔组织与深面的结构(常为深筋膜)紧密相连。分裂线 真皮内的胶原纤维束多按一定的张力方向平行地排列,这种由胶原纤维束所形成的纹理,称为分裂线。临床外科医生若沿分裂线作切口,则伤口愈合后瘢痕较小,若与此线作正交切口,则愈合后瘢痕较大。,4皮肤的功能 防止体内液体的丧失。 防止体外物质(如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等)的侵入,是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皮肤表面有汗腺的开口,可在排出汗液的同时排泄废物并调节体温。 在皮肤内含有多种感受器,如接受痛、温、触、压等刺激的感受器。,图位听器 外耳道 鼓膜 咽鼓管1 咽鼓管2 内耳,图 耳廓,图 鼓膜,图 鼓室 鼓室壁1 鼓室壁2 迷路壁 鼓膜张肌 镫骨肌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图鼓室 鼓室壁 鼓膜张肌 镫骨肌,图 听小骨,图 内耳 示:前庭外侧壁 耳蜗,骨迷路与前庭 前庭后壁 骨半规管1 骨半规管2 耳蜗,前庭阶 属于骨迷路蜗螺旋管 鼓 阶蜗 管 属于膜迷路,图 螺旋器,蜗 管,膜迷路 膜半规管 位觉感受器 内耳的神经,图,图,图 外耳道,图,图 迷路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