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毛邓课件第11章.ppt

上传人:妮妮 文档编号:2424992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课件第11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毛邓课件第11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毛邓课件第11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毛邓课件第11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毛邓课件第11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2,主要内容,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总体思路,3,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1、如何理解“社会”的含义 通常讲,社会是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有机体,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4,在社会学里,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社会是指与自然相对的社会,即与宇宙、万物相对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如宗教、道德、法律、制度、政治、经济以及狭义社会等。 狭义社会是关于复合的人聚集状态的概念,像家庭、企业、学校、村落、城市、农村等等就是狭义

2、社会的例子。,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作的论述 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是以人为中心的,但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双重关系的统一。 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共同构成了社会总体结构。 社会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马克思恩格斯讲“社会”多是从广义社会来讲的,多指人类社会。,6,我们认为,社会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纽带、以有目的的生产活动为基础、具有一套自我调节机制和特定地理空间的有组织的系统。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但它是可以分层次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层

3、次:,7,第一,“社会”作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概念,泛指以人为中心的整个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第二,“社会”作为一个中观层次的概念,指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对的概念。 第三, “社会”作为一个微观层次的小概念,对应于社会学中的狭义社会,即作为复合的人的聚集状态,主要指某一区域的社会。,8,2、如何理解“和谐”的科学内涵 和谐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时代课题。“和谐”一词由“和”与“谐”两个字组成。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 “谐”者,相合也,有协调、顺和、无抵触、无冲突之意。 “和谐”,属于哲学和美学概念,一般意义的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4、。,9,孔子:提出了“和而不同”,强调“和”就是多种因素的并存与互补,揭示了和谐的本质特征。 老子:提出了“阴阳冲气以为和”的命题,揭示了致和的途径。 孔子的学生有子 :提出了“和为贵”的命题,认为和谐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价值,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状态。 墨子: “兼相爱”、“爱无差”。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和谐思想,10,西方哲学史上对于和谐理念的探索,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 他们主张,数是万物的本原,数生点,点生面,面生体,体生水、火、土、气,这四种元素相互转化而产生出世界万物。而作为本原的数之间有一种关系和比

5、例,这种关系和比例产生了和谐。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差异与对立才是造成和谐的原因。在他看来,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和谐,万物“既是和谐的,又不是和谐的”,而和谐倒是由于对立和斗争造成的。 “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中所产生的。”,11,自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对“和谐”的理解转向以人的独立性、人性的自由为前提。 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和谐思想,如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和谐思想。 法国 傅立叶和谐制度 英国 欧 文新和谐公社 德国 魏特林社会主义社会是“和谐与自由”的社会,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12,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

6、义理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3,从以上论述来看,“和谐”包括以下几层涵义,第一,和谐是反映事物与现象的协调、适中、秩序、平衡和完美的存在状态的范畴,是多样性的协调和统一,表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合乎逻辑或规律。这是和谐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第二,和谐不是无差别、无矛盾、无冲突,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达到动态的和谐。这是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 第三,和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追求的

7、最高目标。这是强调和谐的价值。,14,由于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其中包含若干子系统,故和谐社会也是一个大系统。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整个社会系统的全面和谐,这里既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既要达到宏观上社会整个系统内经济、政治、文化等系统之间的和谐,又要达到中观上经济、政治、文化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还要达到微观上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既要达到社会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 总体而言,社会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要求矛盾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在统一体内相互包容,协调运作,良性转化和融合,始终使社会处在健康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

8、态之中。,3、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15,在理解和谐社会时,要防止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把和谐社会无限放大,最后被虚化为一种空幻的目标。 二是防止把和谐社会缩小,仅将其归结为一个社会组织的协调或社会稳定问题。,16,和谐社会是分层次的,从纵向分层看,和谐社会包括历史、现实和未来,即包括传统和谐社会(如古代社会的和谐,近代社会的和谐);现实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和未来和谐社会(如共产主义社会)。 从横向分层看,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内部结构的和谐、社会外部环境的和谐等。,17,理解和把握“和谐社会”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9、,和谐社会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而不是社会形态。 第二,和谐社会不是单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第三,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18,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过程,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是从党的十六大开始的。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 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19,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

10、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20,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21,22,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

11、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1、现代化进程加快,但资源压力逐步加大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却是一个资源弱国。具体表现在: 第一,人均占有资源少,资源约束明显、供需矛盾突出。 第二,资源耗费惊人,能源技术依然落后、能源效率明显偏低。 第三,未来发展过程中资源瓶颈越来越严重。,资料:当前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问题,23,2、环境保护一直受到重视,但是环境状况依然持续恶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环境污染治理投入方面不断

12、加大。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3000美元的条件下,出现了发达国家300010000美元期间出现的严重环境污染。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环境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彻底扭转,由于环境污染与破坏所导致的社会纠纷数量仍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环境污染与破坏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损失的威胁依然严峻。,24,未来20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还将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需求也将继续提升,对于环境质量的需求也将更为提高,我国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都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如何坚持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仍然是推进

13、社会建设所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25,3、人民收入水平整体提升,但贫困人口仍然很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一是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 二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三是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加大。 四是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加大。 五是在城市和农村居民内部,贫富差距也很悬殊。,26,4、就业方式日益多元化,但是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就业是民生之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居民就业的方式日趋多元化,农民非农就业数量迅速增加,劳动力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开发。但是,我国人口规模大、劳动人口多,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7,一是就业供给总量不减,就业压力大。 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全部消化。 三是农村

14、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凸显。 四是劳动力素质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28,5、教育机会不断扩大,但是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国教育也取得跨越式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教育公平问题更为急迫。,29,第一,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别。 第二,区域之间在教育资源获取上差异明显。 第三,不同教育类别之间也存在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重点与非重点学校、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等之间的差距。,30,6、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但是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

15、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已经处在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水平。 在我国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依然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服务提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具体体现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31,第一,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第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非常不均衡,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 第三,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也不到位,导致许多医院日益弱化自身的公益性而过度追逐私利。,32,7、社会保障改革逐步推进,但是其防范风险的能力还不强 第一,社会风险增大。 第二,我国社会保障各项目发展不均衡,不同类型

16、的社会保障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第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依然缺乏法制保障。 第四,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水平较低,制度难以有效落实。 第五,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运营依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33,8、突发公共危机应对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公共安全仍然不容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累积了巨大的社会风险,在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已经进入高风险社会。在对风险社会的不断认识中,中国政府也日益重视社会安全,不断提升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特别是2003年“非典”危机以来,中国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为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处理提供了制度保障。,34,第一,传统类型的风险依然存在。 第二,

17、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高新技术的日益发展,新型社会风险增多。 第三,应对风险的机制不完善。,35,36,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2005-2-19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37,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8,民主法治,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民主),(法治),39,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就

18、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正义),(公平),40,诚信友爱,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友爱),41,充满活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竞争),(奋斗),42,安定有序,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安全),(友谊),4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44,准确

19、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45,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20、,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46,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47,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48,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

21、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49,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50,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2、政治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物质保证 全国人民的大团结社会保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思想文化保证,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52,全民族的三大素质明显提高。 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党的十

23、七大在提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将上述几个方面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概括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53,54,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第二,优化教育结构。 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24、,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55,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格局。,56,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发展社会救助

25、与慈善事业。 第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第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第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57,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一,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第二,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 第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第四,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58,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第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第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