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制造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竞争力与贸易便利化研究.docx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2424504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39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制造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竞争力与贸易便利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中国制造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竞争力与贸易便利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中国制造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竞争力与贸易便利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中国制造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竞争力与贸易便利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中国制造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竞争力与贸易便利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制造业对 “丝绸之路经济带 ”出口竞争力与贸易便利化研究 第 1 章 绪论1.1 研 究 背 景 及 研 究 意 义1.1.1 研究背景2008 年 国 际 金 融 危 机 的 爆 发 使 世 界 经 济 的 增 长 速 度 减 缓 ( 如 表 1 所 示 ) , 其 中 2012 年-2014 年 GDP 增长率分别为 2.07%、 2.81%、 2.42%, 2015 年则出现 5.72%的负增长;与此同时,OECD 国家 1 经 济 的 复 苏 和 发 展 举 步 维 艰 , 其 GDP 增 长 率 更 是 低 于 世 界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 2012 年-2015 年 的

2、增 速 分 别 为 -0.25%、 1.10%、 1.88%和 -5.84%; 新 兴 市 场 经 济 体 2虽 然 受 金 融 危 机 的 影 响 较 小 , 但 也 呈 现 出 增 长 乏 力 的 态 势 , 2012 年 、 2013 年 GDP 增速分别为 5.56%、 6.43%, 2014 年降至 4.02%, 2015 年则呈 现出 5.10%的 负 增 长 。表 12001 年 -2015 年 世 界 、 OECD 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国家 GDP 增 速 ( 单 位 : %)年 份 世 界 OECD 国 家 新兴经济体2004 12.62 11.30 18.492005 8.23

3、 5.64 19.512006 8.32 5.47 18.022007 12.63 9.38 22.472008 9.65 5.79 16.722009 -5.24 -6.49 -2.352010 9.70 4.76 23.382011 11.08 7.33 19.782012 2.07 -0.25 5.562013 2.81 1.10 6.432014 2.42 1.88 4.022015 -5.72 -5.84 -5.10注:表中的 GDP 以美元现价计量,GDP 的增速以 2000 年为基期。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WDI。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 OECD 国家复苏乏力、 新兴经济体动

4、力不足的形势 下, 全球贸易与投资陷 入 低 谷 。 建 设 “新 丝 绸 之 路 经 济 带 ”和 “21 世 纪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倡 议 ( 简 称 “一 带 一 路 ”) 由 中 国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13 年 9 月访问哈萨克斯坦和东盟国家时提出,“一带一路”推崇包容、合作、 创 新 、 共 赢 的 区 域 经 济 合 作 理 念 , 其 中 陆 上 丝 绸 之 路 东 起 亚 太 , 途 径 中 亚 , 直 达 西 欧 , 沿 线 共 涵 盖 65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 沿 线 国 家 经 济 总 量 在 2014 年达 24 万亿美元,GDP 总 和 占 全 球

5、 比 重 的 29.9%,市1OECD 即 经 济 合 作 与 发 展 组 织 , 由 34 个 国 家 组 成 。 分 别 为 : 澳 大 利 亚 、 奥 地 利 、 比 利 时 、 加 拿 大 、 智 利 、 捷 克 、 丹 麦 、 爱 沙 尼 亚 、 芬 兰 、 法 国 、 德 国 、 希 腊 、 匈 牙 利 、 冰 岛 、 爱 尔 兰 、 以 色 列 、 意 大 利 、 日 本 、 韩 国 、 卢 森 堡 、 墨 西 哥 、 荷 兰 、 新 西 兰 、 挪 威 、 波 兰 、 葡 萄 牙 、 斯 洛 伐 克 、 斯 洛 文 尼 亚 、 西 班 牙 、 瑞 典 、 瑞 士 、 土 耳 其

6、 、 英 国 、 美 国 。2博鳌亚洲论坛 2010 年年会提出“E11”(新兴经济体 11 国)概念,这 11 个新兴经济体包括: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此处新兴市场指该 11 国 。场规模巨大, 发展潜力独一无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后宣布成 立, 旨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建设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 2013 年 11 月, “推 进丝绸之路经济带、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正式提出, 由此

7、 “一带一路” 倡议成为中国对外开放 的 国 家 统 筹 战 略 ; 2015 年 3 月 28 日 , 推 进 共 建 丝 绸 之 路 经 济 带 和 21 世 纪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的 愿 景 与行 动 由 中 国 政 府 正 式 发 布 , 标 志 着 “一 带 一 路 ”倡 议 的 正 式 实 施 。 2015 年 12 月 27 日 , “一 带 一 路”倡议伴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而进入具体操作阶段, 中国对外开放也随着该倡议的实 施 与 推 进 而 形 成 新 的 格 局 , 中 国 在 世 界 范 围 的 对 外 贸 易 也 进 入 一 个 新 的 历 史 时 期

8、 1。 2017 年 5 月 14日至 15 日作为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三年多以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 论坛在北京举行,这对于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带一路” 建设创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充分挖掘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的互补性 , 形成兼容并 蓄、互利共赢的新常态。(1)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制造业出口潜力巨大2015 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高达 24.6 万亿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有了进一步提高;于 此 同 时 , 我 国 对 “一 带 一 路 ”沿 线 国 家 进 出 口 总 额 达 到 了 6.2 万 亿 元 , 在 我 国

9、 进 出 口 总 额 同 期 中 所 占比重超过 1/4; 在 进 出 口 总 额 中 , 制 造 业 更 是 在 出 口 比 例 中 高 达 97%。 据 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统计公告统计 2015 年 我 国 制 造 业 增 长 率 为 7%,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 108365 亿元,占比 32.7%, 同 比 增 长 8.1%, 制 造 业 保 持 高 速 发 展 的 节 奏 。 2014 年 我 国 制 造 业 对 丝 绸 之 路 经 济 带 出 口 总 额 4183 亿 美 元 , 占 制 造 业 总 体 出 口 的 17.8%, 同 比 增 长 11.48%, 丝 绸 之 路

10、 经 济 带 沿 线 各 国 市 场 潜 力 巨 大 , 成为促进我国制造业出口的潜力区域。(2)制造业是一国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制造业是一国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更是深化对外贸易的引擎器。(补充德国、日本、美国等制造业强国的数据资料) 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是保持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出口竞争力是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3)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制造业发展的互补性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 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工业基础薄弱, 制造业发展落后, 以能源工业出口为主 , 加工贸易进口依存度大, 与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 了明显的互补性。 因此

11、“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符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要求, 既可以为我国制造业发 展带来新的机遇, 加快我国制造业优势产业的出口, 化解国内优势富余产能, 大力推进制造业强国建 设,还能够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经济的互补性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4)对接“中国制造 2025”战略2015 年 底 , 首 届 中 国 国 际 产 能 合 作 论 坛 在 京 召 开 。 此 次 论 坛 的 召 开 适 应 中 国 经 济 新 常 态 , 进 一步加快了实施“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在 2015 年前三季度的成绩为 257 宗,超过 2014 年全年交易数量,

12、创造了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中泰铁路项目在雅万高铁项 目后也正式启动,中国还获得了美国与俄罗斯等国的高铁项目,可谓是中国高铁真正实施“走出去” 战 略 的 第 一 年 。 中 国 经 济 发 展 步 入 中 高 速 增 长 新 常 态 , 制 造 业 为 突 破 大 而 不 强 的 旧 格 局 , 2015 年 5 月 , 国 务 院 正 式 印 发 的 中 国 制 造 2025 使 得 制 造 强 国 战 略 全 面 推 行 , 中 国 将 在 2025 年 从 “制 造 大 国 ”变 身 为 “制 造 强 国 ”, 中 国 制 造 2015 的 提 出 其 目 的 是 要 以 提 质 增 效

13、 为 中 心 , 促 进 制 造 业 的 出 口 , 提升制造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 我国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依然摆脱不了 自主创新能力 差、 资源利用效率低、 产业结构水平不合理、 信息化程度不高等方面的制约, 跨越 式发展和转型升级 厄 待 解 决 。 一 方 面 , “一 带 一 路 ”战 略 可 以 促 进 “中 国 制 造 2025”战 略 的 实 施 , 而 另 一 方 面 “中 国 制 造 2025”战 略 的 实 施 又 成 为 了 “一 带 一 路 ”战 略 的 产 业 基 础 支 撑 。 两 大 战 略 的 相 互 作 用 将 会 对 中 国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1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1.2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 第一、 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理论。 本文基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特征 , 运用动态要素禀赋理论, 有机地融合竞争优势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 地缘经济学理论、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和 贸易便利化理论等相关思想和方法, 构建诠释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贸易合作的基本理论框架与 分析模型,为我国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贸易合作提供前瞻性的理论指导。第二、有利于(2)实践意义 第一、 为我国制定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合作战略提供可靠的发展依据。 本文从基本的经济理论出发, 力求通过科学、 严谨的数据分析, 揭示我国制造

15、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出口的竞争力 , 并 深入挖掘影响制造业出口的因素, 同时系统构建贸易便利化测度指标体系, 测算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 平及其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 指明哪些指标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大, 哪些影响小 , 从而为提升我 国制造业的出口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二、有利于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制造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在 2008 年国际金融危 机之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的战略,德国提出“工业化 4.0”战略,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也相继提 出 了 国 家 制 造 业 政 策 , 同 时 美 国 主 导 跨 太 平 洋 伙 伴 关 系 协 定 ( TPP) 中 的 关 税 壁 垒 与 卫

16、 生 检 疫 措 施 对 于非成员国的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势必产生严重影响, 加快推进 “一带一路” 战略, 构建符合自身条件 的 贸 易 投 资 规 则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抵 消 TPP 对 我 国 外 贸 出 口 带 来 的 影 响 。 研 究 我 国 制 造 业 对 丝 绸 之 路 经济带沿线各国出口竞争力及影响因素, 为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 提升制造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提 供路径选择。第三、 有利于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出口, 化解国内优势富余产能。 丝绸之路经济带 沿线大多数国家 普遍面临贸易基础设施落后、 通关程序复杂、 法律救济措施滞后、 国内外各贸易组织的配合不够等 现 实问题

17、,这无疑会对会对贸易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了我们国家制造业“走出去”的进程。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会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额的增加。 基于此 本文系统构建贸易便利化测评体系来评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并检验丝绸之路 经济带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 进而依据不同指标对制造业影响的 程度, 提出相应的措施, 这有利于我国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贸易合作 , 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出口 , 化解中国的制造业存在大量的优势富余产能。第四、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1.2 国 内 外 研 究 现 状本文研究中国制造业对 “丝绸之路经

18、济带” 出口竞争力与贸易便利化, 出口竞争力与贸易便利化 已成为全球经贸领域关注的热点,基于本文研究内容,下面从中国制造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现状 与贸易关系、出口竞争力、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贸易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的影响五个方面对相关文 献进行梳理。1.2.1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贸易关系的研究自 2013 年中国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贸易合 作的关注不断升温, 关于中国与 “一带一路” 经贸关系及合作战略研究主要有 : 孙景兵, 杜梅 ( 2016)15在 “丝绸之路经济带” 战略的发展背景下, 研究了当前新疆和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发展现状 , 解析了实

19、现贸易便利化 的发展前提; 冯宗宪、 李刚 (201 5) 16则重点选择了中 国与中亚和俄罗斯区域经济 合 作机制进行分析; 具体到俄罗斯这 一个国家, 刘晓音 (201 5) 17结合丝绸之路经 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 的 建 设 , 全 方 位 的 分 析 了 对 中 俄 贸 易 的 影 响 ; 张 宁 、 张 琳 ( 2016) 18在 “一 带 一 路 ”大 背 景 下 探 讨 了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盟对接的原则和路径选择。具体到丝绸之路经济带 战略研究上 , 李建民 (2014) 19认为 “丝绸之路经济带 ”更注重依靠区域 自 身 的 文 明 特 点 、 发 展 特 征 、 资 源

20、与 制 度 禀 赋 的 优 势 来 形 成 促 进 发 展 。 并 且 “丝 绸 之 路 经 济 带 ”境 外 建 设 应 以 中 亚 为 重 点 , 具 有 基 础 性 和 示 范 效 应 。 王 习 农 、 陈 涛 ( 2014) 20认 为 对 丝 绸 之 路 经 济 带 的 界 定 多 局 限 于 对 “经 济 带 ”本 身 的 静 态 分 析 , 缺 乏 对 动 态 涵 义 的 拓 展 ; 赵 常 庆 ( 2014) 19认 为 “丝 绸 之 路经济带” 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存在一定阻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广, 要想在建立自由贸易区问 题上做到政策沟通是非常不易的; 并且覆盖区内是

21、安全问题多发区, 国家间信任度较低 等也都阻碍了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1.2.2 关于出口竞争力的研究(1)关于出口竞争力度量方法研究根据进出口数据进行产业出口竞争力结果的测量, 不仅数据可获得性强, 计算结果清晰 明了, 而 且评价指标众多, 彼此优势互补, 各项指标主要从出口数量竞争力与出口质量竞争 力两方面展开, 但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各项指标的优点与局限性。邹薇(1999) 2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比分析中国与亚洲其他国 家的制造业竞争力, 证明我国劳 动 密 集 型 产 业 竞 争 力 较 强 , 竞 争 力 来 源 于 人 力 资 本 的 积 累 和 技 术 进 步 的

22、 支 持 。 陈 立 敏 ( 2010) 3 使用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差异, 证明对于我国这样的内 需大国和加工贸易大国而言,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出口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异,应同样重视内需与出口。 汤 晓 军 ( 2014) 4使 用 国 际 市 场 份 额 与 贸 易 竞 争 力 指 数 分 析 中 国 制 造 业 出 口 的 数 量 竞 争 力 , 使 用 出 口 产 品 结 构 与 出 口 国 内 增 加 值 指 数 测 算 制 造 业 出 口 的 质 量 竞 争 力 。 陈 佳 贵 和 张 金 昌 ( 2002) 5综 合 考 虑 进出口与规模经济的因素,

23、 使用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对比分析中美产业国际竞争力 的大小。 黄先 海 ( 2006) 6利 用 贸 易 竞 争 力 指 数 进 行 测 量 , 证 明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业 出 口 竞 争 力 大 于 资 本 技 术 密 集 型 产 业 , 劳 动 力 的 比 较 优 势 是 竞 争 力 的 来 源 。 茅 锐 , 张 斌 ( 2013) 7对 比 分 析 评 价 出 口 竞 争 力 的 各 项 指 标 的优缺点, 使用市场渗透率指数研究中国在不同地区和产品市场中的出口竞争力, 并对影响出口竞争 力 的 各 项 因 素 进 行 分 析 , 得 出 劳 动 力 成 本 上 升 是

24、导 致 出 口 竞 争 力 下 降 的 最 主 要 原 因 。 Lundberg, Lars( 1988) 8使 用 相 对 国 际 竞 争 力 指 数 , 计 算 本 国 国 内 某 产 业 国 内 生 产 与 国 内 消 费 之 差 占 该 国 总 生 产 与 总消费之差的比例,以相对竞争力的大小代表某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汪斌、邓艳梅(2003) 9用 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日贸易中工业制品的比较优势, 证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加深 可以提升产业竞争 力 。 范 纯 增 , 姜 虹 (2002)10利 用 国 际 市 场 占 有 率 , 分 析 中 国 十 大 类 货 物 贸 易 竞 争 力

25、 并 进 行 国 际 比 较 , 证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较强,竞争力来源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与出口数量的扩张。有关中国制造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竞争力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印度、 中亚五国、 阿拉伯地区 等某一国家, 某几国或某一区域的研究, 分析与中国制造业之间的互补性与竞争性 关系、 测评出口潜 力与出口影响因素等。(2)中国制造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竞争力研究赵 翊 ( 2014) 20利 用 引 力 模 型 测 算 阿 拉 伯 国 家 联 盟 20 个国家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证明中阿 贸易出口潜力巨大, 应细分市场与产品有针对 性地扩大出口。 高新才, 朱泽钢 (2014) 21通

26、过对比中 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 24 国之间的进出口数据与贸易依存度分析,证明国家的经济规模是影响贸 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中国与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之间贸易依存度更紧密, 应注重对小国的出口策 略。 徐德洪 , 张彩丽 (2014 ) 22研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对 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的影响 , 认为为促进双 边 贸 易 应 消 除 贸 易 壁 垒 、 促 进 通 关 便 利 化 、 扩 大 制 造 业 投 资 。 胡 国 良 ( 2014) 23利 用 运 用 产 业 内 贸 易 指数研究中哈贸易品种数, 证明中国数量出口竞争力具有绝对优势, 两国贸易中工业制成品均为中低 技 术 产 品

27、。 任 群 罗 , 伊 万 沙 拉 法 诺 夫 ( 2015) 24构 建 产 业 竞 争 实 力 、 潜 力 、 竞 争 环 境 、 态 势 四 个 层 次 19 个指标对比分析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证明哈国 总体高于新疆, 为加强 “一 带一路”核心区贸易出口, 我国必须提升产品科技 含量, 调整出口结构。 占晶晶 (2013) 25比较了中 印制造业的竞争力, 认为两国制造业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互补性, 相同之处在于廉价的劳动力 , 充足的 剩余劳动力向制造业转移和需求巨大的国内市场, 竞争力的差异在于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 黄伟 新 , 龚 新 蜀 ( 2014) 26

28、认 为 丝 绸 之 路 经 济 带 国 际 运 输 便 利 性 、 物 流 服 务 质 量 改 善 、 市 场 规 模 扩 大 、 市 场开发程度增大、市场潜力大能推动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机电产品的出口。1.2.3 关于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影响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要素禀赋的差异、 技术水平的差距、 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科技研发投入的强度、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影响、汇率水平的波动和贸易便利化水平等等。金 三 林 , 朱 贤 强 ( 2013) 11证 明 , 相 对 劳 动 生 产 率 ( 等 于 劳 动 生 产 率 与 劳 动 力 成 本 之 比 ) 上 升 增 强促进制造业出口的增

29、长, 对不同制造业子行业影响程度不同, 应对劳动力成本变动 能力较强的子行 业 , 如 化 学 纤 维 制 造 业 受 到 的 影 响 较 大 。 Hans-Peter Brunner, Massimiliano Cali( 2006)12使 用 出 口 单 位价值指数, 证明成本下降和数量扩张可以提升出口数量竞争力, 但是出口质量竞争力并没有得到提 升 。 杨 晓 静 ( 2014) 13研 究 FDI 对制造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的测评,证明当资本劳动比、R&D 投资 与 FDI 的 垂 直 溢 出 效 应 对 国 内 技 术 含 量 起 到 促 进 作 用 。 文 伟 东 , 冼 国 明 ,

30、 马 静 ( 2009) 14通 过 研 究 外商直接投资的演变趋势及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演变趋势, 发现二者具有一致性, 由此证明外商直接投 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出口竞 争力提升 。 杨永华 (2010) 15证明外商投资和技术创新对中 国的出口竞 争力有积极的影响。Lankhuizen Maureen(2000)16指 出 出 口 竞 争 力 来 源 首 先 是 技 术 进 步 , 其 次 是 工 资 水平, 最后是 汇率贬值。 Mishra Pulak Jaiswal Neha(2012)17证明跨 国公司的并购和 国外技术引进 增加 企 业 的 出 口 竞 争 力 。 Jun Shao,

31、Kangning, XuBin Qiu(2012)18证明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持续时间主 要 受 到 出 口 目 的 地 的 GDP 和 人 均 GDP , 产 品 差 异 性 与 自 由 贸 易 协 定 的 影 响 。 Eve M.H.Chan, K.F.Au(2007)19利用建立引力模 型证明人均 GDP, 实际汇率和贸易 协定是 影 响我国纺织业出 口竞争力 的主要原因。1.2.4 关于贸易便利化的研究(1)关于贸易便利化的理论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一些国家对贸易过程中存在繁琐的交易程序以及复杂的管理规则表示不 满 , 为 了 简 化 各 种 手 续 、 降 低 贸 易 的 成

32、本 , 这 些 国 家 开 始 重 视 贸 易 便 利 化 的 发 展 。 此 后 , 联 合 国 欧 洲 经 济 委 员 会 ( UNECE) 在 1960 年 成 立 了 便 利 化 国 际 贸 易 工 作 小 组 , 并 认 为 在 实 际 的 贸 易 过 程 中 , 贸 易便利化可以提高经济的整体效率,降低整个国际贸易过程的交易成本。经 济 合 作 与 发 展 组 织 ( OECD) 62( 2001) 认 为 在 出 口 的 贸 易 中 , 繁 琐 复 杂 的 程 序 及 管 理 会 对 贸 易 造 成 损 失 , 此 项 损 失 甚 至 可 以 占 到 货 物 价 值 的 2%-1

33、5%, 但 是 也 有 一 些 研 究 显 示 这 些 交 易 费 用 要 低 于上述水平同时在进出口过程中, 货物所耗费的时长会给企业增加交易成本, 尤其是需要保证新鲜度 的产品, 过长的等待时间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商业机会的丧失, 并且使得企业不得不积累更大量的库 存,这些都会给贸易的进程带来阻碍。国 内 关 于 贸 易 便 利 化 的 基 础 理 论 方 面 的 研 究 较 少 , 孙 衷 颖 ( 2009) 1通 过 详 细 的 梳 理 交 易 成 本 理 论 、 关 税 同 盟 理 论 、 自 由 贸 易 区 理 论 和 共 同 市 场 理 论 , 解 释 说 明 了 贸 易 便 利

34、化 的 理 论 基 础 ; 孙 毅 彪( 2009) 2认 为 贸 易 便 利 化 改 革 除 了 可 以 给 政 府 和 企 业 带 来 了 直 接 收 入 以 外 , 还 可 以 在 比 如 : 打 造 开 放的贸易环境、 促进贸易链的发展、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激发潜在的商业机会等方面带来了利益 ; 娄 万 锁 ( 2010) 3是 从 经 济 、 政 治 、 制 度 三 个 方 面 分 析 了 贸 易 便 利 化 的 理 论 根 源 , 自 由 贸 易 与 贸 易 保护是贸易便利化的经济根源, 国家利益与利益集团是政治根源, 路径依赖则是制度根源。 杨青龙 ( 2010)4认 为

35、, 在 产 权 可 能 发 生 的 各 种 过 程 当 中 , 会 存 在 各 种 不 同 的 交 易 成 本 。 例 如 时 间 成 本 , 就 是 不 可 以进行度量的非交易成本, 其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 在贸易过程中, 耽误的时间也会影响 便利化指数, 从而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有效性。 对贸易便利化的定义虽然世界各组织不尽相同 , 但宗旨 都是为了简化和协调贸易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程序, 从而降低贸易的交易成本, 改善贸易环境 , 最终 促进国际贸易量的增长。(2)关于贸易便利化评估的研究国内外很多学者和 WTO、 OECD、 APEC、 UNCTAD、 世 界 银 行 、 世

36、界 海 关 组 织 、 世 界 经 济 论 坛 等 诸 多 国 际 经 济 组 织 围 绕 贸 易 便 利 化 评 估 做 了 大 量 研 究 。 其 中 , 世 界 银 行 研 究 人 员 Wilson、 Mann 和Otsuki( 2003) 构 建 了 包 括 港 口 效 率 指 数 、 海 关 环 境 指 数 、 规 制 环 境 指 数 和 电 子 商 务 指 数 四 个 指 标 的 贸易便利化测评指标体系, 对各指标予以量化, 利用引力模型较为全面地测算了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的 经 济 效 益 2。 孔 庆 峰 、 董 虹 蔚 ( 2015) 运 用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测 度

37、了 “一 带 一 路 ”沿 线 69 个 国 家 的 贸 易 便 利 化 水 平 3。 曾 铮 和 周 茜 ( 2008) 基 于 层 次 分 析 法 构 建 了 贸 易 便 利 化 综 合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对 贸 易 便 利 化 水 平 进 行 了 测 算 4。 刘 莎 、 王 高 尚 等 ( 2010) 基 于 层 次 分 析 法 对 全 球 80 个 矿 业 国 家 的 矿 业 投 资 环 境 进 行 了 定 量 分 析 5。 张 亚 斌 、 刘 俊 和 李 城 霖 ( 2016) 运 用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测 度 了 丝 绸 之 路 经 济 带 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分

38、析了其对中国贸易流量的影响 6。 刘重力和杨宏 ( 2014) 、 毛艳华和杨思维 (2015) 从基础设施、 法律规制、 金融信贷等领域评估了贸易便利化合作现状 、 成效和障碍, 进而提出了提升 各国贸易便利化合作水平的政策建议 78。郑蕾和刘志高(2015)在构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 接 投 资 空 间 战 略 的 分 析 框 架 时 , 通 过 高 层 次 访 谈 、 集 成 统 计 数 据 和 实 地 访 谈 等 方 法 9。 段 景 辉 , 黄 丙 志 ( 2012) 8在 文 中 构 建 了 贸 易 便 利 化 水 平 指 标 体 系 , 选 取 了 制 度 环 境 、 边 境

39、 管 理 环 境 、 物 流 与 基 础 设施环境、金融环境这四个指标,对不同层次的国家分别进行了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国际比较。1.2.5 关于贸易便利化影响的研究(1)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影响的研究在贸易便利化对一国出口影响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通过引力模型、压力模型、灰色关联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 等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Wilson, Mann and Otsuki 在引入贸易引 力模型分析其中每一个 贸易便利化指标的提高对贸易的影响, 分析得到: 港口效率是影响区域贸易流量的最重要因素 , 但是 通过其他贸易便利化措施,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个国家的贸易量;Shepherd and Wilson( 2

40、008) 64的 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的提升会给东南亚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比如港口效率每提升 1%就可以 创 造 7.5%贸 易 量 的 增 加 。 具 体 到 东 盟 的 区 域 和 国 家 之 间 , 贸 易 流 量 对 贸 易 便 利 化 水 平 的 反 映 是 非 常 强 烈 的 。 Felipe and Kumar( 2010) 65则 对 贸 易 便 利 化 措 施 的 质 量 进 行 了 衡 量 , 研 究 表 明 各 种 措 施 中 , 贸易便利化设施的改善尤为重要, 会给中亚国家带来甚至高达 68%贸易流量的提高, 对区域内贸易的 影响程度更 是达到了 100%。 曾铮和

41、周茜 (2008) 4、 单君兰和周 苹 (2012) 15、 李豫新和郭 颖慧 (2013 )16、 方 晓 丽 和 明 侠 ( 2013) 17等 通 过 构 建 引 力 模 型 实 证 检 验 了 投 资 便 利 化 水 平 对 贸 易 额 、 贸 易 潜 力的影响; 陈虹和杨玉成 (2015) 通过构建压力测试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 地区资本需求较高,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相对于压力情景还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 这也侧面反映出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空间巨大 18。 黄光灿和王珏 (2016) 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 了基础设施、 金融环境、 规制环

42、境及科教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关联度, 实证检验出各个指 标 对 中 国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的 影 响 14。 王 珏 和 黄 光 灿 ( 2016) 采 用 灰 色 关 联 分 析 法 测 度 分 析 了 2010 年2013 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六国直接投资便利化的影响因素,并表明完善基础设施和规制环境的 建 设 有 利 于 直 接 投 资 便 利 化 的 推 进 19。 项 本 武 ( 2009) 采 用 中 国 2000 年2007 年 的 面 板 数 据 , 采 用 GMM 估计方法, 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 , 揭示了中国对外投资的动 态效应 20

43、。 李 斌 、 段 娅 妮 、 彭 星 ( 2014) 运 用 熵 值 法 测 算 出 了 109 个 国 家 的 贸 易 便 利 化 综 合 得 分 , 然 后 运 用 面 板 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服务贸 易出口的影响呈显著的促进作用 21。 刘岩 、 卢伟家( 2013) 9从 进 口 的 角 度 选 取 了 进 口 时 间 作 为 指 标 , 引 入 贸 易 引 力 模 型 实 证 分 析 了 贸 易 便 利 化 对 中 国 进 口 贸 易 的 影 响 , 结 果 显 示 , 进 口 时 间 1 个 百 分 点 的 降 低 将 创 造 贸 易 增 长 0.35 个 百

44、 分 点 ; 高 越 、 任 永 磊 等 ( 2014) 10借 用 1995 年-2010 年 出 口 数 据 , 将 出 口 增 长 拆 分 为 扩 展 边 际 、 数 量 边 际 和 价 格 边 际 , 实 证 分 析 后 结 果 表 明 , 贸 易 便 利 化 是 对 扩 展 边 际 和 数 量 边 际 , FDI 是对三元边际均呈现出正相关 的 影 响 ; 叶 明 、 张 磊 等 ( 2013) 7运 用 GTAP 模 型 对 金 砖 国 家 的 贸 易 便 利 化 水 平 进 行 了 测 算 , 并 实 证 分 析 了 其 对 贸 易 流 的 影 响 。 胡 小 龙 、 布 娲 鹣

45、 -阿 布 拉 ( 2013) 11测 评 了 2011 年中国农产品主要贸易国 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实证研究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表明 1%口岸物流的提升就可以带 来 1.28%农产品出口额的上升;孙林、倪卡卡(2013) 12使用的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 对东盟贸易便利化措施如何影响中国和国际农产品的出口进行了实证分析, 其中采用的是国家因特网 普及率和贸易壁垒流 行程度这两个指标; 张晓倩、 龚新蜀 (2015 ) 13测算了上合组织成员 国的贸易便 利化水平,并实证分析了便利化水平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同时测算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潜力。(2)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

46、对中国贸易的影响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及其增长速度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预计未来 10 年,沿线国 家的出口将占到全球 的 1/321。 国内的文章, 一般也是先选取测算 贸易便利化的指标来构建评估体系, 然后引入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所选指标对贸易或者特定产业的影响, 最后根据影响的程度大小来提出相 应的启示建议,但是,这些文章主要集中在了分析对中国整体出口的影响。何勤、 杨琼 (2014) 22在贸易引力模型的 基 础之上, 实证分析了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 化及其对贸 易 流 量 的 影 响 ; 黄 伟 新 、 龚 新 蜀 ( 2014) 23选 用 的 丝 绸 之 路 经 济 带 国

47、际 物 流 绩 效 指 标 , 实 证 分 析 了 其 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王彦芳 ( 2015) 24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 2010 年- 2013 年中国与贸易 伙伴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研究表明中亚国家主要受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铁路口岸 设施建设滞后的制约。 张晓静等 (2015) 25则是从区分不同区域的 贸 易便利化措施入手 , 采用面板数 据,利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识别出不同区域的不同贸易便利化措施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异质性。 1.2.6 文献述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知, 国内外相关研究给本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也给本文留下了较 大的研究空间:一是评价出

48、口竞争力的各项指标均存在优缺点,已有研究多以单一指标或多重指标进 行测评,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对各项指标的局限性考虑不充分; 二是有关中国制造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 国家出口竞争力的文献仅局限在印度、 中亚五国、 阿拉伯国家等某一国家或某几个国家 , 对丝绸之路 经济带沿线各国整体进行分析的文献甚少, 定量分析中国制造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竞争力影响因 素的文献更少。 鉴于此, 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充分考虑各项指标的局限性, 综合利用各项 指标的优势, 构建评价出口竞争力指标体系, 并运用引力模型定量分析影响中国制造业对丝绸之路经 济带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与贸易便利化相关的研究成果虽然

49、较为丰富, 但鲜有学者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 整体视角实证测评 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 在投资便利化的评估中, 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宏观经济政策与制度的层面对贸易 便利化的问题进行论证, 在实证层面对贸易便利化的研究成果则不多见; 此外有一部分学者将贸易投 资便利化放在一起进行研究, 贸易与投资作为国与国之间经济交流的主要方式, 具有诸多的相似之处, 但是综合研究贸易投资便利化不免会对论证的结果产生影响, 即无法准确区分究竟是贸易便利化带来 的利益还是投资便利化带来的成效, 故本文试图将贸易便利化从贸易投资便利化中剥离出来, 系统构 建贸易便利化的测评体系;在关于贸易便利化对出口影响的研究中, 已有研究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合作的对象主要是 中亚国家以及哈萨克斯坦等某个国家, 且研究多集中在进出口总量层面, 行业层面的研究较少 , 尤其 是关于制造业贸易的研究则不多。 在实证层面, 国内外学者大都是通过构建引力模型或面板数据模型 对其进行研究, 虽有借助灰色关联分析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贸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