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2014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422954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3-2014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3-2014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3-2014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3-2014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 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填入填入选择题答题卡内,共 1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1 (3 分) (2012 咸宁)如图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剪子B钳子C起子D镊子2 (3 分) (2011 广安)在如图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B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D举着杠铃原地不动3 (3 分) (2012 上海)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A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原子4 (3 分) (2012 武汉)如图所示,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

2、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作业,关于该洒水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B 机械能变小,重力势能动能变小C 机械能不变,动能变小 D 机械能变小,动能不变5 (3 分) (2013 黑龙江模拟)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的是( )A图甲中,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能粘在一起B 图乙中,两塑料吸盘间空气被挤掉后能吊起重物C 图丙中,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D图丁中,打开醋瓶盖能嗅到醋味6 (3 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酒精瓶打开时可以嗅到酒精的气味 B 八月桂花香C 扫地时尘埃在空中飞舞 D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7 (3 分)下列测量工具没

3、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A弹簧测力计B杆秤C台秤D托盘天平8 (3 分)如图所示,在一只不计重力和厚度的塑料袋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并将其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平,在塑料袋浸入水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逐渐增大 B 先减小后增大 C 逐渐减小到零 D始终保持不变9 (3 分)如图所示,拉力 F=125N,在 10s 内将重物匀速提升 2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重是 375N B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为 6mC 拉力 F 做的功是 250J D拉力 F 的功率为 25W10 (3 分)下列事件中,不是利用浮力

4、工作的是( )A热气球 B 轮船 C 密度计 D大型旅客运输机11 (3 分) (2011 福州)小竹将质量为 120g 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 100cm3 的水,则物体( ) (g 取 10N/kg)A漂浮在水面上 B 悬浮在水中 C 沉在溢水杯底部 D受到 1.2N 的浮力12 (3 分)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中,没有确定形状,没有确定体积的是( )A固态和液态 B 液态和气态 C 固体和气体 D气体13 (3 分) (2008 六合区一模)小明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甲) ,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 F 随时间 t

5、的变化图象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AB C D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14 (8 分) (2012 荔湾区一模)弹簧测力计挂着一重为 3N 的物体 A,物体 A 浸没并静止在水中,如图所示(1)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_ N 物体 A 所受浮力是 _ N;(2)如测力计不拉着物体 A,A 在水中会 _ (选填“下沉”、 “上浮”或“ 悬浮”) 15 (2 分)如图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上面(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子相对,两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图甲) ,抽掉玻璃板后,最终发现两瓶内气体颜色基本相同(图乙) ,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

6、了 _ 16 (4 分)2013 年 6 月 11 日下午 17 时 38 分,搭载着 3 名男女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反射,拉开了中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太空飞行的序幕如图正在升空的神舟十号飞船具有 _ 能,又因为它在高处,还具有 _ 能17 (6 分)在水平地面上,用 70N 的水平拉力拉重 120N 的木箱,10s 使木箱沿拉力的方向前进了 5m,拉力所作的功等于 _ J,重力所作的功等于 _ J,拉力的功率是 _ W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 32 分,18 题 2 分、19 题 4 分、20 题 10 分、21 题 4 分、22 题4 分、23 题 8 分

7、)18 (2 分) (2012 常州)如图所示,用螺丝刀撬图钉,O 为支点,请画出动力 Fl 的力臂L1 (保留作图痕迹)19 (4 分) (2012 宁夏)如图男孩打弹弓的情景,你能联想到哪些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条)(1) _ ;(2) _ 20 (10 分) (2012 娄底)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用质量不同的 A、B 两个小球(m Am B)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纸盒实验中控制小球的高度相同,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底端时 _ 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的距离的大小,可以比较 A、B 两个小球的 _ 的大小(2)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

8、能的大小与小球的 _ 有关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 _ 有关(3)本次实验采用物理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是 _ 21 (4 分)小华同学将小石柱挂于弹簧测力计的下端,缓慢浸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实验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实验表明,小石柱受到的浮力与 _ 有关,与浸入 _ 无关22 (4 分)小明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做了以下实验:(1)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甲图所示,据此可证明:使用定滑轮 _ (2)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如乙图所示,据此可知:使用动滑轮 _ 23 (8 分)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首先调节杠杆 _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9、衡,如图,通过加挂钩码分别改变F1、F 2,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用刻度尺在杠杆上测出对应的 L1 和 L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次数 F1/N L1/cm F2/N L2/cm1 1 8 2 42 2 8 1 163 2 12 3 8小明通过观察以上实验装置,并分析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 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正确吗? _ 若不正确,那么正确的结论应该是 _ 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可用作图的方法)来既能证明小明的结论错误又能证明你的结论正确: _ , _ 四、综合题(9 分)24 (9 分) (2012 揭阳)某型号挖掘机的质量

10、3000kg,两履带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1.5m2挖掘机在 6s 内将装满铲斗质量为 0.75t 的泥石送到岸边,挖掘深度 H=2m (如图乙所示) (取 g=10N/kg)求:(1)挖掘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不工作时对地面的压强多大?(2)挖掘机每挖一次泥土并水平移送到岸边,对泥土做功多少?(3)若发动机的总功率是 20kW,挖泥过程中挖掘机的机械效率多大?2012-2013 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填入填入选择题答题卡内,共 1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1 (3 分) (2012 咸宁)如图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费

11、力杠杆的是( )A剪子B钳子C起子D镊子考点: 杠杆的分类4155244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分析: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解答: 解:A、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D点评: 联系生活经验,要判断杠杆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可依据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大小关系,若动

12、力臂大于阻力臂,则是省力杠杆,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则是费力杠杆2 (3 分) (2011 广安)在如图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B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D举着杠铃原地不动考点: 力是否做功的判断4155244分析: 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解答: 解: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人给水桶的力的向上的,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水桶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B、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人给米袋的力向上,向上移动了距离,人对米袋做功符合题意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人给汽

13、车一个向前的力,向前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汽车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D、举着杠铃原地不动,人对杠铃的力向上,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杠铃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评: 本题考查了力是否做功的判断方法3 (3 分) (2012 上海)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A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原子考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4155244专题: 应用题分析: 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解答: 解: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中带正电的微粒是质子故选 A点评: 此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的相关基础知识,题目的难度很小,记住相关的基础知识即可解

14、决此题4 (3 分) (2012 武汉)如图所示,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作业,关于该洒水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B 机械能变小,重力势能动能变小C 机械能不变,动能变小 D机械能变小,动能不变考点: 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4155244专题: 应用题分析: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解答: 解:(1)洒水车在不断的洒水工程中,虽然速度是不变的,但是由于质量减小,所以动能减小(2)虽然在水平街道上,但是由于质量减小,所以重力势能也会减小,所以洒水车的机械能减小故选 B点评

15、: 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大小变化5 (3 分) (2013 黑龙江模拟)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的是( )A图甲中,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能粘在一起B 图乙中,两塑料吸盘间空气被挤掉后能吊起重物C 图丙中,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D图丁中,打开醋瓶盖能嗅到醋味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4155244专题: 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 (1)分子动理论内容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2)我们周围存在大气压强;(3)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解答: 解:A、两个表面

16、光滑的铅块紧压后,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而使两块铅块粘在一起,故 A 正确;B、两塑料吸盘间空气被挤掉后能吊起重物,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 B 错误;C、图丙实验说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 C 错误;D、图丁中,打开醋瓶盖能嗅到醋味,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 D 错误故选 A点评: 分子动理论为考试中的热点,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也要注意所各内容所对应的现象6 (3 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酒精瓶打开时可以嗅到酒精的气味 B 八月桂花香C 扫地时尘埃在空中飞舞 D

17、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考点: 分子的运动4155244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比较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解答: 解:A、因为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酒精瓶打开时可以嗅到酒精的气味不符合题意B、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人们就闻到了香味不符合题意C、尘埃飞舞,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符合题意D、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是分子的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评: 解答本题我们一定要区分开分子的运动和固体小颗粒的运动7 (3 分)下列测量工

18、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A弹簧测力计B杆秤C台秤D托盘天平考点: 杠杆及其五要素4155244专题: 简单机械分析: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做杠杆,杠杆不一定是直棒解答: 解:(1)杆秤、台秤、托盘天平都可以简化成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符合杠杆的定义,利用了杠杆原理;(2)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故选 A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和实验中常见工具、器材原理的掌握和了解8 (3 分)如图所示,在一只不计重力和厚度的塑料袋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并将其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

19、平,在塑料袋浸入水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逐渐增大 B 先减小后增大 C 逐渐减小到零 D始终保持不变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4155244专题: 浮力分析: 塑料袋慢慢浸入水的过程中,塑料袋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水的密度不变,水对塑料袋的浮力增大,而塑料袋内水受到的重力=拉力+浮力,物体的重力不变,浮力增大,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示数)减小;当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则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袋内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此时排开水的重力等于袋内水的重力,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应为零解答: 解:在塑料袋慢慢浸入水的过程中(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之前)F 浮 = 水 gv 排 ,塑料

20、袋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水对塑料袋的浮力 F 浮 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GF 浮 ,G 不变,水对塑料袋的浮力 F 浮 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当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袋内水的体积,即:v 排 =v 水 ,排开水的重力等于袋内水的重力,即:F 浮 =G 水测力计的示数应为零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称重法测浮力的掌握和运用,分析找出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情况是本题的关键9 (3 分)如图所示,拉力 F=125N,在 10s 内将重物匀速提升 2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重是 375N B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为 6m

21、C 拉力 F 做的功是 250J D拉力 F 的功率为 25W考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155244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1)已知总功和机械效率,可由 = ,求出有用功,再由 W 有用 =Gh 求出物重(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nh,已知物体移动距离和绳子段数可得(3)拉力 F 做的是总功,由公式 W=FS 求出总功,知道根据 W 工作时间,利用功率公式求出总功功率解答: 解:根据图示可知,n=3;则s=nh=32m=6m,故 B 正确;总功:W 总 =Fs=125N6m=750J;故 C 错误;有用功:W 有用 =W 总 80%=750J80%=600J;W 有用 =Gh

22、G 物 = = =300N,故 A 错误;拉力 F 的功率:P= = =75W,故 D 错误故选 B点评: 此题要根据滑轮的使用特点,确定绳子段数,然后利用公式对每个选项逐一计算,最后确定答案10 (3 分)下列事件中,不是利用浮力工作的是( )A热气球 B 轮船 C 密度计 D大型旅客运输机考点: 浮力的利用4155244专题: 浮力分析: 气球、远洋货轮和潜水艇都是利用受到的空气或水的浮力的原理来工作的,飞机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升空的解答: 解:A、热气球是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B、轮船是应用了水的浮力,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C、密度计利用的是液体的浮力,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23、,D、大型客机升空是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浮力的利用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关键知道物体在水中和空气中都要受到浮力作用,飞机升空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从而形成压强差,利用压强差升空11 (3 分) (2011 福州)小竹将质量为 120g 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 100cm3 的水,则物体( ) (g 取 10N/kg)A漂浮在水面上 B 悬浮在水中 C 沉在溢水杯底部 D受到 1.2N 的浮力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4155244专题: 压轴题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2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力同时要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受到浮力大于重力,则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此时,浮力等于重力若受到浮力等于重力,则悬浮此时浮力等于重力若受到浮力小于重力,则下沉到液底此时浮力小于重力解答: 解:由题意知物体的重力为:G物 =m 物 g=120103kg10N/kg=1.2N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F 浮 =G 排 = 水 gV 排 =103kg/m310N/kg100106m3=1N因为浮力小于重力,所以物体最后沉在水杯底部故选 C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重力的计算、浮力的计算,同时还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关键是搞清物体浮力和

25、重力之间的关系12 (3 分)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中,没有确定形状,没有确定体积的是( )A固态和液态 B 液态和气态 C 固体和气体 D气体考点: 物态的微观模型及特点4155244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 此题要从物体的固液气三态的不同特点入手来考虑解答: 解:固态物质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故选 D点评: 本题是考查固态、液态、气态有什么不同特征13 (3 分) (2008 六合区一模)小明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甲) ,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 F 随时间 t 的变化图象可能

26、是下列图中的( )AB C D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4155244专题: 浮力分析: 鸡蛋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逐步加入清水,盐水的密度减小,当鸡蛋密度与盐水密度相同时,鸡蛋悬浮,浮力还等于鸡蛋的重力,随着清水的逐渐加入,盐水的密度逐渐减小,鸡蛋逐渐下降,但鸡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浮力公式可知鸡蛋所受浮力变化情况解答: 解:A、鸡蛋漂浮和悬浮时所受浮力不变,等于鸡蛋的重力,随着清水的逐渐加入,盐水的密度逐渐减小,鸡蛋逐渐下降,但鸡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鸡蛋受到的浮力F 随时间 t 的变化图象应该是浮力开始不变,再逐渐减小并不变,故 A 正确;B、鸡蛋漂浮和悬浮时所受浮力等于鸡蛋的

27、重力,随着盐水密度减小,但鸡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公式 F 浮 =gV 排 可知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减小,但不会减小到 0,故 B 错误;C、鸡蛋所受浮力从漂浮到刚在盐水中悬浮的过程中,浮力是不变的,而 C 图象表示浮力开始不变,再逐渐增大,故 C 错误D、鸡蛋漂浮和悬浮时所受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随着盐水密度减小,最后不变,故D 错误故选 A点评: 本题考查浮力公式的应用和物体的沉浮条件,关键知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影响浮力的因素有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本题考查的是液体密度对物体所受浮力的影响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14

28、(8 分) (2012 荔湾区一模)弹簧测力计挂着一重为 3N 的物体 A,物体 A 浸没并静止在水中,如图所示(1)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1.2 N 物体 A 所受浮力是 1.8 N;(2)如测力计不拉着物体 A,A 在水中会 下沉 (选填 “下沉”、 “上浮”或“ 悬浮”) 考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4155244专题: 浮力;浮沉的应用分析: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已知物重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两者之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2)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浮力大于重力,上浮;浮力等于重力,悬浮;浮力小于重力,下沉解答

29、: 解:(1)由图知:弹簧测力计上 1N 之间有 5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此时指针指在 “1.2”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2N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F 浮 =GF 示 =3N1.2N=1.8N;(2)由题意知,物体受到的浮力 1.8N 小于重力 3N,所以如测力计不拉着物体A,A 在水中会下沉故答案为:1.2;1.8;下沉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浮力的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其中掌握物体浮沉条件是解决第二小题的关键15 (2 分)如图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上面(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

30、个瓶子相对,两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图甲) ,抽掉玻璃板后,最终发现两瓶内气体颜色基本相同(图乙) ,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了 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考点: 扩散现象4155244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 本实验是演示气体分子间的扩散现象,观查和分析实验现象,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 解: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故答案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点评: 扩散现象不但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16 (4 分)2013 年 6 月 11 日

31、下午 17 时 38 分,搭载着 3 名男女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反射,拉开了中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太空飞行的序幕如图正在升空的神舟十号飞船具有 动 能,又因为它在高处,还具有 重力势 能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4155244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分析: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动能越大;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大则重力势能越大解答: 解:飞船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具有动能,飞船的质量不变,由于速度增大,其动能变大;由于在高处,所以还具有重力势能,上升时高度变大,其重力势能变大故答案为:动;重力势点评: (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

32、、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2)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变化17 (6 分)在水平地面上,用 70N 的水平拉力拉重 120N 的木箱,10s 使木箱沿拉力的方向前进了 5m,拉力所作的功等于 350 J,重力所作的功等于 0 J,拉力的功率是 35 W考点: 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4155244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 知道拉力大小和在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求拉力做功,又知道做功时间,利用功率公式求拉力做功功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据此判断重力是否做功解答: 解:拉力做功:W=Fs=70N5m=350J;拉力做功功率:P= = =35

33、W;木箱沿水平方向前进,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上,没有移动距离,重力做功为 0故答案为:350;0;35点评: 本题考查了功的计算方法,提升重物 W=Gh,水平运动 W=Fs,计算时注意力和距离方向的一致性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 32 分,18 题 2 分、19 题 4 分、20 题 10 分、21 题 4 分、22 题4 分、23 题 8 分)18 (2 分) (2012 常州)如图所示,用螺丝刀撬图钉,O 为支点,请画出动力 Fl 的力臂L1 (保留作图痕迹)考点: 力臂的画法4155244专题: 作图题;压轴题分析: 力臂的画法: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

34、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解答: 解:过支点 O 作出动力 F1 作用线的垂线,即为动力臂 L1如图所示:点评: 作力臂时重点是找出支点与力的作用线,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19 (4 分) (2012 宁夏)如图男孩打弹弓的情景,你能联想到哪些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条)(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子弹的动能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力的作用效果4155244专题: 简答题;答案开放型分析: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可从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方面;力的作用效果;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

35、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等方面入手提出物理知识解答: 解:(1)男孩拉开弹弓,使橡皮筋发生形变,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男孩拉开弹弓,使橡皮筋发生形变,产生弹性势能,松手后,橡皮筋对子弹做功,使子弹的速度增加,即动能增加,故消耗了弹性势能,产生了动能,即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子弹的动能(3)弹弓的橡皮筋被拉得越长,子弹射得越远,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故答案为:(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子弹的动能点评: 此题是一道开放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密切结合力的作用效果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方可解答20 (10 分) (2012 娄底)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

36、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用质量不同的 A、B 两个小球(m Am B)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纸盒实验中控制小球的高度相同,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底端时 速度 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的距离的大小,可以比较 A、B 两个小球的 动能 的大小(2)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 速度 有关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 质量 有关(3)本次实验采用物理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考点: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4155244专题: 实验题;压轴题;控制变量法分析: 在该题中小球的高度在这个题中代表了速度的大小;解答此题要知道动能

37、的决定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对于这类多因素问题应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分别控制小球的质量和所处高度不变,这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球把纸盒推出的距离长,说明的动能大,这是一种转换的方法解答: 解:(1)在此实验中,小球的高度在这个题中代表了其速度的大小,让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能够具有相同的速度;本题采用了转换法,通过比较撞击纸盒距离的长短来判断小球的动能大小故答案为:速度;动能(2)(甲)与(乙)两实验中两球的质量相同,高度不同,所以到达底端的速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动能与速度大小的关系;(甲)与(丙)两实验中两球的高度相同,这样到达底端的速度相同,但它们的质量不同,

38、所以可以探究动能与质量大小的关系;故答案为:速度;质量(3)实验过程中分别控制质量和速度不变的研究问题方法是利用的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控制变量法点评: 此类实验题目是考查对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掌握情况,及如何正确的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是中考的常见题型21 (4 分)小华同学将小石柱挂于弹簧测力计的下端,缓慢浸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实验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实验表明,小石柱受到的浮力与 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与浸入 液体的深度 无关考点: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4155244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 比较前三个图就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比较后两个图就可以

39、得出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浸没深度的关系解答: 解:由前面三幅图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由最后两图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浸没在液体中,随物体深度的增加,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由此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故答案为: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深度点评: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密度和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无关22 (4 分)小明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做了以下实验:(1)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甲图所示,据此可证明:使用定滑轮 能改变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2)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如乙

40、图所示,据此可知:使用动滑轮 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考点: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4155244专题: 简单机械分析: (1)观察甲图三次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重,可得出拉力与物重相等,但改变了用力的方向,给做功带来了方便;(2)观察乙图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重,可得出拉力小于物重,即使用动滑轮时省力;解答: 解:(1)从甲图中可看出,三种拉力情况,每次拉力的方向都不相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改变拉力的方向,观察测力计的示数都为 1N,等于物重,可得出结论: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2)在图乙中,拉力 F=0.6NG=1N,故使用动滑轮时省力故答案为:(1)能改变动力方向,但不

41、能省力;(2)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点评: 此题考查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以及使用滑轮组不省功的原理,是一道较简单的实验题23 (8 分)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首先调节杠杆 平衡螺母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通过加挂钩码分别改变F1、F 2,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用刻度尺在杠杆上测出对应的 L1 和 L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次数 F1/N L1/cm F2/N L2/cm1 1 8 2 42 2 8 1 163 2 12 3 8小明通过观察以上实验装置,并分析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 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正确

42、吗? 不正确 若不正确,那么正确的结论应该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可用作图的方法)来既能证明小明的结论错误又能证明你的结论正确: 在杠杆支点一侧挂上钩码,在支点另一侧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 , 然后使弹簧测力计倾斜地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2,看“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与“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是否相等,然后得出结论 考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4155244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 实验时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答题;不改变力的

43、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而改变力臂大小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解答: 解: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首先调节杠杆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得出的结论:“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 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是错误的,正确的结论是:动力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在杠杆支点一侧挂上钩码,在支点另一侧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然后使弹簧测力计倾斜地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2,看“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与“ 阻力 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是否相等,然后得出结论故答案为:平衡螺母;不正

44、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如上所述点评: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要正确掌握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不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四、综合题(9 分)24 (9 分) (2012 揭阳)某型号挖掘机的质量 3000kg,两履带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1.5m2挖掘机在 6s 内将装满铲斗质量为 0.75t 的泥石送到岸边,挖掘深度 H=2m (如图乙所示) (取 g=10N/kg)求:(1)挖掘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不工作时对地面的压强多大?(2)挖掘机每挖一次泥土并水平移送到岸边,对泥土做功多少?(3)

45、若发动机的总功率是 20kW,挖泥过程中挖掘机的机械效率多大?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4155244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分析: (1)已知挖掘机的质量,可以得到其重力;因为在水平地面上,所以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已知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利用 P= 得到对地面的压强;(2)已知挖掘机挖起泥石的质量,可以得到重力;已知泥石的重力和挖起的高度,利用 W 有用 =Gh 计算对泥石做的功;(3)已知发动机的总功率和工作时间,可以得到挖掘机做的总功;求出了对泥石做的有用功,利用公式 = 计算挖掘机的机械效率解答: 解:(1)挖掘机对地面的压力为F=G=mg=3000kg10N/kg=3104N,挖掘机对地面的压强为P= = =2104Pa;(2)泥石的重力为G=mg=750kg10N/kg=7.5103N对泥石做的功为W 有用 =Gh=7.5103N2m=1.5104J;(3)挖掘机做的总功为W 总 =Pt=2104W6s=1.2105J挖掘机的机械效率为 = = =12.5%答:(1)挖掘机对地面的压强为 2104Pa;(2)挖掘机对泥石做的功为 1.5104J;(3)挖掘机的机械效率为 12.5%点评: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挖掘机的功率虽然很大,做功快,但机械效率很低,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机械,而不是只看效率高度或做功快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