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X 页 共 X 页-试论激励约束机制与国企改革试论激励约束机制与国企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在建立企业法人产权制度的同时,建立起有效的 经营管理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是防止经营权侵犯所有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 值增值的关键。委托代理关系 激励约束机制 国企改革现代企业产权关系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随着两权的分离,企业内部就产生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 委托一一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 ,双方无可避免地存在着由于 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利益冲突。冲突产生时,代理人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而
2、损害委托人利益,便产生了代理问题。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兴衰存亡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经营者的决策只有部分可以在短期内见效,而更多的决策是长 期性的,需要三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当公司对经营者的评价倾向于短期目标时,经营者为了快速突出 自己的工作成绩,可能会倾向于那些短期内会带来好处,但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计划。另外,由于缺乏一个健全的激 励和约束机制,便不可避免地出现日本学者青木昌彦所称的“内部人控制” 。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往往 将大量的资源进行非生产性配置,从而扩大自己的控制权收益。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越不健全,代理人行为偏离委托人的目标也就越严重。一、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现
3、状1代理问题。国有企业从产权上讲,本质上属全体人民所有,具有高度社会性,因而客观上决定国有企业的所有权 只能由国家政府代表全体人民行使。但国家并非一个人格化代表,国家必须委托特定自然人来经营国有企业,这样就不 可避免产生国有企业所有权的虚置情况。从而造成经营权的强化和所有权的弱化。企业经营者激-第 X 页 共 X 页-励机制虽逐步建立,如 年薪制和经营者持股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有效的约束机制却未能同时形成,从而造成了目前国有企业中 权利和责任严重不对称的局面。另外,随着近些年来国企改革的不断展开,收益权和控制权逐渐分化。法律上不掌握控 制权的具有很大收益权,而掌握控制权的却只有有限
4、的收益权。这就是我国国有企业中代理问题的现状。2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问题。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在实质上一直是在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上做文章,无论是以 政企分开为导向的承包制,还是以高层激励为主的年薪制和经营者持股制,都是这一思路的体现。但迄今为止,我国国 企中,尚未建立良性运转的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导致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内在动力机制的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委 托代理关系是否有效,取决于代理人本身的道德觉悟的高低。而事实,代理人首先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很难做到“义 在利先” ,因而国有企业大量存在着“保持中游现象” 、“58、59 现象” 、 “穷庙富方丈”等不正常现象。另外,激励 和约束机制的失
5、灵,也导致了“在职消费” 、 “隐性收入”等畸形激励的发展。二、国企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国企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产权理论认为,决定企业经营绩效的治理结构中,产权安排及其结 构最为重要。超产权理论则认为,企业产权固然重要,但竞争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决定了企业的长期绩效,企业产权机 制只有在竞争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其实,产权与竞争都很重要。产权决定的有效治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首要前提,从企业经营来说,产权是企业 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内部动力机制;竞争使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对比评价,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从而可以建立 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这是外部动力机制。国企制度运行
6、尽管也是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所有者并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而是委托经理人员代为经营,形成委 托代理关系。但与-第 X 页 共 X 页-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具有本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西方企业产权明晰,其所有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 性投资者,所面临问题主要是两权分离产生的代理人问题,为此,委托人设置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仅包括根据代 理人收益与经营业绩挂钩的一般原则所确立的年薪、奖励等,主要是经理持股和期股奖励。国有企业则不然,国有企业 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存在着全体公民委托政府、主管部门委托经营者等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因此,所有者的缺位使 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从委托人来看,政府并不是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国有资产公司作为国资代表,只有控制权而没 有剩余索取权,从而没有动力去选择合格的经营者和搜寻信息,导致监管失效、行为扭曲。对代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主 要是工资和奖金,不能调动代理人的经营积极性,监管成本巨大,同时市场竞争不完善、委托人本身无动力以及不存在 真正独立行使职责的审计师事物所等中介机构,使代理问题更加严重,有效激励约束机 制难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