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剧恢复简谈伴随着科技的发展,80G、120G 的硬盘在普通用户中都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是,在长时间的使用硬盘过程 中,我们也在承受着硬盘随时也会出错的风险,轻则硬盘的数据丢失,重则整个硬盘报废,造成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采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常见的硬盘数据丢失 故障,成为用户十分关注的问题。一、硬盘的分区 数据恢复 数据恢复 上海数据恢复 上海数据恢复 硬盘数据恢复 硬盘数据恢复 对于你手中硬盘来说,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分区了。硬盘分区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以后工作的便利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我们最常见到的分区表错误也是硬盘的最严 重错误,不同错误的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 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
2、无法启动。但从软驱或光驱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可通过 fdisk 重置 活动分区可进行修复。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错误,会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 在一般情况下完成硬盘分区之后,会形成 3 种形式的分区状态;即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非 DOS 分区。 在硬盘中非 DOS 分区(Non-DOS Partition)是一种特殊的分区形式,它是将硬盘中的一块区域单独划分出来供另一个操作系统使用,对主分区的操作系统来讲,是一块被划分出去的存储 空间。只有非 DOS 分区内的操作系统才能管理和使用这块存储区域,非 DOS 分区之外的系统一般不能对该分区内的数据进行访问。 主分区则是一个比较单纯的分区,通常位于硬盘
3、的最前面一块区域中,构成逻辑 C 磁盘。其中的主引导程序是它的一部分,此段程序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 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 DOS 或其他操作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区或光区之后可对硬盘进行读写。 而扩展分区的概念是比较复杂的,极容易造成硬盘分区与逻辑磁盘混淆;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的大于 32mb 的基本 DOS 分区值 为 06,扩展的 DOS 分区值是 05。如果把基本 DOS 分区类型改为 05 则无法启动系统 ,并且不能读写其中的数据。如果把 06 改为 DOS 不识别的类型如 efh,则 DOS 认为改分区不是
4、 DOS 分区,当然无法读写。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 个分区的加密技术,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 分区表中还有其他数据用于纪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 乱或丢失,一般无法进行手工恢复 ,唯一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他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否则将导致其他的数据永久的丢失。 由于 微机操作系统仅仅为分区表保留了 64 个字节的存储空间,而每个分区的参数占据 16 个字节,所以操作系统只允许存储 4 个分区的数据,实际使用中 4 个逻辑磁盘 往往不能满足需求;我们常说的硬盘扩展分区,它只是一个指向下一个
5、分区的指针,这种指针结构将形成一个单向链表。所以一旦单向链表发生问题,将会导致逻辑 磁盘的丢失。 GHOST 系统备份与还原软件的诞生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操作系统的还原、文件的备份等,给我们提供了较安全、快速的文件备件和系统安装解决方案。 然而,我们在利用 GHOST 软件进行系统还原时经常会遇到些麻烦,这不笔者朋友前不久电脑出了点小毛病,在用 GHOST 进行系统还原时却导致了硬盘盘符错 乱和找不到硬盘分区的故障,下妨就将这次系统还原出现的故障及解决方法简单总结一下,希望遇到同样问题的朋友有所帮助。 故障现象:笔者朋友的电脑配置 比较老,因此安装的是 windows 98 和 windo
6、ws 2000 双操作系统,在 98 系统使用了约半年的时间后,回收站突然间不能正常使用了,于是朋友便决定用 GHOST 进行系统还原。朋友的电脑硬盘采用的是希 捷七代 40GB 的产品,为了方便管理分成了 C、D、E 、F 四个区,其中在系统分区 C盘中安装了 win 98 系统,在 D 分区中安装了 win 2000 系统, E 与 F 分区保存了大量的重要数据。由于 98 系统出现了问题,于是笔者进入 win98 后运行 GHOST 进行系统还原,当还原进程运行到 40% 时系统出现了蓝屏并死机,重新启动机器后系统出现了不能正确引导的问题。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在进行故障分析与排解前,先
7、来看一下这台电脑的详细配 置: 处理器采用英特尔赛扬 1.1GB,256M DDR266 内存( 单条 ),主板为英特尔 915G 原装主板,集成显卡,另外电脑中安装有一个 DVD-ROM 光驱和一块调制解调器。 由于硬盘的E、F 分 区上存有大量的重要数据,因此在故障故障时硬盘的 E、F 分区是决对不能破坏的。根据以上故障现象,可以看到问题主要出现在硬盘的身上,于是笔者开机后进入 BIOS 发现能够正常的检测到硬盘及其容量。于是笔者用一张启动光盘引导系统进入 DOS 后,可以看到 C 盘,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读取其中的数据。于是用 “FORMAT C:/s”将 C 盘进行了格式化,但开机后还是不
8、能够正常启动! 于是笔者便想到了利用 Fdisk 检查一下硬盘的分区情况,却发现只有一个分区,而且还是扩展分区,D、E、F 分区都莫名的消失了。为了保护 E、F 分区 上的数据安全,笔者放弃了用 Fdisk 重建分区的念头。 由于朋友的电脑是经常用来上网的,于是笔者开始怀疑硬盘感染了病毒。于是用 KV3000 杀毒软 件在 DOS 下对硬盘进行了全面杀毒与检测,最终检测的结果是硬盘的分区表有问题,于是赶紧用KV3000 进行了硬盘分区表的修复。修复成功后再用 Fdisk 查看硬盘的分区情况,结果顺利找到了 C 与 D 两个分区,E、F 分区还是没有检测到,不过惊喜的是能够正确的显示出了 C与
9、D 两个分区的容量和硬盘的 总容量。 不过 E 与 F 两个分区还没有找到令笔者十分的担心,硬盘上的所有重要数据都在这两个分区上,万一分区破坏了数据可就全丢失了。现在已是无计可识 了,即然已经找到了系统 C 分区,不妨先安装操作系统再说,也是笔者将 win98 的安装盘放入光驱中,打算将 win98 系统安装到 C 分区。 安装过程还是 相当顺利的,通过光驱启动后顺利进入了 win98 的安装界面,先是检查分区 C 盘,一切正常,但在检查 D 盘时出现了问题,无论如何也没法完成正常的检测。这 又是什么原因呢?难道D 分区上的 win2000 系统在做怪吗? 不得已的情况下,笔者又动用了 FOR
10、MAT 命令,将 D 盘重新进行了格式化。即然安装 win98 不成功,索性安装 win2000 试试看。于是笔者在重新 格式化 D 盘以后,将 win2000 安装盘放入到光驱中,由光驱启动进行全新的win2000 安装。 安装的过程比较顺利,并且在安装时系统正常检查到了 C、D、E 与 F四个分区。安装完成后,系统顺利启动进入了 win2000 操作系统下,于是笔者急忙打开我的电脑查看硬盘的分区情况,结果还是无法检测到 E 与 F 盘,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在安装win2000 时明明查找到了四个分区的? 于是笔者退出 windows 操作系统进行 Fdisk 查看硬盘的分区,与在 windo
11、ws 操作系统下相同,依然只有 C 与 D 盘! 这时笔者突然想到了硬盘管 理工具“Partition Magic”,这个工具是可以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下执行的。于是笔者开启电脑进行 windwos 2000 下,利用“Partition Magic”检查硬盘,在检查 D 盘时提示有很多的坏簇,但进行了一一的修复。修复完成后再次打开我的电脑,奇迹出现了,C、D、E、F 四个分区安安静静的 躺在我的电脑中,检查 E 与 F 盘的数据,也是完好无损,至些,由GHOST 系统还原引起的故障得以彻底的修复。 在工作中,经常性的进行数据备份工作,是保证系统崩溃和硬盘损坏后能够及时恢复数据的重要方
12、法。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养成经常备份数据的好习惯。除此以 外,还要学会在硬盘出现故障时如何救活硬盘,或者从坏的区域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一、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 A 盘启动也无法进入 C 盘,使用 CMOS 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 IDE 端口上,硬 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 IDE 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 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 IDE 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 DO
13、S 的 FDISK 最为方便,当带参数 /mbr 运行时,将直接更换(重写 )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实际上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正是此程序 建立的,FDISK.EXE 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虽然 DOS 版本不断更新,但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变化,从 DOS 3.x 到 Windos 95 的 DOS,只要找到一种 DOS 引导盘启动系统并运行此程序即可修复。 四、分区表错误引发的启动故障 分区表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的错误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但从软驱或光驱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 可通过 FDISK 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 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
14、错误,可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的大于 32MB 的基本 DOS 分区值为 06,而扩展的 DOS 分区值是 05。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个分区的加密技术,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 分区表中还有其它数据用于记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可用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它 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 恢复的工具可采用 NU 等工具软件,操作非常方便。当然也可采用 DEBUG 进行操作,但操作繁琐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五、分区有效标志错误的故障 在硬盘主引导扇区
15、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 ,此字节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光盘启动时,将检测这两 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此处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 DEBUG 方法进行恢复处理。另外,当 DOS 引导扇区无引导 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Mmissing Operating System”。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 DOS 系统通用的修复方法。 六、DOS 引导系统引起的启动故障 DOS 引导系统主要由 DOS 引导扇区和 DOS 系统文件组成。系统文件主要包括 IO.SYS、MSDOS.SYS 、COMMAND.COM,其
16、中 COMMAND.COM是 DOS 的外壳文件,可用其它的同类文件替换,但缺省状态下是 DOS 启动的必备文件。在Windows 95 携带的 DOS 系统中, MSDOS.SYS 是一个文本文件,是启动 Windows 必须的文件,但只启动 DOS 时可不用此文件。DOS 引导出错时,可从软 盘或光盘引导系统后使用SYS C:命令传送系统,即可修复故障,包括引导扇区及系统文件都可自动修复到正常状态。七、FAT 表引起的读写故障 FAT 表记录着硬盘数据的存储地址,每一个文件都有一组 FAT 链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FAT 表的损坏意味着文件内容的丢失。庆幸的是 DOS 系统本身提 供了两个
17、FAT 表,如果目前使用的 FAT 表损坏,可用第二个进行覆盖修复。但由于不同规格的磁盘其 FAT 表的长度及第二个 FAT 表的地址也是不固定的,所 以修复时必须正确查找其正确位置,一些工具软件如 NU 等本身具有这样的修复功能,使用也非常的方便。采用 DEBUG 也可实现这种操作,即采用其 m 命令把第 二个 FAT 表移到第一个表处即可。如果第二个 FAT 表也损坏了,则也无法把硬盘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文件的数据仍然存放在硬盘的数据区中,可采用 CHKDSK 或 SCANDISK 命令进行修复,最终得到*.CHK 文件,这便是丢失 FAT 链的扇区数据。如果是文本文件则可从中提取出完整的
18、或部分的文件 内容。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驱或光驱启动之后可对硬盘进行读写。修复此故障的 八、目录表损坏引起的引导故障 目录表记录着硬盘中文件的文件名等数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该文件的起始簇号。目录表由于没有自动备份功能,所以如果目录损坏将丢失大量的文件。一种 减少损失的方法也是采用 CHKDSK 或 SCANDISK 程序恢复的方法,从硬盘中搜索出*.CHK 文件,由于目录表损坏时仅是首簇号丢失,每一个 *.CHK 文件即是一个完整的文件,把其改为原来的名字即可恢复大多数文件。 九、误删除分区时数据的恢复 当用 FDISK 删除了硬盘分区之后,表面上是硬盘中的数据已经完全
19、消失,在未格式化时进入硬盘会显示为无效驱动器。如果了解 FDISK 的工作原理,就 会知道 FDISK 只是重新改写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0 面 0 道 1 扇区)中的内容,具体说就是删除了硬盘分区表信息,而硬盘中的任何分区的数据均没有改变。可 仿照上述的分区表错误的修复方法,即想办法恢复分区表数据即可恢复原来的分区及数据。如果已经对分区格式化,在先恢复分区后,可按下面的方法恢复分区数 据。 十、误格式化硬盘数据的恢复 在 DOS 高版本状态下,FORMAT 格式化操作在缺省状态下都建立了用于恢复格式化的磁盘信息,实际上是把磁盘的 DOS 引导扇区、FAT 分区表及目录 表的所有内容复制到了磁盘
20、的最后几个扇区中(因为后面的扇区很少使用 ),而数据区中的内容根本没有改变。这样通过运行 UNFORMAT 命令即可恢复。另外 DOS 还提供了一个 MIROR 命令用于记录当前磁盘的信息,供格式化或删除之后的恢复使用,此方法也比较有效。 电脑办公存在的最大风险莫过于数据丢失,辛勤劳作的结果往往只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而付诸东流。因此,掌握一定的数据恢复知识是每一个电脑办公人员都需具 备的技术素质。然而,什么是数据恢复、数据丢失之后怎样才能恢复?面对种种疑问下的数据恢复工作,你知道怎么应对吗? 问: 上次我在整理系统时,误将一个系统文件删除了,导致计算机运行不正常,请问有没有办法恢复? 答:如果文
21、件被删到回收站,可以通过回收站的还原功能来恢复:打开“ 回收站”,并选中被删的文件; 然后单击 “回收站任务”栏中的“还原此项目”即可。 如果回收站中找不到被删的文件,也可以通过“系统还原”来恢复,操作如下:鼠标依次单击“开始程序附件 系统工具 系统还原”,打开“系统还原”向 导; 在向导界面中选择“ 恢复我的计算机到一个较早的时间”复选框,单击“下一步” 继续;在“日历”中选择系统还原点,此还原点应该选择文件删除之前的日 期,单击“下一步”继续; 确认还原点,单击 “下一步” ,系统重启后即可。问:由于突然断电,我编辑的 Word 文档没有及时保存,请问如何找回没有保存的Word 数据? 答
22、: 在使用 Word 2002 或是 Word 2003 这两个版本中,当你遭遇突然断电后,再次启动系统并打开 Word 后,系统会自动弹出一个列表,从中找到那个没有保存的文件并打开,再将其重新保存 即可。以后,在编辑重要的 Word 文档时,请设置自动保存功能,让系统每隔多少时间保存一次,这样风险会变小很多。 问:你好! 我的一份Word 文档,在执行“打开” 操作时弹出文件损坏的提示,也查看不到任何内容,请问该如何恢复? 答:如果 Word 文档受损,可以通过 Word 文件转换器从任意文件中恢复文档,操作如下:打开或新建一个 Word 文档;单击“ 工具”菜单中的“选项” 命令,在弹出的
23、“选项” 对话框中选择“常规” 选项卡,并选中“ 打开时确认转换”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单击“文件”菜单中的“ 打开 ”命令,在 “文件类型” 中选择“ 从任意文件中恢复文本 ”;将“查找范围” 定位到受损的 Word 文档,并单击“打开”按钮即可。 问: 我在使用优盘时,由于没有采用正确的插拔操 作,导致优盘上一些重要文件的丢失,请问还能补救吗? 答:优盘上的数据丢失可以尝试用“FinalData”这个软件,它是一款可以按扇区读取并进行数据恢复的软件(Fianl Data 下载) 软件运行后,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开”命令;在“选择驱动器” 对话框中选择优盘盘符后单击“确定” 按钮开始扫描
24、; 待扫描结束后,在“丢失的目录” 或 “丢失的文件” 内选中所有需要恢复的文件;单击“文件” 菜单下的“恢复”命令,弹出“选择目录保存”对话框,确定保存路径后单击“保存” 按钮就可以了。 问: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我将一些重要的文件都刻录到光盘中。但不知道是否光盘受到磨损还是刻录质量的原因,最近就有一张光盘遇到了数据不能读取的 现象,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这些不能读取的文件呢? 答: 遇到这种情况确实很无奈,不过你可以试着用 BadCopy 来修复,它不仅可以恢复损坏的文件,还可以恢复丢失的文件(badcopy pro 下载)软件运行后,在“恢复来源” 中选择“CD-ROM”,进入恢复向导;
25、在向导第一步对话框中单击“恢复模式”下拉框,针对您的现象可以选择“ 挽救已损 坏文件” 项,单击“下一步” 继续;进入待修复文件的文件夹,选中需要修复的文件,单击“下一步” 开始修复; 文件修复后,单击“浏览”按钮,选择修复后文件 的保存路径; 最后单击“下一步” 即可。 问:由于朋友的误操作,将我的整个 E 盘进行了格式化,请问我存储在 E 盘的文件还能恢复吗? 答:格式化后的分区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数据恢复,您不妨试试 Recover My Files, (recover my file 下载)软件运行后,单击快捷工具栏中的“打开磁盘驱动器” 按钮,选择需要恢复的磁盘分区,扫描结束后,选择
26、需要恢复的文件,单击快捷工具栏中的“保存” 按 钮,选择保存文件的驱动器。 问:不小心打开了一个带有“求职信” 病毒的邮件,导致系统中部分文件的损坏,请问怎样恢复这些损坏的数据? 答: 首先点这里下载“ 求职信文件恢复工具 ”。二、CMOS 引起的故障 CMOS 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 CMOS 中的硬盘类型小于 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
27、目前的 IDE 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 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 CMOS 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 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三、主引导程序引起的启动故障 主引导程序位于硬盘的主引导扇区,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 DOS 或其他操作运行该工具,单击 “浏览”按钮选择需要恢复的文件;单击“修复” 按钮,弹出“另存为”对话框,选择文件修复后的保存路径;最后单击“保存” 即可 近日在站上接连看到两篇文章“硬盘历险记” 和 “排雷新法”,分
28、别讲述作者如何解决身中逻辑炸弹的硬盘的事。第一篇文章的作者圣堂天使、黑晶独辟蹊径,采 用带电插拔的方法,构思新颖,豪气干云,为我平生所未见,深表叹服。 “排雷新法”作者 zega 使用的是一种纯软件解决方案,修改系统文件io.sys 以达 到带“ 病”启动的目的,方法虽好,但 debug、 fdisk、pctools、ultraedit 的综合使用太麻烦,让一般的使用者望而却步。 笔者一 年前也遇到过这一问题,一开始以为是硬盘“ 牺牲 ”了,遂新购一盘。使用半月后,一日上网时突然死机。重启,自检正常,启动系统 ,一分钟没动 静,又 “牺牲”啦,天啊!冷静之后仔细想想,不可能两块硬盘都坏吧,要不
29、然 Seagate 也太失败了(两块硬盘都是 Seagate 的) 。再想到都是上网死 机后出现的故障,难道是中“招” 了 ?软盘也不能启动,可恶! 怎么办? 经过几天的折腾,终于找到一种简单、方便、可靠的解决方法。 所需的东西很简单,兼容机( 大多数的国内品牌机也可) 一台,DM 软件( 买硬盘 的时候送或上网 down)。下面开始喽: 第一步,把 DM 拷到好的硬盘上(如果有的话,没有的就用软盘好了)。 第二步,接上坏硬盘,开机,进 CMOS,除好硬盘外,其他的 IDE 设为 NONE(关键所在 ),保存,启动。 第三步,进入 DOS,运行 DM,选中坏硬盘,分区格式化,OK 后启动。 第四步,进 CMOS,识别硬盘或设为 AUTO,保存后启动。 好了,简单吧,对习惯使用 DM 分区格式化硬盘的网友来说,简直是小菜一叠。 需要说明的 是,象 IBM、HP 这类原装电脑一般不能用这种方法,因为第二步不能完成,也就无法启动系统。 该方法的原理是 DM 不依赖于 BIOS 设置的硬盘识别安装 方式,相信网友们都知道在不能识别大硬盘的早期系统上是如何安装大容量硬盘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