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试教育让语文风雅难再 作文八股化谁贡献大应试教育让语文风雅难再 作文八股化谁贡献大喜欢语文课,盼着上语文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王东成对三十年前语文课的美好回忆无疑会令现在的很多孩子吃惊和羡慕。与王东成相反,语文课让他们很 郁闷 ,他们的作文不断受到批评:说谎话、八股气,几乎成了时下中小学生作文的标签。有一位学生说: 我人生的第一句谎言是从作文开始的 。素来讲究 真情实感 的作文竟然成为谎言的滥觞?是谁造成了这种尴尬?中小学生作文八股化,究竟谁的 贡献 大?应试教育:让语文课堂风雅难再在王东成的记忆中,语文是学生时代为数不多的学科中最重要的一门。同学们感兴趣,上课积极,参与度高,讲语
2、文课的老师富有激情,受学生喜欢。语文课,从不枯燥。课上,老师讲解课文篇目感情充沛,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课下,有很多阅读会和读书会,老师会把同学们组织到一起,阅读中外经典名篇。 王东成对语文学习的回忆中,有两个至今难忘的镜头:一次是读书会上,同学们一起用俄语朗诵高尔基的海燕 。一次是在图书馆里与曾国藩十八家诗钞不期而遇时的美妙感觉。喜欢语文课,盼着上语文课,我在五年级的时候就发表过诗歌。现在写作,很大程度上,就受益于当时的语文课。 王东成满是怀念。而如今,语文课在一定程度上再难寻找到当年的风雅和享受。外语、计算机、钢琴、声乐、奥数 在家长们 对孩子的全方位培养模式 下,留给语文的时间越来越少。课堂上,老师只好拼命做各种段落大意 分析 ,课堂下,孩子们越来越少有足够的时间去品味一首古诗,欣赏一篇美文。语文对部分孩子的吸引力就在双重的 乏味 中慢慢僵硬了,其实八股作文和以八股的方式读书教语文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一场关于国文教育的大讨论中,教育家叶圣陶就曾指出:国文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八股的流毒。八股与应试,是语文的死敌。活生生的文本被僵硬化,不可能使学生受益。要走出国文教学的误区,必须告别八股的模式。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这场讨论,现在看来,仍有意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今年有出版社出版了民国小学生作文选 、 民国语文等书,据说,很多专家给予很高评价,卖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