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精要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12423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精要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精要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精要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精要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精要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内容提要:本章围绕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进行了论述,主要包括:青年的心理特征,心理健康的内涵及维护,青年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表现、成因及矫治。,第一节 青年的心理特征,一、青年的智能特征 智能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的绝对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的,到青年期智力达到最高峰。青年期处于智能发展的最高峰,具有观察敏锐、记忆力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注意力集中等特点,二、青年的学习心理特征 学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对学习做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

2、说,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活动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此而引起行为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人和动物都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要能适应环境并有效地保存自己,学习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从狭义上说,学习是指人的学习,是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交往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主动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相比,在内容、形式、过程、功能等方面都有本质的不同。,三、青年的情绪特征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绪是个体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的任何活动都伴随着某种情绪状态。所谓情绪是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当客观事物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就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3、如愉快、兴奋,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就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沮丧、痛苦、愤怒等。青年人的情绪起伏要大,情感体验要强烈,表现形式更丰富多彩。具体来说,青年情绪活动具有如下特点:,(一)丰富性 随着青年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需要的种类和强度的不断增加,其情绪日益具有丰富性。青年情绪的丰富性直接与青年需要的发展有关。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后来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增加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不同层次,构成一个需要的“金字塔“。,(二)冲动性和爆发性 青年情绪的冲动性和爆发性反映了他们的情

4、绪具有高兴奋性。那么,为什么青年人容易兴奋呢? 1. 在生物因素方面,主要是由于个体在青年期的神经和内分泌腺的活动特点所造成的。青年人的神经活动兴奋过程往往优于抑制过程,刺激在神经中传导易引起泛化、扩散。 2. 在心理因素方面,主要和青年期的认知结构发生急剧变化有关。自我意识随之发展,内心世界日益丰富,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性也日益增强,迅速接受着各种信息和知识。,(三)明显的两极性 青年人的情绪起伏波动比较多,表现出明显的两极性,有时友善热情,有时则冷漠固执;有时兴高采烈,有时则苦恼悲观。国外曾经进行过一项有趣的研究。被试分为15至20岁和35至45岁两组,每人都随身带着一架遥控信号发生器和一本情

5、绪记录表,该仪器从上午七时半至午夜这段时间里,随时发出信号。 当被试一听到信号,便在情绪记录表上记下自己当时正在进行的活动以及心境。结果发现,青年人的情绪与成年人相比,显得更为变幻多端、反复无常。 为什么青年的情绪有明显的两极性呢?,首先,青年人的自我认识还不完善,过分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受到赞扬精神振奋,受到批评则无精打彩。其次,青年人面对的社会任务增多,需要层次发展,影响情绪的各种因素也大量出现,如学习、人际交往、恋爱等,都会对青年人的心理带来冲击,而青年人由于人生阅历较浅,对待问题往往易产生偏激,导致情绪动荡。,第三,青年人正处于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各种社会关系和因素的作用下,

6、他们的心理出现各种矛盾。这种矛盾使他们的情绪体验往往处于不平衡状态,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表现出明显的两极性。另外,在生理方面,由于青春期性腺功能显现,性激素的分泌使下丘脑的兴奋性增强,这就与大脑皮层原有的调控能力发生一时矛盾,使大脑皮层与皮下中枢暂时失去平衡,从而导致情绪两极性明显。,(四)心境化 所谓心境化就是情绪反应相对持久稳定,情绪反应的时间明显延长,这种延长表现在两个方面:延续作出反应和延长反应过程。例如,有的青年在受到批评后,并没有当场发作,却在事后为此闷闷不乐好几天。因此,青年人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即使刺激消失,还会转化为心境,持续一段时间。又如,碰到挫折时,他们往往在一段

7、时间内都会消沉、抑郁。青年期的许多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自卑等,都具有这种心境化的特点。,情绪的心境化和情绪易激动、兴奋这些特点都存在于青年之中,似乎是矛盾的,其实这正是个体的情绪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表现。青年人正在摆脱儿童期的情绪反应快、转变快、缺乏心境化状态的特点,逐渐发展了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强烈的情绪反应得到一定的调节而转化为心境状态,但有时又终因调节不力而又爆发为激情。,(五)文饰化儿童的情绪具有明显的外露特征,喜怒形于色,内心的体验和外部表情动作较为一致。而年轻人表达情绪的方式越来越多,自我调控能力也不断提高,出现情绪的文饰化,表现为情绪表里不一致,明明心里很难过,却装得若无

8、其事,明明很愤怒,却装作无所谓,使人捉摸不透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文饰化是青年心理的闭锁性特点在情感生活中的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在于青年人社会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注意到自己情绪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表达的适当性。青年人既想展示自己的各种情感体验,但又无法把握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价值评价,于是他们就干脆封闭自己复杂的内在情绪体验,而用一般化的甚至是逆反的情绪表现来加以掩饰。,(六)情绪的表现形式(表情)基本成熟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主要有面部表情、动作表情和言语表情,它是情绪反应的最敏感的指示器,同时也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社会交往功能。随着表情认识的发展,到青年期个体表情

9、的自觉运用和控制也得到进一步完善。这就使得青年人的非言语沟通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也使情绪文饰现象的出现成为可能。,四、青年的自我意识特征,自我意识是个体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米德把“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自我意识也就是主我对客体的意识。“我认为我很能干。“前一个我为“I“,后一个我为“Me“。,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认识是主我对客我的认知和评价;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是主我对客我所持的态度,如自尊、自信、自卑、自豪等;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主

10、我对客我的制约作用,如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等。,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认识,如身高、体重、长相;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如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等;心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认识,如心理过程、能力、气质、性格等。,从自我观念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是对实在的我的认识;投射自我是个体想象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自我,它包括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理想标准,以及希望他人对自己所能产生的看法。,青年期是个人自我意识发展和确立的

11、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意识逐渐稳定、全面、深刻和丰富,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其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全面性和概括性 青年人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认识自我,他们经常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并通过各种方法加以确证。他们经常主动地把自己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来认识自己,经常主动询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对能了解自我的一些心理测验很感兴趣。在全面性的基础上,青年人自我认识的概括性也不断发展。他们摆脱了单纯的感性认识的层面,不再就事论事,能够脱离情境从理论上来概括,如“情操高尚,爱憎分明,知识丰富,爱好广泛“。,(二)自我体验的敏感性、丰富性和矛盾性青年的自我

12、体验一般都比较敏感,凡涉及“我“的事物均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非常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对那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人物的评价尤为敏感,如自己喜欢的老师、自己爱慕的异性等。他们对自己的外貌仪表也非常在意,喜欢在镜子前细细端详自己并评价自己,对自己外貌上的缺陷感到不满或过分担心。,青年的自我体验内容比较丰富,肯定体验和否定体验、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都同时存在。有人曾对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基本情调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自我体验的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主要倾向为:热情、憧憬、自信、舒畅、紧张、急躁等。其中,男生自我体验的基调倾向于紧张、自信、热情、憧憬、急躁;女生则倾向

13、于热情、急躁、舒畅、憧憬、愁闷。 青年自我体验的矛盾性主要表现为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自尊和自卑是自我体验中相互对立的两种情感,这种两极的自我体验在同一青年身上经常交织出现,使青年的自我体验表现出矛盾性。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主要与“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个体我“与“社会我“的矛盾有关。,(三)自我调控的自觉性、独立性和相对薄弱性 青年人有强烈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完善的愿望,他们经常会思考“我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那样的人“等问题,并且会有意识地为自己的行动制定目标和计划,并能够按照计划付诸实践。这表明青年对自我控制已经有了自觉的要求。,青年人因为生理、心理和社会成

14、熟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有较强的成人意识,渴望独立。具体表现为: 第一,他们经常向周围的人尤其是年长者表明自己的独立要求,并表现出他们“成熟”的特点,如激烈阐述自己的观点,讨厌被人看成“孩子”,喜欢和年长者平等对话等。 第二,他们喜欢独立地观察事物、判断事物、思考问题,讨厌成人的唠叨和管教。 第三,他们希望自立自治,乐于自己组织活动,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而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预、指责和控制。,第二节 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性战略目标是:“2000年人人健康”。健康这个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都十分关心。但是,如果仅仅

15、把健康等同于没有疾病,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还没有把握健康丰富的内涵。,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6月成立之时,就给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都趋于完满的状态。这表明,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就如同“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支持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人。1989年该组织又进一步指出,健康的定义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身体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呢?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情感

16、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具体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为: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可见,心理健康并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指一种积极的、适应良好的、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的丰富状态。,(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什么样的人才算心理健康?国内外学者有过许多不同的论述,尚无统一的标准。例如,我国学者王登峰提出了心理健康的8条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学习,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

17、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我们在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标准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心理健康标准应兼顾个体内部

18、协调与对外适应良好两个方面。从内部来说,心理健康的人各项心理机能健全,人格结构完整;从外部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应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并不是绝对的、唯一的。人的心理健康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没有心理疾病,高层次的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指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的丰富状态。,第三,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心理健康不是指没有失败、没有烦恼、没有焦虑、没有痛苦,而是指能在这些情境中有效调整自己,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第四,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因此,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

19、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非意味着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判断心理是否健康,要有综合的和相对的标准,不能以单一的表现和绝对的数字为准则,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过某种测验,达到某个数字就为心理健康,达不到就为心理异常。,(三)心理健康的意义 1、心理健康有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及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人类有巨大的潜能,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使个体产生发挥个人潜能的动力,还可对个人潜能的发挥有着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并让这种潜能发挥保持健康的方向。 2、心理健康有助于个人不断适应环境,适应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要承受

20、更多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需要有更好的心理素质。 3、心理健康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来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是有效的手段。,(四)心理健康测验,为了迅速地了解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测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二、压力与心理健康,(一)压力与压力源 心理压力既包括“紧张“也包括“应激“,可以理解为:由紧张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不仅如此,心理压力同时也包括了引起紧张“或“应激“的事件,称为“压力源“或“应激源“(stressors)。它们可能来自生物和生理方面,如生病;物理方面,如噪音、拥

21、挤;心理方面,如情感剥夺,抑郁;社会文化方面,如社会经济地位、工作条件、居住环境等。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体的日常生活事件与压力的关系。,现代人心理压力的6个来源: 1、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如变迁新居,更换工作,转换学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等。 2、身体病痛或不舒服:包括自己所感到的生理病痛,生病,或者由于气候环境变化所引起的不适感等。 3、抑郁或焦虑:包括由于某种事件或情景所引起的情绪低落和焦虑不安,以及由于个人的气质或性格所造成的长时间的抑郁和焦虑。 4、遭受挫折:包括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挫折和失意,以及动机受阻和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等。,5、矛盾和冲突: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所遇到的

22、各种矛盾,都会带给我们内心的冲突,而内心的冲突又会产生心理压力。 6、A型行为:“A型人格说“是两位医生弗里德曼和罗斯曼提出来的。所谓A型人格的典型表现是:好胜心强,事业心强,雄心勃勃,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凡事求成;B型人格则表现为:心地坦荡,不争强好胜,从容不迫地做事,较宽容,易合作等。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B型人格更有利于身心健康。,A型人格自测: 下面列出的25个问题是专门用来诊断A型性格的问卷,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问题回答“是“或“否“。如果有13题以上的回答为“是“的话,你就有必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适当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 1你说话时会刻意加重关键字的语气吗? 2你吃饭和

23、走路时都很急促吗? 3你认为孩子自幼就该养成与人竞争的习惯吗? 4当别人慢条斯理地做事时你会感到不耐烦吗? 5当别人向你解说事情时你会催他赶快说完吗?,6在路上挤车或餐馆排队时,你会感到着急或生气吗? 7聆听别人谈话时你会一直想你自己的问题吗? 8你会一边吃饭一边写笔记,或一边开车一边刮胡子吗? 9你会在休假之前先赶完预定的一切工作吗? 10与别人闲谈时你总是提到自己关心的事吗? 11让你停下工作休息一会儿时你会觉得浪费了时间吗? 12你是否觉得因全身心投入工作而无暇欣赏周围的美景?,13你是否觉得宁可务实而不愿从事创新或改革的事? 14你是否尝试在时间限制内做出更多的事? 15与别人有约时你

24、是否绝对遵守时间? 16表达意见时你是否绝对握紧拳头以加强语气? 17你是否有信心再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 18你是否觉得有些事等着你立刻去完成? 19你是否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效率一直不满意? 20你是否觉得与人竞争非赢不可?,21你是否经常打断别人的话? 22看见别人迟到时你是否会生气? 23用餐时你是否一吃完就立刻离席? 24你是否经常有匆匆忙忙的感觉? 25你是否对自己近来的表现不满意? A型性格以及表现出A型行为的人,通常较易感受到心理压力。,(二)压力与机体反应,1、一般适应综合症 塞尔耶(Hans Selye)通过多年的动物实验研究,观察到有机体对压力的反应有三个典型的阶段,据

25、此提出了“一般适应综合症”的理论。三个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警报和动员,表示对身体的防御力量发出一般战斗命令。为了对付应激源,出现警觉和动员体内资源,引发情绪,增加紧张度,提高敏感性,调动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时采取各种应付手段,以满足应激事件的要求。在生理上,也会出现一系列变化。,第二阶段:抵抗阶段,这一阶段中生物的适应水平处于最高水平,动员并利用了体内的全部资源。个体找到一些应付手段,直接处理应激情境,可以达到暂时抵抗应激,以防止心理崩溃。这时,机体在警报和动员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会减弱或暂时消失,似乎已经适应了所面临的压力情境。所以从表面上看,在这种抵抗阶段,似乎一切都恢复了正常,但是实际上

26、,机体已经发生了内在的变化。,第三阶段:衰竭和崩溃阶段,这一阶段机体耗尽了体内的资源,丧失了抵抗的能力,直至崩溃与死亡。在塞尔耶的实验中,那些动物所表现出来“适应”,并不能持续太久,如果应激持续,一般过了三个星期,也就到了衰竭阶段。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参加实验的动物便逐渐死亡。 从塞尔耶的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面临的压力的持续增加,有机体的应付和生存能力都在相应降低。塞尔耶认为,总的来说压力不可避免,但是我们需要去认识和辨别,什么时候我们会变得非常紧张;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时候我们无法得到足够的休息;我们需要意识到,什么时候我们会感到自己的身体已经疲惫不堪。,2压力与身心变化 当我们承受心理

27、压力时,身心系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心理压力会影响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过程,而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也在影响或改变着心理压力,对心理压力有着“放大“或“缩小“的作用,其中,认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适度的压力能引起我们的积极反应,例如集中注意、激发斗志、促进思考等,压力过度则可能引起我们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消极反应,产生种种身心失调的现象,会带来焦虑、紧张、不安、沮丧、烦躁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同时还会带来种种身体上的不适,如头疼、心悸、胃肠不好、肌肉酸痛、失眠等,甚至诱发癌症、心脏病、溃疡等严重的疾病。这些身心失调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造成恶性循环,最后可能导致心理危机。,(三)压

28、力的应付方式 面临压力,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应付方式。应付即指人们为了防止生活压力对自己的伤害而做出的努力。 有人把应付分为主动认知、主动行为和回避型应付三种模式。主动认知应付模式表现为:从有利方面看待压力;回忆和吸取过去的经验;考虑多种变通方法等。主动行为应付模式表现为:向专家求教;不等待而采取积极行动;找出应激情境中更多的信息,做有益于事态发展的事情。回避应付模式表现为:封闭情感,自我忍受;多用吸烟、喝酒来消除紧张等。,应付还可分为情绪定向应付和问题定向应付。情绪定向应付是与我们内在的自我防御机制有关,以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为其特征,如伤心痛哭、借故发火、自我安慰等;问题定向应付是指去处理引

29、起压力的事件本身,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动手解决。,(四)如何有效驾驭压力 首先,形成“压力免疫“。 这是通过改变对压力的认知来帮助人们应付压力反应的方法。在应付压力之前,首先要对压力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其次,采取积极的压力应付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要自觉调整自己,把回避模式转向主动模式,把情绪定向应付转向问题定向应付。例如,面临考试失败,有的学生怨天尤人,有的痛苦沮丧,有的极度自卑,有的破罐子破摔,这都是对压力的不适当应付。如果能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争取下次考好,则是一种更为积

30、极的方式。,再次,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在心理学上,社会支持是指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有了它,也就意味着知道有可以信赖的人在尊重、照顾和爱护自己。当一个人在遇到心理压力时,他能够从这种社会支持关系中获得有效的帮助。如夫妻、父母、朋友等,都是社会支持力量。寻求社会支持是我们应付压力的有效手段最后,掌握一些化解压力的技巧。,三、挫折与心理健康,(一)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紧张、焦虑、抑郁、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例如考试失败、受到老师或父母批评、与同学争吵等,都会带来挫折的感受。 挫折产生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外部原因和内部

31、原因:,1、外部原因:这是指因外界事物或情境阻碍个体达到目标而产生的挫折,包括自然条件的原因和社会条件的原因。自然原因,如噪音、恶劣的气候、各种自然灾害等;社会原因,如人际关系紧张、管理方式不当、社会观念落后、社会风气不良等,都可能使个体无法克服而产生挫折。,2、内部原因:内部原因是个体主观上的原因,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个体生理原因引起的挫折,是指个体因生理素质、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所带来的限制,导致个体活动的失败,目标无法实现。例如,想当篮球运动员却身高太矮,想当画家却是色盲,于是产生挫折反应。 个体心理原因,包括动机冲突、能力与期望之间的矛盾等,都会引起挫折。例如,参加考试,因

32、能力不足或情绪不好而失败;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无法作出选择等,都会带来挫折体验。,(二)挫折后的心理行为反应 个体遭受挫折后必然会有所表现,以减少挫折带来的不安和紧张感,这被称为自我防卫。 1、积极的自我防卫方式 这是对挫折的理智性对抗行为,是在理智的指导下采取的形式。 升华作用:将消极情绪转化为奋发图强、争取上进的积极情绪,即 “化失败为动力“。 增强努力:当发现目标难以达到,要求自己加倍努力,鼓起勇气实现目标。 改变策略:当发现目标无法实现时,或者降低目标,或者重新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 补偿作用:目标受阻,暂时放弃,以另一方面的成功来加以补偿。,2、消极的自我防卫方式 这是非理

33、智的对抗行为。 攻击:攻击包括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 固执:个体受挫后,不去分析原因,而是盲目重复某种无效动作。 倒退:受到挫折后,表现出和自己身份、年龄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 厌世:个体遭到挫折后,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甚至付诸实施。,3、妥协的自我防卫方式 这是个体采取一种折衷的办法来对待其所遇到的挫折,以消除心理上的不平衡。 自我安慰:遭受挫折后,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进行自我安慰,也称“合理化作用“。有两种安慰形式:“酸葡萄式“和“甜柠檬式“。 自我整饰:个体遭受挫折后,把烦恼、苦闷通通埋藏在内心深处,掩盖自己的真实情绪,同时显示自己的长处,以减轻失败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三)挫折的心理调

34、适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如何,取决于个体承受挫折的能力如何,能否进行有效地心理调适。 1提高挫折承受力 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中,有3Q是非常重要的:IQ、EQ和AQ,我们分别称为智商、情商和逆境商。IQ主要是指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EQ则指一个人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而AQ则指一个人承受挫折和战胜逆境的能力,也就是挫折承受力。这三方面的统一正是知、情、意的和谐。有些同学只关注IQ的提高,而忽视了EQ和AQ的培养,结果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其实,决定成功的往往并不是IQ,而是EQ和AQ。,高EQ的人比高IQ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高EQ的人善于表达自己情绪和情感,善于控制自

35、己情绪,而且也善于控制他人情绪,所以,他们往往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充分的自信,对环境能很好地适应,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在IQ、EQ相差不多时,AQ便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很多时候,能不能走出困境,在于承受力如何。一个没有承受力的人也是一个没有竞争力的人。一位哲人说过:“一个周边高矮不齐的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而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低AQ成为许多青年最短的一块板。,2走出过去的阴影 有许多年轻人烦恼不堪、痛苦忧郁,引起他们烦恼的理由和痛苦的事件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根源:那就是,他们都在为过去而烦恼,而痛苦,并

36、且经常伴随着后悔。他们盯着过去的失败,久久不能自拔。因此,要战胜挫折,就必须要走出过去的阴影,记住“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许多“过去“构成的,过去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的人躺在过去的成功上洋洋得意,有的人龟缩在过去的失败中懊恼自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过去就成为一种负累。人生的过程就如同爬山,一个成功的攀登者,应该轻装上阵,目光始终朝前。即使摔倒了,告诫自己“下次注意“,爬起来继续走就是了,不必耿耿于怀。,3调整不现实的目标 挫折是由于不能实现目标而产生的,因此目标一定要恰当,要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目标总是不能实现,就会不断影响或伤害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丧失自信。有的时候这

37、一目标实现不了,可以暂时放弃,以另一方面的的成功来补偿,这样可以减轻目标受阻而产生的压力。,4客观分析挫折原因 面对挫折,调节情绪是有必要的,但这往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必须客观、全面地分析挫折原因,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某些不足进行纠正,并确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在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有积极的归因模式和消极的归因模式。我们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的模式。所谓积极的模式是指能减少自己的挫折感、维持自信心和进一步激发动机的模式。,第二节:青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一、适应障碍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去适应环境。 (一)大学生适应障碍的表现 大学新生适应

38、障碍的典型表现主要有: 孤独和失落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他们很容易觉得孤独,这就使他们往往具有异常强烈的思乡想家情绪。同时,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以及无法具有像中学那样的优越地位,都使他们觉得失落。,自尊和自卑的矛盾冲突:适应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评价自我的过程。在评价自我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生一些偏差,从而导致自卑。但内心里又有很强的自尊心,于是经常处于矛盾和冲突之中。 轻度神经衰弱:表现为感情的控制力降低,容易因一点小事而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对机体内的感受或外界刺激过敏,头昏脑胀,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等。另外还表现出心悸、心慌、胸闷等,同时伴有食欲不振、腹泻、便泌、尿频、

39、月经不调等。,(二)大学生适应障碍的原因 1、文化环境的变化 大学生远离家乡到异地求学,首先面临着文化环境的变化。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有不同的语言和行为方式,这一切都使大学生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文化差异明显,城乡差别也非常大,一些从偏远乡村来的学生更容易体验到文化环境的差异,也就更容易出现适应障碍,2、生活环境的改变 个人生活环境包括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生活范围等方面。在生活方式上,中学生大多住在家了,有独立的空间,饮食起居不用自己操心,父母把生活都安排好了。因此,不少学生有较强的依赖心理,独立生活能力较差。进入大学之后,必须过集体生活,住的是集体宿舍

40、,吃的是食堂,凡事需要自己拿主意,这使那些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容易产生一种失败感和无助感。在生活习惯上,饮食、气候、语言等各方面的差异,都可能造成适应不良。在生活范围上,中学生生活领域较窄,基本上是从家门到校门,而大学生活的天地更为广阔,自由度也比中学大,使一些学生一时难以适应。,3、学习环境的变化 和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不能适应,就容易导致进入大学后学习成绩的滑坡。在中学时,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考上大学而奋斗;进入大学后,原有目标实现,相当一部分人未能及时确立新的目标,使他们陷入“无目标、无方向”的苦恼之中。在学习内容上,

41、大学的内容多、范围广、层次深,有些内容还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这也使一些学生无所适从。,4、人际关系的变化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对象较少,内容和方式都较为单纯,同学之间文化背景接近,语言一致,容易彼此认同。他们可以只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对自己不喜欢的或者是不想与之交往的人就可以不交往。同时,中学生有父母、老师的照顾和升学的压力,对友谊的渴望不那么强烈,交往的经验也较缺乏。到了大学,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彼此之间差异较大,增加了交往的难度。大学生远离亲人,交往的需要比中学更为强烈,但由于交往难度增大,交往经验缺乏,使一些大学生难于与同学和老师建立恰当的交往关系,甚至发生人际冲突。,二、人格障碍 人

42、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异常,由于其人格的异常而妨碍其人际关系,给本人带来痛苦,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患者一般于早年有不同于大多数儿童的迹象,至青春期前后,畸形开始明显。其人格明显偏离正常程度,而且人格特点之间互不协调。在大学生中,真正的人格障碍并不太多,但有不少人存在不良的人格倾向,他们是人格障碍的易感人群,需要引起重视。,(一)常见人格障碍及诊断标准 1、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强烈的自制心和自我束缚。强迫型人格的症状表现如下: (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因而有时反而影响工作的效率。 (2)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

43、事很不放心。 (3)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4)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得当,反复核对检查,惟恐疏忽和差错。 (5)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6)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恨和内疚。 (7)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2、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点是极度的感觉过敏和毫无根据的猜疑。偏执型人格的症状表现如下:(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是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

44、警惕与防卫。 (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3)易产生病态嫉妒。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7)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用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患者状况至少要符合以上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3 .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行为怪僻而偏执,为人孤独而隐退,缺乏温情,无法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分裂型人格的症状表现如下: (1).有离奇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信念

45、,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3).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妥、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4).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有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5).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患者状况至少要符合以上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分裂型人格障碍。,4、戏剧型人格障碍(癔病型人格障碍) 戏

46、剧型人格的典型特征是心理发育不成熟,特别是情感过程不成熟,多见于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这类患者的人格障碍会减轻。戏剧型型人格的症状表现如下: (1)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 (2)暗示性高,易受他人的影响。 (3)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 (4)经常渴望表扬或同情,感情易波动。,(5)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6)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 (7)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 (8)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

47、,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 患者状况至少要符合以上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戏剧型人格障碍。,5、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的症状表现如下: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不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上述的四项,就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6、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

48、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过分地关心自我、自我中心和自夸自尊。自恋型人格的症状表现如下: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现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仅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光荣、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只有出现上述特征的五项,方可诊断为自恋型人格障碍。,7、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在自

49、立、自主和自信方面发展不成熟,极度依赖他人。依赖型人格的症状表现如下: (1)在没有从他人那儿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务不能作出决定。 (2) 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 (3)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遭人遗弃。 (4)很难单独开展计划或做事。 5)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当亲密的关系终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 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就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8、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心境变化反复无常,行为极不稳定,许多行为犹如精神病急性发作状态,处于精神病的边缘,因此称为边缘型或临界型。边缘型人格的症状表现如下: (1)人际关系紧张和不稳定,经常在过分理想化和过度贬低这两极中变换。 (2)在至少两个具有潜在自伤可能的活动中表现出冲动,例如花钱、性、服药、莽撞驾车等。 (3)情绪不稳定,一会儿平静,一会儿抑郁,一会儿愤怒或焦虑。这几种情绪状态的变换短则几小时,长则不过几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健康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