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次课教学大纲,掌握: 尿生殖三角和肛门三角的组成。 盆底肌的配布,盆筋膜的配布。输尿管盆段与子宫动脉的位置关系。 坐骨直肠窝的境界、内容。 会阴浅隙与会阴深隙的内容。,Department of Anatomy,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Chapter 5 Pelvis & Perineum,李 跃,The Regional Anatomy,Section 1 Summary,一、境界与分区,(2)会阴: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呈菱形,前角为耻骨联合下缘,后角为尾骨尖,两侧为坐骨结节。前两侧边为耻骨弓(坐骨支和耻骨下支),后两侧边为骶结节韧带。,(
2、1)盆部:以骨盆为支架,上界为腹部的下界;下界为盆底肌及其筋膜。,耻骨联合,尾骨,坐骨结节,耻骨弓,骶结节韧带,会阴可分为尿生殖区和肛区。,尿生殖三角,肛门三角,Section 2 Pelvis,一、骨盆整体观,(1)大骨盆:位于盆部的前上方,由髂翼围成,前壁不完整,又称假骨盆。,(2)小骨盆:又称真骨盆。以骨盆上、下口为其上、下界。 上口:由骶岬、骶翼前缘、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上缘所围成。,骶岬,骶翼,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嵴,耻骨联合,耻骨结节,前壁:耻骨(上、下支)、耻骨联合; 后壁:骶骨、尾骨; 侧壁:髂骨、坐骨、骶结节和骶棘韧带。 后外侧:坐骨大孔和坐骨 小孔;
3、前外侧:闭孔(膜、管),下口:由耻骨联合下缘、耻骨下支、坐骨支、坐骨结节、骶结节韧带和尾骨尖围成。,耻骨联合,耻骨下支,坐骨支,坐骨结节,尾骨尖,骶结节lig,1.闭孔内肌:位于盆侧壁的前份,其腱经坐骨小孔出盆腔。其上缘参与构成闭膜管。,二、盆壁肌,闭孔内肌,梨状肌,2.梨状肌:位于盆侧壁的后份,经坐骨大孔出盆腔。其上、下缘为梨状肌上、下孔。,闭孔内肌,梨状肌,三、盆底肌与盆膈,1.肛提肌:起自肛提肌腱弓,止于会阴中心腱、直肠壁、尾骨和肛尾韧带。分4 部:前列腺提肌(耻骨阴道肌)、耻骨直肠肌、耻尾肌和髂尾肌。,肛提肌腱弓,耻骨阴道肌,耻骨直肠肌,耻尾肌,髂尾肌,盆底肌包括:肛提肌和尾骨肌。,2
4、.尾骨肌:紧贴骶棘韧带上面,起于坐骨棘,止于骶、尾骨。,耻骨阴道肌,耻骨直肠肌,耻尾肌,髂尾肌,尾骨肌,3.盆膈,盆膈上筋膜,盆膈下筋膜,盆膈裂孔,尿生殖膈,盆膈裂孔,盆膈由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1)盆膈上筋膜:是覆盖于盆底肌上表面的筋膜。,(2)盆膈下筋膜:是覆盖于盆底肌下表面的筋膜。,两侧肛提肌前内侧缘之间遗留的狭窄间隙称为盆膈裂孔。由尿生殖膈封闭。,前列腺鞘,膀胱筋膜,直肠筋膜,直肠膀胱隔,四、盆筋膜,直肠阴道隔,膀胱阴道隔,(二)盆脏筋膜: 包被于盆腔脏器的外表面。如:前列腺鞘、膀胱筋膜、直肠筋膜。,各器官之间有冠状位的结缔组织隔。 在男性有直肠膀胱隔;在女性有直
5、肠阴道隔、膀胱阴道隔。,(一)盆壁筋膜:隶属腹内筋膜,覆盖盆壁的内表面。按部位分为:骶前筋膜、闭孔筋膜、 梨状肌筋膜以及盆隔上筋膜。,五、盆筋膜间隙,耻骨后间隙,直肠后间隙,(一)耻骨后隙:位于膀胱与耻骨联合之间。,(三)直肠旁隙:位于直肠前外侧,后界为直肠侧韧带。,为盆脏、壁筋膜与腹膜之间的潜在性间隙。,(二)直肠后间隙:又称骶前间隙,两侧为直肠侧韧带。骶骨表面含丰富的骶前静脉丛,手术时应避免损伤。,直肠旁隙,六、盆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一)动脉,1.髂外动脉:近侧段有输尿管(卵巢血管)跨过;远侧段有输精管(子宫圆韧带)越过。,2.髂内动脉:为分布于盆壁和盆腔器官的动脉主干。 其分支可分脏
6、、壁两类:,髂内动脉,壁支: 髂腰动脉 骶外侧动脉 臀上动脉 臀下动脉 闭孔动脉,髂腰A,骶外侧A,臀上A,臀下A,闭孔A,脏支: 膀胱上动脉 膀胱下动脉 子宫动脉 直肠下动脉 阴部内动脉,膀胱上A,膀胱下A,子宫A,阴部内A,直肠下A,(二)静脉,髂内静脉,膀胱V丛,前列腺V丛,1.髂内静脉:,子宫V丛,阴道V丛,髂外V,来自盆壁的属支均与动脉同名且伴行。起自盆腔脏器的属支多来源于各脏器周围的静脉丛,包括膀胱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前列腺静脉丛、子宫静脉丛和阴道静脉丛等。,直肠静脉丛分为内、外两部分。分别位于粘膜下层和外膜内。,2.髂外静脉:在骶髂关节前方与髂内合成髂总静脉。,(三)淋巴,3.
7、骶淋巴结:沿骶正中动脉和骶外侧动脉排列。收纳盆后壁、直肠、子宫等的淋巴,注入髂总淋巴结。,1.髂外淋巴结:沿髂外动脉排列,收纳下肢和腹前壁下部及部分膀胱、子宫的淋巴,注入髂总淋巴结。,2. 髂内淋巴结:沿髂内动脉及分支排列,收纳盆内脏器的淋巴,注入髂总淋巴结。,髂外LN,髂内LN,骶LN,髂总淋巴结至腰淋巴结。,髂总LN,腰LN,(四)神经,(1)闭孔神经:为腰丛的分支,沿骨盆侧壁前行,穿闭膜管。 (2)骶丛:由腰骶干和第14骶神经前支构成。位于梨状肌与髂内血管之间。 (3)尾丛:第4、5骶神经前支和尾神经构成。位于尾骨肌的上方。,骶丛,闭孔N,尾丛,1. 盆部的躯体神经:,(1)骶交感干:由
8、腰交感干延续而来,至尾骨前方合成奇神经节。,(3)神经丛:上腹下丛由腹主动脉丛下降而来,继而与盆内脏神经构成左、右下腹下丛。节后纤维分布于盆腔器官。,(2)盆内脏神经:为副交感神经,来自第24骶神经前支。分布于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和盆内器官等。,骶交感干,上腹下丛,右腹下N,左腹下N,盆内脏N,下腹下丛,2. 盆部的内脏神经:,(四)神经,七、盆腔脏器,膀胱在前部,直肠在后部,生殖器官居中(子宫、阴道或输精管壶腹、精囊腺)。,盆腔腹膜的配布:,1.男性: 直肠膀胱陷凹直肠膀胱襞,2.女性: 膀胱子宫陷凹 直肠子宫陷凹直肠子宫襞,盆腔脏器的位置安排:,(一)直肠,2. 毗邻:,后方:后前为骶、尾
9、骨,梨状肌,骶丛、交感干、盆内脏神经和直肠上血管。,侧方:盆内脏神经及盆丛和髂内血管及直肠下血管。,位于骶骨和尾骨前方,上平第3骶椎接乙状结肠,下穿盆膈续肛管。,1. 位置:,骶交感干,盆内脏N,骶丛,梨状肌,直肠上动脉,盆内脏N,盆丛,直肠下动脉,髂内动脉,在男性,腹膜返折以上为直肠膀胱陷凹、膀胱底上部和精囊。腹膜返折以下有膀胱底下部、精囊、输精管壶腹、前列腺及输尿管盆部。,前方:,直肠膀胱陷凹,直肠膀胱隔,在女性,腹膜返折以上为直肠子宫陷凹、子宫及阴道后穹隆。返折线以下借直肠阴道隔与阴道后壁相邻。,直肠子宫陷凹,直肠阴道隔,直肠上A,直肠下A,骶正中A,3. 血管和淋巴, 直肠上动脉:为肠
10、系膜下动脉的延续,行于乙状结肠系膜根内。至S3高度分为左、右两支,分布于直肠上部。,骶正中动脉:发出小支分布于直肠后壁。,直肠下动脉:多起自髂内动脉,分布于直肠下部。,(1)动脉:,内丛,外丛,直肠上V,直肠下V,静脉主干与动脉同名伴行。均起自直肠肛管静脉丛。 直肠肛管外丛:位于肌层外面,血液流向直肠上静脉, 直肠肛管内丛:位于肌层深面,又以齿状线分为上、下两丛。 上丛血液流向直肠下静脉(内痔),下丛血液流向肛静脉(外痔)。,内丛,直肠下V,上丛,3. 血管和淋巴,(2)静脉:,外丛,下丛,直肠下V,肛V,直肠上部的淋巴管沿直肠上血管流向上,至肠系膜下淋巴结; 直肠下部的淋巴管沿直肠下血管流向
11、两侧的髂内淋巴结; 直肠后部的淋巴管沿骶正中血管流向骶淋巴结; 另有部分淋巴管向下穿过肛提肌至坐骨直肠窝内的淋巴结。,直肠旁LN,直肠上LN,肠系膜下LN,髂内LN,3. 血管和淋巴,(3)淋巴:,(二)膀胱,1. 位置与毗邻: 位于盆腔前部,空虚时上界平耻骨联合上缘,充盈时膀胱尖升至耻骨联合上缘以上,腹膜反折处也随之上升。 上面:有腹膜,或有子宫。,下外侧面:有肛提肌、闭孔内肌及结缔组织等。 后面:在男性与直肠、精囊和输精管壶腹相邻;在女性与子宫颈和阴道前壁相邻。 下面:在男性有前列腺; 在女性与尿生殖隔相邻。,肛提肌,子宫,直肠,精囊,输精管,子宫颈,阴道,前列腺,尿生殖隔,2. 血管和淋
12、巴:,膀胱上动脉:起自髂内前干的脐动脉,分布于膀胱的中、上部。,膀胱下动脉:直接起自髂内前干,分布于膀胱下部(底)、精囊、前列腺、输尿管盆部等。,静脉:在膀胱下部的周围形成膀胱静脉丛,汇集成膀胱上、下静脉,入髂内静脉。,膀胱上A,膀胱下A,膀胱V丛,淋巴:主要至髂外淋巴结,也可至髂内淋巴结、 髂总淋巴结或骶淋巴结。,髂内A,腰骶干,脐A,闭孔AVN,输精管,(三)输尿管盆部和壁内部,1. 盆部:位于盆腔侧壁的腹膜下,经髂内血管和腰骶干的前方下行,在坐骨棘平面转向前内,进入膀胱底。男性输尿管在膀胱外上角处与输精管交叉。女性输尿管在子宫颈外侧与子宫动脉交叉。(桥下流水),子宫A,壁内部,2. 壁内
13、部:长约1.5cm,斜穿膀胱壁,是输尿管最狭窄处。,(四)前列腺,1. 位置与毗邻:膀胱颈与尿生殖隔之间。其上方邻膀胱颈,尖紧贴尿生殖膈,前方有耻骨前列腺韧带,后方为直肠壶腹。前列腺底的前份有尿道穿入,后份有左、右射精管斜穿。,尿道,前列腺囊,前列腺鞘,静脉丛,2. 被膜:包裹在前列腺实质表面的薄层肌性纤维组织,称为前列腺囊,其外面的纤维结缔组织称前列腺鞘,两层之间的前侧方有静脉丛。,老年前列腺良性肥大对尿道的影响,随不同的叶而异。,腹壁下血管,髂外血管,输尿管,(五)输精管盆部、射精管及精囊,1.输精管分部: 自腹股沟管深环处起始,绕过腹壁下动脉,行向内下,越过髂外血管入盆。在膀胱底附近跨过
14、输尿管前方,行于精囊内侧,并膨大为壶腹,末端缩细与精囊的排泄管汇合。,2.精囊: 是一对长椭圆形囊状腺体,位于前列腺底的后上方,输精管壶腹的外侧。,输精管壶腹,精囊腺,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尿道,射精管,射精管,3.射精管: 由输精管与精囊排泄管汇合而成。穿前列腺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六)子宫,1.形态位置:子宫呈前后扁的梨形,壁厚腔小,可分为:底、体、峡、颈四部。 位于膀胱与直肠之间,盆腔的上份;底不超出入口平面,颈不低于坐骨棘。 子宫呈前倾、前屈位。,2. 毗邻:前面隔膀胱子宫陷凹邻膀胱上面,子宫颈借膀胱阴道隔与膀胱底相邻。后面隔直肠子宫陷凹、直肠阴道隔与直肠相邻。两侧有子宫附件、韧带
15、及血管等。,子宫,膀胱,直肠,膀胱子宫陷凹,膀胱阴道隔,直肠子宫陷凹,直肠阴道隔,3.子宫的韧带:, 子宫阔韧带:为子宫两侧的双层腹膜。 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子宫阔lig,子宫圆lig,骶子宫lig,子宫主韧带: 位于阔韧带的基底部。可维持子宫的正常位置,不致脱垂。, 骶子宫韧带: 子宫颈/直肠两侧/骶骨 维持子宫前屈。, 子宫圆韧带: 子宫角/腹股沟管/大阴唇。 维持子宫前倾。,子宫主lig,子宫A,4.血管和淋巴, 子宫动脉:起自髂内动脉的前干,经子宫阔韧带基底部行向内侧,在子宫颈外侧约 2cm处,越过输尿管前方至子宫颈,分为升、降两支。, 子宫静脉:子宫静脉由位于子宫两侧的子宫静脉丛汇
16、集而成,注入髂内静脉。,子宫A,子宫A升支,子宫A降支,子宫V丛,子宫V, 子宫的淋巴:,子宫上部(底和体上份)的淋巴,多注入髂总淋巴结和腰淋巴结,部分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子宫下部(体下份和颈)的淋巴主要注入髂内或髂外淋巴结,少部分注入骶淋巴结。,盆腔器官的淋巴管之间有广泛吻合。,髂总LN,腰LN,腹股沟浅LN,髂内LN,髂外LN,(七)卵巢:,位于髂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卵巢窝内,被子宫阔韧带后叶包裹。其后缘游离,前缘形成卵巢系膜连于子宫阔韧带,中部有卵巢门。下端有卵巢固有韧带,上端有卵巢悬韧带,内有卵巢血管神经等。,(八)输卵管:包裹在子宫阔韧带上缘内,长68cm。通过输卵管腹腔口使腹膜腔与
17、外界相交通。,(九)阴道: 前壁短,后壁长。上端环绕子宫颈形成阴道穹,可经后穹腹腔引流;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固有lig,悬lig,输卵管,阴道,Section 3 Perineum,(一)肛管,1. 肛门内括约肌:为肛管壁内的环行平滑肌增厚。,内括约肌,上续直肠,下为肛门,长约4cm。肛管的括约肌包括:,一、肛区 即肛门三角,主要有肛管和坐骨直肠窝。,2. 肛门外括约肌:随意肌,可分为三部分:皮下部位于肛管下部,肌束呈环形;浅部位皮下部的上方,附着于中心腱与尾骨之间;深部位于浅部的上方,肌束为环形。,皮下部,浅部,深部,(二)坐骨直肠窝(坐骨肛门窝),1.境界 :位于肛管的侧壁与骨盆侧壁之间
18、。,内侧壁: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尾骨肌和盆隔下筋膜。,坐骨直肠窝,外括约肌,盆底肌,盆隔下筋膜,外侧壁:闭孔内肌及其筋膜、坐骨结节内面。,闭孔内肌,闭孔筋膜,坐骨结节,尖:由盆隔下筋膜和闭孔筋膜会合而成。,闭孔筋膜,盆隔下筋膜,底:为肛门三角区的浅筋膜及皮肤。,皮肤,浅筋膜,前壁:会阴浅横肌以及尿生殖隔。,坐骨直肠窝向前在肛提肌与尿生殖隔之间延伸为前隐窝;,后隐窝,前隐窝,会阴浅横肌,臀大肌,后壁:臀大肌及其筋膜和骶结节韧带。,向后在尾骨肌与臀大肌、骶结节韧带之间延伸为后隐窝。,尿生殖隔,骶结节韧带,窝内除阴部管及其内的血管神经外,填充的脂肪组织总称坐骨肛门窝脂体。,阴部管,阴部管,(1)阴
19、部内动脉:起自髂内动脉,出梨状肌下孔,穿坐骨小孔,至坐骨直肠窝。发出肛动脉、会阴动脉、阴茎动脉 (阴蒂动脉),分布于肛门和尿生殖区。 (2) 阴部内静脉:伴行同名动脉。 (3) 阴部神经:发自骶丛,分支分布皆与阴部内血管相同。,2.内容物:,主要为由闭孔筋膜形成的阴部管及其内容物。,阴部内A,阴部内V,阴部N,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阴部神经在行程中绕坐骨棘,可经此处作麻醉。 方法:在肛门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进针,刺向坐骨棘下方。,二、男性尿生殖区,(一)层次结构,(2)浅筋膜:脂肪少,呈膜状。又称会阴浅筋膜(Colles fascia)。 向前与肉膜、阴茎浅筋膜、Scarpa筋膜相延续; 向后在两侧
20、坐骨结节连线处,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相愈着。,会阴浅筋膜,肉膜,阴茎浅筋膜,Scarpa筋膜,尿生殖膈下筋膜,尿生殖膈上筋膜,1. 浅层结构: (1)皮肤:有阴毛,皮脂腺、汗腺丰富。,会阴浅筋膜,两侧附着于耻骨弓和坐骨结节。,2. 深层结构:包括深筋膜和会阴肌等。尿生殖膈上、下筋膜覆盖于会阴肌的下、上面,两侧附着于耻骨弓,后缘终于两坐骨结节连线上,并与会阴浅筋膜相愈着。,尿生殖膈上筋膜,尿生殖膈下筋膜,尿生殖膈下筋膜,此三层膜围成两个间隙。,会阴浅筋膜,会阴深隙,会阴浅筋膜,会阴浅隙,会阴浅隙,(1)会阴浅隙 :,为会阴浅筋膜与尿生殖隔下筋膜之间的间隙。,阴茎海绵体脚,坐骨海绵体肌,尿道海绵体
21、,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会阴动脉,会阴横动脉,阴囊后动脉,会阴神经,向前上与阴囊、阴茎和腹壁相通。,阴囊后神经,会阴浅隙内有: 阴茎海绵体脚 坐骨海绵体肌 尿道海绵体后端 球海绵体肌 会阴浅横肌 会阴血管及分支 会阴神经:分布于会阴部皮肤及盆底肌(盆膈、尿生殖膈诸肌)。,会阴深隙,会阴深横肌,膜部括约肌,为尿生殖隔上、下筋膜之间的密闭腔隙。,会阴深隙内有: 尿道(膜部)括约肌; 会阴深横肌; 尿道球腺; 至阴茎的血管神经等。,(2)会阴深隙 :,会阴深横肌,阴茎动脉 阴茎背神经,阴茎动脉,尿道球动脉,阴茎深动脉,阴茎背动脉,(二)阴囊与精索下部,1. 层次结构(与腹壁的关系):,皮肤,肉膜,
22、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睾丸鞘膜, 动脉 来自股动脉的阴部外动脉, 腹壁下动脉的精索外动脉, 阴部内动脉的阴囊后动脉。,阴部外A,精索外A,阴囊后A,阴囊后N, 静脉:与动脉伴行。, 神经: 会阴神经的阴囊后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2. 阴囊的血管和神经:,髂腹股沟N,生殖股N,(三)阴茎:,1. 浅层结构:,(1)皮肤:薄而富有弹性。,阴茎背浅V,皮肤,浅筋膜,深筋膜,白膜,(3)阴茎深筋膜:包裹三个海绵体,与深面的白膜之间有阴茎的主要神经血管。,(4)白膜:分别包裹每条海绵体,构成阴茎海绵体中隔。,(2)阴茎浅筋膜:疏松无脂肪,与肉膜、 Colles fasc
23、ia、 Scarpa fascia 相续。其内含有阴茎背浅静脉。,阴茎背深V,阴茎背A,2. 血管和神经:,(1)动脉有阴茎背动脉和阴茎深动脉。,阴茎背A,阴茎背A,阴茎深A,(2)静脉有阴茎背浅静脉和阴茎背深静脉。,阴茎背浅V,阴茎背深V,阴茎背深V,(3)神经有二:感觉神经为阴茎背神经; 副交感神经来自盆内脏神经,是阴茎勃起的主要神经。,阴茎背N,(四)男性尿道,临床上将尿道海绵体部称为前尿道,膜部和前列腺部称为后尿道。,海绵体部,前列腺部,膜部,尿道损伤时,因部位不同,尿液外渗范围不同。,1. 尿道海绵体部破裂:, 若阴茎深筋膜完整,尿液局限于阴茎;, 若伴有阴茎深筋膜破裂,尿液可蔓延至
24、阴囊、腹前壁。,同上,尿液可渗入会阴浅隙、阴囊、阴茎,进而至腹前壁。,2. 尿生殖隔下筋膜与尿道球连接处破裂:,尿液可渗入盆腔的腹膜外间隙。,3. 尿生殖隔以上损伤:,三、女性尿生殖区,(一)尿生殖三角:,会阴浅筋膜,尿生殖膈上筋膜,尿生殖膈下筋膜,会阴浅隙,会阴深隙,层次结构基本与男性相同。也有会阴浅筋膜、尿生殖隔下、上筋膜。也有会阴浅、深隙,但浅隙的内容物略有不同(阴蒂脚、前庭球和前庭大腺)。,阴蒂脚,坐骨海绵体肌,前庭球,球海绵体肌,血管和神经的来源、走行、分支,均与男性一致,只是改称阴蒂、阴唇的血管神经。,阴唇后N,阴蒂背N,阴蒂脚,坐骨海绵体肌,前庭球,球海绵体肌,前庭大腺,会阴浅横肌,(二)女性尿道:,短而直,位于阴道前方,与之伴行向下,穿过尿生殖隔,开口于阴道前庭。,尿道,在男性,位于肛门与阴囊根之间;,(三)会阴中心腱,在女性,位于肛门与阴道前庭后端之间。具有加固盆底,承托盆腔脏器的作用。,附着于会阴中心腱的肌: 浅隙内的:肛门外括约肌、 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 2. 深隙内的:会阴深横肌、尿道阴道括约肌、(尿道膜部括约肌)肛提肌,等。,肛门外括约肌,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肛提肌,会阴深横肌,尿道阴道括约肌,下次课:上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