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苏教版选修《方山子传》word教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408529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苏教版选修《方山子传》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苏教版选修《方山子传》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苏教版选修《方山子传》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方山子传主备人: 董作翠 复备人:徐进行课时编号: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个人复备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 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

2、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二 主旨: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三 写作动机: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四 研读课文;、鉴

3、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 ,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呢?明确:一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二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面高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四是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2、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

4、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4、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的,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5、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6、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明确: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最后作者以光、黄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反衬方山子,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所谓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吗?作者以疑似的口吻问他是否见过“阳狂垢污”的异人,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异人。五、课后小结六 布置作业:翻译全文板书设计身世名称 方山子传 异 岐亭巧遇回忆过去拋宅弃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