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第 5单元 第 5课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程类型 新授课目标解读1.能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简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阐明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列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形成生态平衡的观点。 6.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课程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课前准备1.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或家里制作生态瓶。2.准备引题素材,如图片和相关问题。3.准备上课用的表格和模型,使课堂教学
2、更流畅。4.准备与本节知识相联系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分析这些事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课程导学建议教学建议1.安排学生制作生态瓶,并把生态瓶带到课堂教学中,学习气氛会更好。2.采用科学家实验的情景引题,对内容的解析更有说服力。3.对稳定性的解析,演变方向很容易搞错,要“一般”和“特殊”解析清楚。4.结合本节内容,进行适当的生态环境教育,效果更好。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幻灯片展示“生物圈 II号”相关图片,并指导学生阅读“生物圈 II号”实验资料。2.安排学生顺序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问题一:科学家们为什么要建造“生物圈
3、II号”并进行实验呢? 问题二:八位科学家原打算在“生物圈 II号”中自给自足生活两年,为什么中途撤出了?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问题三:生物圈 I号出现这些问题了吗?“生物圈 II号”实验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1观看“生物圈 II号”相关图片。2思考相关的 3个问题。PPT展示自主预习1.什么叫反馈调节?2.什么叫抵抗力稳定性?什么叫恢复力稳定性?3.系统的稳定性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结合导学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预习。2.学生思考问题。 PPT演示第一层级学习过程 交流讨论1.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怎么样?有没有受到工厂或企业的废物污染?2.如果我们的生活环境受到污染,分析它属于哪类污染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该采取的防治措施。组织学生对导学案问题1、2、3 开展分析和讨论交流。PPT展示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2.你能构建教材上的食虫鸟种群与害虫种群之间的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吗?3.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规律?1.学生构建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2.学生思考问题。PPT展示4.得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第二层级学习过程知识点二:生态缸的设计制作及结果的观察与分析1.你能分析生态缸设计的相关要求吗?必须包括四种成分;成分之间能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合适的食物链,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2.如何观察与分析生态缸
5、的稳定性?3.生态缸不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可能原因有哪些?4.完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间关系表: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影响因素联系5.根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分析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6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明白实验设计原理。2.会分析实验成功的诀窍和失败的原因。3.学生填写表格。4.分析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关系。PPT展示课堂巩固 完成导学案基础智能检测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PPT展示或投影第三层级学习过程 展示讲评1.展示选择题答案,让学生修正。2.主要点评第 5题,题目有生态瓶的图
6、片观察,设问包括生态瓶的放置场所、组成成分、成分间相互关系、相关的生理作用、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变化等。1.同学对选择题答案,适当点评。2.学生提出有疑惑的题目让老师解析。投影答案反思感悟1现在人们的生存面临了许多的危机,教学时要求将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2.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在分析问题时,还是会出错误。3.生态瓶的制作要提前安排学生制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1.学生制作生态瓶可能丢三落四。2.对稳定性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口头表述第四层级学习过程课堂小结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二、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2.来源;3.特征。三、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 2.来源;3.特征。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五、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意义和措施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并在课堂上口头表述。 投影板书内容六、生态缸的设计制作及结果的观察与分析课外拓展继续探究1.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很好的城市建设,但是它却面临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沙尘暴、雾霾。用什么方法可以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2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现在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其中蔬菜的农药残留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那用什么方法可以保护蔬菜,同时尽可能少的使用农药呢?课后部分同学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