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年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东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提出的“新起点新阶段新目标新局面”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的工作基调,全面落实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转方式调结构、保障改善民生三项战略任务,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 “十一五”规划和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综合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 2359.9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87.38 亿元,增长 4.5%;第二产业增加值 1712.20 亿元,增长 13.4
2、%;第三产业增加值 560.36 亿元,增长 14.5%。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 3.6:73.9:22.5 调整为3.7:72.6:23.7,服务业比重提高 1.2 个百分点。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在粮、菜、肉、蛋等主要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全市市场物价呈现小幅上升的态势。全年 CPI 累计上涨 2.3%。食品、居住、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同比价格分别上涨 7.3%、4.9%、1.9%、1.6%。食品价格强势上涨是推动 CPI 上涨的最主要动力,拉动 CPI 上涨 2.2 个百分点,对 CPI 上涨贡献率高达 95.7%;居住类价格上涨拉动 CPI 上升 0.6 个百分点,居住价格的不断攀
3、升助推 CPI 上扬;衣着类影响 CPI 下降 0.7 个百分点,成为减缓 CPI 快速上升的主要力量。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累计上涨 33.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35.0%;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9.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16.1%。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 38.53 万人,比上年增长 2.7%,其中地方 24.24 万人,增长 3.9%。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5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1.13 万人,困难群体就业 2997 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5.97 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 9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9953 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
4、率 1.86%。二、农业农林牧渔业产值稳定增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69.64亿元,比上年增长 4.5%。其中,农业总产值 71.25 亿元,下降 0.7%;林业总产值 1.49 亿元,增长 3.1%;牧业总产值 46.81 亿元,增长 10.6%;渔业总产值 37.3 亿元,增长 5.8%;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 12.78 亿元,增长 7.1%。粮食产量小幅下降,但仍为粮食生产历史上的第二个高产年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181.47 万亩,比上年增长 2.2%;粮食总产量 79.36 万吨,下降 1.2%;单产 437.3 公斤/亩,下降 3.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 79.37 万亩
5、,增长 5.0%;夏粮总产量 32.94 万吨,增长0.3%;单产 415 公斤/亩,下降 4.5%。秋粮播种面积 102.10 万亩,增长 0.1%;秋粮总产量 46.41 万吨,下降 2.2%;单产 454.6 公斤/亩,下降 2.4%。棉花面积 186.9 万亩,总产量 11.81 万吨(皮棉),下降 13.6%。蔬菜总产量 175.96 万吨,下降 12%。水果总产量 9.2 万吨,下降 6.9%。瓜类总产量 14.77 万吨,增长 3.7%。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 13.2万亩,增长 76%。其中,人工造林面积 8.7 万亩。按林种分,防护林面积 12.
6、66 万亩,增长 82%;经济林面积 0.54 万亩,增长 26%。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市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达到 115.92 万头、23.03 万头、195.79 万只和 6317.69 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 11.2%、11.3%、0.3%和 22.2%。肉蛋奶总产量 53.7 万吨,增长 8%。渔业生产持续看好。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45.31 万吨,增长7.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 34.12 万吨,增长 3.5%;淡水产品产量11.18 万吨,增长 19%。水产养殖面积 174.29 万亩,增长 9.6%。设施农业扎实推进。全市蔬菜大棚 2.33 万个,增长 17.7%,占地面
7、积 2.68 万亩,增长 5.9%。花卉苗木大棚 83 个,占地面积 477亩。食用菌大棚 1149 个,占地面积 1176 亩。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企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 6235.6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3.3%,其中地方工业总产值 5246.91 亿元,增长 27.6%。实现工业增加值 1735.37 亿元,增长 14.2%,其中地方工业增加值 1012.18 亿元,增长 23.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 238.39 亿元,增长 13.4%;重工业增加值 1496.98 亿元,增长 14.4%。工业经济效益总体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 6113.
8、86 亿元,增长 39.4%;利税 1160.07 亿元,增长 55.6%;利润 722.07亿元,增长 49.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 494.4,总资产贡献率 35.2%,资本保值增值率 136.7%,资产负债率 40.4%, 流 动 资 产 周转 率 6.1 次 /年 , 全 员 劳 动 生 产 率 44.6 万 元 /人 , 产 品 销 售 率 98.8%。其 中 , 地 方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突 破 5000 亿 元 , 达 到 5098.95亿 元 , 增 长 40.7%; 利 税 595.78 亿 元 , 增 长 43.7%; 利 润 424.
9、00 亿 元, 增 长 45.0%, 地 方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 利 税 、 利 润 占 全 市 工 业 的 比 重 分别 为 83.4%、 51.4%和 58.7%。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产值 238.3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3%;施工面积 763.33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442.34万平方米,分别下降 0.5%和 8.0%;全员劳动生产率 21.6 万元/人,提高 20.5%。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100.2 亿元,增长 17.8%。 四、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总量适度扩张。在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在总量上跨上新台阶,而且在调整优化结构
10、、注重改善民生、推进和谐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348.98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6%。其中地方项目完成投资 1146.12 亿元,增长 29.0%,增速比上年加快 1.6 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 55.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59.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 853.92 亿元,增长 20.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 439.49 亿元,增长 25.4%,快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2.8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32.6%,比上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分建设性质看,新建投资 545.90 亿元,增长 38
11、.9%;扩建投资 238.23 亿元,增长 27.3%;改建与技术改造投资 380.87 亿元,增长 24.7%。民间投资完成 967.65 亿元,增长 36.0%。房地产投资稳中趋缓。全年完成投资 100.30 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增幅比上年回落了 6.0 个百分点。房屋竣工面积 193.49 万平方米,下降 30.3%;商品房销售面积 373.65 万平方米,增长 13.6%;商品房销售额 137.90 亿元,增长 42.6%,其中现房销售额 44.53 亿元,增长 7.1%。五、国内外贸易消费市场稳中趋旺,部分商品销售快速增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以及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农机
12、购置补贴、降低小排量汽车购置税等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全市消费市场日趋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82.3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6.4 %。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306.3 亿元,增长 19.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76.06 亿元,增长 16.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 346.82 亿元,增长 18.6 %;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 35.54 亿元,增长 18.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 38.9 %,纺织服装鞋帽类增长 33.8 %,家电类增长 32.9%,金银珠宝类增长 22.2 %,汽车类
13、增长 29.2 %。对外贸易实现强劲增长。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 79.60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01.0%。其中,出口 27.58 亿美元,增长 57.1%;进口52.02 亿美元,增长 135.9%。进出口增幅连续 12 个月列全省首位,总量从上年的第 8 位上升到第 6 位。首次入闱全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第 52 位。外贸队伍进一步壮大。实现业绩的企业达 372 家,增加 45 家。其中过亿美元企业 16 家,过千万美元企业 63 家,分别增加 5 家和 14 家。光伏太阳能公司等 10 家企业进入全省外经贸百强企业行列。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按贸易方式划分,加工贸易出口17.76 亿美元,
14、增长 61.5%;一般贸易出口 8.48 亿美元,增长 58.6%;其他贸易出口 1.34 亿美元,增长 10.9%。从出口市场情况看,对亚洲地区出口 10.24 亿美元,增长 26.8%;对欧洲出口 7.06 亿美元,增长 123.6%;对北美出口 3.78 亿美元,增长 40.7%;对非洲出口 2.71 亿美元,增长 51.4%。从重点产品出口情况看,轮胎出口 14.33 亿美元,增长 57.5%;电器电子类出口 3.31 亿美元,增长 309.2%;石油机械设备出口 2.26 亿美元,增长 21.1%;纺织服装出口 1.42 亿美元,增长 61.9%。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升。新批外商投资
15、企业 17 家,合同外资3.2 亿美元,增长 187.2%,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 2 亿美元,达到2.1 亿美元,增长 27.6%。外商投资大项目增多。全市新增投资过千万美元的项目 14 个,合同外资 2.7 亿美元。大规模集成电路、苏威集团与华泰集团合资的双氧水、法国液化空气和澳亚现代牧场等项目成为推动我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力量。对外经济合作步伐加快。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同 56 份,合同额 5.9 亿美元,增长 74.1%,完成营业额 1.7 亿美元,增长 19.5%。其中,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 22 份,新签合同额 56891 万美元,增长 81,完成营业额 15754 万美元,
16、增长 18%;新签外派劳务合同 34 份,派出劳务人员 1741 人,增长 170.3%。其中工程项目带动外派劳务人员 1340 人,增长 221%。设立境外投资企业 17 家,中方协议投资额 2667 万美元。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公路货运总量 6271 万吨,比上年增长 6.4%;货运周转量 126.00 亿吨公里,增长 5.0%;公路客运量 4045 万人,增长 4.8%;客运周转量 39.05 亿人公里,增长 4.0%。水路运输较往年增幅明显。新增水路客运企业 2 家,增加客运船舶 9 艘,同时增加 1 艘超万吨的货运船舶,全年水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分别增长
17、 174.6%和 230.5%,水路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 19.0%和 78.8%。港口货物吞吐量 462 万吨,增长 342.1%。年末全市通车公路里程 8111.47 公里,其中,干线公路里程 866.60 公里,农村公路 7244.87 公里。在干线公路中,国道 201.97 公里,省道664.63 公里。在农村公路中,县道 501.50 公里,乡道 1492.30 公里,村道 4050.03 公里,专用公路 1201.03 公里。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47.82 亿元,比上年增长 7.2%。其中,邮政 1.64 亿元,下降 9.3%;电信 46.18 亿元,增
18、长 7.9%。年末,电话用户数 378.75 万户,移动电话新增用户数 17.5 万户,互联网用户数 30.83 万户,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 32.67万芯。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有 2A 级以上旅游景区 22 家,其中 4A级景区 1 家,3A 级景区 7 家。全年接待游客 640.15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45.37 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23.7%和 27.5%。其中,接待国内游客 636.82 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43.34 亿元,分别增长 23.7%和 27.1%;接待入境旅游 33300 人次,入境旅游收入 3128.2 万美元,分别增长 31.1%和 41.3% 。中国黄
19、河口首届国际观鸟节成功举办。2010 年 11 月 6 日至 7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举办中国黄河口首届国际观鸟节,来自北京、湖南、天津等 13 个省市的 25 支参赛队伍参加了观鸟比赛。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湿地国际、省林业局及东营市有关领导出席了活动。作为全市十大节庆活动之一的中国黄河口首届国际观鸟节的成功举办,有效宣传了我市生态建设的新形象、新变化。七、财政、金融和保险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实现财政总收入 395.55 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04.88 亿元,增长 29.7%。全市国地两税收入 311.23 亿元,增长 30.7%。其中,国税 227.8
20、2 亿元,增长 32.5%;地税 83.41 亿元,增长 26.1%。全市财政支出 142.07 亿元,增长 35.0%。其中,文化体育支出 1.59 亿元,增长 5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9.26 亿元,增长 40.5%;环境保护支出 3.59 亿元,增长 61.8%。金融信贷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67.10 亿元,比年初增加 266.12 亿元,增长 20.5%。居民储蓄存款小幅增长。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 703.06 亿元,较年初增加 62.84 亿元。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各项贷款余额 1148.11 亿元,比年初增加 248.75 亿元,增长
21、27.7%。其中,金融机构人民币短期贷款余额 762.99 亿元,较年初增加 165.93 亿元,增长 27.8%;中长期贷款余额 364.82 亿元,较年初增加 91.91 亿元,增长 33.7%。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 42.8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13.83 亿元,增长 28.4%;人寿险保费收入 29.06 亿元,增长 13.2%。全年赔付额 6.97 亿元,增长 21.1%。其中,财产险赔付额 5.87 亿元,增长 20.9%;人寿险赔付额 1.10亿元,增长 21.9%。八、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义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
22、率100%;巩固率 100%;基础教育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 99.92%,师生比为 1:16.16。全市有 14095 人参加普通高考,有 1269 人参加高职对口招生考试,共录取新生 12842 人,总录取率 83.6%。按科类分,文科 3612 人,理科 6464 人;按层次分,本科 6518 人,专科 6324人。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共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 21 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应用技术成果18 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24 家,高新技术产品数 6 个,国家级新产品 6 个。技术市场签订技术合同 2970 个,成交金额 14.1 亿元,增长 6.
23、3%。新认定科学研究开发机构 18 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机构 11 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1580.95 亿元,增长 35.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25.35%,比年初提高 3.2 个百分点。专利申请量 2050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 408 件、职务发明专利申请量 1005 件;专利授权量 2017 件。质量兴市战略深入实施。年末,拥有中国名牌产品 5 个,山东名牌产品 98 个,山东省服务名牌 17 个。其中,新增山东名牌产品7 个、山东省服务名牌 2 个。1 个标准化示范区获得“省级标准化示范区”称号,两个示范区申报了国家级标准化示
24、 范 区 ; 5 家 企 业 获 得“标 准 化 良 好 行 为 企 业 ”称 号 。 全 市 有 6 家 企 业 的 11 个 产 品 申 请 采标 , 并 全 部 办 理 采 标 标 志 。 年 末 , 全 市 共 办 理 采 标 224 项 , 全 市 主 要工 业 产 品 采 标 率 达 到 了 85%以 上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年末,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5 个,民间艺术团体 11 个,文化馆 6 个,公共图书馆 6 个,博物馆 1 个。电影放映单位 7 个,广播电台 1 座、电视台 1 座、广播电视台 2 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 1 座、调频转播发射台 4 座、电
25、视转播发射台 3 座。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分别为 99.49%和 99.16%,有线广播电视用户 24.43 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 3.01 万户。吕剧小品随礼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社会文化最高奖 “群星奖”。小品剧本最幸福的事在第四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比赛中获一等奖。京韵大鼓丑末寅初获“全省曲艺汇演”一等奖。小品美丽的误会获山东省第二届农村文化艺术节曲艺小品金奖。在全省首届青少年舞蹈大赛中,我市共有 11 人(组)获奖。在全省老年文艺大赛中,我市选送的 5 个节目被评为最佳演出奖和优秀组织奖。体育事业快速推进。竞技体育实现重大历史性突破。备战参赛省 22 届运动会取得优
26、异成绩,共取得金牌 9.25 枚、银牌 11 枚、铜牌 8 枚,创 1998 年第十九届省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比赛金牌 32 枚、银牌 15 枚、铜牌 11 枚,其中,省级竞技比赛获得金牌 25 枚,银牌 16 枚,铜牌 9 枚;获得全国比赛金牌 4 枚、银牌 1 枚、铜牌 1 枚;亚运会铜牌 1 枚;首届青年奥运会金牌 1枚;世锦赛金牌 2 枚。成功举办了“中国万达”2010 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积分赛、首届黄河三角洲地区体育舞蹈大赛、“欣马杯”2010 黄河水城龙舟大赛。组织承办了 2010 中国国家女子乒乓球队“直通莫斯科 选 拔 赛 ”、 2010 中 国
27、-阿 根 廷 国 际 男 篮 挑 战赛 等 8 场 大 型 赛 事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600 家,其中,医院 76 家,卫生院 34 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6 家,卫生监督执法机构 6 家,妇幼卫生机构 5 家,个体诊所 338 家。卫生技术人员 12802 人,其中,医院 9355 人,卫生院 1763 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机构 287 人,妇幼卫生机构 261 人;其中,执业医师 4322 人,执业助理医师 843 人,注册护士 4875 人。卫生机构床位数 10036 张,其中,医院 8370 张,卫生院 1315 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28、71 张,妇幼卫生机构 180 张。乡村医生 1506 人,卫生员 8 人。全年完成门急诊 1397.75 万人次,出院病人 23.68 万人次,实现业务收入 43.7 亿元。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南展区道路工程、东城道路改造工程、登州路锅炉房工程、清风湖景区亮化提升工程、北二路(东青高速至东三路)改造工程等 43 项东西城市政设施建设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新增道路面积 7.1 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 158.89 公顷,新增污水管线长度 6.7 公里,新增供热面积 160 万平方米。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环境监测站 6 个,其中二级站 1 个。当年完成限期治理
29、项目 18 个,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 3.8 亿元。建成烟控区 7 个,面积 126.8 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 11 个,面积 89.6 平方公里。实施 9 个工业废水治理及现有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工程,新投用 2 座污水处理厂。全年化学需氧量减排 5500 吨,二氧化硫减排 20000 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 94.8%以上;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 100;近岸海域功能区达标率 100%,各类噪声均符合相应功能区划要求。生产安全事故全面下降。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 878 起、死亡 193 人、受伤 748 人、直接经济损失 581.08 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
30、接经济损失分别比上年下降 22.5%、7.7%、29.3%和 0.8%,实现了四项指标连续十年全面下降。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是全省两个没有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市之一。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小幅增长。年末户籍人口 184.87 万人,其中,男性 93.14万人、女性 91.73 万人。全市共出生 16480 人,人口出生率为 8.92,死亡率为 4.84,自然增长率为 4.08,合法生育率为 98%,晚婚率为 62.5%。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总收入 27082 元,比上年增长 12.8%,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 23796 元,增长 11.7%。在城市居民人均总收入中
31、,工资性收入 19696 元,增长 12.5%;经营净收入 1946 元,增长 23.6%;财产性收入 548 元,增长 24.5%;转移性收入 4893 元,增长 8.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4744 元,增长 8.4%,其中食品支出 4183 元,增长 2.4%,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 28.4%。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 33.24 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 8427 元,增长 15.0%,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速 3.3 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 2638 元,增长 17.5%;家庭经营收入 5179 元,增长 13.8%。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 4985 元,增长 9.7%,其中食品支出 1
32、734 元,增长 8.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34.8%,农民人均居住面积 34.1 平方米。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 12.21 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 4626 人次;参加养老保险职工 21.13 万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15.06 万 人 ,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6.07 万 人 ;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 53.62 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36.3 万 人 ; 工伤 保 险 参保人数 43.4 万 人 ; 生 育 保险 参 保 人 数 32.4 万 人 。 失 业 保 险 金 和 最 低 工 资 标 准 分 别 上 调 到 510 元和 920 元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为初步统计数。2、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总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3、人口数据待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