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七单元运算律.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02779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运算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七单元运算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七单元运算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七单元运算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七单元运算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乘法分配律仪征市实验小学 黄莹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 P5455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除法分配律的应用。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教学准备:教学情境挂图设计理念:从具体情境出发,感知乘法分配律,体验它的合理性;逐步抽象,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并验证其适用的普遍性,进而抽象成字母表达式。在这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快到“六一”儿童节了,老师准备买一些衣服作为礼物送给福利

2、院的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老师计算一算吗?出示挂图:短袖衫 32 元/件 裤子 45 元 /条夹克衫 65 元/件提问:老师要买 5 件夹克衫和 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学生看图,独立思考。动手算出要付的钱数。二、探究新知掌握规律 1 全班交流2 有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655455325225550(元)(2) (6545)51105550(元)3 谈话:虽然这两个算式不同,但是计算结果是相等的。我们就可以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4 如果老师选择的是另两种服装,买的数量都是 6 件、8件你还能用两种方法求吗?5 谈话:这样的情况是巧合还是有规律呢?大家再举几个例子

3、来算一算。找一找规律。6 揭示规律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义指名说出算式,再说说你先算的什么?先算买夹克衫和裤子各用多少元。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钱。学生动手写。655455(6545)5每组选择一题,用两种方法列式计算,并列成等式。学生动手举例,小组交流。指名回答: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们发现的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如果用 a、b、c 表示 3 个数,这个规律怎样写?板书:(a+b)c a cbc学生口答。三、组织练习应用巩固 1 做想想做做第 1 题指名口答结果,全班共同订正。2 做想想做做第 2 题集体评讲3

4、 做想想做做第 3 题指名读题,说出题意。个别板演。4 做想想做做第 4 题提问:每小题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哪一题计算比较简便?5 做想想做做第 5 题谈话: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全班共同评议。学生自主思考、填写。独立判断。小组交流。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并说说用这两种方法列式的原因。学生自主计算。学生口答。学生阅读题目。学生独立计算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提问: 谁来说说这堂课的收获?你对自己这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指名回答,自我评价。作业设计:(补充)教学反思: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仪征市实验小学 黄莹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 P5657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

5、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的特点。2 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3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适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体验简便计算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学准备:教学情境挂图设计理念:在比较中体验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简便,体验运算律的应用是广泛而经常的,培养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 出示复习题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64764364 ( )25(34)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2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

6、简便计算。学生独立填表。学生口答。二、探究新知应用规律 1 教学例题(1)出示挂图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怎样列式?板书:32102(2)你能先估计一下计算的结果吗?你能口算出买 102 件要付多少钱吗?(3)口算得对不对呢?我们再用笔算来验算一下。指名板演。(4)谈话:口算和笔算相比,哪一种算法简便呢?你能把口算的过程详细地写下来吗?教师板书:3210232(1002)321003223200643264提问:谁来说一说先怎么办?再怎么办?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5)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观察,讨论,回答。指名回答。小组讨论,集体评讲:把 102 件看作 100 件,321003200(元) ,

7、所以32102 的积比 3200 大。学生口算,指名回答。买 100 件要 3200 元,买 2件要 64 元,一共用 3264 元。独自列式计算学生回答,说算式。指名口答。28301 76101 402252 教学“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展示学生的答案,集体评议。3 小结什么样的式题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独立练习,集体评讲。学生独立尝试练习。小组讨论,全班总结。三、组织练习应用巩固 1 想想做做第 1 题2 想想做做第 2 题的第一排展示答案,共同评议。3 想想做做第 3 题4 想做做第 5 题5想想做做第 6 题独立填空,再交流想法。各自做题。指名说说口算过程

8、。独立练习,集体评讲。独立练习,集体评讲。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样呢?指名回答,自我评价。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二题的第二排,第四题家庭作业:完成思考题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练习(一)仪征市实验小学 黄莹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 P58教学目标:1 在学生初步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2通过计算与比较,发现乘法分配律可以类推到两个数的差与另一个数相乘。教学重点、难点:发现乘法分配律可以类推到两个数的差与另一个数相乘。教学准备:教学情境挂图设计理念:通过实际题目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在计算、观察以及和乘法对

9、加法的分配律的比较中,内化乘法对减法的分配律。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揭示课题 1、明确要求:这节课我们用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来解答一些题目。2、板书课题。回忆。二、复习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1、练习五第 1 题。引导学生观察看图。思考: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看图,弄清图意。思考。列出两种算式进行计算。指名汇报,并说说这样计算的依据。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2、练习五第 2 题。出示 16401(302)15引导学生重点说说算法。出示 10323125(816)重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汇报,说出计算的依据,明确乘法分配律的实质。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学习乘法

10、对减法的分配律1、练习五第 3 题。出示第 3 题。你发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吗?与刚才我们做的题目有什么不同?2、练习五第 4 题。出示:12(405)3598引导学生重点说说第 2 题的计算方法。3、练习五第 5 题。指名读题。解答第一个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小结:这一题是乘法分配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组计算一组题目。指名板演。观察,交流发现的规律。与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进行比较。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读题。理解题意。练习。反馈。练习,列出不同的算式。比较。四、小结作业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样呢?指名回答,自我评价。作业设计:课堂作业:练习五第 2、

11、4 题中剩下的两题。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练习(二)仪征市实验小学 黄莹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 P59教学目标:1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2进行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的对比练习,分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的对比练习。教学准备:教学情境挂图设计理念:对比练习中,加强对定律异同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体会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揭示课题1、明确要求:这节课我们用学过的一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2、板书课题。回忆。二、进行对比练习 1、练习五第 6 题。引导学生练习。引导学生说说运用什么定律。

12、板书:加法的结合律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2、练习五第 7 题。教师一组一组的出示。引导学生计算后比较。3、练习五第 8 题。出示一部分题目,让学生练习。练习。指名口答。说出运用的是什么定律。一组组进行对比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进行比较。学生练习。集体订正。反馈。三、综合练习 1、练习五第 9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做,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意义。2、 “你知道吗”指名读。引导学生理解。板书:3681844659846846446259846(842)598学生读题。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反馈。比较。读题。理解。四、小结作业 小结作业设计:课堂作业:练习五第 8 题中

13、剩下的题目家庭作业:阅读“你知道吗” ,了解“双倍法”教学反思:我们去春游仪征市实验小学 黄莹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 P6061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运算律知识解决春游活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2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综合运用学过的运算律知识解决春游活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挂图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

14、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在这么好的天气里,你们最想干什么?那我们一起去春游好吗?板书:我们去春游学生回答:春游二、了解信息解决问题 1 提问:在春游前我们要了解哪些相关的信息呢?板书:人数,包车,游玩项目及价格2 谈话:向阳小学四年级的同学去水上乐园游玩,让我们看看他们在春游前收集了哪些信息。出示挂图。3 下面我们从刚才讨论的三个方面来分析。(1)首先我们来看人数,哪句话告诉我们有关人数的信息?是多少人?板书:88 人(2)哪句话有包车的信息?一共要包几辆车?板书:88452(辆)每人乘车要交多少钱呢?教师板书:2202885(元)(3)最后看游玩项目和定价。4东东用 10

15、元最多可以玩哪几个项目,最少可以玩哪几个项目?(每个项目只玩一次或一小时)5如果你到水上乐园去,准备带多少钱?这些钱可以怎样安排?6小结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学生看图,收集信息。学生回答。学生回答,进行计算。集体反馈。小组讨论,独立计算,集体交流。指名说一说。同桌讨论。在班内交流。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三、联系生活设计活动 1 谈话:我们学校四年级的同学马上就要去春游了,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呢?要了解哪些信息呢?2 出示要求(1)了解并计算出全校四年级去春游的一共有多少人。(2)讨论一下,准备到哪里去游玩。(3)了解如果包乘汽车,每辆车大约可以坐多少人。算一算一共包乘几辆汽车比较合适。(4)了解包乘一辆汽车需要多少钱,一共需要多少钱。(5)了解游玩的地方有哪些游玩项目,需要做哪些准备。课后请同学们通过调查,上网等方式收集必须的信息,制定一份春游的计划。学生回答:人数,包车,游玩项及价格学生讨论部分问题,其余问题课后调查,并制定一份春游计划。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学生回答。作业设计: 进行课后调查,制定一份春游计划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