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 1 线段的比课 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04 年 月 日知识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质及其简单应用。能力目标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教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重点难点线段比的概念及其求解策略方法自学与点拨相结合教具媒体多媒体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本节通过具体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认识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等概念,并利用引入比值 k 的方法研究比例的主要性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课后记环节时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
2、容 学生活动1、新课引入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觉地认识现实中的比例模型,在解决问题的氛围中了解线段的比引入比值 k 的方法是 解决比例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事实上,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导出比例的性质通过本例与学生一起探讨线段比的应用:在已知比例尺(线段比的情况下,知道图上长度可求实际长度;求法类似解分式方程。利用 powerpoint 打出图片,并结合图片给出问题:(1)如果把大树和小颖的高分别看成如图 4 -1 所示的两条虚线段AB,CD,那么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比是多少?(2)已知小颖的身高是 1.6m,大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有没有关系?通过思
3、考、交流,引导学生得出: 线段的长度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如果选用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 的长度分别是 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 AB: CD=m: n,或写成= .其中,线段 AB: CD 分别叫做CDABn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 表示成比值 k,那么 =k,或 AB=kCDAB此处对线段比的前项、后项概念作进一步解析。例 1 在某市城区地图(比例尺 1:9000)上,新安大街的图上长度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分别是 16cm,10cm.(1)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各是多少米?(2)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之比是多少?它们的实际长度之比呢?解:(1)根据题意
4、,得901光 华 大 街 的 实 际 长 度光 华 大 街 的 图 上 长 度新 安 大 街 的 实 际 长 度新 安 大 街 的 图 上 长 度学生结合课本进行测量、计算、讨论、交流,尽量给出答案学生交流、探讨学生自学,了解“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注意将本题与所学地理学科进行联系环节时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实际长度之比等于图上长度之比,这一结论以后可以直接使用为成比例线段埋下伏笔随堂练习因此,新安大街的实际长度是169000=144000(cm) ,144000cm=1440m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是109000=90000(cm)90000cm=900m(2)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之比是16:10=8:5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使比是14400:90000=8 :51、在比例尺为 1:8000 的某学校地图上,矩形运动场的图上尺寸是 1cm2cm,矩形运动场的实际尺寸是多少?2、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线段比的事例?注意单位的换算注意体会利用所求得的结论推导出有用结论学生计算回答通过此问题回答,紧密联系生活课堂小结本节通过具体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认识线段的比的概念,并利用引入比值k 的方法研究比例的方法,应熟练掌握线段比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运用。A 习题 4.1-1、2、3布置作业B 目标检测板书设计提纲线段的比线段的比: 例 1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