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选修1第四章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1.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01719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1第四章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选修1第四章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选修1第四章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第一课时)简案授课人:洪泽二中 刘正亚(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能说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制定研究方案、培养其表达、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分析、抽象概括的科学方法;(2)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表达交流的技能和探究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并富有责任心的生活态度。(二) 、教学方法: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

2、方面:一是大气污染的危害,二是改善大气质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点:1、酸雨、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和对人类的危害;2、改善大气质量的措施。教学难点: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和改善大气质量。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和环境或者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造成的危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1)分组讨论影响大气质量的因素并归纳;组织、引导学生讨论(2)讨论得出所得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大气质量三大问题) ;组织、引导学生讨论(3)针对讨论得出的主要因素之“酸雨” ,参考课本文字,思考“酸雨”的定义、形成原因、危害及所了解到的解决方法; 针对讨论得出

3、的主要因素之“酸雨” ,思考“酸雨”的定义、形成原因、危害及所了解到的解决方法;向学生介绍一些绿色环保的解决方案; (4)针对讨论得出的主要因素之“臭氧层受损” ,参考课本文字,思考“臭氧空洞” 、形成原因、危害及解决方案;针对讨论得出的主要因素之“臭氧层受损”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臭氧空洞” 、形成原因、危害及解决方案;(5)针对讨论得出的主要因素之“温室效应” ,思考“温室效应”的形成和危害,并通过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如果解决问题;针对讨论得出的主要因素之“温室效应” ,要求学生思考“温室效应”的形成和危害,并组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向学生介绍一些解决“温室效应”

4、的新方案(6)扮演不同角色谈如何改善本地大气质量。布置任务,引导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如何改善本地大气质量。改善大气质量(第一课时)阅读材料1、伦敦烟雾事件:1952 年 12 月 5-8 日,英国伦敦市全境为浓雾覆盖,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为 4000 余人。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类人数的 9.3 倍。2、北美死湖事件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 2500 多万吨。其中约有 380 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 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3、 目

5、前,不仅在南极,在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减少的现象,美、日、英、俄等国家联合观测发现,北极上空臭氧层也减少了 20%,已形成了面积约为南极臭氧空洞三分之一的北极臭氧空洞。在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中国大气物理及气象学者的观测也发现,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正在以每 10 年 2.7% 的速度减少,已经成为大气层中的第三个臭氧空洞。因为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紫外线直射南极的几个地区,使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等国深受其害,皮肤癌、白内障患者急剧增多,牧场上出现了失明的羊。在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可可西里,一个叫达娃的小男孩得上了通常老年人才患的白内障,并已失明。这样的不幸不仅仅发生在达娃

6、这一个孩子身上。近几年,当地几乎家家都有患眼疾的病人,家家都有失明的牲畜,十年间,那里的动物已减少了 23。4、雅典“紧急状态事件”1989 年 11 月 2 日上午 9 时,希腊首都雅典市中心大气质量监测站显示,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318 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200 毫克/立方米)59,发出了红色危险讯号。中午,二氧化碳浓度增至 631 毫克/立方米,超过历史最高记录。许多市民出现头疼、乏力、呕吐、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禁止焚烧农作物秸杆的紧急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目前,已进入“三秋”农事季节,我市农村地区对农作物秸杆实施焚烧处理现象时有发生,不

7、仅污染环境,毁坏树木和耕地,甚至引发交通、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市政府同意,特通知如下:一、禁止在田间、林带随意露天焚烧农作物秸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风景名胜区、城市郊区、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焚烧农作物秸杆。二、各县、相关区政府要加强对禁止农作物秸杆焚烧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秸杆焚烧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负责。按通知要求立即进行层层部署,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三、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加强巡查和指导工作,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制止焚烧行为。四、各县、相关区政府及市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妥善做好农作物秸杆的处置工作。想方设法指导并帮助农民开展秸杆综合利用工作,不断提高秸杆利用率,真正做到变废为宝,从根本上杜绝秸杆焚烧现象。五、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要广泛宣传秸杆焚烧的危害性,普及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形成秸杆焚烧和综合利用的良好社会氛围。特此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