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纸教学要求1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2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的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3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造纸工艺,并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4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5通过对身边常见的材料纸的观察和探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6能够按自己的想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一辆纸车。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教学评价1能观察到关于一张白纸的 10 个以上的外
2、部特征。2能根据纸质和非纸质的区别,对周围常见的材料进行分类。3能利用各种纸质材料制作一辆可以运动的小车。4搜集各种纸的图片、文字材料,编制一份有关纸的主题的小报。教学实施第一课时 纸的观察教学准备1白纸、放大镜每人一份。2书写纸、卡纸、挂历纸、报纸等每组一份。3每组准备两本不同的书。教学活动过程1观察描述一张白纸的特点。(出示一张白纸)这是一张纸,它是什么颜色的?这张纸除了颜色是白的特点以外,它还有哪些特点?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进行独立观察,并根据需要记录关于这张白纸的特点。小组交流每人观察到的关于这张白纸的特点。归纳交流:关于这张白纸,我们观察到了它的哪些特点?2比较两张纸的不同。比较书写纸和
3、卡纸,它们主要有什么不同?比较挂历纸和报纸,它们有什么不同?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特点的?比较两张纸的厚薄可以用哪些方法?怎样观察比较两本不同己的纸张的厚薄?用直尺来测量两本书纸张的厚薄,交流观察测量的结果。2观察纸的纤维。这些外形特征不同的纸,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把一小片纸撕开,观察撕开的纸边,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纸面上也能观察到纸的纤维吗?把撕下的半张纸揉成团,再小心地把纸团展开,用放大镜观察纸面。交流观察到了哪些新的发现?产生了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有什么想法?3课后,搜集有关资料,了解纸是怎样造出来的。下次课,我们来造一张纸。第二课时 我来造一张纸教学准备1纸巾、玻璃杯、清水
4、、搅拌棒、棉布、毛巾(或旧报纸)每组一份。2古代和现代造纸工艺的影像、图片或文字资料。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课前,请大家去查阅资料,了解纸是怎样造出来的。现在,我们来交流获得的信息。2古人是怎样造纸的?古代造纸术是怎样发明的?了解古代造纸的工艺流成。3我来造一张纸。我们也来造一张纸。调制纸浆:把一块纸巾浸湿,揉成浆团放在杯里,加一点水化开,调成糊状。再加些水,搅拌成均匀的稀纸浆。滤水压平成“纸”: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盖上毛巾挤压水。从棉布上把“纸”揭下来:待稍干,观察贴在棉布上的“纸” 。然后,小心地把纸从棉布上揭下来。交流、比较造好的纸。4了解现代工业造纸。现代工厂造纸,也像我们这样吗?
5、观看现代造纸的工艺流程。4观察纸制品,收集纸样。第三课时 不同用途的纸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课前观察各种纸做的物品,并搜集一些纸样,带到课堂上以备观察研究用。2胶水(或双面胶带) 。教师准备:玻璃片、滴管、红墨水、大头针(或回形针)每组一份。教学活动过程1交流不同用途的纸。教师向大家介绍自己观察、搜集到的纸,以及它们的主要用途。学生分小组交流各自搜集到的纸样。全班交流各种搜集到的纸样,并说说它们的主要用途。在观察各种纸做的物品时,有什么新的问题和想法?2研究不同用途的纸。不同用途的纸有哪些不同的特征?怎样来观察比较各种纸的吸水性、承受拉伸的性能以及承受弯曲的性能?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两项研究活动进行
6、对比观察研究。交流在研究中的发现和产生的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3选择合适的书写纸。思考:一张比较好的书写纸在吸水性、承受拉伸性方面应具有怎样的性能?比较几种常见的书写纸在吸水性和抗拉伸的能力。根据不同的书写要求,选择不同的书写纸。第四课时 做一辆纸车教学准备:剪刀、胶水,各种厚薄不同的纸若干。教师准备:各种汽车图片;自制纸车模型。教学活动过程1观察车的主要组成部分。观察汽车图片,说说它们的主要组成部分。2做一辆纸车。(1)做什么样的车?小组讨论。准备做一辆什么式样的车?这辆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2)用什么纸做?选用什么样的纸来做车厢?用什么纸做车轮?轮轴怎么做?(3)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思考
7、:制作一辆纸车可以分哪几个步骤?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说说“先做底盘、车厢,再做车轮”的再由。两人合做一辆纸车。3试试纸车能跑多远。做完了纸车,试试纸车能跑起来吗?能跑多远?与其他同学的纸车比较,谁的纸车跑得远?我的纸车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改进?怎样改进?4课后,寻找更合适的纸张,改进自己的纸车,使它跑得更稳、跑得更远?第六单元 米饭和淀粉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比较稻谷、大米和米饭,观察比较碘酒和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会细致地观察。2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习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的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3认识稻谷、糙米和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利用这一点
8、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4探讨米饭的来历时,体验“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从小懂得爱护粮食。5意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生活作出的杰出贡献。6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教学评价写一篇小论文描述米饭的来历。办一份关于粮食与人的小报。教学实施第一课时 稻谷的观察教学准备:1、各种种子、玉米、豆子、花生米等,日常食用的大米各几粒。2挂图或投影片、放大镜。教学活动过程:1观察。观察各种种子,了解这些种子的名称,从中找出水稻的种子。观察水稻种子。水稻的种子是什么样的?说说我们用水稻的种子做什么?推测稻壳里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去了壳的水稻种子叫什么?将水稻去壳,观察它的样子
9、。“去了壳的水稻种子就做食用大米吗?”比较糙米和食用大米有什么不同。2想办法把糙米变成食用大米。3讨论平时食用的大米是像我们这样加工出来的吗?可能是怎样加工的?第二课时 大米的观察教学准备参照教材的要求,选择 34 种米,按学生数用小袋装好。另为每个学生提供白纸 1 张,牙签或火柴 1 支、放大镜 1 个。教学活动过程1讨论话题。所有的米都一样吗?平时吃饭的时候,是否留心过米饭的味道、气味、样子,有没有细微的不同?这些不同与米有哪些关系?2观察小袋里的米。面对一小袋米、一张白纸、一支牙签或火柴、放大镜,你准备怎样用这些东西进行观察?你准备从那些方面进行观察?通过交流,相互启发,丰富观察的内容和
10、方法,然后鼓励学生想办法从多方面进行观察,比较,争取有更多的发现,有独特的发现。3交流观察的结果。根据米的一般属性,即形状、颜色、大小、长短,把米分成几类?各类有多少粒?你是怎样观察的,观察到了什么?4布置课外的观察。观察家中的米同今天观察的哪一种米相似,吃饭时留心品尝这种米做的饭的气味和味道。 第三课时 米饭的观察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每个学生带一团米饭和一些大米。教师为每组准备金属汤匙1 个、1 小包淀粉、筷子 1 双、蜡烛 1 支、碘酒和滴管、水等。教学活动过程1比较米饭的米粒。比较有两层内容。每人带来的米饭所用的米不完全相同,但是都变成了米饭,米饭的样子相同吗?比较各种米饭,能不能发现一些细
11、微的区别?比较饭粒和米粒,说说发生了哪些变化。预期说到的变化可能有大小、软硬、粘不粘手、颜色、形状、放在口里的感觉,加压后的变形、放在瓶子里摇动的声音等。这项观察需要学生想各种办法,运用各种感官。2 研究米饭的味道。教学时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说出自己的感觉。等到有一部分人品尝到甜味后,再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还可以鼓励学生再试一次。3认识淀粉。了解三种米粒中是否都含有淀粉。观察淀粉,用手指捻一捻有什么感觉。观察加水、加热后淀粉的变化。观察淀粉糊、米饭滴碘酒后的变化。这项活动也可以分两次进行。首先观察淀粉糊的变化,然后推测:米饭和米粒含有淀粉,滴碘酒,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最后做实验验证。4交流。
12、注:碘酒在使用时加约 1 倍稀释后淀粉时颜色会显得蓝一些,米饭、米粒在滴碘酒前用水湿一湿,效果会更明显一些。第四课时 淀粉的踪迹教学准备淀粉、滑石粉、碘酒、滴管、玻璃杯、小玻璃瓶或试管、白纸 5 张、牙签 2 支。以上材料每小组一份。学生准备蔬菜、水果、米饭、馒头、肉等食品。教学活动过程1、观察比较淀粉和滑石粉。用放大镜观察两种粉末的外观特征;用手捻一捻两种粉末,比较触摸的感觉。2、观察和比较不同配比的淀粉和滑石粉混合物滴上碘酒后的反应。将一定数量的淀粉与滑石粉混合在一起,滴一滴碘酒;减少淀粉的数量,滴一滴碘酒;再减少淀粉的数量,滴一滴碘酒;让学生猜测当淀粉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后,还会出现蓝色吗?3、 做米粉老虎实验。用米饭或米粉做做的食物在白纸上留下老虎脚印般的梅花点子,图上碘酒后观察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讨论,这个方法还可以用来做什么?4 用碘酒鉴别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分析和讨论教材第 73 页图中的食物哪些含有淀粉,哪些不含淀粉,并把讨论结果记入教材中的表格里;让学生猜测自己带来的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并用滴碘酒的方法加以验证。5 做淀粉消失了的实验。分装淀粉糊;在第一个瓶子里滴入碘酒,并观察;在第二个瓶子里加入唾液,摇匀后滴入碘酒,再观察;讨论两个瓶子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