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生活课时练(五)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4天津卷)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 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 B C D2.(2013 年安徽卷)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2、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 B. C. D. 3(2012 年北京卷)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看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 2158 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4(2012 年天津卷)初到台湾
3、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 ,把“熊猫”叫“猫熊” ,把“公共汽车”叫“公车” ,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 ,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5(2012 年安徽卷)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 ,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 B. C. D. 6(2011 年广东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
4、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B. C. D. 7(2010 年福建卷)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
5、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8(2014 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统一测试政治试卷)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 年 12 月 4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人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珠算申遗成功基于的传导预期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标志凸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信息技术的发展算盘的计算功能削弱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需要 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应加强各国文化交流 D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9 (2014 届广东省普通高中高三综合模拟测试)中华文化岁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
6、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中华文化之所以生命力顽强,除了因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还得益于A.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B.它所特有的创新精神,即不断的实现自我超越C.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D.中国多民族的长期统一,民族文化异彩缤纷10 (2014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 4 月考)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展示。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距今 5 000 多年的凌家滩遗址玉龙、玉人,距今 5 000 多年的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泥塑女神头像,距今 4 500 年左右的陶寺遗址彩绘龙纹陶盘、骨杆玉簪,夏代后期二里头文化青铜酒器。用一句话表达“中华
7、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展示,最恰当的是A勤劳勇敢,不畏强暴 B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C民族之魂,生生不息 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1 (2014 届山东省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冲刺考试)点校本史记初版问世 54 年之后,迎来了首次修订本。2013 年 10 月 19 日,北京、台北、东京、纽约等 24 个城市 29 家书店举行了中华书局版史记修订本全球首发式。 史记修订本的出版标志着受到海内外关注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进入正式出版阶段。海内外高度关注和重视中国史书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中华史书典籍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华史书典籍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史书典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展
8、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重要作用A B C D12 (2014 届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13材料一:(2014 年山东卷)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
9、梁纽带。2013 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 。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 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 ,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 ,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 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1)据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 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8 分)材料二:(2013 年北京卷)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10、、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2)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12 分) 材料三:(2010 年安徽卷)2010 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 “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 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
11、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 ,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3)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10 分)材料四:(2013 年全卷)2012 年 6 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 ,词
12、典的正文收录了 NBA,BBS,GDP,UFO 等 239 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4)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
13、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12 分)材料五:2013 年 12 月的第一周,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受其影响的有 25个省份、100 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及盖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国土。雾霾是天灾,更是人祸。工业生产、尾气排放、施工扬尘和冬季取暖烧煤等都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对所有人具有“同呼吸、共命运”的特点。社会各界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才能拥有“蓝天,白云” 。材料六: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关注生态、珍惜生命。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天地人和” 、 “阴阳调和” 、 “天人合一”的观念,道法自然,德配天地,无为而治,清静修身,尊重生命,是中国生态学的基本准则,它的精华部分已经融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一种宝贵的传统观念。当前。追求经济高速发展中我们似乎淡忘了这一传统,亟需唤醒这种生态文明观。(5)结合材料五、六,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对“唤醒这种生态文明观”的认识。(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