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第 2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重点)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重点)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重点)技能目标: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情感目标:认识高血压,关注人体的健康。二、教学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尾鳍颜色浅的小金鱼。2.教师准备:观察实验“ 心脏的结构 ”、 “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3.FLASH:(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心脏的结构;(3)血液循环的过
2、程。4.视频文件:(1)人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动脉、静脉、毛细血管;(3)人的心脏及血液运输;(4)血液的流动及循环。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心率和脉搏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提问:知道什么是心率吗?小结:心脏每收缩和一般都能回答出:心率是一分钟心跳的次数。探究实验: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舒张一次,就跳动一次。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讲述: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可以用手在皮肤外按摸到这种搏动,即动脉脉搏。指导:切脉的方法。出示切脉的照片,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排按摸左手腕部外侧桡动脉处感受桡动脉的搏动。探究实验 :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运
3、动对心率的影响。指导:运动形式可选择原地踏步、下蹲等。姓 名 1 2 3 安静状态脉搏次数平均值1 2 3 运动状态脉搏次数平均值尝试切脉,感受脉搏。有的同学按摸颈动脉,也可以感受到脉搏。以实验与评侧手册的实验探究报告为主线,设计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列表或绘制曲线图表示运动与心率的关系。通过实验证实: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样。了解我国传统切脉诊小组交流 :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各组的曲线图。提问:你们发现心率与脉搏有什么关系?小结:一般情况下,人的心率在运动状态与比平静状态下高。讲述:我国传统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闻问切 ”断疾病的原理,为祖国分忧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人
4、体的血液循环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中“切脉”早在 2000 多年前就有了。人的某一器官发生病变,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并在脉搏上表现出来。出示:流动的血液图片。心脏不停地跳动,促使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循环流动,运输氧气、养料和代谢废物。这一过程就是血液循环。播放视频 :血液的流动及循环,人的心脏及血液运输。观察实验 :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久医学成就感到自豪。在书上勾划下血液循环的概念。观看,初步认识血液循环。小组实验,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情况,尝试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注意:观察结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提问:你是如何判断出你观察到的血管是毛细血管?讨论:血液在不同的血管中是怎样流动的?小结:在显微镜下先找到管径最小的毛细血管,它是由动脉分支而来的,最终又汇入静脉中。血管。完成实验与评价手册实验报告。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回答:毛细血管管径最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把已学过的知识用于直观地观察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血液的流动方向: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更多资源下载地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