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1.3 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82417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1.3 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1.3 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1.3 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1.3 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1.3 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 第三节 动能和势能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实例

2、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的单位。 (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2)在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难点:弄清物体具

3、有能是什么原因形成的。教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斜面、斜槽、水平面、质量不等的小球、木块、小车、质量不等的钩码、铁架台、刻度尺、装有粉磨砂的盒子。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视频展示引入实验和视频引入并进行新课:演示:小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视频 1:大水推翻房子。视频 2:物体从高处落下,把松软的泥土砸出一个坑。视频 3:拉弯的功把箭射出去。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老师总结:引入“能量”这个概念。观察、思考、分析、比较、联想、交流,总结出运动的小球、被大水推翻的房子的共同特征:“它们都能做

4、功” 并与教师一起得出: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从生活走向物理,用实例,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从而将“能量”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能量一、能量1、定义: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课件展示)简单区别下“能够对外做功”和“对外做功”的不同2、单位:能量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J) (课件展示)3、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4、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能量。思考、分析、联想、交流,根据老师的引导、提示理解说一个物体具有能,并不是说它一定做了功或正在做功,而是指它能够做功、可以做功。联想、交流

5、学会总结,掌握基本概念,抓住中心,即物体做功的本领。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学生识别各种能量的形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同时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心态,从物理走向生活。动能二、动能提问:媒体展示的水对房屋、电线杆能够做功,实验中小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小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 ),这时的小球还能推动木块做功吗?为什么?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教师加以总结、归纳,得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三、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提问:如果是一辆小车和一辆自行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在行驶,它们的动能大小什么情况?为什么?说明动能大小是有区别的,那动能大小会和哪些

6、因素有关呢?进而通过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不能,因为物体没有运动。思考、分析、比较、联想、交流,找出飞驰的汽车、正在跑步的运动员、流动的水等等这些事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学生思考、回答:汽车的动能大。因为汽车比较重。学生猜想:可能和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通过现象,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考。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兴趣加深对动能的理解,使问题得到解决。让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思考以下问题(1)如何判断动能的大小?(2)如何改变速度的大小(3)如何改变质量的大小又保证速度大小不变设计实验:1改变物体的质量2改变物体的速度高度

7、质量5cm 10cm 15cm2kg4kg6kg分析与归纳大量实验得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学生观察器材,思考、回答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归纳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实验(教师通过引导、提问学生设计原理渗透科学的比较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然后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想想议议】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从能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

8、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学生思考,通过所学的知识解释。 (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通过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启示,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重力势能四、重力势能演示:木块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问:木块受到重力,重力对木块做功吗?怎样才能使重力对木块做功?让学生认识到物体被举高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与重力有关,物理学叫做重力势能。思考:木块和铅球都被举高,它们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吗?教师提供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选择器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1)重力势能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实验时如何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3)你应该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探究?高度 20cm 50cm铁球木球坑的深浅教师归纳、总结:物体的重力势能与

9、物体的被举的高度和质量有关,被举的高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学生分析思考:木块静止放在水平桌面块没有在重力方向上移动上时,木,此时重力不做功。要让重力对木块做功,可以让木块举高后释放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重力势能概念的引入也以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有了前面研究动能的实验做基础,再学习研究重力势能的实验变得较为容易,教师适当点播即可五、弹性势能(教师边演示,边讲授)一个弹簧,把一个砝码放在弹簧上的小木板上,用力将弹簧压缩,使其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弹簧静学生观察到:放开手,砝码被弹簧举弹性势能概念的引入也以能做弹性

10、势能止,没有动能。弹簧也没有被举高,也没有重力势能。可是大家想象,弹簧能不能做功?总结:被压缩的弹簧也具有能。这种能区别于动能和重力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所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在很多情况下都具有弹性势能。射箭用的弓被拉满时产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钟表的发条在卷紧时具有弹性势能,通过做功来带动钟表机件正常转动。让学生表演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用不同的力使橡皮筋形变程度不同,观察纸弹弹射的距离有何不同?指出: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形变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叫做势能起来,说明被压缩的弹簧能够做功,也具有

11、能。橡皮筋形变程度不同,纸弹弹射的距离不同,说明橡皮筋对纸弹的做功不同,进一步说明橡皮筋具有的弹性势能不同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体会物理就在身边作业布置1、课后作业2、优化设计板书设计11.3 动能和势能一、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量二、动能: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2、运动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三、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势能就越大 。2、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物体的弹性在越大,它具有弹性势能就越大。教学反思一、本节课重点解决了探究课中的两个要素:1.怎样提出探究

12、问题。2.怎样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形成实验结论,并把实验结论与概念联系起来。二、重点和难点的突破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落实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其是让学生亲自经历了“猜想-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物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地把握学生的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知识水平。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生命化课堂三分之一的教学模式,做到了教师少讲、精讲,大量的时间放手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自主学习的权利,掌握自主学习的本领。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师向后退些,再退些,学生自立,再自立些,让学生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中,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生命活力得到充分

13、释放,让课堂变成学生尽情发展自我和展示自我的舞台。?2、我认为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我使用了自制的教具。科学探究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我在集体备课时,就提出了能否将课本上的实验进行一下改造,以便于使实验更有利于学生的操作,这一建议得到了组内老师的支持,最终我们选择了学校电工使用完了的盖线盒来做轨道,这样既使实验易于操作、现象明显,又使“环保、节能”的意识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渗透到物理课堂上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三、不足之处1、课件制作的不够完美?2、有些环节语言不够简练?3、实验时间过长,知识巩固环节时间有些紧张.以上是我对执教动能和势能这节课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为我在今后的教学上积累经验,使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最终达到高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